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章节回顾(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九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 第2章 生物与环境 章节回顾(2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04 13:05:47

文档简介

本章中考展示
一、选择题
1.2017·湖州 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浙江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发出“剿灭劣V类水”的动员令,推动“五水共治”向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延伸。这些小微水体属于(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系统 D.生物圈
2.2018·湖州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在一个池塘生态系统的下列生物群体中,构成一个“级”的是(  )
A.所有的鱼类 B.所有的动物
C.所有的生物 D.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
二、填空题
3.2018·绍兴 如图BZ-6-1为某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BZ-6-1
(1)甲代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图中提供的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写出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018·宁波 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是典型的海岸湿地生态系统,大量水鸟栖息于此,故有“鸟类天堂”的美誉。
 图BZ-6-2
(1)湿地公园中水鸟属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_______。
(2)湿地公园中荷叶制造的有机物通过________输送到地下茎(藕)中贮存。
(3)下列关于湿地公园的一些观点,其中合理的有________(可多选)。
①湿地植被能净化水质,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②湿地公园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③湿地公园环境优美,可在园内修建高档住宅小区
④湿地公园中生物与环境相适应,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5.2018·温州 图BZ-6-3中图甲为某生态系统的组成示意图(只画出部分生物),图乙为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示意图。
图BZ-6-3
(1)据图甲,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能量在生物群落中主要以化学能的形式流动。图乙中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数字序号)。
(3)碳元素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在自然界中循环的。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________(填数字序号)。
6.2017·衢州 我国的“太空180”科学试验于2016年12月14日收官。4名志愿者在一个完全密闭的循环舱内,模拟在太空环境中的生存状态,试验持续了180天。舱内栽培了小麦等25种植物,从生态学角度看该循环舱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如图BZ-6-4为舱内碳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BZ-6-4
(1)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________。
(3)图中________(填序号)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教师详解详析
1.C [解析]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小沟、小渠、小溪、小池塘等小微水体,都既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2.D [解析] 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链状结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叫一个营养级,每条食物链的起点为第一营养级,是生产者(绿色植物),箭头指向的初级消费者是第二营养级(草食动物),箭头指向的次级消费者是第三营养级(肉食动物),直到最高级消费者。因此所有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动物都处于第二营养级。
3.(1)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水稻→蝗虫→青蛙→蛇
[解析]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的整体。甲是生态系统的非生物部分,代表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以生产者开始,以最高营养级结束;食物链中的箭头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故图中食物链为:水稻→蝗虫→青蛙→蛇。
4.(1)消费者 (2)筛管 (3)①②④
5.(1)小麦→鼠→猫头鹰(或小麦→鼠→蛇→猫头鹰)
(2)⑧ (3)⑥
[解析] (1)图甲中的食物链有2条:小麦→鼠→猫头鹰;小麦→鼠→蛇→猫头鹰,任选一条即可。注意食物链的写法:以生产者开始,箭头指向消费者。(2)图乙中,虚线表示能量流动,能量流动是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的,所以C是生产者(小麦),B是消费者。B、C都指向A,A是分解者。⑥表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⑤表示生产者的呼吸作用,③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④表示消费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②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吸收氧气,①表示分解者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结合上述分析,可表示化学能从蛇流入微生物的是⑧。(3)结合上述分析,图乙中可表示二氧化碳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是⑥。
6.(1)小麦(植物)→人(志愿者)
(2)分解者
(3)①
[解析] (1)食物链不包括非生物部分如二氧化碳和分解者X,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是:小麦(植物)→人(志愿者)。(2)小麦等植物是生产者,志愿者是动物,属于消费者,X这类生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分解者。(3)①能吸收二氧化碳,因此①表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能制造氧气,因此图中①过程可为志愿者提供氧气。

本章回顾(六)
本章知识清单
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生物的环境包括生物周围的各种因素,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生物间的关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花与蝴蝶;
__________,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地衣;__________,如水稻与杂草;____________,如鸟吃虫;____________,如蛔虫寄生于人体内等。
2.生物适应环境: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________和________,如仙人掌具有肉质的________,刺状的________,从而使仙人掌能适应沙漠的气候条件;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________或________,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如竹节虫、枯叶蝶等;生活在北极冰雪世界的动物,如北极熊、北极狐等的体色接近________,既保护了自己,又伪装了自己;哺乳动物具有发达的________,适于在陆地上行走或奔跑;沙漠中的动物,如蝎子,白天往往把自己藏在________________。
3.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既要________环境,又通过各自的活动________环境。
二、种群
种群定义:生活在__________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称为种群。种群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征。
1.种群密度=;
2.性别比=________________×100%;
3.出生率=__________________×1000‰;
4.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1000‰。
三、生物群落
1.群落定义:在一定生活环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总和叫作生物群落,简称__________。生物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被的定义: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总和,称为植物群落。把覆盖在地球表面的植物群落称为________。
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非生物因素:阳光、温度、空气、水、土壤等。
2.各种生物对非生物因素有不同的要求。
例:(1)松、杉及一般农作物在强光下生长良好——________。
(2)——________。
(3)沙漠区植物一般难以生长,但沙拐枣生长良好——________。
3.生态系统含义:__________和它所生活的环境中的_________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作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不可缺少的成分:①______合成的有机物是其他生物直接或间接的能量来源;②________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中起着转化的作用(把有机物转化成无机物,为生产者提供原料)。
区域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选定。故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区域大小不可直接比较。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总厚度大约20 km。
4.(1)食物链含义: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由于________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食物链。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能: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流动的渠道。
(2)食物网含义:一个生态系统中的很多条______相互交错成的网状联系——叫__________。功能:生态系统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渠道。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减少的。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_______。一般来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________,生物种类__________,自动调节能力就________。
2.生态系统稳定性破坏的原因: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生态平衡遭破坏。破坏因素:__________和__________。①自然因素:自然灾害,如地震、________、________等;②人为因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以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等;③__________可以导致__________的强化或弱化。
3.设立自然保护区,对于保护自然资源,特别是保护珍贵、稀有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十分有效的手段。

教师详解详析

一、1.非生物因素 互助互利关系 共生关系
竞争关系 捕食关系 寄生关系
2.形态结构 生活方式 茎 叶 外表形状
色泽斑 白色 四肢 数厘米深的沙里
3.适应 影响
二、一定区域 同种生物个体 总和 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 性别比例 出生率和死亡率
2. 3. 
4.
三、1.所有生物种群 群落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时间结构
2.所有植物 植被
四、2.(1)阳光 (2)温度 (3)水
3.生物群落 非生物因素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 生物圈
4.(1)食物关系 草 鼠 蛇 鹰 物质循环
能量
(2)食物链 食物网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五、1.自动调节能力 复杂 越多 越强
2.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火山喷发 台风
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