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
1.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首届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罗素(1872-1970),英国哲学家、数学家、作家,获1950年诺贝尔文学奖。罗素与弗雷格、维特根斯坦和怀特海一同创建了分析哲学。他与怀特海合著的《数学原理》对逻辑学、数学、集合论、语言学和分析哲学有着巨大影响。代表作品有《幸福之路》《西方哲学史》《数学原理》《物的分析》等。
2.背景透视。
《永久的生命》选自《严文井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略有改动。
本文选自《罗素自传》第一卷(商务印书馆2015年版)。胡作玄、赵慧琪译。罗素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他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尤以哲学和数学为最。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罗素一生追求和平,反对战争,曾两次因反战而入狱。罗素的一生,是激情澎湃、热情浪漫的一生;是不息求索、追求知识的一生;是捍卫和平,对人类的苦难充满同情、关爱的一生。这样的一生,也当然是丰富多彩、精彩纷呈的一生。透过这篇文章可以窥见他人生思想的闪光。
3.文本主题。
《永久的生命》这篇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体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我们感谢生命,并以自己的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我为什么而活着》这篇散文以饱含情愫的如椽巨笔精要地概述了支配作者一生的三种强烈的感情,表达了他对爱情与知识的执着追求,以及对人类和平与安宁的莫大关心,显示了作者崇高而博大的胸怀,字里行间洋溢着博爱精神。
4.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 ) 茸毛( ) 蔓延( ) 凋谢( ) 洗涤( )
遏制( ) 飓风( ) 濒临( ) 俯瞰( ) 呼号( )
5.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臼齿: 茸毛:
蔓延: 凋谢:
洗涤: 遏制:
飓风: 濒临:
俯瞰: 深不可测:
参考答案
重点
1.《永久的生命》第一自然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 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永久的生命》第二自然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
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
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4.罗素为什么渴望爱情?
首先是因为爱情给我带来狂喜;其次是因为爱情解除孤寂;最后是因为在爱情的结合中,我看到圣徒和诗人们所想象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
5.罗素追求哪些方面的知识?
罗素第一个方面的知识是有关人的,了解人的心灵;第二个方面, 实际上是指自然科 学方面的知识,现代武器、基因工程、航天技术等;第三个方面,则是指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如三大宗教、马列主义等,他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多的成就。
6.罗素同情苦难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他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年迈的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逝世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7.爱情,知识,同情心这三种追求,哪一种追求是令罗素最执著最痛苦的?为什么是最重要的呢?
同情心,爱和悲悯是最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爱和悲悯,只片面地追求爱情,会产生爱情恐怖主义;片面追求知识会成为灾难的帮凶,所以爱和悲悯最重要。
8.《我为什么而活着》的二、三、四自然段能否交换顺序?
不能,从内容上看,爱情是自然朴素的精神追求,知识是提高素质的精神追求;同情心是道德层面的精神追求,从结构上看与前一段的开头相照应,顺序井然,层次分明。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洗涤(dí) 松懈(jiě) 兴味(xìng)
B.牛犊(dú) 点缀(zhuì) 茸毛(róng)
C.遵循(xún) 凋谢(tiáo) 卑微(bēi)
D.不朽(xiǔ) 震颤(zhàn) 蔓延(màn)
2. 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下面句中的横线处。
(1)我也会很快将思绪收回,令其想想花园,寻味独处的愉悦,( )(思考 商量 思量)一下我自己。
(2)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 )(神秘 神奇 神圣),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5月10日,50多个市镇的青年志愿者在橘子洲参加了绿色骑行活动。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C.为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招生行为,长沙市教育局严禁公办学校招收择校生。
D.将建设美丽乡村和打造文化景区相结合,既能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又能发扬文化旅游产业。
4.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当你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心来,________。
①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②想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 ③相信自己的初衷是什么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①③② D.③②①
5.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现在却常是忧郁:/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1)请你根据这首诗第一节的内容和句式,发挥想象,再来仿写一节诗。
(2)张飞宇朗诵后兴奋地说:“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我们要毫不畏惧,愈挫愈勇,做一个生活的强者。”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挫折,你会怎么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3)朗诵会上,向来胆小的陈玉梅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作为她最要好的朋友,请你写几句话,鼓励她把这首诗朗诵出来。
能力测试
阅读下面文章,请分别回答文后问题。
最暖心的事
【美】鲍勃·布劳顿
①十年前,我从得克萨斯州的乡村来到纽约开出租车谋生。开的士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有的人幽默诙谐,有的人失意忧郁,还有的人自命不凡。但让我印象最深的莫过于一个老太太。
②那是今年5月份第2个星期日的深夜,我接到城郊的一个要车的电话。我想,也许是一些参加完晚会的人,或是某个刚赶到这个城市过母亲节的人。
③我到达目的地时是3点30分。一个破败的公寓楼黑黢黢地立在我的眼前,只有一楼有一个房间透出一点灯光。这种情况下,大多数司机顶多只会按一两声喇叭,稍等片刻,然后开车走人。因为这个时间和地点时常会出现治安问题。然而,我也知道这个时间在这样的地方打车不易,再说也许这个客人有点困难需要我帮一把手呢。于是,我走到亮灯的那户人家敲了敲门。
④“等一会儿。”回答我的是一个苍老虚弱的声音。我听到屋内有什么东西在地上拖动。隔了好久,门开了,一个80多岁的瘦小的老太太吃力地拖着一个萨斯包走了出来。她身穿一件印第安大花布上衣,头戴一顶圆桶形帽子,帽子上还罩了一条面纱,活脱脱是一个上世纪四十年代好莱坞电影里走出的人物。
⑤“你能帮我拎一下包吗?”她说。我先将她的包拎上车子,然后又回头搀扶着她。她走得很慢,边走边对我感谢不尽。
⑥“这没什么。”我说,“我这是为我的客人服务。再说,我希望我的妈妈在外面也能得到同样的服务。”
⑦“你真是一个好人。”她说。进了车子,她给了我一个地址,问:“能不能从城里走?我很想再看看这座城市……”
⑧“能,不过这就不是最近的路了。”我答道。
⑨“这不要紧。”她说,“我不着急。我是菲奥娜小姐,不过人们都叫我菲奥娜太太,是去圣洛安敬老院。”
⑩我从后视镜中看了她一眼。菲奥娜太太的眼窝里有一滴亮晶晶的东西。“我孤寡一人。”她继续说道,“医生说,我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不然我不会去的。”
?我悄悄地伸手关掉了计程表。经过城里的路程一刻钟就能走完,然而我们却花了足足有两个多小时,因为她一会儿让我慢行,一会儿让我停车,还不时地讲着话。菲奥娜太太指着一座大楼,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在经过一个居民区时,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要我将车子在一个商场前停了一会儿。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有时,她会让我在某一个地方放慢速度,然后默默凝视前方,一句话也不说。
?当第一缕阳光露出地平线的时候,菲奥娜太太这才说:“我累了。走吧。”
?车子来到了她要去的圣洛安敬老院前。敬老院的两个工作人员正在等着我们,工作人员说:“这位老太太一直不肯来敬老院,现在她患了肺癌,才同意来敬老院,而且必须在今年的母亲节来敬老院。”工作人员说着给她推来了轮椅。
?“我应该付给你多少钱?”菲奥娜太太取出钱包问我。
?“不要钱。”我答道。
?“你也要养家。”菲奥娜说。
?“还有其他客人呢。”我说,接着几乎是不假思索地弯下腰拥抱了她。她紧紧地抱住我。“你给了一个老太太一小会儿快乐的时光。”她说,“谢谢你。”
?我最后握了一握她的手,然后走向暗淡的晨曦。我的身后响起了关门的声音。这是一个即将结束的生命发出的声音。一路上,我在想,如果今天带菲奥娜太太的是一个脾气急躁没有耐心的司机,如果我在公寓楼前按一二声喇叭后就把车开走,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形呢?
?我做的这件事情似乎微不足道,但是现在想起来,却是我一生中最暖心的一件事情。
(摘自《青年文摘》)
1.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请抓住关键要素,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2.阅读第?段,仔细揣摩并分析菲奥娜太太经过城里这两个多小时的心理感受。
3.本文运用了细节描写的方法,请从文中找出关于老太太的两处细节描写,简要分析这些细节的丰富内涵。
4.文章题目为“最暖心的事”,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暖心”的理解。
5.读罢此文,你在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方面产生了哪些感悟?请用凝练的语言写出来。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湖北黄石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带点笑容
罗兰
①一位台大工学院的教授曾经在闲谈中对我说,他每次上课(特别是给新生上课),一定面带笑容。他不但面笑容,而且尽量用说笑话的方式来讲话,使得满室笑声不绝。他说,这样做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理。
②“剥下科学严肃、冷硬、令人生畏的外衣,显出它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趣味和美感!”这是这位名教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宗旨。
③他说,本来科学是非常美妙、非常有趣的一种东西,可惜当初真正“通”的人太少,以致因为他们的不通,而不能把科学的真正面月很轻易地传授与人,而使科学蒙受了冤屈,成了深奥难解、令人不敢接近的东西。
④笑容是消除隔膜的媒介。我一向畏惧数理科学,相信这就是因为它们最初和我见面时,没有“面带笑容”的缘故。由此想来,文学、艺术、音乐之使人乐于接近,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
A 。
⑤笑容还是增进感情的媒介。笑容好比机器上的润滑油,可以减轻摩擦,使齿轮与齿轮之问的运转灵活,又犹如桌椅脚下的胶垫,可以缓和锐角,增加彼此之间的和睦与协调。
B 。
⑥当我和朋友在谈话之间,偶尔意见友生冲突时,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消灭争执而又不伤和气的办法。
⑦而且我更相信,即使在你争却或抗议的时候,如果你仍能使自己面上点笑容,这争辩抗议也会很容易地变成了提醒与解释。减少了对方的敌意和反感,增加了胜利的机会。
⑧笑容不但能表现在面貌上,而且能表现在 里。
⑨也许我是因为职业的关系,做播音员做久了,对声音特别敏感。有好几次,接听电话时,因为对方声音里缺少笑容,被我误认为他很忙,或一面打电话,一面为办公桌上的公事在发烦,使我不敢和他多谈下去。而当我草草结束谈话,请他快去忙公事的时候,他才惊奇地问我:“为什么这样匆促?你不是有事要商量吗?”
⑩我这才知道,他并不忙,也没有为公事发烦,他只是以为我看不见他的表情,因此省掉了笑容而已。
?还有一次,一位很熟的朋友,因为她在电话里的声音没有笑容,而使我以为她在生气。等我向她问罪的时候,她才连忙解泽,并没有生气,也并没有不欢迎我的电话。后来,她才恍然想起,说:“哦!对了我没有带上一点笑容。”
?笑容虽是脸上的事,但表情确乎会影响声音。当你带点笑容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必定有点喜气。当你皱起眉头讲话时,你的声音里就自然而然地带上了不耐烦。当你拿起电话听筒,脸上毫无表情地问上一句:“喂!你是哪位!”对方听来,准觉得你是陌生和疏远的。而假如对方通上名来之后,你还不能用笑容表示一点欢迎与惊喜之情的话,你的朋友就难免以为他的电话对你是一种无礼的打扰,而急于想要把电话挂断了!
?生活虽然有它严肃的一面,但如果作懂得使这严肃的人生带上一点笑容,那么,那严肃的一面也就会交成音乐与诗章了。那难道不是一件很开心的事吗?
(选自《罗兰小语》,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只是为了消除他与学生之间的隔膜。
B.第⑤段运用了比喻论证,把“笑容”比作“润滑油”“胶垫”,论证形象生动。
C.“带点笑容”和“皱起眉头”表现在声音上是不同的。
D.严肃的人生因带上笑容而变成音乐和诗章,那一定是件很开心的事情。
2.下面这段话出自原文,你认为是放在上文的A处还是B处呢?请简要说明理由。
以前小学生的算术教科书上,把2画作一只游水的鸭子,把6画成一个汤匙,把7画成一把伞柄……这正与国语的开始用诗歌体,慢慢才归纳到文法,音乐开始用唱游,慢慢才演绎出乐理相似。
选________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笑容”的含义。
(1)也不外是因为它们多少都带了一点或隐或现的笑容吧!
(2)我喜欢停止谈话,用笑容来听他的滔滔雄辩。
4.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1)文章认为,笑容在生活中起到了哪些积极作用?
(2)结合上下文,在第⑧段空白处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论述完整。
参考答案
1.B
【解析】A项,“懈”应读“xiè”;C项,“凋”应读“diāo”;D项,“颤”应读“chàn”。
2.(1)思量 (2)神奇
【解析】思量:指认真地思索。考量。思考:思索、考虑。这里指心情所以应用“思量”。神秘:难以捉摸;高深莫测。神奇:非常奇妙的。与传奇的“生命”搭配应用“神奇”。
3.C
【解析】A项,表意不明,“50多个”修饰对象既可以是“市镇”,也可以是“青年志愿者”;B项,句式杂糅,“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和“深为广大消费者所欢迎”杂糅,任取一种;D项,“发扬”与“产业”搭配不当,应改为“发展”。
4.A
1.“我”在母亲节深夜送一个即将告别生命的老人到敬老院时,满足她的每一个愿望(或送她到她想去的任何地方),最后到达目的地,不收她的出租车费,还给了她一个拥抱,她感到很快乐,“我”也很温暖。
【解析】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有什么结果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为陈述的主体。概括“我”与老人之间发生的中心事件。
2.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
【解析】揣摩人物心理。这要对?段进行仔细阅读,找到描写老人的语言,并进行分析。如“告诉我她曾在这儿干过电梯操作员的工作”“她说她和丈夫结婚的新房就是在这里”“她说这里曾是个舞厅,年轻时她在舞厅当过舞蹈指导老师”等句,可看出她对过去美好生活的眷念和对生命的不舍。答题时一定要进入到对人物的描写中去。
【解析】考查文章题目的含意。“最暖心的事”中“暖心”是标题最为关键的字眼。要把这个“暖心”的引申义答出来,还要答出“暖心”的各个方面。
5.示例:①对待弱势群体要友善、耐心;②在生活中多做一些“微不足道的能帮助人的小事”,也许会给别人带去很大的温暖,也会让自己感到暖心。
【解析】阅读中加入与文章内容相关的拓展性的题目,就是为了让同学们充分展示才能。这是新课标重在从多方面展示同学各种素质的要求,也是近几年中考热点题型之一。从解题方法来看学生探讨文中为人处世或者对人生的认识,并能联系实际写出如何做一个好人即可。
1.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逐段分析内容,了解论题及其观点,了解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论证思路,分析议论文的语言,然后逐一分析各个选项,做出回答。A项表述错误,台大教授上课面带笑容,是为了消除一般学生对理工科目的畏惧心。
2.A 理由:备选文段,列举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近的例子,这是论证“笑容是消除隔的媒介”的论据(或答“这是用来消除学习客的畏惧心理的”)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议论文论述内容的分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给处的被选语段,列举的是学科知识因带上笑容而使初学者乐于接近的事例,这一事例能够具体论证“笑容是消除隔的媒介”的观点,所以放在A处最恰当。
3.(1)“这些学科内在的、原有的、真正的题味和美感”成“这些学科美妙、有趣的一面”
(2)“笑脸(含笑的面容)”或“面对冲突时的从容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