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9课 苏州园林(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19课 苏州园林(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4 09:36:09

文档简介

18苏州园林(课时1)
知识
1.作者简介。
叶圣陶(1894—1988),原名 ,字 ,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 》,短篇小说集《 》《 》,散文集《西川集》和童话集《稻草人》等。此外,他还著有《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书中集中体现了他多年语文教学的精辟见解。
2.背景探寻。
本文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拙政园,苏州古典园林之一,始建于明正德年间(1506—1521)。
本文原是作者为介绍苏州园林的摄影集写的序。作者生活在苏州时,常和好友游览苏州园林,对苏州园林的景致有深切的体会,写作这篇序文时还参阅了陈从周教授编撰的《苏州园林》一书。从原题中的“ ”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对苏州园林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3.知识链接。
说明顺序
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 和 三类。
空间顺序即根据客观事物所处的空间位置,依照上下左右、远近内外等次序来结构全文的说明顺序。介绍某种静态实体(如建筑物、工艺品等)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即在介绍事物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按时间先后介绍说明对象的说明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说明顺序。
逻辑顺序即按照由原因到结果、由主要到次要、由现象到本质、由条件到结论的顺序来介绍说明对象的说明顺序。说明事物间的联系,介绍事物的性质、功用类文章往往采用这种说明顺序。
本文即按照逻辑顺序对苏州园林进行详细说明的。
参考答案
1.绍钧 圣陶 倪焕之 隔膜 火灾
2.深眷
3.空间顺序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
重点
1.本文是一篇写建筑物的说明文,但作者在说明时为什么采用逻辑顺序,而不采用空间顺序?
因为课文介绍的不是苏州某个具体园林的特点,而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特色,因此不宜像介绍某个景点的说明文那样,按照游览顺序来写,而应在高度概括的基础上,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处,分别介绍,因而采用了逻辑顺序。
2.文中多次提到绘画。并把绘画和园林建筑联系起来,以绘画原理分析园林建筑,或以园林建筑印证绘画原理,试找出几处加以简要说明。
(1)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2)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
(3)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4)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5)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以上语句中所说的“画”和“图画”,应该是指中国画。第(1)(3)句,是以中国画的审美观为依据来分析苏州园林的景致的;而第(2)(4)(5)句这几幅小景,是中国画上常见的,所以说这几句通过对苏州园林景致的描绘,体现了中国画的绘画原理。
3.本文的行文结构是怎样的?
文章开头总起,说苏州园林是“标本”。接着作者点出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根据其总体特征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结尾收束全文,引人回味。全文构思缜密,脉络清晰。
4.课文中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文章通过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来表现苏州园林的图画美。比如,第3段中,作者将我国“绝大部分”的建筑与“苏州园林”进行比较,突出了苏州园林“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并将园林比作美术画,说明了苏州园林不讲究对称的原因。又如,第7段中,作者列举了在阶砌旁、墙上、开窗处栽种花草的例子,突出表现了苏州园林的“图画美”。
5.本文的用词和语言有何特点?
(1)用词准确,极具说服力。如“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中“大多”“极少”用得很有分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2)语言典雅,富有文化色彩。比如第4段中,作者引用诗句“鱼戏莲叶间”,生动地表现了池沼中鱼儿成群、莲叶田田的自然之趣。
基础训练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丘壑(hè) 嶙峋(línxún) 镂空(lòu)
C.琢磨(zhuó) 斟酌(zhōu) 蔓延(màn)
D.轩榭(xiè) 心裁(cái) 盘曲(pán)
2.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因地制宜地发展适合本地特色的产业,不能盲目发展。(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或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做某件事情或处理一些事。)
B.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有高有矮,形成各种美好的姿态。)
C.阿尔卑斯有的是重峦叠嶂,怎么看也不会穷。(连绵的山。山峰一个接着一个,连绵不断。)
D.李灵同学自出心裁设计制作的“救护衣”,在救助伤员时发挥了较大作用,受到医护人员的赞赏,展现了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用心裁剪。)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风来了,荷叶为什么就不能迎风招展?谁规定了它的下场非得是宁折不弯?风让它欢欣、雨也让它喜悦,荷盘中的一汪水,被荷叶摇成一颗亮晶晶的玉珠。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D.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4.下面语段中的画线句都有语病,请按要求修改。
苏州园林是指中国苏州城内的园林建筑,以私家园林为主。①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鼎盛于清代,兴旺于明代。②到清末,苏州已有各色园林近一百七十多处,对外开放的园林有十九处。苏州园林占地面积不大,但以意境见长,以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在有限空间内点缀安排,移步换景,变化无穷。1997年,③苏州古典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榜样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第①句语序混乱,应调整为: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 。
(3)第③句中存在词语使用不当的现象,应把“ ”改为“ ”。
5.指出下列各句使用的说明方法。
(1)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__________)
(2)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________)
(3)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________)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其他地方的园林我也到过一些。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③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阅读①②段,请你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
2.“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一句中“艺术”与“技术”能不能互换?为什么?
3.第④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一句中“往往”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4.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2)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5.认真阅读第⑥段,说说文中的“隔而不隔,界而未界”的景深效果是如何形成的。(可以用文中的句子回答)
6.本文语言生动准确,除了表现在词语运用上,还表现在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方面。请你品鉴第②段中“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几句,也采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介绍某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北京的园林
①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她的名胜古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②也许因为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帝都的缘故,建筑师们博采各地园林之长,因地制宜,使北京的园林各具特色,和谐优美。为了显示帝王的威严、高贵,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
③故宫、颐和园等建筑金碧辉煌,布局工整、对称。左边有一条游廊,右边也必有一条游廊,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甚至连屋内的摆设也是如此。在各个大殿、各个宫院、大门外面都要摆两座石狮或麒麟,大门大多分左、中、右三扇。殿内的梁柱高大,空间宽敞而略显阴暗。这样的园林建筑似乎缺乏自然之趣,但却以其雄伟、庄严的气势使人折服。
④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一段曲廊、一丛阶边小草、一组精妙的雕刻,对烘托气氛无不起着微妙的作用。例如,颐和园中的长廊,有一华里长,分成十几段。每段房梁上都有油漆彩绘,或山,或水,或人,或物,或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竟无一相同。一幅“嫦娥奔月”,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绘画者也许吸取了敦煌壁画飞天图案的艺术精华,很有些“吴带当风【注】”的味道,耐人玩味。
⑤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有时,在万绿丛中见一道飞檐,黄绿相间,相映成趣。大多数宫殿都铺着琉璃瓦。那大红色的柱梁,十分庄重。当然,也有例外,潭柘寺的大殿都是由灰色方砖铺地,墙壁灰暗,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 , ”,古朴淡雅,别具风采。
⑥北京周围的山水既有北方的粗犷,又有南方的秀丽,这正是建造园林的好地方。在依山傍水之处,建一座庙宇,半山腰修一座亭子,湖中建一座水榭。这时,可极少讲究对称,但考虑色彩对比却十分周到,山上的亭子要用金黄和大红的彩绘,水榭要灰暗些,庙宇要红墙绿瓦,显得庄严、肃穆。
⑦这只是我对北京园林粗浅的介绍,若想真正领略到其中的妙处,还是请您亲自来游览吧。
(选文有删改)
【注】“吴带当风”是宋代郭若虚评价唐代吴道子佛像画的话,意思是吴道子画的衣带圆转,迎风飘举。
7.选文主要介绍了北京园林的哪些特点?
8.第③段中加点的“如此”具体指什么?
9.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0.“北京园林的色彩大多是金黄或大红,色彩明丽”一句中的“大多”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11.下列诗句中,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B.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C.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阅读《百合》,回答后面小题。
百 合
①百合,是一种从古到今都受人喜爱的世界名花。它原产于中国,鳞叶呈长椭圆形,顶端尖,基部较宽,微波状,向内卷曲。表面白色或淡黄色,光滑半透明,质硬而脆,无气味,味微苦。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②百合由野生变成人工栽培已有悠久历史。在公元4世纪时,人们认为百合只有食用和药用的功能。百合的营养价值丰富,它不但含有蛋白质,脂肪、还原糖、淀粉,多种微量元素及维生素,还含有一些特殊的营养成分。这些成分综合作用于人体,不仅具有良好的营养滋补之功,而且还对秋季气候干燥而引起的多种季节性疾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中医上讲鲜百合具有养心安神、镇咳祛痰、滋阴润肺的功效,对病后虚弱的人非常有益。
③及至南北朝时代,梁宣帝发现百合花很值得观赏,他曾诗云:“接叶有多重,开花无异色,含露或低垂,从风时偃柳。”赞美它具有超凡脱俗,矜持含蓄的气质。至宋代,种植百合花的人更多。大诗人陆游也利用窗前的土丘种上百合花。他也咏曰:“芳兰移取遍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更乞两丛香百合,老翁七十尚童心”。
④随着时代的进步,欧美园艺专家通过杂交育种途径去创造新的品种。经过近半个世纪后,终于选育出一批统称为“金百合”的新花。其特色是打破了中国百合全是一茎一朵、单纯白色的现状,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既有金黄、橙红和淡紫,又有彩斑、条纹等其他图案颜色。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另外,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最适宜做厅堂的插花,使人们欣赏起来。不禁生发出“夜深香满屋,疑是酒醒时”的感觉。
(综合“百度百科”资料而成,选文有改动)
1.百合因何而得名?
2.百合有哪些用途?
3.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每枝能开花七八朵,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______)(_____)(_____)
4.与中国百合相比,金百合有什么特色?(答案连标点在内不超过20个字)
参考答案
1.C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C项,“酌”应读zhuó。
2.D
【解析】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自出心裁:出于自己心中的设计或筹划。多指诗文、技艺等的构思有独创性。不能用在制作衣服上。
3.B
【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项,顿号不能用在两个句子之间。
4.(1)起始于春秋时期的吴国建都姑苏时(公元前514年),形成于五代,成熟于宋代,兴旺于明代,鼎盛于清代。
(2)第②句存在语义矛盾,应删去“近”或“多”。
(3)“榜样” “标本”
【解析】此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句子的正确使用,是表达理解的需要,写好句子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判断病句要有一定的步骤,应先理清主干(主谓宾)看搭配是否有问题,成分是否残缺,再看是否存在用词不当、语序不当、语义重复或矛盾等问题。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表意不明、语序不当、不合逻辑、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等。修改病句前必须读懂句子,明确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然后对语法上有毛病或逻辑上有错误的部分进行修改。修改后还要细致检查,因为有的病句不止一处有语病,还要看有没有将意思表达清楚。本题第①句是语序不当,按时间先后顺序调整即可。第②句中的“近”与“多”存在语义矛盾,应该删掉其中一个。第③句是用词不当,“榜样”一般用于人,应把“榜样”改为“标本”。
5.(1)作比较
(2)举例子
(3)打比方
【解析】此题考查对各种说明方法的辨识。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根据句子各自的特点分析作答即可。
1.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解析】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提取文本信息,具体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①从分析标题入手。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对象的同时,也会指出其特征。②从关键语句入手。在中心句、总括句、过渡句等关键句中捕捉特征,筛选关键词。有的事物的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③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内容要准确,语言要简洁。本题要筛选出表明苏州园林特点的关键语句作答。
2.不能。“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技术”泛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句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艺术美。
【解析】本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这两个词语不能互换,是因为两者的内涵不同。“艺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法,“技术”泛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艺术”包括“技术”且高于“技术”,本句这样写是为了强调苏州园林中假山的艺术美。解答本题要对两个词语的含义进行辨析。
3.不能去掉。“往往”指一般情况,特殊情况除外,起限定作用。这说明并不是所有的河道都安排有桥梁,充分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为了说明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副词。解答词语能否删除的习题,一般的解题方法为: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本题中,这句话中的“往往”指在一般的情况下,不排除特殊的情况,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这个词语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4.(1)作比较。通过从古到今其他中国建筑与苏州园林的比较,突出“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
(2)举例子。通过具体的事例,进一步说明苏州园林处处都在体现“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这一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这个句子把苏州园林和古代建筑、一般房屋作了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地说明了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的特点。(2)这句话是列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具体地介绍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的特点。
5.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可根据第⑥段中的“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作答。
6.答案示例:公园里的树真多啊,有四季常绿的松树,有器宇轩昂的银杏树,有高大挺拔的槐树,有婀娜多姿的柳树。公园里的树真奇啊,有的像一把伞,有的像神气的士兵,有的像顶天立地的巨人。
【解析】片段中的四个“讲究”构成了排比句,突出了布局的特色,也加强了语势。这是一篇小作文训练,要求学生根据例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来介绍事物几个方面的特征。首先可以选择一个描写的对象,可以是某个公园,也可以是具体的一棵树、一朵花等等。然后确定它们的若干个特点,采用排比的形式来分别进行描述,可以适当地选择比喻或者拟人等其它的修辞手法,使得片段更加优美。此外要注意的是,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的修辞方式。在写作时要注意句式保持基本一致,这样看上去才更整齐。
7.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通读全文即可明确,本文开头介绍了说明对象的总特点,即“北京的园林注重建筑的雄伟,注重局部的精细,注重色彩的绚丽,似乎只有这样才不失皇家的身份”,因此用原文中的话既可作答。
8.指布局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
【解析】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解答此类习题的关键是要结合上下文,找出代词可能指代的内容,然后代入具体的语境后通读句子,看句子在表情达意上有无变化,以此来检验正误。某句话中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会出现这句话的前面或是后面。根据第③段中的“给人一种平衡的感觉”可作答本题。
9.举例子、作比较。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细读画线句可知,这是列举了一个具体的例子,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竟无一相同”一句是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是为了突出并具体说明“北京的园林建筑在细微之处见匠心”的特点。
10.不能。“大多”表范围,起限定作用。如果去掉,就变成了北京园林的色彩都是金黄或大红,与实际不符。“大多”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为了说明更加准确和严密,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这句话中的“大多”表示的是范围,如果去掉,语气过于肯定,也与事实不相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1.C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语境补填句子。根据空白处前面的“同周围的景色浑然一体”可知此处应填“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与所写环境相合。故选C。
1.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通读全文,整体把握,然后根据提干要求提取关键句作答即可。如可提取第1段末一句“后人因其鳞茎由许多白色鳞片层环抱而成,状如莲花,因而取‘百年好合’之意命名”作答即可。
2.可以食用,药用,还值得观赏。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要点的概括和提取能力。通读全文,梳理脉络,分清层次,综合考虑,提取要点,找到关键句,必要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即可。第2段是说百合可以食用,药用。第3段是说百合还值得观赏。
3.(1)举例子;(2)列数字;(3)作比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说明方法类型的把握能力。“例如,由荷兰人改良的‘卷丹’,花色橙红……”明显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例如”就是标志性词语。“每枝能开花七八朵”为列数字。“比美国人培育的‘火黄’色彩更鲜艳,花朵更繁多”是明显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4.一茎多朵,花色更多,有些还蕴含香味。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信息的提取。抓住最后一段的“变成一茎多朵,且花色更多”“与中国百合相比,有些金百合品种更具特色,不但花色多样,而且还蕴含香味”等句压缩整理即可。注意题干的字数要求。
18苏州园林(课时2)
知识
1.主旨归纳。
本文通过对苏州园林的布局、配合、映衬、层次和园林局部特点的介绍,展示了它的图画美、艺术美,展现了我国园林艺术的高超水平,赞颂了设计者和匠师们杰出的艺术创造力,表达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池沼( ) 嶙峋( ) 着眼( )
琢磨( ) 丘hè( ) 轩xiè( )
相间( ) 对称( )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因地制宜:
②自出心裁:
③标本:
④败笔:
参考答案
2.zhǎo xún zhuó zhuó 壑 榭 jiàn chèn
3.①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②自出心裁:出自自己心中的构思,比喻与众不同的创新。
③标本: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代表的事物。
④败笔:写字写得不好的一笔,绘画中画得不好的部分。
重点
1.本文的体裁是什么?
本文的体裁是说明文。
2.苏州园林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其总特征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整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文章是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再从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的。
3.从游览者的角度,概括出苏州园林共同的特点。
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4.文中哪句话点明了匠师们的追求?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5.浏览课文,说说课文是怎样和第2段“他们讲究……讲究……”中的四个“讲究”逐一对应的。
第3段对应了第一个讲究,第4、5、6段分别对应了第二、三、四个讲究。第7段写角落的图画美。第8段写苏州园林的门和窗也讲究美感,第9段是从色彩的角度写的。
这篇文章结构非常严谨,句句段段不离“图画美”“布局美”。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等四个主要方面和每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园内建筑的色彩美等三个细微方面来具体说明这个特点。
6.“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这句话中“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可以换用吗?
“艺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所以不能换用。
基础训练
1.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轩榭(xiè) 池沼(zhǎo) 鉴赏(jiàn) 重峦叠嶂(zhàng)
B.亭子(tínq) 堆叠(dié) 砌墙(qì) 丘壑(hè)
C.攀登(pān) 磷峋(lí) 腾萝(téng) 俯仰生姿(zī)
D.斟酌(zhuó) 阑干(1án) 檐漏(yán) 别具匠新(x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败笔 蔓延 玲珑 盘屈嶙峋
B.堆叠 闲适 映衬 自出心材
C.明艳 阅历 彩绘 因地治宜
D.鉴赏 工细 雷同 俯仰生姿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出于自心的剪裁、创造。)
B.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意思是胸怀宽广,能容下丘陵和沟壑)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枯瘦的样子)
D.倘若要我说说总的印象,我觉得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里有典范代表的意思)
4.参照课文,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 ,讲究假山池沼的 ,讲究花草树木的 ,讲究近景远景的 。(叶圣陶《苏州园林》)
A.布局 配合 映衬 层次
B.配合 映衬 布局 层次
C.映衬 配合 层次 布局
D.层次 布局 配合 映衬
5.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B.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C.不过,人类也许应该从旅鼠身上学到点什么。例如,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D.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的一项是( )
A.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驰名世界的凡尔赛宫坐落在巴黎西南18公里的凡尔赛镇,它是人类艺术宝库中重要的一部分。
D.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
7.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 )
A.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但为了准确形象地说明事物特征,说明文中也可以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
B.《苏州园林》的作者是叶圣陶,他原名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C.《苏州园林》一文是从园林的局部来介绍苏州园林的别具一格的,如对假山和池沼的介绍,对园林角落的介绍等,说明了苏州园林无论从哪个角度欣赏都具有图画美的特征。
D.《苏州园林》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作者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8.给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②这是为什么?
③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⑤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②⑤③
C.⑤①④②③
D.⑤②③①④
9.苏州某园林里面有这样一则提示语:
除了你的脚印什么都别留下,除了你的记忆什么都别带走!
(1)这则提示语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什么?这则提示语好在哪里?请说说你的看法。
(2)仿照所给提示语,另写两条,注意句式的一致和语句的通顺。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唯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1.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又是什么?
2.文中加点的词语“一切”“都”“决不”能否去掉?为什么?
二、认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当年白居易做苏州刺史,曾写下“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的诗句。苏州,这个自古以来的繁华之地,没有一处不是被水滋润的。那一条条河港水巷如丝带般飘逸着,水就在那里温柔地流进流出,带来满城的舞榭歌台和园林胜迹。渐渐地,这水也就浸润到人的气质里,苏州人待人接物少见粗俗,这不能不说是水的好处。苏州人讲话是柔婉的,仿佛掺了蜜糖的糯米圆子,又如评弹和昆曲,听了让人感到无比惬意。昆曲最初的名字是“水磨腔”,可见,也是水的产物。她不像西方戏剧那样具有摹仿现实的写实性,她将生活语言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诗歌艺术;将生活行为与表情的自然形态,化为了写意的表演艺术;甚至将生活中环境的自然形态,也化为了写意的布景艺术。水,有时是可以变为阳春白雪的。
3.用三个词语分别概括苏州水、苏州话和昆曲表现形式的特点。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江西卷】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廊·亭·桥
陈从周

“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一千多年前的唐诗,就点出了廊在庭院中的妙用。我国古代建筑的单体与单体之间,必依靠廊来作联系,才能成为一个整体。在园林等风景区,则更是因地制宜,巧于安排,构筑了曲直、高低、爬山、临水等多种式样的廊。
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隔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像驰名中外的北京颐和园的长廊,漫步其间,得以饱览昆明湖的湖光景色。而苏州拙政园的水廊,则轻盈婉约,人行其上,宛如凌波漫步。扬州西园前的香影廊,未至其境,名已醉人。
至于苏州沧浪亭的复廊,用花墙分隔,使园有界非界,似隔非隔,令人遐思无限。扬州园林主体建筑用楼,其廊亦作楼式,即复道廊,形成了多层的游览线,寄啸山庄是为佳例。
廊之运用得当与否,有关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尤其在可有可无之间,益见功力。即竹廊三折,雅素无华,亦必婉转宜人。至于千步长廊,闿爽平直,则又为别调了。

人们在旅途间,或在游览中,每见一亭,总想小憩片刻,借以恢复暂时的疲劳与观赏四周的景色,即“亭者,停也”。同时,因为它本身形式的丰富多彩,成为点缀风景的主要建筑小品之一。
亭之美,除造型外,还在于所处之景与所对之景,水边亭、山际亭、林间亭、花畔亭、桥上亭、廊中亭,地位不同,景因而异。伫云亭、快雪亭、待霜亭、牡丹亭之类,又因时而殊。可见亭之构筑非孤立的一座建筑物。
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月。北京的景山五亭,为城内的最高点,每到北京的人,常为它所吸引,必登高一快,以饱览首都景色。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亭名“与谁同坐轩”,小亭临流,静观自得。笠亭如盖,半枕山腰。而网师园之月到风来亭又正点出此亭观景之妙。
至于亭的形式,真是变化多端,可分方、圆、多边、海棠、梅花等等多种。按材料的不同,又有饶多野趣的茅亭、雅洁玲珑的竹亭、庄严凝重的石亭与翚飞多姿的木构亭,它在园林建筑中展示了最美丽的一页。

桥,古代称为“河梁”,是架在水上的行道,虽属解决交通问题的一项工程,但是聪敏的我国古代人民,总是设法把它和生活、感情、艺术结合起来,是那么富于诗情画意。“小桥流水”足以令人想望江南水乡景色,而风景区的“断桥残雪”、交通要道的“卢沟晓月”,又使人必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而园林中的桥,正是建筑艺术中的精品。
北京颐和园十七孔长桥卧波,陆水之间,平分秋色,为该园增添上几许光彩。晶莹如雪的玉带桥,一亭翼然的石桥,轻轻地划破了湖面的平整,淡淡地点醒了山影的静穆,又烘托了四时佳景。
江南园林之桥,以雅洁精巧取胜。玲珑空透的拱桥,崛起空间,人桥倒影,更显得山高水阔,而水平线条的梁板石桥,则贴水而过,观赏游鳞莲蕖,益得情趣。苏州拙政园是以动观为主的园林,曲桥不但使水面分隔空间,更与曲廊一样起着“桥引人随”的作用,其分庭妙运,思致相同。网师园园小而精,以静观为主,廉泉桥小小一拱,横枕涧上,隐处园隅,安排得那么妥帖,游着至此,往往留步。
美丽的中国园林桥梁,形式丰富多姿,有梁式桥、拱桥、浮桥、廊桥、亭桥等,在世界建筑艺术上放出一种独特光彩。
(略有改动)
1.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园林等风景区中的廊、亭、桥各有怎样的作用?它们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廊的运用有哪些原则?亭之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2.文章多处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请选一处具体分析其作用。
3.文中大量的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试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A
【解析】B项,“亭”的读音应是tíng。C项,“磷”应为“嶙”,读音应是lín;“腾”应为“藤”。D项,“新”应为“心”。
2.D
【解析】这是一道考查基础知识的题目。此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字形正误辨识,需要逐字审题,认真审读,巧用排除,注重积累。A项,应为“盘曲嶙峋”。B项,应为“自出心裁”。C项,应为“因地制宜”。故选D。
3.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因此,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光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B项,“胸中有丘壑”的意思是设计者和匠师的脑中有关于山水风景的高明构思。丘壑,山陵与溪谷,喻指深远的意境。这句话赞美了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艺术成就。
4.A
【解析】此题考查结合语境准确理解和使用词语。要理解词语的含义,注意词语的搭配以及词语使用的对象,把握具体语境,借助语感做出正确选择。布局:对事物的全面规划和安排。配合:合在一起显得合适,相称。映衬:是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和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来陪衬或对照。“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映衬”体现花草树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配合”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亭台轩榭”是建筑物,它的整体规划应用“布局”;“假山池沼”两类景物合在一块应讲究“配合”;“花草树木”是对园林建筑的衬托,讲究的是“映衬”。近景远景即为“层次”的不同。
5.C
【解析】这是对语言表达方式考点的考查。学生应了解常见的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五种表达方式,学会准确判断语言表达方式的具体类型。这里A、B、D三项都是说明事物的特点,是介绍性文字,属于说明的表达方式,C项则是发表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议论。
6.C
【解析】此题考查对说明方法中“打比方”的辨析。打比方指的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方法。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A项,从“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B项,从“有的像倾听水声”;D项,从“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均可以判断出其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故选C。
7.C
【解析】《苏州园林》一文是按照从园林的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来介绍苏州园林的。
8.C
【解析】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逻辑推理顺序等。①句中的“绝不讲究对称”承接⑤中的“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这一现象,②句用“为什么”引出下文的原因,③为结论。
9.(1)告诉游客的主要意思是要注意景点的环境保护,不损坏景点的一草一木。用语生动活泼,更容易吸引人,打动人,能够起到更好的警示效果,让人更愿意遵守。
(2)答案示例略。
【解析】第(1)题根据提示语内容可知,其主要表达的意思是告诉游人要爱护景点的草木,文明游览。用语生动活泼,更容易让人接受和遵守。第(2)题没有统一答案,仿写要求句式相同或相似,能做到语意连贯,内容设计合情合理,表述正确即可。力求做到形神兼备,语意流畅。
1.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其特征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解析】了解本文文段结构上总分的特点,先根据段首部分判断本段说明的对象,根据“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个不同”与“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可知,后面一句中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就是本段的说明对象。然后抓住段中“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句,可得出说明对象的特征。
2.不能去掉。因为这些词十分准确地表示了苏州园林全部如此构成图画美,而绝无例外的情况。如果去掉,语气就没那么坚决了。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回答此题的步骤:1.不能去掉;2.说出词语的意思;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苏州水的特点:温柔。
苏州话的特点:柔婉。
昆曲表现形式的的特点:写意。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段,把握分别描写“苏州水”“苏州话”“昆曲”的相关语句,筛选出其中的关键词语即可。
1.(1)作用:廊在园林中是游览线,又起着分割空间、组合景物的作用,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起着“点景”与“引景”的作用。桥将人与四周的风物人情联系在一起,使风景区更具诗情画意。
共同特点:形式多样,富于变化。
(2)廊的运用原則:因地制宜,考虑全局,高下得宜,曲折有度;亭之美的体现:造型美,以及与所处之景、所对之景和谐相融之美。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通读全文,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特别是主要段落、层次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审清题意,从文章中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然后对筛选出的信息进行比较,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相关的词句作答。若内容过多,也可以采取对内容进行简单概括的方法作答。本题中的两个小题,根据题目的要求筛选相关语句概括作答即可。
2.【示例一】在介绍亭时,以北京景山五亭、苏州拙政园的扇面亭为例,具体说明了亭在园林等风景区中的“点景”与“引景”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示例二】在介绍桥时,以苏州拙政园曲桥为例,具体说明“桥引人随”的作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解析】此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选择文章中的任一举例子的内容,结合说明对象分析其作用即可。
3.示例:如介绍廊时,用了“廊引人随,水石其间,移步换影,幅幅成图”等四字短语,准确地概括了廊在园林中所起的作用,用语典雅,富有韵味。
【解析】此题考查对语言特点的分析。选择符合题目要求的“四字短语”的语句,从说明的内容、句式特点、使用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答案不唯一,言之成理即可。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