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2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02第02单元单元检测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3 21:38: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基础知识
①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 A (教诲 说教),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②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 B (订 定)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piē( )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jí( )的文字。
1.根据拼音写出文中的汉字。
piē( )见 深恶痛jí( )
2.根据语境为文中的A.B处选用恰当的词语,并把它们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A.
B.
3.在下面句中画线处填写正确的标点符号。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 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生活对于任何人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
B.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根深蒂固;事实上,生活中解决
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搞好工作,我们要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
B.在钟老师的悉心辅导下,使我的数学成绩迅速提高了。
C.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下,在优秀的师资力量下,我们有理由相信分宜六中将越办越好!
D.专家告诫:观看日食时要有防护措施,不能用眼睛直接观看,以免不要灼伤眼睛。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许多市民积极执行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将一天的所得送到灾区捐赠点,奉献爱心。
B.和煦的阳光驱散了夜幕的阴冷,草原展现出明媚、柔和、恬静之象。
C.游客一进入柳侯公园,看到的第一眼就是用花岗岩制作的古朴庄重的柳宗元雕像。
D.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我市六县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
7.综合性学习。
爱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朴素的感情,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祖国的土地人民……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用热血谱写了很多爱国篇章,情思隽永,精警动人。
(1)请写出两句爱国诗句或名言警句。
(2)最近,韩美意图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严重威胁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为此,我国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抵制韩货,有人甚至走上街头打砸韩国的轿车和商店,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二、阅读与理解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8.《朝花夕拾》是 (作者)唯一的一本回忆散文集,共收录了他的 篇回忆散文。
9.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一篇是( )
A.《父亲的病》 B.《琐记》 C.《故乡》 D.《无常》
10.下面这段文字出自《朝花夕拾》中的哪篇文章?促使“我的意见”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礼 物
李淑云
灯光很暗,女儿在母亲的床边站了一会儿,然后轻轻地把一个包装很精致的工艺品盒放在母亲的身边。
那是女儿送给母亲的生日礼物。母亲依旧香甜地睡着,不时地发出轻微的酣声,借着不很明亮的灯光,女儿发现母亲又瘦了许多。
挂钟轻轻地敲了几下,女儿便背起了书包和画夹,蹑手蹑脚地退出了房门。
天边还没有露出鱼肚白,朦朦胧胧的月色里,小星星还在不停地眨着眼,借着月光,女儿欢快地朝一所很远的学校走去。
那是一所新校舍。是一幢很高很高的大楼。尽管路途遥远,但那是女儿心中向往已久的艺术殿堂。
没入学那会儿,女儿常常做梦。梦见高耸的大楼和大楼里辉煌的一切。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天,女儿高兴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母亲欣喜地流了泪。可是,入学要交纳1万元建校费,1万元呀,到哪去弄呢?
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
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
母亲病倒了。夜里不断剧烈地咳嗽。失去光泽的面孔,常常现出疲惫不堪的样子。在女儿的眼里,母亲好久没有睡上一个完整的觉了。母亲不很老,却有了白发。女儿流泪了,她在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加倍回报母亲的爱!
放学归来的路上,女儿一脸的阳光灿烂,思绪里不断勾勒着母亲看见她的礼物时欣喜、激动的样子。要知道,这件小小的礼物是她用画笔辛勤勾勒了近一个月才换来的。为了买下它,女儿在那家工艺品店的橱窗前踌躇过多次。女儿特别欣赏雕像中的女孩和女孩旁慈祥的母亲,仿佛那就是她与母亲的化身。
推开房门,女儿呆住了。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她刚想问,就见母亲转身从里屋捧出那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走到女儿身边,“慧慧,你怎么学会乱花钱啦,看看你买的是什么玩意儿,袒胸露背的,连件衣服都没穿,多寒碜人哪。”“妈,这是一座母女雕像,是送给您的……”“好了,好了,就算是你有这份孝心,可买这能顶什么用啊,怎么摆得出呀!”母亲把工艺品盒朝女儿怀里一推,“去,跟人家好好说说,退了吧。”“不,我不退。”“那就换成别的什么吧,袜子或手套都行。”母亲说完,扎上围裙进了厨房。女儿愣愣地站着没动,随着一声很清脆的响声,工艺品盒重重地滑落在地。望着支离破碎的母女雕像,两行泪水终于从女儿的脸上落了下来。
11.本文记叙了女儿送给母亲一座“雕像”的故事,请写出故事的梗概。
12.按要求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入学的日子一天天地逼近,女儿也在这忐忑不安的焦灼中等待。”“焦灼”表现了女儿怎样的心情?
(2)“终于有一天,母亲颤抖着双手把一叠大小不一的纸币小山似的堆在了女儿的面前,数数,整整1万元人民币。”“小山似的”这个词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说说你的理解。
(3)“母亲眼角挂着泪痕,脸上现出难以掩饰的失望与愠怒。”说说母亲为什么“失望”。
13.填空。
文中两次写到女儿流泪,第一次因为__________而流泪。第二次因为______________而流泪。
14.文章结尾写饱含着女儿爱与深惰的“雕像”破碎了,事情为什么是这样的结局?谈谈你的理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最美人瑞这样走来
①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②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③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④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⑤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⑥“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⑦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⑧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钟书同候。”
⑨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钟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⑤段的主要内容。
16.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
17.从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中,可以看出她对后辈抱有什么感情?联系全文,说说“我”对杨先生怀有什么感情?
18.请将杨绛先生的一部文学作品填写到空白处。下面这段文字不宜添加到《最美人瑞这样走来》一文中。请从思想内容或表达方式中的一个方面说明理由。
杨绛,钱钟书的夫人,本名杨季康,生于1911年7月17日,祖籍江苏无锡,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1935-1938年留学英法,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任教。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杨绛女士是著名作家、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家,主要文学作品有_________,另有《堂吉诃德》等译著。
理由:___________
19.假如杨绎被评为中国“最美女性”,请根据本文内容以及你对她的了解,为她设计一段颁奖辞。(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参考答案
1.瞥 疾
3.;
【解析】“小而言之与大而言之”是并列的两个方面,因此应用分号。
4.C
5.B
【解析】A项,“虚心接受并广泛征求”语序错误。B项,主语残缺,去掉“使”。D项,“以免不要灼伤眼睛”逻辑错误,应去掉“不要”。
6.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A.搭配不当,可改为“许多市民积极响应武汉市慈善会的倡议”。C项,语序不当,“看到的第一眼就是”应改为“第一眼看到的就是”;D项搭配不当,“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有了很大提高”应改为“办学条件、教育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7.(1)示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国人无爱国之心者,其国恒亡……
(2)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实践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属于“关心社会,亲近社会”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参与社会生活要注意,正确认识从众心理,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以从“理智爱国“的角度来谈。
8.鲁迅 十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背诵。
9.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和理解。用心读《课程标准》推荐的名著,了解作者、国籍,作品的关键情节、经典片段和名言警句,才能轻松应对试题。C项《故乡》选自《呐喊》。
10.藤野先生 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
【解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内外名著的掌握情况,要注意对其内容的记忆。这段文字选自《藤野先生》一文。“我”本想通过学医救治那些像“我”的父亲一样的人,而留学时的“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让“我”发现灵魂的麻木是不能用药物医治的,所以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学敲醒国人麻木的灵魂。
11.①女儿送给母亲礼物;②不被母亲接受(理解);③雕像破碎。
【解析】阅读全文,以人物活动为中心,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情这个方面概括情节点,语言要简洁,不必叙述细节。
12.①表现女儿既盼望上学,又担心家里生活困难,凑不够学费的那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②a.1万元来之不易,b.凝聚着母亲的心血。
③a.嫌女儿浪费钱,b.认为女儿所送礼物不健康。
【解析】在文中找到句子的位置,根据情节内容理解人物的思想情感,再据此分析词语的表达作用。
13.对母亲的感激 为自己所受的委屈或不被理解
【解析】在文中找到写两次流泪的内容,根据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情感,概括填空。
14.①母亲对女儿不理解,②女儿伤心失望。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尾的理解。雕像破碎表明女儿的一片深情母亲不理解,女儿非常伤心。
15.杨绛反抗造反派,维护自己人格尊严。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主要人物的活动,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开端、过程、结局),从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这个方面概括。
16.画线句运用了外貌描写的方法,通过对季康先生的身材、举止,尤其是眼眉的描写,生动传神地写出了季康先生坚毅刚强的性格。
17.杨先生对后辈抱有的感情是鼓励、体贴。“我”对杨先生怀有敬佩、感激、怀念之情。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把握,第一问,仔细阅读第⑧段杨先生的回信,从字里行间体会其情感,“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体现了杨绛对后生的鼓励,“天气酷热,多多保重”体现了杨绛先生的体贴。第二问,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情感。
18.(1)示例:《称心如意》、《我们仨》、《走在人生边上》等。
(2)示例1:从“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介绍杨绛重要的个人信息和主要成就。而本文主要是赞美杨绛的人格美、气质美、精神美,两者内容不统一。
示例2:从“表达方式”角度分析:这段文字主要运用叙述、说明的表达方式,语言简洁、平实。本文主要运用叙述、描写兼有抒情的表达方式,语言生动形象,将前者放入不协调。
19.示例:她,举止文静,高雅脱俗,气质美;她,坚毅刚强,坚持正义,性格美;她,笔耕不辍,著述等身,才华美;她,宽厚仁慈,以母性情怀关注天下苍生,是最美女性。
【解析】阅读全文,了解人物的主要事迹,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其事迹,点明其精神品质,符合中国“最美女性”的主题,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