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群落的演替
班级 姓名 小组号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P79图4-14、P80图4-15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
2.结合教材P81图4-16和思考与讨论,说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并关注相关政策。
【重点难点】
理解群落的初生演替、次生演替过程。
【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非常简单,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要求不是很高,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紧密,所以学起来非常简单易懂。
【导学流程】
自主学习内容
一 回顾旧知
二 基础知识感知:
一、演替的类型
1.演替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________的过程。
2.原因:群落是一个________系统,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3.演替的类型
项目
概念
实例
初生演替
在一个从来没有被________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________、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过程:裸岩阶段→________阶段→苔藓阶段→________________阶段→灌木阶段→________阶段
次生演替
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弃耕农田的演替过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____________________→小灌木→森林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活动方式
①____________行为: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
②保护性行为: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人工群落。
(2)影响后果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____________自然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2.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1)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________________,并且成为________________频繁发生的重要原因。
(2)解决方案: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我国政府明确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颁布了《退耕还林条例》,自2003年1月20日起施行。
三、探究问题
一、演替的类型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在某山区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出现了针叶林取代灌草丛进而成为优势种的过程,其原因是什么呢?
3.下图为在弃耕的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
(1)上述群落演替类型属于________________。
(2)该演替过程的突出特征为: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________________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四、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二、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在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许多活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资料1 践踏对草地群落的影响 资料2 密集的羊群
资料3 顺流而下的木材 资料4 废水排入河流
分析以上人类的活动可知:
(1)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
(2)结合上述分析完成下面的不同方向的演替比较
项目
类型一
类型二
实例
大多数自然群落
受污染或被破坏的群落
方向
简单→______→稳定
复杂→简单→稳定
物种丰富度
能量变化
增加并趋于稳定
减少并趋于稳定
物质变化
请及时记录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难:
小组讨论问题预设:
1.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
源:]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
2.群落的演替能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吗?都能演变成森林阶段吗?为什么?[来
课堂训练问题预设:
1.以下关于群落及其演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的结果一定能形成森林
B. 群落演替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
C. 大鱼吃同种小鱼是群落中的捕食关系
D. 群落演替过程中其结构越来越复杂
2.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群落演替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B. 不同生物群落的演替过程是相同的
C. 群落经过演替会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
D. 群落演替导致生物种类的不断改变
整理内化:
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内容中的问题和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