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4.3群落的结构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4.3群落的结构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07 07:09: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3节 群落的结构
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习重、难点】
重点:描述群落的种间关系及特征
2、难点:尝试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学情分析】
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
【自主学习】
一、回顾旧知
一、种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
2.基本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等。
二、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就是种群密度。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
二、基础感知
一、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1.群落: 内聚集在 中 的集合。
2.研究的问题
3.基础:研究群落的基础是 。
二、群落的物种组成
1.意义:是区别 的重要特征。
2.衡量指标: 即群落中 的多少。
3.规律:不同群落丰富度不同,越靠近 ,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
三、种间关系
类型
概念
实例
捕食
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
老鹰与老鼠的关系
竞争
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 等。常表现为 ,有时表现为一方占 ,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灭亡
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关系
互利共生
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存,彼此有利
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的关系
寄生
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主)的 内 或 ,摄取 的养分以维持生活
人与蛔虫的关系
四、群落的空间结构
1.形成原因:在群落中,各个 分别占据了不同的 。
2.类型
垂直结构
水平结构
现象
现象
分布
决定因素
植物分层:阳光
动物分层: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地形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生物 特点的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
三、问题探究 .群落的种间关系
类型
曲线图例
箭头图例
种间关系特点
捕食
“先增加者先减少”的非同步性变化,且捕食者数量高峰变动滞后于被捕食者
竞争
c代表 ,结局有三:一是a、b两种群个体间形成平衡,相互抑制;二是a取代b;三是二者在空间、食性、活动时间上产生生态位的分离
寄生
寄生种群a得利,宿主种群b受害;宿主b不可能全部死亡
互利共生
“同生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一、 种群密度或物种丰富度调查方法的比较
方法
标志重捕法
样方法
取样器取样法
适用对象
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个体(如鼠、鸟、鱼等)
植物、虫卵、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如蚯蚓、蚜虫、跳蝻等)
活动能力强(不适合样方法)、身体微小(不适合标志重捕法)的土壤小动物
原理
未标记个体与标记个体被捕获的概率相等
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
利用土壤小动物的避光性和避高温特性收集并计数土壤中的小动物
方法
捕获部分个体→做上标记→放回环境→重捕→计算种群密度
确定调查对象→选择调查地段→确定样方→设计记录表→技术统计→计算种群密度
确定调查对象→准备取样器→确定取样地点→取样→统计种群密度
计算
种群数量=标记总数×重捕个体/重捕标志数
设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分别是n1、n2、…,nm,则种群密度=
n1+n2+…+nm
__________
m
①记名计算法
②目测估计法——分等级估计(如非常多、多、较多、较少、少、很少等)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1玉米田中,玉米植株有高有矮,是否说明玉米具有垂直结构?为什么?2.由于过度密植,玉米田中植株相互争夺养料和空间,这是生物间的竞争关系吗?
【小组讨论】
例1?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D.丙实验初期,种内的互助与种间的斗争并存,后期X的种内斗争加剧
【当堂检测】
1.下列各项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一块稻田里的全部水稻、水草、鱼、虾及其他生物
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鱼
C.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
D.一块朽木上的全部真菌
2.下列关于群落的丰富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的多少
B.群落的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C.群落中动物的数目有很多,说明丰富度大
D.农田中生物种类较多,丰富度大
整理内化
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