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100分卷)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第四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总分:100分)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狼藉(jí) 踌躇(chóu ) 洗涤(tiáo) 参差(chēn)
B.琐屑(xiāo) 蹒跚(mán) 鲜腴(yú) 臼齿(jiù)
C.泥泞(nìng) 差使(chāi) 苔痕(tái) 刹那(chà)
D.婆娑(suō) 虬枝(zhā) 颓唐(tuí) 遏制(è)
2.下列词语中有四处错误,找出来并加以改正。(4分)
奄奄欲睡 深不可测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己
举著提笔 张目结舌 郁郁寡欢 坦荡如底
错误
改正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
B.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C.我出门回家踩在石榴的花瓣上,对石榴的离情别意毫无察觉。
D.看到这个触目伤怀的情景,大家高兴得流下了眼泪。
4.对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反语)
B.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拟人)
C.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比喻)
D.“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厉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婉曲)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背影》写于1925年10月,是一篇回忆性的写景散文。文章写的是1917年冬,因祖母去世,作者从北京至徐州,和父亲一道回乡奔丧,丧事办完后,父亲去南京谋事,作者返回北京上学,父子在浦口车站送别的情景。
B.《白杨礼赞》是一篇抒情散文。文章运用象征手法,托物抒情,借白杨树的形象,赞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农民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发了作者对抗日军民的崇敬之情。
C.《昆明的雨》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文章中,作者没有长篇大论地描写昆明的雨景,而是通过写昆明雨季中的菌子、仙人掌、杨梅、缅桂花,来烘托昆明雨季的频繁而不连续,丰满却颇具柔情。
D.《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格。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地回答了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目标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然后逐一阐明理由。
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回答问题。(6分)
①我喜欢出发,喜欢醉人的景色,绮丽的风光。世界上有不绝的风景,我有不老的心情。
②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秀,那风再和煦。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③怎么能不喜欢出发呢?没见过大山的粗犷,真是遗憾;见了大山的粗犷没见过大海的浩瀚,仍然遗憾;见了大海的浩瀚没见过大漠的广袤,依旧遗憾; 。我自然知道,大山有坎坷,大海有波涛,大漠有风沙,森林有猛兽。即使这样,我依然执拗地喜欢出发。打破生活的平静,我便能看到另一番景致,一种属于年轻的景致。
④我还想从大山那里学习它的深刻,从大海那里学习它的勇敢,从大漠那里学习它的沉着,从森林那里学习它的机敏。我想学着品味缤纷的一种人生。
⑤人能走多远?这话不是要问双脚,但是要问志向。有了志向,人在路途中才能走得长远。于是,我不断寻找更美的风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为了追求一种境界。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的;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更丰富,这就是不虚此生。
⑥是的,我喜欢出发,愿你也喜欢。
(1)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2分)
绮丽( ) 和煦( ) 粗犷( ) 执拗( )
(2)第④、第⑤段中各有语病,请找出来加以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2分)
(3)请在第③段画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与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2分)
二、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38分)
(一)(18分)
最后一堂语文课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但黄老师并不这么看,他说:即使你今后是一个修电视机收音机的,多知道一点儿祖先传下来的文字之美,也是没有坏处的!
②这句话与其说是开导学生,倒不如说是在开导自己作为一位老语文教师,他像一个上错了船的游客,明明是要到上海,却被拉到了湖北,那种不安与不甘可想而知。
③黄老师上课,可以用一个酷字来形容。他通常是左手捻一本语文书,右手揣在裤兜里,上半身最常穿的,是一件蓝底却洗得灰白,看着旧却很齐整的中山装,头发散着灰白的光泽。老师年轻时,应该是帅气的,这种帅气,穿透岁月,留在他的眉眼、言词和举手投足之间。
④黄老师上课,通常是不怎么看课本的。他要讲的课文早已烂熟于心,张口即吟,抬手即写,举手投足间,有一种不容阻断的气韵,即使平常最不喜欢学习的同学,在那抑扬顿挫的诵读和讲解中,也体会到了文字的美感与魅力。
⑤然而,走得最急的总是最美的时光。当我们度过漫长的暑假升到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发现,我们喜爱的语文课,已离开了课程表。
⑥关于语文课的取消,有多种传说。有说是因为新近要开电工基础等专业课程,有说是因为黄老师的语文课有喧宾夺主之嫌,还有阴谋论说学校教导主任原来也是教语文的,想来接手过把瘾。不管哪一种原因,都指向了我们并不情愿的结果。于是我们展开了一场有声的反抗,开学第一堂课,不知是谁发起,整个教室里哼起了国际歌的旋律,就像某电视剧里苏联战俘们在德国军官视察时的场景,不动嘴,只是让声音在喉头低沉地哼。这种声音整齐地汇聚在一起,其震撼和共鸣的感覺可想而知,无怪乎电视里那位不可一世的德国将军,感到了无比的恐惧。
⑦我们那位无辜的不知就里的电工基础老师,神经当然没有将军那么粗,被墙一样厚重的歌声一挡,仿佛头撞在岩壁上的小鹿,负痛仓皇逃去。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⑧从校领导到班主任,一个个轮番上阵,从学校的办学宗旨,到专业课程设置的紧迫性,再到黄老师的健康等,都做了苦口婆心的解释。为了增加可信度,还特意安排黄老师回学校一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9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扇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扇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但那又是一个新的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7.文章分两个部分写黄老师的课,请分别概括其特点。(4分)
平时的课:
最后一课:
8.下面两个句子特别有趣味,请分别作简要赏析。(4分)
①对于我们这些家电专业的学生,语文课颇有点儿像火锅边放的瓜子,可有可无。
②不一会儿,班主任、教导主任、副校长闻风而来,消防车一般匆忙而焦急。
9.如果对第⑨段作如下批注,请摘录出与之对应的句子。(4分)
①写出了黄老师的不安:
②看得出黄老师的不甘:
10.读完全文,你觉得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1.下面是小说结尾删减的一段,请结合你对小说的理解,接着写几句。(3分)
我的同学里,多年以后,他们有人成了央视主持,有的成了书法家或画家,还有的成了公务员、商人或工人,不管当下在做什么, 。
(二)(20分)
比刹那更短,比时光更长
包利民
①一个不眠的寒夜,窗外依然是飘飞的雪和小兴安岭腊月的寒流。辗转反侧中,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从来不需要想起,却一直在心底盈然①。
②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③沿着时光的脚步追溯,我想起了最初的那个刹那。那个时候,我刚刚从农村搬进城里,内心总有些许黯淡。或许是自卑心理的影响,便开始用偏激的行动来引起别人的注意。有一次和别人打架后,被老师叫去办公室了。当时心里正愤愤,便与老师顶撞了。当我离开,老师关上门的瞬间,我看见他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一句他和其他老师的说笑从门缝挤了出来:“这孩子和我小时候特别像……”
④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老师曾经那么多的严厉话语,都不及这无意间的一丝笑意半句闲话。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老师根本不知道,是他当年的微笑和话语,使一个叛逆的少年从此有所改变。
⑤短短的一瞬,影响着长长的一生。或许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类似的情节,看似遗忘,却一直在散发着温暖与力量,像落在心间不经意的一粒种子,刹那间的感动会不知不觉生长成郁郁葱葱的希望和美好。
⑥就像一个朋友所说,自闭恐惧与防备,一直是她从小到大的常态,只因为她是孤儿。就这样一直到高中,她几乎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算别人善意的结交,她也是冷漠以对。班上有个女生是城里人,对她也总想关心,可是不管是否真心真诚,她都不予理会,她只觉得是怜悯。有一天,好些天没来上学的女生遇见她,低沉地说:“现在咱们一样了,我也成了孤儿了!”
⑦原来,那个女生的父母在一场车祸中双双身亡。
⑧朋友说,只那一句,就让她打开了心扉。并不是因为女生真的变得和她一样,而是女生眼中的真诚与失落。对于朋友来说,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⑨想起曾经写过的一件事。邻家大伯很健谈,可是每年中总有固定的一天,终日无言。后来我们知道了原因,却是久久震撼。他的父母是聋哑人,有一年冬天,父母带着六岁的他去爷爷家过年。半路上,汽车忽然出了故障,慢慢地滑向山路下的深谷。车门无法打开,人们砸开车窗时,车身已经向下倾斜。大家纷纷涌向车窗向外跳,父母护着他拼命挤到车窗前,用两双手将他推了出去。他回头看,父母眼中全是不舍和牵挂,脸上带着微微的笑意。
⑩从此,每一年的那一日,他都会禁言一天,用来体会父母当年的沉默无声,脑海中全是汽车坠崖那一刻父母的眼神与笑容。在生命中的每一个那一天,邻家大伯就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怀念着那份爱与悲情。
?足够了,漫长的岁月中,哪怕有过一个能融入我们生命的刹那,所有的日子便都有了意义。不管风雨起落,长路夜路,那份感动,那份爱,成为念念间最美的心灵家园!
【注】①盈然:漫溢的样子。
12.作者写了令人感动的三个片断,请概括出片段二、三的内容。(4分)
片段一:“我”当年因为老师的微笑和话语,从此,叛逆的性格有所改变。
片段二:
片段三:
13.结合语境,说说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丰富的表达效果。(4分)
一些散乱的情节却温暖了一枕的冷清。
14.联系上下文,具体说说下面这个比喻句表达了作者“那一刻”怎样的心理感受。(4分)
那一刻,心上的茧壳片片剥落如花。
15.文章第⑨段中的画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其有什么作用?(4分)
16.本文题目含蓄而富有韵味,下面最能诠释题目含义的一项是( )(4分)
A.所有曾经的感动,仿佛静静地滋润了一生的时光。
B.有时候,刹那间的一点光,一滴暖,都可成为生命中永不消散的感动。
C.刹那间那真诚深切的目光,像温暖的手,轻轻地叩开了心里那扇冷漠的门。
D.此刻,那点滴的同情与理解的触动,洗亮着所有的黯淡。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17.人类进入网络时代,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我们身边出现了一
群被称为“低头族”的人,尽管他们来去匆匆,但总会做“低头看屏幕”状。如今,“低
头”早已不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潮流!
认真阅读下面几则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联欢时离不开数字终端,一个人时更是如此。如今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许多人都会做“低头看屏幕”状。有的看手机,有的掏出平板电脑或笔记本电脑上网、玩游戏、看视频,他们的视线与智能手机等数字终端相互交感直至难分难解。每个人都想通过盯住屏幕的方式,把零碎的时间填满。
材料二 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有丰富的应用程序,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智能手机具有很多功能,不但可以聊QQ、发微信、欣赏影视剧,还可以随时随地查阅信息。要自驾游,打开导航功能可以轻松地查询线路;要学外语,可以下载相关的学习软件帮你翻译、教你发音,还能智能地记住你的错题。
材料三 长时间接触手机、电视及电脑,脑部过度受刺激,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从而降低学习和工作效率,还会导致视力不断下降,甚至降低自身免疫力。同时,由于手机社交成为一种习惯,让我们渐渐失去了人与人交流的温暖。许多年轻人不知如何更得体地与人面对面交流,尤其是在家人面前。据《半岛都市报》报道,青岛张先生家庭聚餐时,孙子孙女只顾玩手机而冷落了家里的老人,使得老人愤而摔盘离席。
(1)读材料一,为“低头族”下一个定义。(4分)
(2)读材料二、材料三,说说你得到哪些信息。(3分)
(3)你身边一定也有这样的“低头族”,请根据材料三的内容,参照示例写一句句式整齐的劝诫语,帮助你身边的“低头族”尽力摆脱对手机的依赖。(3分)
示例:长期低头伤身体,少用手机更幸福。
四、写作(30分)
18.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
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
(2)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可以记叙、抒情和议论。
100
200
100
200
100
200
800字
100
第四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语言积累与运用
1.C(A项tiáo应为dí,chēn应为cēn;B项xiāo应为xiè,mán应为pán;D项zhā应为qiú)
2.奄奄——恹恹;己——已;著——箸;底——砥
3.D(“触目伤怀”与“高兴得流下了眼泪”的语境不符)
4.C(不是比喻而是拟人)
5.A(《背影》不是写景散文,而是抒情散文)
6.(1)qǐ xù guǎng niù
(2)第④段:我想学着品味一种缤纷的人生。第⑤段: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3)示例:见了大漠的广袤没见过森林的神秘(繁茂/生机),仍旧(依然/还是)遗憾
二、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一)
7.平时的课:气定神闲,娓娓道来。最后一课:奉命疏导,语重心长。
8.①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家电专业语文课的可有可无,很有画面感,让人易于理解接受。②使用了比喻修辞,幽默、风趣,又形象生动地把各级领导的心急火燎,焦急“灭火”的心态描摹得淋漓尽致。
9.①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熟悉的旧衣服,只是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②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
10.黄老师是一个热爱自己本职工作,热爱语文的普通老师。他希望自己的学生不论干什么,都能感受语文的魅力,却又不得不接受无法改变的残酷现实。
11.示例:语文都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只要你不忘却她,时不时和她来个亲密接触,她就会和你分享快乐,排解忧伤;陪伴你成长,帮助你翱翔!
(二)
12.片段二:朋友因为女生的真诚亲切而改变自己冷漠的性格。
片段三:邻家大伯因为父母的舍身救子而禁言一天,怀念着那份爱与恩情。
13.“一枕”扣住了“夜”“不眠”,形象地写出了作者枕卧床上,难以入睡的情状。(言之成理即可)
14.表达此刻“我”因为得到老师的同情与理解,内心的黯淡和愤怒的情绪瞬间消失的喜悦心情。(意近即可)
15.动作描写。通过“护”“挤”“推”三个连贯的动词,生动地刻画了父母在生死关头舍身救子的感人形象,突出父母对子女无私的爱。
16.B
解析:A项只强调了感动的影响深远;C、D两项只强调了此刻瞬间的感受。
三、综合性学习
17.(1)低头族,是指在地铁、公交车等场所,低头看屏幕,视线与智能手机等数字终端相互交感,以填满零碎时间的人。(表达清楚,语句通顺,符合下定义的语言表述形式。)
(2)①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②长时间“低头”会给身体带来危害。③长时间“低头”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2)①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数字终霸活变得更加便利和多彩。②长时间“低头”会给身
体带来危害。③长时间“低头”会影响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3)示例:手机内容丰富多彩,朋友家人更需要关爱。提倡健康生活方式,尽力摆脱手机依赖。(句式整齐,内容符合“不低头”要求。)
四、写作
18.写作提示:(1)紧抓关键词。这道“风景在路上”是命题作文,关键词是“风景”。“风景”是什么?审读导读“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云起云涌山长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可知:“风景”可以是自然风景、人文风景、社会风景、学习生活等。
(2)紧抓题目要求。这是一个命题
作文,题目已定,不可再改动。文章既可以写实,也可以进行合理创作,但内容、观点及其表述的形式必须与所选择的文体要求一致。“文体自选”,就是写什么文体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但一定要符合自己所写文体的要求,不能出现“四不像”的文体。“不少于600字”,就是说凡600字或600字以下的文章均不符合要求。最后,要注意不得透露真实的人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第3页(共6页) 第4页(共6页)
第5页(共6页) 第6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