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1.1细胞生活的环境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09 08:18: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细胞生活的环境
教学目标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
教学重点
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理解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尝试构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模型。
学时难点
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
【教案】
一.导入
1.章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章题图来完成。通过启发学生观察章题图、思考图中内容与本章内容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
2.节题的引入可以利用教材提供的“问题探讨”来完成,问题探讨中人体血细胞和草履虫的图片,可以启发学生比较两者生活环境的异同,引出体内细胞生活的环境——内环境。
二.新课讲解
(一)体液
(1)概念:体内含有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2)体液组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二)内环境
(1)概念: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2)作用:是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
(三)内环境的构成及本质
1.血浆的主要成分
蛋白质无机盐营养物质代谢废物
2.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的异同点:成分和含量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3.本质:是一种盐溶液,类似于海水。
(四)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1.渗透压
(1)概念: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决定因素: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即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渗透压越高。
(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而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自Na+和Cl-。
2.酸碱度
(1)正常范围:7.35~7.45。
(2)调节:pH能保持稳定与它含有HCO、HPO等离子有关。
3.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五)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关系———物质交换的媒介
1.细胞可以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不断获取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同时又不断排出代谢产生的废物。
2.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体内各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同时,细胞和内环境之间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六)拓展:内环境各组分之间的联系
1.细胞外液各成分的比较
成分项目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存在部位
组织细胞之间
血管
淋巴管
生活在其中的细胞种类
各种组织细胞
各种血细胞
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
化学成分
蛋白质含量很少
蛋白质含量较多
蛋白质含量很少
相同点
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化学组成基本相同
2.不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
细胞名称
所处的内环境
组织细胞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细胞
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淋巴、组织液
血细胞
血浆
淋巴细胞
淋巴或血浆
三,课堂小结
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2.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3.血浆与组织液、淋巴的主要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4.不属于内环境的一些液体:尿液、原尿、消化液、汗液、泪液、体腔液、关节液等。
5.内环境的成分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6.内环境的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都有一定的变动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