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5课 诗词五首(2课时)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初中八年级上册知识讲解,巩固练习(教学资料,补习资料):第25课 诗词五首(2课时)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4 09:43:29

文档简介

24诗词五首(课时1)
知识
《饮酒(其五)》
1.作者简介。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因宅子旁边种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曾做过几次官,但因个性高洁,与污浊的官场格格不入,每次出仕的时间都不长,后辞官归家。他开创了文人诗歌创作的新领域——田园诗,因此被称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有《陶渊明集》传世。代表作有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散文《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等。他的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有时流露出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
2.背景探寻。
作者辞官归隐后,写了不少描述田园生活,反映自己归隐自洁的人生追求的诗作。本诗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3.知识链接。
古体诗
唐代以来指区别于近体诗(律诗、绝句)的一种诗体,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形式,句数没有限制,每句的字数也可以不齐,平仄和用韵都比较自由。也叫古诗或古风。
《春 望》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等,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
他的诗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面貌,因而被称为“诗史”。其诗沉郁顿挫,格律严谨,感情真挚,对后世的诗歌创作影响极为深远。代表作品有《望岳》《登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以及“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2.背景探寻。
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将家小安置在鄜州(今陕西富县),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三月。
3.知识链接。
近体诗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近体诗对句数、字数、平仄和用韵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要求每首诗句数固定(排律除外),每句诗的字数固定,诗句中各字的平仄基本固定,押韵的位置固定。同古体诗相比,近体诗形式更加整齐,节奏更加和谐,但限制也更多。
《雁门太守行》
1.作者简介。
李贺(790—816),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代诗人,有“诗鬼”之称。他一生怀才不遇,生活潦倒,故其诗多为感怀伤逝之作。他善于驰骋想象,熔铸辞采,运用传说,创造新奇瑰丽的诗境。代表作有《苏小小墓》《李凭箜篌引》等。有《昌谷集》传世。
2.背景探寻。
唐宪宗元和四年(809),王承宗叛乱。消息传到京师,朝野震惊。唐宪宗乃组织军队,讨伐叛军。李贺时在长安,闻知事变,即赋本诗,歌颂平叛战争中英勇赴国难的将士们。
《赤 壁》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世称“杜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的古体诗题材广泛,笔力峭健;近体诗以文辞清丽、情韵跌宕见长。多讽喻时政之作,有《樊川文集》传世。代表作有诗歌《泊秦淮》《山行》,散文《阿房宫赋》等。
2.背景探寻。
赤壁,在今湖北赤壁市西北长江南岸。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合在此击败曹操大军。诗中所写的赤壁,实为黄州(今湖北黄冈)的赤鼻矾,作者是借相同的地名抒发感慨。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鼻矶时,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此诗虽以地名为题,实则是借题发挥,怀古咏史。
《渔家傲》
1.作者简介。
李清照(1084—约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少女、少妇的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情致。代表作有《如梦令》《声声慢》《醉花阴》等。
2.背景探寻。
这首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是记梦之作。根据《金石录后序》记载,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李清照曾在海上航行,历尽风涛之险。此词中写到大海、乘船等,都与这段真实的生活有关。
3.知识链接。

词是唐五代兴起的一种配合音乐歌唱的新体诗。它在隋唐之际已经产生,中唐以后逐渐有较多文人从事创作,晚唐五代趋于繁荣,而极盛于宋代。在唐五代时,一般称为“曲”“曲子”“曲子词”。后来才称为“词”,又称“乐府”“近体乐府”“诗余”“长短句”等。
重点
1.怎样理解“而无车马喧”与“心远地自偏”?
要深刻理解这两句诗,应结合诗人的人生理想和个性追求。陶渊明喜爱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自由,厌恶官场的虚饰和诈伪。为了生计,他几次出来做小吏,但每次出仕的时间都不长,最后终于解职归田,永不出仕。这里所说的“车马”从某种意义上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代表着官场烦琐的应酬和功利性极强的交往。归隐田园,没有了这样的烦扰,也可以说“而无车马喧”。
至于“心远地自偏”,实际上是道出了“心”与“地”之间的辩证关系。隐居主要是一种精神上的自由境界,如果心灵的“焦距”调好,就可以“大隐隐于市”,处闹市若幽谷。
2.如何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
此联向来有两种理解。
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目,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鸣而惊心呢?
另一种是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一般的解释是,面对乱世的悲凉情景,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3.《雁门太守行》是如何通过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的?
诗人善于运用奇特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例如首联运用“黑云压城”“甲光向日”两处细节,展现了守军面对人马众多的敌军严阵以待的情形,显出了守军无比威严、不可侵犯的气概。颔联先用“角声”这一细节,“角声满天”必伴随着喊杀之声和战马悲鸣之声,给人以激战之感;后用浓重夜幕下凝结成紫色的一片片血迹,暗示伤亡的惨重,展现出将士们浴血奋战的可贵精神。颈联先以“半卷红旗”写趁夜奔袭之状,地点正是燕、赵英雄感慨悲歌之地,再加上一个“鼓寒”的声音细节,悲壮的气氛就更浓了。尾联则以“提携玉龙”这一细节,突显了将士们誓死报国的忠诚和慷慨赴难的精神。
4.怎样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诗?
赤壁之战,周瑜以少胜多,是因为他利用了火攻,而火攻能成功的关键在于有东风相助。诗人在此从反面设想:假若东风不来,战局的发展恐怕会是另外一个样子——曹操以远多于孙、刘联军的兵力,轻而易举地击溃孙、刘联军。“铜雀春深锁二乔”以小见大地陈述了这种假想的结果。乔玄的女儿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是周瑜的夫人,姐妹俩合称“二乔”;“铜雀”是曹操修建的一座楼台。一个“锁”字,说明二乔为曹操所俘,那么孙权的事业必定已荡然无存了。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使得诗歌更具情致。
5.《渔家傲》中,词人为什么梦想到“三山”去?
从词中的意思来看,是由于词人感到“路长”“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也就是说,尽管她有才华,但在现实中根本得不到施展;尽管她有理想,有抱负,但在现实中却因找不到出路而无法实现。因此她才想要到那没有离乱,没有悲伤,没有孤凄和痛苦的仙境中去。词人梦想到“三山”去,反映出充斥着战乱、杀戮、欺诈、孤独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她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基础训练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结庐( ) 燕脂( ) 车马喧( )
提携( ) 折戟( ) 不胜簪( )
殷勤( ) 谩(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问君何能尔 (2)浑欲不胜簪
(3)黑云压城城欲摧 (4)折戟沉沙铁未销
(5)殷勤问我归何处 (6)我报路长嗟日暮
3.下列诗句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B.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C.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D.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文学常识填空。
(1)陶渊明,东晋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中国第一位 诗人。
(2)杜甫, 朝诗人,字 ,被后人尊称为“ ”,与“诗仙” 并称“李杜”。他的诗被后人称为“ ”。
(3)李贺,字 ,后世称他为 。
(4)《赤壁》作者 ,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阿房宫赋》等。
(5)《渔家傲》作者 , (朝代)女词人,号 。 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5.根据理解,用原文填空。
(1)《饮酒(其五)》中,能够体现陶渊明爱菊的名句是: , 。
(2)家书是亲人间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杜甫《春望》中曾用“ , ”的诗句来形容家书的珍贵。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赤壁》中表示议论的句子是: , 。
(5)李清照《渔家傲》中描绘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的句子是: , 。
(6)半卷红旗临易水, 。 ,提携玉龙为君死。
6.阅读下面的文字,仿照画横线的句子,选择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如风筝、书法、二胡、诗词等),在文中的横线处补写句子。
文化是民族的根。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积淀着久远的岁月印痕。它绽放在春节缤纷的花炮中,闪烁在京剧斑斓的脸谱中, , ……
能力测试
一、课内诗歌阅读。
(一)阅读陶渊明的《饮酒(其五)》,完成下面的题目。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而无车马喧”的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2.有人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好,为什么?
(二)阅读杜甫的《春望》,完成下面的题目。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3.本诗题为“春望”,说说作者都“望”到了哪些景物。结合全诗,说说题目中的“望”字有哪些含义。
4.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诗人却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5.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三)阅读李清照的《渔家傲》,回答下列问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6.简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包含怎样的情感?
7.“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借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诗歌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夜宿七盘岭
沈佺期①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
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②绿,清夜子规啼。
浮客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注释】①沈佺(quán)期:唐代诗人。②平仲:银杏的别称,俗称白果。③浮客:没有归宿的远行游子。在这里是诗人自指。
8.“夜宿七盘岭”中的“宿”字是什么意思?
9.“晓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描绘了什么样的情景?
10.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当时怎样的心境?
(二)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醉花阴①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②,瑞脑③消金兽④。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⑤,半夜凉初透。
东篱⑥把酒黄昏后,有暗香⑦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⑧瘦。
【注释】①醉花阴:词牌名。这是词人重阳节写给丈夫赵明诚的一首词。②永昼:漫长的白天。③瑞脑:一种香料。④金兽:兽形的铜香炉。⑤纱厨:纱帐。⑥东篱:采菊花的地方。⑦暗香:菊花的幽香。⑧黄花:指菊花。
11.古诗词中,一些物象常常被赋予特定的情感,成了情感的象征。例如,本词中“东篱把酒黄昏后”中的“酒”,被赋予了 的情感。而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酒酣胸胆尚开张”中的“酒”则被赋予了 的情感。
12.古诗词中经常有语意双关、形神兼备的字词,例如本词中“半夜凉初透”中“凉”字一语双关,既指天气之凉,又指词人 的内心感受,又如“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瘦”字既写出了菊花的形态,又形象地描绘出了词人 的形象特点。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广州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诗中的“顾”“济”是什么意思?请选择一个回答。
2.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lú yān xuān xié jǐ zān yīn màn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词中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可以进行系统的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本题需要注意的字音是“殷”是一个多音字,在这里读yīn。
2.(1)如此,这样
(2)简直
(3)坍塌
(4)销蚀
(5)情意恳切
(6)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解答此类题,一定要先翻译句子,在了解诗句大意的前提下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中要注意的词语有“殷勤”“浑”等。
3.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做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文句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D项,正确的断句节奏应为: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4.(1)田园生活 田园
(2)唐 子美 诗圣 李白 诗史
(3)长吉 诗鬼
(4)杜牧
(5)李清照 宋代 易安居士 婉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的常见考查点有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课文中的相关内容,根据题干作答即可。注意回答要准确。
5.(1)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2)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5)天接云涛连晓雾 星河欲转千帆舞
(6)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本题中需要注意的易写错的字有“篱”“燕脂”“凝”等。
6.(1)跳动在二胡凄美的弓弦上
(2)传扬在诗词浪漫的意境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仿写的能力。学生在作答时,只要认真阅读材料,结合对题干特点的分析及理解题目中的要求,即可作答。分析例句,明确仿写的内容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具体体现,句式是“……在……中”。据此仿写即可。
1.B
【解析】本小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心远地自偏”的意思是只要心存高远,哪怕是居所处于闹市也像是在偏僻之地一样。故B项分析有误。
2.“见”字写出了诗人采摘菊花无意中看到南山时的欣喜之情,符合作者“悠然”的情趣。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字,一般为动词、形容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为之,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因为“见”字生动地描绘出了作者在东篱下采菊时的悠闲,不是有意去“望”,而是无意中所“见”,把人与南山融为一体,从而很好地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3.“望”到的景物有国都、山河、草木、花、鸟等。
“望”字的含义有:①诗人眼中所见:山河破碎、草木幽深的凄凉的春天景象;②诗人心中的期盼:亲人团聚,国家安定。(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题目的理解。“望”到的景物可以从文中找到。《春望》题目中的“望”字可以有多重理解:一是眼睛望到的景色,是国家破败、荒草丛生的凄凉景致;而“望”又可以理解为“希望”,面对安史之乱后残破不堪的国家和在战争中痛苦挣扎的人民,作者感时伤世,希望国家能摆脱战乱,离散中的亲人可以得以团聚。据此解答,意思对即可。
4.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解析】本题考查诗中重点诗句的赏析能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景。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表达了诗人“感时(忧伤国事)”“惜别(恨别家人)”之悲。
5.答案示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的能力。学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此题不能直译诗句,要有适当的想象,语言要优美。诗人这一年只有四十多岁,但已满头白发,白发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见其苍老之态。他因忧国伤时而过早衰老。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忧愁苍老的诗人形象,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6.一是慨叹自己有才而不能为世用,有怀才不遇之感;二是社会动乱,文章无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答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加以理解分析。“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慨叹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词人借助对梦境的描写,创造了一个虚幻的世界,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
7.借用了《庄子·逍遥游》中的典故,表达了词人具有大鹏高飞之志。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典故及其作用的能力。“九万里风鹏正举”一句借《逍遥游》中大鹏鸟的典故,表达了自己也要像这只鹏鸟一样,扶摇直上,脱离自己困顿的生活,到达“蓬舟吹取三山去”的理想的生活状态。
8.住宿(住);过夜。
【解析】此题考查诗中字词的意思。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语境理解句子所描写的事件。根据“七盘岭”一词为地点,即可理解“宿”为“住宿;过夜”的意思。
9.答案示例:围绕“晓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阅读诗歌,根据其中描写的景象,发挥想象,从声、色、形等方面描摹诗中所写景色,可运用修辞手法对景物的状态加以形容修饰。本题围绕“晓月近得仿佛就在窗前,银河低得好像要流进房门”回答,意思相近即可。
10.答案示例:这首诗通过描写旅途夜宿七盘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独宿异乡的愁思(失意、惆怅的情绪),流露了诗人对故乡的依恋。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分析作者的情感,品味诗歌语言,要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语。“独游”,说明独自一人。“子规啼”“闻曙鸡”等意象,再著一“空”字,就将诗人内心的“独宿异乡的愁思(惆怅、失意),对故乡的依恋”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11.(1)愁闷、百无聊赖
(2)豪壮
【解析】此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东篱把酒黄昏后”中,“酒”是借酒消愁的意思;“酒酣胸胆尚开张”中,“酒”是尽情畅饮,胸怀开阔,胆气豪壮之意,因此是“乐”的体现。
12.(1)孤独、凄凉
(2)消瘦、憔悴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主旨情感的把握。“凉”字明指天气之凉,又暗指词人凄凉的内心感受。“瘦”字也是如此。理解了诗歌的思想感情之后,不难作答。
1.“顾”意思是:看。“济”意思是:渡过。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词语的含义,注意结合词语原义和语境意义分析。作答此类问题,一定要认真阅读诗句,理解其意思。“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意思是“扬帆快速前行,横跨一望无际的汪洋”。“济”,渡河、渡海。“拔剑四顾心茫然”意思是:拔出了宝剑环顾四周,当下心中茫然不知所措。“顾”,环顾。
2.“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赏析诗句的能力。诗词赏析答题格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了解全诗内容,“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沉舟梦日边”的意思是: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 又象伊尹做梦,他乘船经过日边。从中看出诗人运用典故,以“垂钓”自比姜尚,以“梦日”自比伊尹,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得到朝廷的重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4
24诗词五首(课时2)
知识
1.主旨归纳。
《饮酒(其五)》
本诗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悠闲自得的心境,抒发了诗人归隐自洁的清高行为和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春望》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被叛军占领的长安城的所见、所感,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思想感情。
《雁门太守行》
这首诗通过描绘将土们临危不乱、奋勇杀敌的壮烈场面,赞颂了将士们顽强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赤壁》
这首咏史诗借助三国时期英雄成败之事,抒发了诗人对历史成败的深刻感悟,同时又曲折地表现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激愤。
《渔家傲》
这首词词人将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创造出一个把梦幻和真实、历史和现实融为一体的神话世界,充分反映出词人对现实的不满,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光明的追求。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者依据拼音写汉字。
地自偏( ) 燕脂( ) 霜重( )
提携( ) 折戟( ) 前朝( )
嗟日暮( ) 谩( ) péng( )舟
周láng( ) 结lú( ) féng( )火
sāo( )更短 不胜zān(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结庐在人境( )
(2)悠然见南山( )
(3)城春草木深( )
(4)黑云压城城欲摧( )
(5)折戟沉沙铁未销( )
(6)殷勤问我归何处( )
参考答案
2.piān yān zhòng xié jǐ cháo jiē màn 蓬 郎 庐 烽 搔 簪
3.(1)建造房屋
(2)闲适的样子
(3)长安城
(4)毁坏
(5)销蚀
(6)情意恳切
重点
1.《饮酒(其五)》中的写景、抒情、说理有什么特点?
全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于一体。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两句,既是写景又是抒情,将诗人淡泊的心境和优美的环境融为一体。“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是写景,但在写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将情融于景中。诗的最后两句“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是直接抒情,同时又蕴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
2.《春望》是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本诗融情于景,如“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就是情景交融的范例。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作者见了反而“溅泪”“惊心”,这两句寄托了诗人强烈的感时恨别之情,使诗人深沉含蓄的忧思情感获得艺术的表现。
3.《春望》是如何由写景过渡到抒情的?
这首诗前四句写春望之景,睹物伤怀;后四句写春望之情,遭乱思家。前两联描绘,后两联抒情,由表及里,显出纵深变化。在由外向内的进程中,诗人的忧思得到具体而深入的展现。
4.《雁门太守行》中用了很多色彩词,有什么好处?
这首诗巧用色彩词,使画面感更强。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色彩鲜明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色,不仅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等色彩交织在一起,恰当地点染了战场的悲壮气氛,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鏖战画面,增强了整首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5.《赤壁》在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这首诗叙述平实,构思却奇特巧妙。诗人巧借“东风”对赤壁之战加以评述,同时诗人不是从正面描写赤壁之战,而是从反面着笔,虚拟出一个带有传奇性的结局,从而借鲜明的形象来议论历史。构思可谓别出心裁。
6.《渔家傲》在表述上有什么特点?
本词气势磅礴,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在上阕中,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水天相接、千帆飞舞的画面,亦真亦幻。后三句写词人在风浪颠簸中一缕梦魂仿佛升入天国,与天帝对话。这的确是神来之笔。在下阕中,词人渴望借助鹏抟九天的风力去往神仙居住的地方。全词气势磅礴,是李清照词中少见的浪漫主义名篇。
基础训练
1.结合对课内诗歌的理解,解释下列词语。
(1)结庐:
(2)喧:
(3)君:
(4)心远地自偏:
(5)悠然:
(6)辨:
(7)忘言:
(8)相与还:
(9)浑:
(10)报:
2.根据提示默写句子。
(1)杜甫的《春望》中,以花、鸟来表达忧国思亲的情感的句子是: , 。
(2)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的诗句是: , 。
(3)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现陶渊明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的名句是: , 。
(4)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中,表明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诗句是: ? 。
3.下面对诗歌《饮酒(其五)》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A.诗歌通过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对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和哲理的启迪。
C.晋宋隐逸之风盛行,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宋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
4.解释下列诗句的意思。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
(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历来评论者对“悠然见南山”一句持不同见解:有认为“悠然见南山”好的,也有认为“悠然望南山”好的。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看法。
能力测试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春 望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请你发挥想象,描述“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所展示的情景。
2.“家书抵万金”传诵千古,请作简要赏析。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雁门太守行
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3.对这首诗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第一句“黑云”比喻敌人大军压城的气势,第二句“金鳞”比喻铠甲在太阳下反射的闪光。
B.第四句中“燕脂”“紫”都是形容边塞泥土的颜色,包含着当时战况严峻的象征意义。
C.第六句,“寒声”指战鼓的声音低沉重浊,“不起”指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D.第七、八句意思是战士们为了报答君王平日里对自己的重视,决心奋战沙场,为君王献身。
4.请设想“半卷红旗”描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5.“黑云压城城欲摧”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句,该句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在原文中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现在人们常用来形容 。
6.赏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7.对于“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这两句诗,王安石曾批评说“方黑云压城岂有向日甲光”,杨慎却称自己确曾见到过此类景象,指责王安石不知诗。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8.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以这首诗为例作具体说明。
9.由“半卷红旗临易水”中的“易水”,你联想到了什么?
三、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赤 壁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0.初中我们学习了许多唐诗:有的咏史,有的咏物;有的描写清新美丽的山水田园,有的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上面这首诗属于哪一类?这类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1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深刻含义。
1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1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真题练习
【2019年中考江苏宿迁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山 中
【唐】王勃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其一)
【唐】贾至①
江上相逢皆旧游,湘山永望不堪愁。
明月秋风洞庭水,孤鸿落叶一扁舟。
(选自《全唐诗》,中华书局1960年版)
【注】①贾至曾调守到此。
1.两首诗黄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
2.贾至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
参考答案
1.(1)建造房屋。庐:简陋的房屋。
(2)吵闹的声音。
(3)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文中指陶渊明。这句是假设有人问陶渊明。
(4)自己的心灵已经远离了尘俗的牵缠,所住的地方自然也就好像显得清静起来了。
(5)闲适的样子。
(6)分辨。
(7)不知怎样表达。
(8)结伴而归。
(9)简直
(10)回答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要结合上下文进行解释,特别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本题要注意“忘言”的解释,是“不知怎样表达”。
2.(1)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2)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4)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文理解性默写。默写时要先读懂题干,注意题干中的一些提示,如“以花、鸟来表达忧国思亲的情感”“ 描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 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等,据此写出相应的句子即可。注意不要写错字、别字。注意“辨”字,不要误写。
3.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心远地自偏”强调的是一个人只要心里平静,虽然身处闹市仍然会有远离尘嚣的效果。只需要“心”“静”,不需要“境”“静”。所以C项的说法有误。
4.(1)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2)为了报答君王的恩遇,手提利剑宁愿战死在沙场。
(3)我回答说路途遥远,又慨叹天色已晚,我虽然能写出惊人的诗句,但毫无用处。
(4)战事接连数月,一封家书值万金。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熟读诗歌,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理解了诗歌意思,便不难作答此题。
5.“见”字好。“见”更能显示诗人采菊时,未留心、不经意间与南山美景猝然相遇的“悠然”情态,从而表现出诗人悠然、淡泊,超脱于尘杂之外的情愫,自然真切。
或:“望”字好。“望”表示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寄托诗人对僧道云集的南山胜地一往情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体现着艺术形式服从于思想内容的创作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的鉴赏。要分析出“见”或”望”独特的表达效果。可以结合作者的动作和表达的情感去分析。要理解诗的意境,就要运用联想与想象,分析“见”与“望”两字意义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进行说明理解即可。本题既可以答“见”字好。“见”字表现了诗人看山不是有意之为,而是采菊时,无意间,山入眼帘。“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和惬意,“见”更能显示出诗人的悠然。也可以回答“望”字好。因为“望”是作者有意识地凝目眺望,更能体现诗人对南山的向往,是诗人隐逸思想的真实外化。
1.答案示例一:因为感时伤怀,思念家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
答案示例二:面对国家烽火连天的境况,花鸟也像人一样感时伤怀。花上的露珠就像花儿流下的泪珠;鸟儿的鸣叫,也仿佛透露着鸟儿的惊恐。
【解析】《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联通过景物描写,借景生情,移情于物。表现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的深沉感情。
2.“抵万金”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家书珍贵、难得,真切地表达了诗人战乱中人思念离散的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重点词语的理解。因为战争,一封家信胜过“万金”,这是夸张的手法,说明了家书的珍贵、难得。“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
3.C
【解析】本题考查古诗鉴赏。《雁门太守行》是唐代诗人李贺运用乐府古题创作的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歌。此诗用浓艳斑驳的色彩描绘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奇异的画面准确地表现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边塞风光和瞬息万变的战争风云。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并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颔联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夜袭和浴血奋战的场面;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全诗意境苍凉,格调悲壮,具有强烈的震撼力和艺术魅力。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响亮。不是写战士们在这样沉重的鼓声中斗志难振。
4.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速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诗中重点词句的理解。“半卷红旗”是红旗半卷,“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速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5.局势的危急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演变的了解。现在人们常用“黑云压城城欲摧”来形容局势的危急。
6.这两句诗活用战国时期燕昭王置千金于黄金台上以招贤才的典故,表现了将士们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7.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压城守军到阵,也未必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营造意境的手段。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句和创作手法的理解。“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不能等同起来,敌军围城,未必有黑云出现;守军列阵,也未必就有日光前来映照助威,诗中的黑云和日光,是诗人用来造境造意的手段。
8.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等,不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跟黑色、秋色、白色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创作手法的理解。一般说来,写悲壮惨烈的战斗场面不宜使用表现秾艳色彩的词语,而李贺这首诗几乎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其中如金色、胭脂色和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秾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等等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
9.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解析】本题是一道拓展题。由“易水”可以联想到《于易水送人》这首诗。进而想到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的场面。
10.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而当时的孙吴军统帅周瑜,乃是这次战役中的头号风云人物。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所以这是一首咏史诗。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诗人即物感兴,托物咏史,点明赤壁之战关系到国家存亡,社稷安危;同时暗指自己胸怀大志却不被重用,以小见大。
11.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两句久为人们所传诵的佳句,意为倘若当年东风不帮助周瑜的话,那么铜雀台就会深深地锁住东吴二乔了。这里涉及到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在赤壁战役中,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而其能用火攻则是因为在决战的时刻,恰好刮起了强劲的东风,所以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只选择当时的胜利者周郎和他倚以致胜的因素东风来写,而且因为这次胜利的关键,最后不能不归到东风,所以又将东风放在更主要的地位上。但他并不从正面来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假使这次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胜败双方就要易位,历史形势将完全改观。因此,接着就写出假想中曹军胜利,孙、刘失败之后的局面。但又不直接铺叙政治军事情势的变迁,而只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著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12.起兴。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这两句意为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并未被销蚀,自己将它磨洗后认出是前朝遗物。在这里,这两句描写看似平淡实为不平。沙里沉埋着断戟,点出了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战戟折断沉沙却未被销蚀,暗含着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正是由于发现了这一件沉埋江底多年,锈迹斑斑的“折戟”,诗人才思绪万千,因此他要磨洗干净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赤壁之战遗留下来的兵器。这样前朝的遗物又进一步引发作者浮想联翩的思绪,为后文抒怀作了很好的铺垫。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
13.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含义的理解。要理解诗歌创作的背景和诗句的深层含义。诗中的大乔、二乔两位女子,并不是平常的人物,而是属于东吴统治阶级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大乔是东吴前国主孙策的夫人,当时国主孙权的亲嫂,小乔则是正在带领东吴全部水陆兵马和曹操决一死战的军事统帅周瑜的夫人。她们虽与这次战役并无关系,但她们的身分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治实体的尊严。东吴不亡,她们决不可能归于曹操;连她们都受到凌辱,则东吴社稷和生灵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样一句诗来描写在“东风不与周郎便”的情况之下,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正是极其有力的反跌,不独以美人衬托英雄,与上句周郎互相辉映,显得更有情致。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即小见大,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因为“铜雀春深锁二乔”正意味着东吴的覆灭。如果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便诗味全无。这两句诗富有形象性,显示了诗人艺术处理的匠心。诗人评论这次战争成败的原因,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的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所以不能改为“国破家亡在此朝”。
1.高山、落叶、秋风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两首诗共同使用的意象有:江水、高山、落叶、秋风。
2.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要结合字里行间和诗歌的主题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时需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根据重点语句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本诗表达了作者相逢喜悦、淡泊坦荡、感伤惆怅的复杂心情。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