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锐不可当(dāng) 引吭高歌(háng) 桅杆(wéi) 澎湃(pài)
B.娴熟(xián) 一丝不苟(gǒu) 咆哮(páo) 歼灭(qiān)
C.镌刻(juān) 翘首而望(qiào) 屏息敛声(bǐng) 刹那(shà)
D.旌旗飘扬(jīng) 沃野平畴(chóu) 纷纷溃退(kuì) 仲裁(zhōng)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摧枯拉朽 记忆尤新 震撼人心 笼罩
B.世事苍桑 风华正茂 色彩斑斓 荟萃
C.天翻地覆 恢宏壮丽 殚精竭虑 缅怀
D.从容不迫 眼花瞭乱 震耳欲聋 由衷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B.恒大队锐不可当,尤其是那几位年轻中国小将的表现,让人们看到了中国足球的未来。
C.长沙以“湘江新区”获批国家级新区为契机,提质大河西生态文明建设,让自然景观惟妙惟肖。
D.站在左宗棠故居前,我不禁浮想联翩,时空转换,似乎看见了这位伟人驰骋疆场的英姿。
4.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语文学习之旅中,我们将领会到名人的光辉形象。
将“领会”改为“领悟”。
B.中国梦不仅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而且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
将“在国际社会产生强烈反响”和“在国内引起强烈共鸣”互换位置。
C.通过调查,使我们了解了真实情况。
删掉“通过”或“使”。
D.为了防止今后不再发生类似的事件,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了安全措施。
去掉“防止”或“不”。
5.下面有关新闻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导语和主体通常是一则消息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B.新闻语言平实概括,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
C.导语一般以简要的文字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具吸引力的事实。
D.新闻的主体部分承接导语,扣住中心,用足够的材料、典型的事例展开导语中已点明的新闻事实,
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6.读下面一则新闻,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
【环球网报道】据日本新闻网10月25日消息,日本海上保安厅第11管区海上保安本部发表的消息称,日本当地时间25日清晨6点半左右,中国3艘海监船驶入钓鱼岛周围12海里的“日本领海”。
日海上保安厅称,这3艘中国海监船分别是海监51号、海监75号、海监83号。日海保厅巡视船在现场正在拦堵中国海监船,并不断警告中国海监船离开“日本领海”。
报道指出,这是本月3日以来,中国公务船再次驶入“日本领海”。日本首相官邸危机管理中心已经成立了“官邸对策室”,收集和应对中国海监船“侵入日本领海”的问题。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完成文后问题。
(新华社长江前线22日22时电)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②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③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④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⑤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⑥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⑦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⑧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⑨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⑩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②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导语”部分是第________句(只填序号)。导语中揭示我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的词语是
。
8.“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句中的“均”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
作用?
9.“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在文中表现了我军
(不超过4字);对敌人来说,这个词具有强烈的 意味。
10.“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其原因是什么?(原句
回答)
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
11.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据新华社仁川10月4日电(记者沈楠、李铮) 在水池中熊熊燃烧了16天的亚运圣火4日晚在韩国港口城市仁川熄灭。第十七届亚运会在“韩流”歌星打造的PARTY气氛中落幕。派出近900名运动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51枚金牌轻松实现亚运金牌榜九连冠,奖牌总数达到342块,是除广州亚运会之外最多的一次。
在“45亿人的梦想,同一个亚洲”的大主题之下,闭幕式演出以“我们珍视的仁川记忆”为主题,展示了东道主的传统文化、传统竞技和流行文化。当天上午抵达仁川,并与韩国官员举行了“午餐会谈”的朝鲜高层代表团出席了闭幕式。
令人欣喜的是,中国队在游泳、田径两个基础大项的重点小项上取得突破,但备受关注的三大球一金未入,创下1974年首次参加亚运会之后的最差战绩。东道主韩国以79枚金牌、234块奖牌连续第五次占据金牌榜次席;日本以47金、200块奖牌稳居第三。亚洲体坛总体格局未有大的变化迹象。
本届亚运会共进行了1900多例兴奋剂检测,为亚运史上最多的一次。赛会期间公布兴奋剂违规事件6起,其中中国女子链球名将张文秀尿检呈阳性,成为中国近20年来在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上的第一起兴奋剂阳性事件。
由于越南河内退出,印尼雅加达作为唯一候选者获得了2018年第十八届亚运会主办权。闭幕式上,印尼奥委会主席丽达?苏博沃从亚奥理事会主席艾哈迈德亲王手中接过亚奥理事会会旗。
12.请根据导语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
13.【A段】据新华社仁川10月4日电 在水池中熊熊燃烧了16天的亚运圣火4日晚在韩国港口城市仁川
熄灭。第十七届亚运会在“韩流”歌星打造的PARTY气氛中落幕。
【B段】据新华社仁川电 亚运圣火4日晚在韩国港口城市仁川熄灭,第十七届亚运会落下帷幕。
比较上面A、B两个导语,说说你更欣赏哪一个,并请说明理由。
14.“派出近900名运动员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51枚金牌轻松实现亚运金牌榜九连冠。”加点的“近”字
不能去掉,请结合新闻的语言要求说明不能去掉的原因。
15.下面表述与新闻事实相符的一项是( )
A.本届亚运会共进行了1900多例兴奋剂检测,兴奋剂违规事件为亚运史上最多的一次。
B.仁川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151枚金牌轻松实现亚运金牌榜九连冠,金牌总数是除广州亚运
会之外最多的一次。
C.本次仁川亚运会中,亚洲体坛总体格局未有变化迹象。
D.越南河内与印尼雅加达都曾申请主办2018年第十八届亚运会。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美调运巨弹准备伊朗战争
本周一条来自苏格兰的独家消息点燃了世界对“第一次美伊战争”的狂想。这条爆炸性消息称,美军已将387枚“掩体粉碎机”智能炸弹秘密运往其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基地,这些炸弹的目标很可能是伊朗的地下核设施。发布消息的苏格兰《星期日先驱报》称,美国已做好在数小时内摧毁1万个伊朗目标的准备,一场对伊朗的彻底摧毁正在加速酝酿之中。
对于这条消息,美国官方没有证实或否认,奥巴马周三最新表态说,要对伊朗实施“有侵略性的制裁”,但这位已被罩上诺贝尔和平奖光环的总统真有勇气按下启动战争的按钮吗?确信这一点的媒体说,迪戈加西亚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永不沉没的航母,以往两次对伊拉克作战美国轰炸机都是从那里起飞开赴战场的,美国这回“真要动手了”。一些俄罗斯专家则认为,美国承受不起对伊朗开战的代价,最多只是唬唬人。
《星期日先驱报》“独家消息”称,美国政府今年1月已同一家佛罗里达船运公司签署价值69.95万美元的合同,向位于印度洋的迪戈加西亚岛运送10集装箱军火。美国海军网站上贴出的合同清单显示,这批军火中包括195枚BLU-110和192枚BLU-117重型智能炸弹,这两种被称为“掩体粉碎机”的巨型钻地炸弹专门被用来摧毁坚固的地下建筑,而这些炸弹“最终的目的地”很可能是伊朗。伦敦大学国际研究和外交中心主任丹·皮莱士说,美军显然正在为摧毁伊朗作准备,这些炸弹能在几小时内摧毁1万个伊朗目标。
路透社上个月曾报道说,五角大楼正努力加快超大型钻地炸弹的部署速度,其中BLU-110能携5300磅重的爆炸物,其爆炸产生的威力是其前身BLU-109的10倍,而BLU-117也是美国海军最先进的改进型钻地炸弹。
这些炸弹被部署到印度洋令一些西方学者感到不安。苏格兰核裁军运动主席阿兰·麦金农表示,美国此举“很明显是在敲响对伊开战的战鼓,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最近对伊朗的威胁言论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我们听到的言辞像极了”。
以色列《国土报》17日说,美国军方正在做战争准备,而最终决定权在奥巴马手中,他或许认为由美国采取行动比以色列采取行动效果更好。俄《晨报》的标题则更加耸动——“美国已准备把伊朗磨成粉末”。
(选自《环球时报》)
16.请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
17.品析第1段中画线词“点燃”的表达作用。
18.舆论判断美国将对伊朗发动战争的依据有哪些?
19.末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歼”应读jiān;C项“翘”应读qiáo,“刹”应读chà;D项“仲”应读zhòng。
2.C
【解析】A项“记忆尤新”应为“记忆犹新”,B项“世事苍桑”应为“世事沧桑”,D项“眼花瞭乱”应为“眼花缭乱”。
3.C
【解析】“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把“领会”改为“感受”。
5.B
【解析】“作者的感情不能流露在字里行间”说法错误。
6.中国海监船驶入钓鱼岛周围。
【解析】根据导语中“中国3艘海监船驶入钓鱼岛周围12海里的‘日本领海’”概括即可。
7.①② 冲破敌阵、横渡长江
8.“均”是全、都的意思,表达作用:这个词表现了战线之长,胜利之大,体现了我军渡江的气势。
【解析】先解释“均”一词的意思,然后具体说明表现了我军怎样的渡江气势。
9.神勇(锐不可当) 嘲讽(讽刺)
【解析】了解句子的内容,结合上文叙述的事件,从情感色彩方面来分析作者对敌方和我方的态度及评价,用词语概括。
10.主观原因: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
客观原因: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
【解析】答案在文中,直接摘引“一方面”“另一方面”两句即可。
11.议论。作用:画龙点睛,分析敌溃我胜的原因,提示了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深化了文章的思想。
【解析】了解四种表达方式,根据句子点明是议论,从分析敌败我胜的原因和突出文章主题两方面来概括其作用。
12.标题:仁川亚运会闭幕,中国金牌九连冠
【解析】消息各要素中,标题、导语、主体都能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学生要学会从消息的导语和主体中提炼消息的标题。这则新闻主要报道了仁川亚运会闭幕及相关情况,所以学生组织答案能说出“仁川亚运会闭幕,中国金牌九连冠”即可。
13.示例:A段更好,理由:电头交代了时间,体现了报道的及时性,导语中对亚运圣火燃烧状态和时间的交代,彰显了这次亚运盛会的重要意义,表现了奋发向上的亚运精神,对闭幕式现场氛围的介绍,则点出了本届亚运会的独特性。
14.因为近900人说明人数接近900而不到900,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解析】新闻文体要求真、快、准,这里一个“近”字说明人数接近900而不到900,体现了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15.D
【解析】A项,应是“本届亚运会共进行了1900多例兴奋剂检测,为亚运史上最多的一次”;B项,应是“奖牌总数达到342块,是除广州亚运会之外最多的一次”;C项,应是“亚洲体坛总体格局未有大的变化迹象。”
16.导语:“本周一条来自苏格兰的独家消息……伊朗的地下核设施。”
作用:简明扼要地揭示了这则新闻的核心内容。
【解析】了解有关新闻消息的结构要素,学会找出消息的结构部分。
17.“点燃”一词说明了苏格兰这条消息带来的巨大震撼效果,生动形象。
【解析】学生对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18.依据有:“掩体粉碎机”智能炸弹被秘密运往迪戈加西亚基地,而迪戈加西亚是美国在印度洋上永不沉没的航母,以往两次对伊拉克作战的美国轰炸机都是从那里起飞开赴战场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最近对伊朗的威胁言论与2003年伊拉克战争之前的言辞像极了。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学生要学会在文本中寻找信息。
19.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美国巨弹的威力之大,也表明了美伊战争的爆发已经如箭在弦。
【解析】语言赏析主要从词语运用和修辞两个角度去鉴赏。如:先说出用了何种修辞,再说出修辞效果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