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第1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知识点 1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叶圣陶先生曾这样描述爬山虎:“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从生物学角度分析,这种现象体现了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
A.阳光 B.温度 C.空气 D.水分
2.2018·德州 日常生活中总有“春兰秋菊”“南橘北枳”之说,造成上述植物生活差异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光和温度 B.温度和水分 C.水分和光 D.土壤和温度
知识点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3.2018·通辽 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影响和改变着环境。下列属于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A.荒漠中的植物——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
B.雨露滋润禾苗壮
C.蚯蚓能疏松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D.南极企鹅的皮下脂肪很厚
4.老虎黄黑相间的斑纹和黄蜂腹部黄黑相间的条纹分别属于( )
A.保护色、警戒色 B.拟态、保护色
C.警戒色、警戒色 D.拟态、警戒色
5.2018·盐城 在生活的环境中,各种因素都能影响其生存。下列生命现象与其受到主要因素不相符的是( )
选项
生命现象
主要影响因素
A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温度
B
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茎膨大
水
C
鸟类经常在不同的季节飞往不同的地方
温度
D
海洋水域的不同水层,
分布不同的藻类植物
含盐量
6.2018·益阳 同一品种的西瓜栽种在非生物因素相同的两地,产量相差很大,为了解其原因,有人进行了如下探究,你不认同的是( )
A.探究杂草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B.探究害虫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C.探究土壤酸碱度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D.探究蜜蜂对西瓜生长的影响
7.生物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鱼体呈梭形,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B.荷的叶柄中空,便于根的呼吸
C.家鸽前肢变成翼,适于空中飞翔
D.昆虫具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吃掉
8.连江官坞是我国重要的海带生产地。海带的生长与其生活环境密切相关。某科研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两个实验(实验1和实验2),探究温度和二氧化碳对海带生长率(指实验前后,海带体内物质增加的比率)的影响。请分析实验1数据(25 ℃时海带腐烂,所以生长率为负值),回答(1)~(3)题。
图B2-1-1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海带生长率增长最适温度范围是在______℃,据此分析夏季高温不宜种植海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分析实验2数据,回答(4)~(5)题。
(4)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________这一过程的影响。
(5)明明同学的结论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你是否同意他的结论?__________。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 ppm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________(填“加速”或“减缓”)。
(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详解详析
1.A [解析] 阳光、温度、空气和水分等都是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隙”目的是充分地接受阳光,进行光合作用,如果重叠,下面的叶子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只会消耗有机物,所以该现象是阳光对生物的影响。
2.A [解析] 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春兰秋菊”主要是春季和秋季的光照强度和温度不同的影响,“南橘北枳”主要是受南北温度的不同造成的。
3.C [解析] 荒漠中生活的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是因为荒漠干旱缺水,根比地上部分长许多,可以吸收到荒漠深处的水分,适应干旱缺水的沙漠环境;“雨露滋润禾苗壮”,禾苗可以吸收水分,满足禾苗的生长需要,体现了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粪便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属于生物影响环境;企鹅生活在南极,皮下脂肪很厚,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4.A
5.D [解析]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明环境影响生物的生长开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气温下降6 ℃左右,因此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开得晚,才有了“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自然现象,因此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沙漠中仙人掌的叶变成刺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茎膨大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体现了水分对生物的影响。鸟类经常在不同的季节飞往不同的地方,主要受到温度影响。光在海水中的穿透性由浅到深越来越弱,最浅处光最强,有红光也有蓝紫光,有利于绿藻利用,所以是绿藻;往下一些红光穿透性不强被海水吸收,能用作光合作用的只剩蓝紫光,褐藻有利于吸收蓝紫光,是褐藻;再往下,蓝紫光也被吸收一部分,是红藻;最深处没有光,因此没有绿色植物生存,因此直接影响藻类分布的主要生态因素是阳光。
6.C 7.D
8.(1)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
(2)控制单一变量
(3)10~15 夏季温度太高,不利于海带的生长
(4)有机物
(5)不同意 减缓
(6)环境影响生物
[解析] (1)实验1所要探究的问题是:温度对海带的生长率有影响吗?(2)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设计原则: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可见实验过程中除改变温度外,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等因素都应该保持一致,理由是控制单一变量。(3)由直方图可知:海带在10~15 ℃时,生长率增长较大。夏季不宜种植海带是由于夏季温度太高,不利于海带的生长。(4)二氧化碳和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对海带生长率的影响,实际上是对海带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的影响。(5)由直方图可知:二氧化碳影响海带的生长率,但并不是水体中二氧化碳含量越高,海带的生长率越大。数据表明:当二氧化碳含量超过1000 ppm时,海带生长率的增长将逐渐减缓。(6)综合上述两个实验,说明环境(温度、二氧化碳)影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