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蝉》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20.《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2 20:1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习惯,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科学小品的基本特点,体会运用文艺性写作手法的用意。
2.学习文章准确明了、风趣形象的语言。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给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并根据拼音写汉字。
(1)大多数掘地昆虫,例如金蜣(  ),窠(  )外面总有一座土堆。
(2)甚至几个月,做成一圈涂màn(  )得很坚固的墙壁,以求适于上下爬行。
(3)幼虫再用它肥重的身体压上去,使烂泥挤进干土的xià(  )隙。
(4)蚋(  )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
(5)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xiāo(  )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2.文学常识填空。
(1)《蝉》选自《___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国的________,________家。
(2)《昆虫的故事》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而且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盛誉。
[答案]
1.(1)qiānɡ kē (2)墁 (3)罅 (4)ruì (5)嚣
2.(1)昆虫的故事 法 法布尔 昆虫学
(2)科学诗人 昆虫界的荷马 昆虫界的维吉尔
二、学习新课
1.导入新课。
以《蝉》为题,让学生谈写作此文的构思。由学生的回答引入到课文教学。
2.自主学习。
(1)体裁介绍。
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2)熟读课文,解决问题。
①文章开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拟人)
②蝉是从哪里来的?
明确:蝉的幼虫是从阳光暴晒的道路上的小圆孔里爬出来的。将读者的目光由蝉吸引到道路上的小圆孔上。
③那么小圆孔的外部形态及内部结构是怎样的呢?
(明确)外部形态:约一英寸口径,周围一点儿土都没有。
内部结构:深十五六英寸,下面较宽大,底部却完全关闭起来,且十分坚固,一般建在含有汁液的植物根须上。
④第4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比喻、拟人)
⑤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作者在第4段中提出的两个问题。
a.“做隧道的时候,泥土搬到哪里去了呢?”
明确:“它掘土的时候,将汁液……挤进干土的罅隙。”
b.“为什么墙壁不会塌下来呢?”
明确:“在隧道的墙上涂上灰泥……用来做灰泥。”
⑥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蝉的地穴的?(由外及内的空间顺序)
⑦在蝉由幼虫到成虫的过程中需要蜕皮,文中是怎样描写幼虫蜕皮的?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朗读第8~11段。
明确:a.找到灌木枝或野草叶准备蜕皮(8段);b.进行蜕皮(9段);c.完成蜕皮(10段);d.离开空壳(11段)。
⑧重点分析第10段:找出写蝉从壳中脱出的动词,思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腾跃”“翻转”“倒悬”“伸直”“张开”“翻”“钩住”,这些动词把蝉从壳中艰难脱出的过程具体写下来,既生动又准确。
⑨第二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蝉产卵的特点,蝉的天敌;蝉卵的孵化及幼虫的活动。
⑩蝉为什么要产大量的卵?
明确:因为蝉只会产卵而不知道保护这些卵,必须产大量的卵,遭到毁坏时才可能有幸存者。
?结尾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明确:运用抒情、议论两种表达方式。用富有诗意的语言总结蝉的一生,抒发对蝉经过艰苦劳动才换来短暂欢乐的由衷赞叹和同情。
小结:这一部分按照“卵——幼虫”的生长过程来写。
?从文章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明确: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兴趣,突出蝉“四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3)总结全文。
说明对象:蝉的生长过程和生活习性。
写作特点:①文艺化的笔调;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③准确严谨、生动有趣、富有感彩的语言。
三、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习题。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