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4.1种群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教学案:4.1种群的特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0 16:00: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章第1节 种群的特征
班级 姓名 小组________第____号
【学习目标】
1.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习重、难点】
重点:列举种群的特征。
2、难点: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学情分析】
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自主学习】
一、回顾旧知
2.作用特点及表现
(1)特点: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即 促进生长, 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2)表现:既能促进生长,也能 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 发芽;既能防止 ,也能 .
二、基础感知
一、种群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 。
2.基本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性别比例等。
二、种群密度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 就是种群密度。
2.意义: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 特征,反映了种群在一定时期的 。
3.调查方法
1.样方法: 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 ,求得每个样方的 ,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 做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适用于 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 等生物。
2、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 ,做上标记后再放回 ,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 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适用于 、 的动物。
三、问题探究 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1.含义
(1)对应时间: 。
(2)比率:对应个体(如出生率为新产生个体)占该 的比值。
2.特点:繁殖能力强的种群 率高,种群增长快。
3.意义:上述四种“率”是 种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四、年龄组成
1.概念:一个种群中 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2.类型
类型
图示
种群特征
出生率与死亡率
种群密度
增长型
出生率>死亡率
增大
稳定型
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
稳定
衰退型
幼年个体数少于成年、老年个体数
出生率<死亡率
3.意义:可预测 未来的变化趋势。
基础知识拓展与迁移
五、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 个体数目的比例。
2.意义:对 有一定的影响。
3.应用: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雄性个体→破坏 比例→降低害虫种群密度。
六、种群的空间特征
1.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 或 。
2.类型
【提问展示问题预设】1.我国严禁利用超声波和染色体检查等技术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它有什么意义?
2.我国为什么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小组讨论】一、 年龄组成的表示方法
(1)模式图:
(2)曲线图:
(3)柱形图
二、取样方法及计数
上图中,若“○”代表个体,则该样方中个体数目计数方法如下:
①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
②位于边线交叉点的计数。
③位于边线上的,只计相邻两边上的个体,即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
【当堂检测】
1.下列关于种群密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一种群的种群密度在不同季节中有较大差异
B.不同物种的种群密度差别很大
C.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黑线姬鼠的数量不是种群密度
D.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种群密度
2.下列关于生物种群出生率和人口出生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种群的出生率是指单位数量的个体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总数的比率
B.人口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出生的人口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C.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完全相同
D.影响人口出生率与生物种群出生率的因素有很大区别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  )
A.明显增加 B.明显减少
C.先减后增 D.相对稳定
4.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
(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
(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政策。
(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
(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整理内化
课堂小结 2.本节课学习过程中的问题和疑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