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唐诗五首课件(6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唐诗五首课件(6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04 20:2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60张PPT。语文人教·八年级(上册)
唐诗五首诵读诗歌,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研读品味,体悟诗的表现手法。
反复阅读,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从而树立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课时目标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王绩(585-644)字无功,自号东皋子、五斗先生,唐朝著名诗人。出身官宦世家,是隋末大儒王通之弟。学情
诊断 作者简介学情
诊断 背景介绍自主探究感知文本朗 读 训 练① 依:归依。 ② 唯:只。
③ 落晖:落日。 ④ 顾:看。自主探究感知文本自主探究感知文本原文: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自主探究感知文本原文: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怎样理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合作探究深入文本中间四句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是如何进行描写的?合作探究深入文本 尾联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课时小结这首诗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经过情——景——情这一反复,诗的意思更深化了一层。这首诗写的是山野秋景,表达了作者辞官隐居后闲逸、彷徨和苦闷的复杂心情。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崔颢(704~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唐代诗人。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学情
诊断 作者简介自主探究感知文本原文: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自主探究感知文本原文: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合作探究深入文本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合作探究深入文本第三联描写繁荣的景致,有什么作用?课时小结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使至塞上》出使到边塞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杰出画家、诗人,人称“诗佛”。祖籍山西祁县(今山西祁县境内)人。后迁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工诗善书,尤以画名,开元进士,官至尚书右丞,故人称“王右丞”。苏轼曾称赞他的诗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学情
诊断 作者简介朗读成诵整体感知讲解: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首联: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翻译:我只身轻车简从出使到边疆,途中经过居延。讲解: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颔联: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翻译:山高路远,我觉得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家边塞,又似北归大雁一般飞入胡天。朗读成诵整体感知讲解:大、长、圆、孤、直都富于空间感,而且都是诗人主观的审美感受。在如此广阔而且苍凉的天地间,驰骋疆场的将士们破敌靖边,其悲壮的英雄浩然之气与日月同辉,与长河共远。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翻译:只见那苍茫无际的沙漠,远处烽火台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杳无尽头的黄河横贯其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朗读成诵整体感知讲解:这一联写出了将士们誓死保家卫国的决心,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赞美之情。尾联: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翻译:终于碰到了骑马的兵士,一问才知道长官正在边防前线呢!朗读成诵整体感知自主探究深入文本结合写作背景找出首联中哪个词写出了诗人出塞时的心情?深入文本颔联中诗人借“征蓬”“归雁”比喻什么?透露出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自主探究深入文本诗中每一联分别用到了什么表达方式?自主探究品味诗境 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字,突出了边疆沙漠的浩瀚无边。
“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使荒凉大漠上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
“直”字,又表现了烽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合作探究品味诗境“长”字,将没有山峦林木的浩瀚无垠的沙漠上那横贯其间的黄河的令人震撼的壮阔之美写得淋漓尽致。
“圆”字,突出了在大漠中观落日的特殊感受,给人以亲切温暖又微带苍茫的感觉。合作探究品味诗境这句诗被誉为千古名句,它“诗中有画”:这幅“画”美在哪里?合作探究课时小结这首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雁、孤烟、长河、落日为实体,描绘了塞外奇特壮美的风光,歌颂守边将士以身许国的爱国精神,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因个人际遇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东皋薄暮望(gāo) 徙倚欲何依(xǐ)
萧关逢候骑(qí) 都护在燕然(yàn)
C.芳草萋萋鹦鹉洲(qī) 山山唯落晖(huī)
D.牧人驱犊返(dú) 长歌怀采薇(wēi)检测小结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B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C.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检测小结下列诗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碎叶(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5岁-25岁在四川生活,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着深厚的感情。25岁第一次出蜀远游。42岁在别人的推荐下,来到了长安,才华受唐玄宗赏识,供奉翰林,职务是给皇上写诗文娱乐。后遭人嫉妒,获罪,遭贬谪,途中遇赦。学情
诊断 作者简介学情
诊断 背景介绍朗 读 训 练朗读成诵整体感知朗读成诵整体感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朗读成诵整体感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朗读成诵整体感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朗读成诵整体感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品味诗境“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中“随”和“入”用得好在哪里?合作探究品味诗境“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两句诗描写出什么样的图景?合作探究品味诗境“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尾联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合作探究课时小结这首诗,与作者的其他送别诗不同,并非为朋友送行,而是告别故乡。作者描绘了出蜀过荆门山的沿途山川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感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别具特色。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与李白、杜甫合称唐朝三大诗人,是唐代诗人中创作诗歌最多的一个,代表作品有:《长恨歌》《琵琶行》等。学情
诊断 作者简介学情
诊断 背景介绍朗读成诵整体感知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自主探究理解诗意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自主探究理解诗意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自主探究理解诗意颈联: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自主探究理解诗意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品味诗境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来表现西湖的美?诗歌描绘的是西湖春天哪个阶段的景色?合作探究品味诗境诗中“几处早莺争暖树”的“争”字用得好,好在哪里?合作探究① 运用了拟人手法;② 写出了莺的活泼可爱;③ 突出了初春乍暖还寒又生机勃勃的景象;品味诗境合作探究④ 表现了作者对初春的喜爱和赞美之情;⑤“争”字和“啄”字前后呼应,使诗句对仗工整;⑥ 表达了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课时小结谢谢 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