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三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训练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12 10:13:09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生长素(IAA)是人类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锌是色氨酸合成酶的组分,缺锌时导致由吲哚和丝氨酸结合而形成色氨酸的过程受阻,色氨酸含量下降,从而影响IAA的合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的合成在核糖体中
B.人类最先从高等植物体内发现并提取出了生长素
C.植物细胞内色氨酸只能作为合成生长素的原材料
D.在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单侧光的制约
用玉米的胚芽鞘及幼苗⑦⑧进行如下图所示的实验,一段时间后,会引起弯曲现象的是
A.②⑤⑦ B.②⑤⑧ C.①③④⑥⑦ D.①②③⑤⑧
3.如图表示丹麦科学家鲍森·詹森进行的实验的过程和结果,化学物质能够透过明胶却不能透过云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两组实验均需要单侧光照射
B.自变量是苗顶端与其下部联系是否被阻断
C.本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
D.若要使实验更严谨,则需再设计空白对照
4.如图表示某实验小组利用玉米胚芽鞘探究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方向的实验设计思路,为证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极性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最好应选择
A.甲和乙 B.甲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5.甲图是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的曲线图,乙图是燕麦胚芽鞘受到单侧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对实验及图示的分析叙述中,正确的是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生长素由④移向③,所以③处生长速度比④快
D.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
6.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1、图2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
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D.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没有作用,因为弯曲在尖端下面一段
7.关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B.横放的植物,生长素在其体内的横向运输,与重力有关
C.生长素既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D.种植于宇宙飞船内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无法极性运输
8.下列现象能体现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的是
①根的背光生长 ②茎的背地生长 ③茎的向光生长
④顶端优势 ⑤除草剂的应用 ⑥无子果实的培育.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④⑥ D.②④⑤
9.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向光性体现了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C.幼嫩的芽、叶、萌发的种子是主要的合成部位
D.生长素通过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10.某小组探究“不同浓度2,4-D对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编号
2,-D浓度(mol/L)
根的平均数目(根)
根的平均长度(mm)
1
蒸馏水
16.2
2.8
2
10-12
22.3
11.5
3
10-11
26.1
10.4
4
10-10
24.7
10
5
10-8
22.5
8.6
6
10-5
15.8
2
A.据表分析,2,4-D浓度从10-5mol/L开始抑制生根作用
B.据表分析,浓度为10-12mol/L与10-8mol/L促进生根作用基本相同
C.据表分析,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在10-12mol/L至10-10mol/L之间
D.可分别以根的平均数目和平均长度为横、纵坐标绘制根的生长曲线
11.图示实验中,在燕麦胚芽鞘切面一侧放置含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一段时间后测量各胚芽鞘弯曲生长的角度,以确定生长素促进生长的适宜浓度。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不同,α值就不同
B.α值越小,说明生长素促进作用越强
C.要设置足够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和适宜的浓度梯度
D.胚芽鞘去尖端目的是避免细胞分裂素对生长的影响
12.某研究小组探究2,-D对插条生根的作用,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a、b、c代表的数据不慎丢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2,-D浓度(mg·L-1)
a
b
c
一段时间后根的总长度(cm)
3.9
4.6
3.4
A.若a=0,则c>b B.若b=0,则c>a
C.若b最大,则a>c D.若c=0,则a>b
13.某兴趣小组以燕麦胚芽鞘切段为材料进行了相关实验探究,实验过程及结果如表所示(IAA的浓度适宜)。据表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处理
IAA
IAA+
pH4的缓冲液
IAA+pH7的缓冲液
IAA+pH4的缓冲液
pH3.2-
3.5的缓冲液
pH7的缓冲液
pH3.2-3.5的缓冲液
结果
切段伸长、介质pH下降
切段伸长(转入实验③)
切段伸长停止(转入实验④)
切段重新伸长
切段伸长(转入实验⑥)
切段伸长停止(转入实验⑦)
切段重新伸长
A.IAA的浓度和缓冲液的pH是本实验的自变量
B.适宜浓度的IAA处理可能会促进H+运出胚芽鞘细胞
C.实验③和实验⑥切段伸长停止的原因是相关酶已经失活
D.本实验中H+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14.用含4种不同浓度生长素(m1~m4)的琼脂块分别放在4个相同的去顶胚芽鞘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并记录胚芽鞘弯曲角度(如图),其中α1>α2>α3>α4。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生长素浓度大小关系是m1B.该实验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
C.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位于m3、m4之间
D.若α1和α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1与m2也相同
15.某兴趣小组为探究生根粉对金银花插条生根的影响,进行了相关实验,得到下表所示结果。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实验组别
1
2
3
4
5
生根粉溶液浓度/mg·L?1
0
a
b
c
d
生根率/%
53.33
42.03
54.44
65.56
60.78
A.为避免因为芽数不同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每组应有等量的插条数并保留相同数量的芽
B.实验结果不能说明生根粉对插条生根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2、3、4、5组生根粉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bD.不加生根粉组的金银花插条也生根,可能是金银花插条的内源植物激素起作用的结果
16.图甲是幼苗某处弯曲部分纵切装片在显微镜下的一个视野图;图乙是生长素浓度对幼苗某处组织生长的影响曲线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甲所示为单侧光照射下幼苗向光生长弯曲部分,则左侧为向光侧且生长素浓度较右侧高
B.若图甲所示为切面上放置了含生长素的琼脂块的去尖端幼苗弯曲部分,则必须在幼苗左侧给予单侧光照
C.若图甲所示为根向地生长弯曲部分,则左侧生长素浓度可能为图乙中c,右侧为m,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D.若图甲所示为茎背地生长弯曲部分且右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m,则左侧生长素浓度大于m
17.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芹菜幼苗进行了相关探究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注:芹菜幼苗原始高度为14cm):
下列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D组使用蒸馏水,设置D组的目的是作对照
B.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2,4-D溶液的最适浓度为c
C.A、B、C 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D.该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芹菜幼苗生长的影响
18.研究发现有机物X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为探究有机物X的作用部位,研究人员用适宜浓度的含有有机物X的溶液、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幼苗为材料进行实验。以未经处理的幼苗为对照组,实验组的处理方式为
选项
处理方式
A
在①②处同时涂抹等量有机物X溶液
B
切除②,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
处涂抹等量有机物X溶液
C
切除①,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处涂
抹等量有机物X溶液
D
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处涂抹等量
有机物X溶液
19.生长素是人们发现和研究较早的植物激素,其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生长。图示某植物地上部分,下列有关生长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②对生长素的敏感性高于①
B.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①合成的生长素无法运输到④部位
C.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不都是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
D.由于④结构能够生长,因此该植物的生长没有体现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20.豌豆苗横放一段时间后的生长状况如图甲;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豌豆幼苗茎切段,其长度变化如图乙;棉花、苹果等枝条去除顶芽后的生长状况如图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三组实验均可证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图丙中的去顶操作有利于侧枝的生长,但是不利于棉花产量的提高
C.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是400mg/L
D.图甲中a、b、c 三处的生长素均具有促进作用
21.下列有关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正确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防止果实的脱落
B.用赤霉素处理马铃薯块茎,可延长其休眠时间以利于储存
C.用一定浓度乙烯利处理采摘后未成熟的凤梨,可促其成熟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
22.科学家进行植物激素对豌豆植株侧芽影响的实验,结果见下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B.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C.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
D.侧芽生长速度不同是因为侧芽内植物激素浓度或比例的改变
23.为研究外源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类物质对棉花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研究人员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BA)与细胞分裂素类似物(KT)处理棉花幼苗根部若干天,记录其主根和侧根生长情况,结果如表。据表分析,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mg·L?l
主根长度/cm
单株侧根数
1
对照
8.0
20.0
2
BA0.5
7.8
233
3
BA1.0
7.5
25.0
4
BA2.0
7.2
25.1
5
BA5.0
7.0
29.0
6
BA2.0+KT0.5
7.8
32.1
7
BA2.0+KT1.0
7.6
29.2
8
BA2.0+KT5.0
9.8
26.0
9
KT0.5
8.4
20.1
10
KT1.0
8.5
19.2
11
KT5.0
8.6
14.2
12
KT15.0
8.4
9.2
A.单独施用BA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苗根系的项端优势
B.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判断BA对侧根发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
C.表中数据说明BA和KT共同作用对侧根的发生起增效作用
D.表中数据说明BA和KT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对抗作用
24.大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α-淀粉酶,此过程会受到脱落酸的抑制。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相同,可以互相代替
B.在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和脱落酸是拮抗关系
C.若要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合成的必要条件,实验组应选择去胚的大麦种子,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检测糊粉层是否产生淀粉酶
D.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脱落酸含量
25.脱落酸(ABA)是植物体内的重要激素,其具有多种功能。ABA通过降低细胞膜的通透性减少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以增强植物抗寒性的功能已经研究证实。某研究小组为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取若干生长状况良好的水稻幼苗作为材料进行了两次实验处理,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进行完第二次处理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第二次处理是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
B.用10-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
C.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
D.据图分析脱落酸增强抗寒性的功能具有两重性
二、非选择题
26.(14分)Ⅰ.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琼脂块


α角/度
20.4
9.0
9.1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___________
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可知乙组中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植物在单侧光照射下弯向光源生长,这个现象被解释为光线能够使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有研究者提出假说:①向光侧的生长素受光直接照射而被分解;②在尖端处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为此,有人做了下述实验探究生长素在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分布多的原因。
(一)请完善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相同玉米胚芽鞘,置于一侧有小孔的盒子中。
第二步:实验组用玻璃薄片从胚芽鞘尖端中间纵向插入(未插入到尖端下面),对照组不处理。如图所示。
第三步:两装置给予___________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
(二)请用胚芽鞘的弯曲方向与弯曲程度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用序号作答)
(1)若对照组生长状况弯向光源,实验组生长状况直立生长,则支持假说______
_____;
(2)若对照组和实验组生长状况均是弯向光源,且弯曲程度相同,则支持假说___________;
(3)若对照组和实验组生长状况均是弯向光源,但弯曲程度对照组比实验组大,则支持假说___________。
27.(14分)同一植株的不同器官或同一器官的不同部位的生长素浓度往往不同.甲图是一株盆栽植物,乙图表示该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浓度的反应.据图回答下列问题(要求:用乙图根、茎、芽三条曲线上相应字母所对应的浓度来表示甲图相应各点的生长素浓度):
乙图_____点浓度可表示甲图①处生长素浓度,_____点表示②处生长素浓度.②处结构发育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决的办法是______
____。
(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乙图____点浓度可表示③侧生长素浓度;___点表示④侧生长素浓度。此时,植物茎将_________生长。
(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可表示⑦侧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点浓度,表示⑧侧生长素浓度的是乙图中_____点浓度,因此根将________生长.表示⑤侧浓度的是_____点浓度,表示⑥侧浓度的是_____点浓度,所以_____侧生长快,茎将_____生长.
28.(16分)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吲哚丁酸(IBA)的不同使用方法和浓度对蓝莓组培苗生根的影响,开展了相关的实验研究。具体方法如下:
①选用生长良好、生理状态相似的蓝莓苗,剪切成2.5cm单苗段备用。
②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对制备好的单苗段进行处理。方法Ⅰ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Ⅱ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③培养至12d、18d和30d,统计生根率,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方法
组别
IBA浓度
(mg/L)
12d生根率(%)
18d生根率(%)
30d生根率(%)

1
0
0
1
1
2
0.05
0
20
74
3
0.1
0
12
50
4
0.2
0
l1
48
5
0.5
0
10
47

6
0
0
1
1
7
200
70
100
100
8
500
4
90
91
9
1000
0
87
88
(1)在本实验中,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
(2)在方法Ⅰ中,IBA浓度为0.5 mg/L时,对诱导蓝莓生根起_____作用。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在IBA浓度__________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
(3)使用IBA诱导蓝莓单苗段生根时,采用方法____(填“Ⅰ”或“Ⅱ”)更好,原因是使用该处理方法时,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
(4)有人提出单苗段生根可能需要光照,为此设计了如下实验进行探究:
①将用适宜浓度IBA溶液处理过的单苗段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
②甲组置于光照条件下培养,乙组____________。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_____________。
④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29.(6分)图甲为横放的植株,图乙和图丙为横放后1~4处生长素浓度变化曲线(虚线代表生长素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生长的浓度),图丁为种子萌发过程中几种激素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_____向形态学下端移动,通常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单方向刺激后导致生长素_____,进而出现弯曲生长。
(2)图甲幼苗横放后,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____(填“乙”或“丙”)对应的曲线,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的原因是_________。
(3)从图丁曲线分析,脱落酸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对果实的作用效果是促进果实的______。
(4)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二)答 案
1.【答案】D
【解析】A. 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是蛋白质,不在核糖体中合成,A项错误;B. 人类最先从人的尿液中提取出了生长素,B项错误;C. 色氨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因此,植物细胞内色氨酸也是合成蛋白质的原材料,C项错误;D.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植物的固有属性,不受外界条件的制约,D项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①中由于匀速旋转,生长素分布均匀,所以直立生长;②中左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向右弯曲生长;③中没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直立生长;④中阻断了生长素横向运输的途径,所以生长素分布均匀,直立生长;⑤是生长素向左侧运输,右侧无法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向右侧弯曲生长;⑥阻断了生长素极性运输到作用部位,所以不生长;⑦中旋转植物,受光均匀,直立生长;⑧中整体旋转,所以对小孔侧受单侧光照,所以弯向小孔生长。因此,发生弯曲生长的是②⑤⑧,故选B。
3.【答案】C
【解析】本实验是对照实验,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因此两组实验均需要单侧光照射,A正确;本实验考查的是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否穿过明胶或者云母,因此自变量可以认为苗顶端与其下部联系是否被阻断,B正确;本实验只能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明胶,而不能证明生长素由苗顶端向下传递,因为生长素还没有被发现,C错误;若要使实验更严谨,则需再设计空白对照,即不做处理只进行相同的单侧光照,D正确。故选C。
4.【答案】C
【解析】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该过程属于主动运输,不受重力的影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下端,进行形态学上端和形态学下端分别在上端的对照实验,丁中普通琼脂块中仍会出现生长素,能充分说明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选C。
5.【答案】D
【解析】甲图显示:在NAA浓度由a增大至c的范围内,插条平均生根数目随NAA浓度的增加而增多,说明对插条生根均起促进作用,因缺少NAA浓度高于c的实验组,所以不能说明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c,A错误;侧芽产生的生长素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B错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在胚芽鞘的尖端可发生横向运输,但不能在尖端下面发生横向运输,即生长素由②向①移动,但不能由④移向③,C错误;生长素可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进行极性运输,即生长素由①移向③,由②移向④,D正确。
6.【答案】A
【解析】A. 图1中,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甲和乙的胚芽鞘都应向光弯曲生长,但乙组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并没有将生长素分解,而是盖玻片阻挡了生长素的转移,使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由图1可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即使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A正确;B. 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7.【答案】D
【解析】A. 顶芽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是主动运输,需要细胞提供能量,A正确;B. 横放的植物,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是因为在重力的作用下,生长素从远地侧向近地侧横向运输,B正确;C. 植物生长素是一类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其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不组成细胞结构,也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主要作用是使植物细胞壁松弛,从而使细胞增长,C正确;D. 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和单侧光的影响,种植于宇宙飞船内的植物体内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影响,生长素仍然能极性运输,D错误。要求选择错误答案,故选D。
8.【答案】A
【解析】①根的背光生长,即根的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①正确;②茎的背地生长,即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生长,②错误;③单侧光使茎的向光侧生长素浓度低,背光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对生长素不敏感,表现出茎向光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促进生长的作用,③错误;④顶端优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④正确;⑤除草剂主要是使用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抑制植物生长的原理,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⑤正确;⑥无子果实体现了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⑥错误;以,①④⑤正确;选:A。
9.【答案】B
【解析】A. 性现象中,背光侧生长素浓度较高,促进背光侧生长,因此不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 素在植物体内的含量很少,且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B正确;C. 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C错误;D. 不直接参与代谢,而是给细胞传达调节代谢的信息,D错误。
10.【答案】C
【解析】A. 与对照组相比,2,-D浓度在10-5mol/L时在根的平均数目和根的平均长度上都表现为抑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在该浓度前就已经发生了,A错误;B. 浓度为10-12mol/L与10-8mol/L时,促进生根的数目基本相同,但在根的长度上有明显差异,B错误;C. 由图分析,在2,4-D促进生根的数目和根的长度上,10-11mol/L促进效果最好,所以最适浓度范围应是10-12ml/L至10-10mol/L之间,C正确;D. 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浓度2,-D对大蒜生根情况的影响”,故本实验绘制根的生长曲线,应是以自变量2,-D浓度为横坐标,因变量根的平均数目和平均长度为纵坐标,D错误。故选C。
11.【答案】C
【解析】A. 素促进生长的浓度中除了最适浓度外,同一促进效应下对应的生长素浓度均有两个,因此,生长素浓度不同,α值可能相同,A错误;B. 越小,说明生长素促进作用越弱,B错误;C. 定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应设置足够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以保证最适浓度在实验的浓度范围之内)和适宜的浓度梯度,C正确;D. 去尖端的目的是避免自身产生的生长素对实验产生影响,D错误。故选C。
12.【答案】D
【解析】A. 生长素的两重性,若a=0,则C是抑制作用,b是促进作用,c不可能小于b,应大于b,A正确;B、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若b=0,则a、c均为抑制作用,c的抑制作用更强,故c大于a,B正确;C、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若b最大,则a、c均为促进作用,且a大于c,因为a的根总长度大于c,C正确;D、根据生长素的两重性,若c=0,则a可能属于促进作用随2,4-D浓度增大而增大的阶段,也可能属于随2,4-D浓度增大而减小的阶段,故a可能大于b,也可能小于b,无法判断a、b大小,D错误。故选:D。
13.【答案】B
【解析】A. 表格可知,本实验的自变量包括是否添加IAA和不同pH的缓冲液,IAA的浓度在本实验中属于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且适宜,A项错误;B. 由实验①可知,适宜浓度的IAA处理后介质pH下降,说明适宜浓度的IAA处理可能会促进H+运出胚芽鞘细胞,B项正确;C. 分析实验③、④和⑥、⑦可知,降低缓冲液的pH(由PH7变为pH4或pH3.2~3.5),切段重新伸长,说明在实验③和实验⑥中与切段伸长相关的酶没有失活,实验中切段停止伸长与缓冲液的pH有关,C项错误;D. 分析表格可得出一定浓度的H+可促进胚芽鞘切段的伸长,但没有体现一定浓度的H+是否抑制切段伸长,不能得出H+对胚芽鞘切段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这一结论,D项错误。故选:B。
14.【答案】B
【解析】A. 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生长素的促进效果相同的点,只根据胚芽鞘的弯曲角度,不能证明生长素浓度的大小,不一定弯曲角度越大,生长素的浓度就越大,A错误;B. 根据实验分析,该实验只能说明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的生长,不能说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B正确;C. 在达到最适生长素浓度之前,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越来越明显,当α1>α2>α3>α4时,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不一定位于m3、m4之间,C错误;D. 在最适生长素浓度的两侧,存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促进效果相同的点,若α1和α2相同,则琼脂块中的m1与m2也可以不相同,D错误。故选B。
15.【答案】B
【解析】插条数和芽的数量属于无关变量,应该保持一致,A正确;表中有促进生根的浓度,也有抑制生根的浓度,体现了生根粉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时,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大,在低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但在高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甚至抑制生长,生根粉具有生长素的作用,所以2、3、4、5组生根粉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b 16.【答案】C
【解析】若甲为单侧光下胚芽鞘向光生长弯曲部分,则左侧为向光侧,由于生长素由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所以生长素浓度较右侧低,A错误;由甲图可知胚芽鞘的右侧生长的快,所以右侧生长素浓度高于左侧,则可能是在胚芽鞘右侧放置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B错误;若甲为根向地生长弯曲部分,则左侧为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生长素浓度可能为图乙中c,右侧为背地侧,促进生长,生长素浓度对应m,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正确;若甲为茎背地生长弯曲部分且右侧生长素浓度为图乙中m,则左侧生长的慢为背地侧,其生长素浓度小于m,D错误。
17.【答案】B
【解析】分析表中信息可知:D组使用蒸馏水,为对照组,设置D组的目的是作对照,A正确;2,4-D溶液的浓度在a~c范围内,芹菜幼苗的平均株高随着2,4-D溶液浓度的增大而增大,但因缺乏2,4-D溶液的浓度大于c 的实验组,因此不能说明促进芹菜幼苗生长的2,4-D溶液的最适浓度为c,B错误;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在最适浓度时,促进生长的作用最大,在低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增强,但在高于最适浓度的范围内,促进生长的作用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甚至抑制生长,而2,4-D属于生长素类似物,所以A、B、C 3组2,4-D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可能为c18.【答案】D
【解析】顶端优势是指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有机物X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则用有机物X处理,侧芽应很快发育成侧枝。为探究有机物X的作用部位,自变量应是用有机物X处理的部位不同(顶芽或侧芽),因变量是观察侧芽的发育状况。在①②处同时涂抹等量有机物X溶液,因自变量的设置错误,不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A项错误;若切除②(侧芽),没法观察因变量,B项错误;切除①(顶芽),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处涂抹等量有机物X溶液,与对照组相比存在2个自变量,违背实验设计应遵循的单一变量原则,C项错误;依题意,实验组需要设置两组对比实验,即一组在①处,另一组在②(侧芽)处涂抹等量有机物X溶液,D项正确。
19.【答案】C
【解析】①为顶芽,②、③、④均为侧芽。①生长迅速而②生长受抑制,是由于①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②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②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所以①部位低浓度的生长素促进其生长,而②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②的生长,A错误;②生长受抑制而④生长较快,是由于④距离①较远,①合成的生长素运输到④部位较少,B错误;该植物体地上部分生长素,除了由①、②、③、④所示结构合成外,幼叶和形成层也能合成生长素,C正确;该植物的①优先生长,而②、③、④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说明该植物的生长体现了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D错误。
20.【答案】D
【解析】图乙中,生长素的浓度最大时,豌豆幼苗茎切段比对照组的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A错误;图丙中对棉花去顶,有利于棉花侧枝的生长,有利于侧枝结棉桃,从而提高棉花的产量,B错误;由图乙可知,促进豌豆幼苗茎切段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在200mg/L~600mg/L之间,不一定是400mg/L,C错误;植物水平放置时,由于受到重力的影响,茎/根的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的。茎的a、b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茎伸长的作用。由于根对生长素较敏感,因此c处的生长素具有促进根伸长的作用,d处的生长素抑制根的伸长,D正确。选D。
21.【答案】C
【解析】A. 脱落酸能够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喷施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防止果实脱落,A错误;B. 赤霉素能够解除种子休眠,促进茎的伸长,B错误;C. 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C正确;D. 乙烯利是乙烯类似物,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D错误。故选:C。
22.【答案】B
【解析】A. 比较曲线1、2、4,可得顶芽分泌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有抑制作用,A正确;B. 比较曲线4与5,可以知道赤霉素能促进侧芽生长,但不能得出赤霉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生长的抑制作用,B错误;C. 比较1、3、4可以知道细胞分裂素能解除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C正确;D. 侧芽生长速度不同是因为侧芽内植物激素含量的不同,D正确。故选B。
23.【答案】B
【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不同浓度的BA都抑制了主根的生长,说明单独施用BA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幼苗根系的项端优势,A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不同浓度的BA都促进了单株侧根数,并没有体现其具有抑制作用,因此不能体现其对侧根发生的影响具有两重性,B错误;根据以上分析已知,BA和KT共同作用对侧根的发生比两者单独使用的效果都好,C正确;根据以上分析已知,不同浓度的BA都抑制了主根的生长、不同浓度的KT都促进了主根的生长,说明BA和KT对根系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对抗作用,D正确。
24. 【答案】A
【解析】赤霉素与生长素作用机理不完全相同,不可以互相代替,A错误;大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赤霉素可诱导胚乳的糊粉层大量合成α-淀粉酶,脱落酸抑制此过程,二者是拮抗关系,B正确;分析题意可知,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产生的赤霉素(GA)转运到糊粉层后,诱导淀粉酶的合成,验证赤霉素是诱导淀粉酶合成的必要条件,自变量为赤霉素,为了排除内源赤霉素的影响需要去掉大麦种子中的胚,再用适宜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检测糊粉层是否产生淀粉酶,C正确;脱落酸能抑制种子的萌发,在保存种子的过程中应尽量提高脱落酸含量,D正确。
25. 【答案】D
【解析】实验目的是验证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首先用不同浓度的ABA进行了第一次常温下48小时的预处理,作为对照组,则第二次将幼苗放入低温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测定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作为实验组,A正确;根据图干信息可知叶片相对电解质渗透率低有利于抗寒,因此,用10 -5mol/L.脱落酸处理的水稻幼苗抗寒性最高,B正确;由图可知添加了外源ABA的叶片在低温条件下相对电解质渗透率要低,故ABA增强植物的抗寒性,由此推测植物体在寒冷条件下合成的脱落酸会增多,C正确;图中三个浓度下的叶片相对电解质掺透率都低于对照组,据此分析ABA增强抗寒性的功能不具有两重性,D错误。
26. 【答案】每空2分
Ⅰ.(1)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
乙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
Ⅱ.(一)相同适宜
② ① ①和②
【解析】Ⅰ.(1)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2)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只能沿着与胚芽鞘的接触面向下运输。图示中的琼脂块放置在去顶胚芽鞘切面的左侧,导致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的左侧,使胚芽鞘左侧的生长素浓度高于右侧,引起胚芽鞘左侧细胞的生长快于右侧,形成α角。(3)表中信息显示:乙组左、右两侧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导致乙组琼脂块左、右部分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几乎相同,但明显小于甲组琼脂块中的生长素进入胚芽鞘切段左侧的量,所以乙组左、右两侧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基本相同,但小于甲组琼脂块所引起的α角。Ⅱ.(一)该实验的自变量为尖端是否插入玻璃薄片,为了保证单一变量原则,故两装置给予相同适宜的单侧光照射,一段时间后观察胚芽鞘的生长情况。(二)(1)若对照组生长状况为弯向光源生长,实验组生长状况为直立生长,说明玻璃薄片阻断了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则只支持假说②;(2)若对照组和实验组生长状况为均弯向光源生长,且弯曲程度(或角度)相等(相同、一样),说明,实验组、对照组向光侧生长素含量低于背光侧,且对照组实验组胚芽鞘背光侧生长素浓度相同,向光侧两组生长素浓度也相同,则只支持假说①;(3)实验组弯向光源生长,支持假说①,对照组也弯向光源生长,且弯曲程度(或角度)对照组比实验组大(或对照组弯曲程度大于实验组),支持假说②,综上所述同时支持假说①和假说②。
27. 【答案】每空1分
(1)b或d f 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 去除顶芽
(2)g或k c 向光弯曲生长
(3)e a 向重力弯曲 g或k c ⑤ 向上(背重力)弯曲
【解析】(1)甲图①处表示顶芽,生长素浓度较低,优先生长,对应乙图b或d点浓度。②处表示侧芽,①处(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②处(侧芽)抑制②生长,对应乙图的f点。可以去除顶芽,降低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促进侧芽的生长,此时②处生长素浓度将会低于10-6 mol·L?1。(2)将该植物较长时间置于右侧光照下,尖端生长素会发生横向运输,③侧生长素浓度>④侧生长素浓度,③侧生长较快,对应乙图g或k点浓度,④侧生长素浓度低,生长较慢,对应乙图的c点,植物茎会出现向光弯曲生长。(3)将该植物向左侧放倒水平放置一段时间,生长素在重力作用下会发生横向运输,近地侧浓度会大于背地侧,即⑤>⑥,⑦>⑧,对于根,⑦侧浓度过大抑制生长,对应乙图的e点,⑧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对应乙图的a点,故会出现向地弯曲生长;对于茎,⑤侧浓度高,生长较快,对应乙图的g或k,⑥侧浓度较低,生长减慢,对应乙图的c点,即⑤侧生长速度比⑥侧快,故茎会出现背地生长。
28. 【答案】每空2分
减少实验误差(排除偶然因素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或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促进 0~0.l mg/L
Ⅱ 起始生根时间早
生根率高(或生根率达到最高的时间早,或操作简便)
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甲、乙两组的生根率
【解析】(1)依题意可知:每组单苗段的数量等为无关变量,为了减少实验误差、排除无关变量对该实验结果的影响,每组别都要选取多根单苗段进行实验。(2)在方法Ⅰ中,组别1培养基中添加的IBA浓度是0mg/L,为空白对照组,其余组别培养基中添加的IBA浓度均大于零,均为实验组。各实验组培养至18d和30d的蓝莓单苗段的生根率都大于空白对照组,而且培养基中添加IBA浓度为0.05mg/L时的根率最高。可见,实验中使用的包括0.5mg/L在内的各IBA浓度对诱导蓝莓生根均起促进作用,而且促进蓝莓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应该在0~0.1mg/L之间。若需进一步确定在培养基中添加的IBA的最适浓度,则实验设计的思路是在IBA浓度为0~0.1mg/L范围内,设置更小的浓度梯度进行进一步的实验研究。(3)方法Ⅰ是将IBA预先添加到基本培养基中,形成含不同IBA浓度的培养基,再将单苗段接种到相应培养基上;方法Ⅱ是将单苗段置于不同浓度的IBA溶液中沾蘸5s,再接种到基本培养基中。显然,方法Ⅱ的操作较方法Ⅰ简便。对比分析表中呈现的两种操作方法的实验结果可知:方法Ⅱ的起始生根时间早,而且生根率高、操作简便,因此采用方法Ⅱ更好。(4)探究单苗段生根是否需要光照,自变量为光照的有无,因变量为统计生根率,其它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因素均为无关变量,必须保证相同且适宜的条件,据此依据题干给出的不完善的实验步骤可知:②步骤中的乙组应置于黑暗条件下培养,甲、乙两组的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③步骤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应分别统计甲、乙两组的生根率。
29. 【答案】每空1分
主动运输 分布不均
乙 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
衰老和脱落
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先分裂,后伸长生长
【解析】(1)幼苗根尖或者芽尖产生的生长素通过主动运输向形态学下端移动,通常出现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受到单方向刺激后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进而岀现弯曲生长。(2)根据试题分析,在单侧光照下,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升高,但是根对于生长素比较敏感,较高浓度生长素会抑制根的生长,1、2处起始浓度变化为图乙对应的曲线,图乙中C对应的浓度比图丙中D对应的浓度要低的原因是根比茎对生长素更敏感。(3)从图丁曲线分析,脱落酸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这种激素对果实的作用效果是促进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赤霉素促进细胞的伸长,结合图丁曲线及激素作用分析,细胞分裂素先增加,赤霉素后增加的原因可能是种子萌发过程中细胞先分裂,后伸长生长。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一)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
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B.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C.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萘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达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2.将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对比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都能直接参与细胞的各种代谢活动
B.生命的生长发育过程从根本上讲是激素在起调节作用
C.各种激素均不能提供能量,也不具有催化作用
D.生长素由核糖体合成后运输到作用部位而发挥作用
3.如图用燕麦胚芽鞘进行的向光性实验,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④ B.生长但不弯曲的是①④
C.生长且向光弯曲的是②⑤ D.生长且向左弯曲的是①⑤
4.下列有关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B.在太空中,植物的根不会表现出向地弯曲生长的特性
C.温特实验中,如果将琼脂块放置正中间,并给予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会在琼脂块中进行横向运输
D.在存在呼吸抑制剂的条件下,极性运输会受到抑制
5.用同位素14C标记的吲哚乙酸来处理一段枝条一端,然后探测另一端是否含有放射性14C的吲哚乙酸存在。枝条及标记位置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处理方法及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处理甲图中的A端,不可能在甲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B.处理乙图中的A端,能在乙图中的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C.处理甲图中的B端,能在甲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D.处理乙图中的B端,能在乙图中的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
6.假设下图中两个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和两个胚芽鞘尖端所产生的生长素含量相同,则一段时间后对a、b、c、d、e、f、g空白琼脂块中的含生长素量的分析,正确的是
A.f>a=b=d=e>g>c B.f>a>d=e>b=g>c
C.c>a=f>d=e>b=g D.c>f=d>a=b=g
7.荷兰植物学家温特做了以下实验:把切下来的燕麦尖端放在琼脂块上几小时后移去胚芽鞘尖端,将琼脂切成小块。再将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结果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但是,如果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该实验可以证明琼脂块中不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B.该实验揭示了植物向光性现象和顶端优势现象的原理
C.该实验可以证明引起幼苗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
D.该实验可以证明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导致弯曲生长
8.生长素类似物在生产实践中通常不会用于
A.解除顶端优势 B.培育无子番茄
C.促进插条生根 D.疏花疏果
9.下图是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对洋葱生根影响的实验结果,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中培养天数是因变量
B.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
C.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相同的
D.实验结果可充分说明2,4-D具有两重性
10.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其原因是
A.生长素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
B.生长素抑制了番茄种子的发育
C.生长素抑制番茄的受精
D.生长素使子房发育快、种子发育慢
11.对如图中d、c两点生长素浓度的分析合理的是
A.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B,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B.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C.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C点的浓度
D.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C,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
12.植物体的整个生命历程中,植物激素起到了关键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是对生长素生理作用两重性的集中体现
B.生长素浓度在超过最适浓度后,不一定会对植物产生抑制效果
C.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沾蘸法适用于蘸取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
D.油菜开花时因气候原因未能完成正常授粉,可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以减少损失
13.下列关于“研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月季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通过预实验缩小NAA浓度的探索范围
B.用浸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相同
C.实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多带一些幼叶或幼芽
D.统计各组生根数量应取该组生根数量的平均值
14.某研究小组将含有未知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X和Y同时放置在一个去除尖端的胚芽鞘的两侧(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则左侧细胞的长度大于右侧
B.若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琼脂块X与Y中的生长素浓度可能相等
C.若图中胚芽鞘不生长,可能是切段的形态学上端与下端颠倒所致
D.若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则琼脂块X中的生长素浓度小于Y中的生长素浓度
15.如图所示,如果根a侧的生长素浓度在曲线的A点(为10-10 mol·L?1),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在FC的范围内均能促进生长
B.AD属于生长抑制范围
C.b侧的生长素浓度低于a侧,相当于曲线FE段浓度,因而细胞伸长生长慢
D.在太空中(重力为0),根的生长将不同于图中的弯曲生长,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也不适用于根的生长
16.为探究小麦根、芽对生长素类似物敏感性的差异,某生物兴趣小组用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萌发的小麦种子,8天后分别测定小麦幼苗根、芽的长度,结果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NAA浓度/ppm
10
1
0.1
0.01
0.001
0.0001
0
芽长/cm
0.64
4.74
7.27
6.86
6.74
6.22
5.75
根长/cm
0.63
2.37
5.72
6.60
6.68
6.12
5.97
A.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
B.低于最适浓度时,NAA对根的促进效应随浓度的增加而加强
C.0.1ppm的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体现了NAA作用具有两重性
D.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根对NAA的敏感性大于芽
17.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图所示结果,下面对本实验分析或评价正确的是
A.若要达到该实验的目的,应进行预实验
B.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D.不同浓度的NAA处理迎春花插条的时间应该不同
18.如图有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
B.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 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
C.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g
D.若植物水平放置,表现出茎的背地性,测得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
19.探究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对某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组的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促进该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介于a~d之间
B.生根数多的实验组根的长度也更长
C.若清水对照组中平均生根数为15,则该实验中最大浓度为c
D.仅据此表不能判断各浓度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
20.下图是植物生长单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正确的是
A.在单侧光的作用下,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为b
B.将植物体水平放置,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为d
C.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
D.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植物茎的作用,则曲线Ⅱ表示对根的作用
21.一般在幼苗生长时期,含量最低的植物激素是
A.生长素 B.赤霉素 C.乙烯 D.细胞分裂素
22.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生长素处理番茄果实,可促进其成熟
B.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C.脱落酸具有抑制细胞分裂、生长,促进叶和种子的衰老、脱落
D.乙烯在发育的果实里合成,促进果实成熟
23.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的丰富农业生产经验,至今许多扔在实践中应用。下列叙述与植物激素作用无直接关系的是
A.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据《农桑辑要》)
B.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据《齐民要术》)
C.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据《格物粗谈》)
D.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据《种艺必用》)
24.为了探究生长素和乙烯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科学家在该植物某一生长周期内,发现茎中两种激素的含量和茎段生长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只受生长素的调节
B.生长素可促进乙烯的合成,乙烯抑制茎段生长
C.乙烯可促进生长素的合成,抑制生长素的分解
D.在a、b两个时刻,该植物茎段的生长速度相同
25.油松种子表面含有脱落酸,水洗可以去除种子表面的大部分脱落酸,某实验小组探究了水洗和夹破种皮两种处理方式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脱落酸的含量能显著影响油松种子的萌发
B.油松种子的萌发主要与外种皮是否破损有关
C.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的含量和外种皮是否完整
D.外种皮可能通过影响水分和气体的通透性影响其种子萌发
二、非选择题
26.(12分)有人提出一种假说,植物向光性是由于单测光引起MBOA(植物自身产生的一种抑制生长的物质)分布不均匀引起的。为了验证此假说,研究人员利用玉米胚芽鞘和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测得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MBOA含量变化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推测,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_____作用,做出这种推测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
(2)若要同时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否与生长素的分布有关,需要补充的实验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则说明植物向光性不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
27.(11分)下图1为将培养在琼脂培养基内的蚕豆幼苗,分别放入四个暗箱中,其中第②、④两个暗箱分别在顶部和右侧开孔,使光线射入,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与植物生长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1,用③和_____________两个装置进行实验,可了解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
(2)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茎尖生长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2中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若某植物幼苗已经表现出向光性,且测得其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为m,则其背光侧的生长素浓度x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_
(5)若某水平放置的植物幼苗表现出根的向地性、茎的背地性,且测得其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2m,则茎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y的范围为______________。
(6)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则产生顶端优势现象时侧芽的生长素浓度z的范围为_________
28.(13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进行“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
(1)小组成员在实验前需购置实验试剂(生长素类似物),不能选用________(填字母)来进行实验。
A.IPA ??B.生根粉?? C.IAA?? D.2,4-D
(2)据《种艺必用》记载有一种促进空中压条生根的方法:“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晒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古文中用浸泡过小便的黄泥封裹枝条,使枝条生根的方法,依据的科学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枝条生根。
(3)如果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__________进行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可行性,以免由于设计不周,盲目开展实验而造成浪费。为此,该小组设计了一组生长素类似物浓度分别为:2ppm、4ppm、6ppm、8ppm、10ppm的实验。请简要分析该设计的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造成无法判断其他实验组是否促进生根。
(4)在实验中,出现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请简要说说应如何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9.(14分)下表是植物不同部位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请分析回答:
部位
激素的相对浓度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茎尖
+++
+++
+++

幼叶
+++
+++


伸长茎
++
++


侧芽




成熟叶



+++





根尖
++



+++表示含量高;++表示含量中等;+表示含量低;—表示无
(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共有五大类,除上表中的四大类外,植物体内还有一类植物激素是__________,该激素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_______。
(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
_____。
(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则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的合理解释是:他们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________
________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实现的。
(5)以上可以看出植物激素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产生显著的调节作用,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单元训练卷
生 物(一)答 案
1.【答案】C
【解析】A. 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A正确;B. 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B正确;C. 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而郭葛等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C错误;D. 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故选C。
2.【答案】C
【解析】动植物激素都能够调节生命活动,但是都不能直接参与细胞代谢,A错误;生命的生长发育从根本上讲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程序性表达的结果,B错误;动植物激素都能调节生物的代谢活动,但是都不能提供能量,也不具有催化作用,C正确;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并不是在核糖体合成的,D错误。
3.【答案】B
【解析】①图,当胚芽鞘的尖端被不透光的锡箔盖住,生长素不会向背光侧运输,故①直立生长。②图,胚芽鞘的尖端感受光的刺激导致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因此②发生向光弯曲。③图,去除胚芽鞘的尖端,无法产生生长素,因此胚芽既不生长也不弯曲。④图,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可促进胚芽鞘的生长,因此胚芽直立生长。⑤图,胚芽鞘右侧生长素含量多,生长快,左侧无生长素,故胚芽向左弯曲生长。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B。
4.【答案】C
【解析】A. 在成熟组织中,生长素可以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A正确; B. 在太空的环境中,不具有重力,所以不具有根的向地性;B正确;C. 植物发生横向运输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琼脂块不能感受单测光的刺激,生长素在无尖端的胚芽鞘上不会发生横向运输,C错误;D. 极性运输属于主动运输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故极性运输的速率与细胞呼吸强度有关,D正确。故选C。
5.【答案】D
【解析】由于生长素的运输是极性运输,因此理甲图中A端,生长素能从A运输到B,能在甲图中B端探测到14C的存在,A错误;图乙中A端是形态学下端,处理乙图中A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B,因此乙图中B端探测不到14C的存在,B错误;甲图中的B是形态学下端,处理B端,生长素不能运输到A,不能在甲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C错误;乙图中B端是形态学上端,处理中B端,生长素能运输到A,因此可能在乙图中A端探测到14C的存在,D正确。
6.【答案】A
【解析】图中单侧光不会使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而是在向光侧和背光侧均匀向下运输,a、b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相等;生长素在胚芽鞘中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c琼脂块中不含有生长素;由于云母片的阻断作用,d、e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相同;f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大于g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各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f>a=b=
d=e>g>c,选A。
7.【答案】B
【解析】在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一侧,放上与胚芽鞘尖端接触过的琼脂快,则胚芽鞘会朝对侧弯曲生长,若放上的是没有接触过胚芽鞘尖端的琼脂块,胚芽鞘则既不生长也不弯曲,据此可知,该实验证明了琼脂块中不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引起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某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导致,A、C、D均正确;该实验没有用单侧光照射,也没有用具有顶芽和侧芽的生物材料,所以不能揭示植物向光性现象和顶端优势现象的原理,B错误;故选B。
8.【答案】A
【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向下运输,使侧芽处生长素浓度较高,抑制了侧芽的生长,不能通过施加生长素类似物解除顶端优势,A项符合题意;生长素可以促进果实发育,用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授粉的花蕾,可获得无子番茄;生长素可促进插枝生根;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用于疏花疏果,B项、C项、D项不符合题意。
9.【答案】B
【解析】本实验中生根总长度是因变量,A错误。为了保持溶液浓度不变,实验过程中应定期更换蒸馏水和2,4-D溶液,B正确。由图可知最适浓度下洋葱根的生长速度是不相同的,C错误。由图可知实验结果说明2,4-D具有促进生根作用,D错误。
10.【答案】A
【解析】生长素能促进了子房发育成果实,所以利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没有授粉的番茄花蕾,能获得无籽的番茄。A正确。故本题选A。
11.【答案】B
【解析】单侧光作用下,向光侧的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e点生长素浓度高于d处,且不会超过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该浓度促进背光侧的生长,导致背光侧生长较快。若d点对应点的浓度为A,则e点对应B点的浓度。A项、C项、D项错误,B项正确。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而茎的背地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A错误;在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浓度范围内,在最适浓度的两侧,生长素都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B正确;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实验中,沾蘸法适用于蘸取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于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适用于浸泡法,C错误;因油菜收获的是种子,而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可得到无子果实,故对于以收获以种子为目的的植物无法用喷洒生长素来减少损失,此种方法一般用于茄果类,D错误;故正确的选B。
13.【答案】C
【解析】A. 该实验可通过预实验缩小a-萘乙酸(NAA)浓度的探索范围,为正式实验做准备,A正确;B. 泡法处理插条时,各组处理时间应该一致,即保持无关变量相同且适宜,B正确;C. 实验用月季插条应尽量少带一些幼叶或幼芽,如果幼芽过多生长素浓度会较高,再用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可能会抑制生根,C错误; D. 统计一定时间内插条的生根条数并得出实验结论,D正确。故选:C。
14.【答案】D
【解析】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若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则左侧细胞的长度大于右侧,A正确;B.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最适浓度的两侧存在促进作用相等的两个浓度,若胚芽鞘直立生长,则琼脂块X与Y中的生长素浓度可能相等,也可能不相等,B正确;C.若胚芽鞘不生长,可能是胚芽鞘切段的形态学上端与下端颠倒,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无法起作用,C正确;D.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若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说明琼脂块X侧的促进作用偏小,琼脂块Y侧的促进作用偏大,此时X15.【答案】A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左图中C点之前(FC范围内),都是促进作用,A正确;AC范围内属于促进作用,C点时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D范围内属于抑制作用,B错误;由于受到重力作用,b侧生长素浓度高于a侧,抑制了根的生长,相当于曲线CD段浓度,C错误;在太空中,坐标图中生长素的曲线仍然适用于根的生长,但由于太空中重力为0,所以a、b两侧生长素浓度相等,根水平生长,D错误。
16.【答案】C
【解析】A. 实验的次数越多或者实验的组数越多,实验结果越准确,所以每组实验需处理多粒小麦种子,然后获得根、芽的平均长度可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A正确;B. 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001-0.01ppm之间,而芽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1-1ppm之间,B正确;C. 与对照组相比可知,芽在浓度1ppm时抑制,根在0.1ppm时抑制,两重性反映的是不同浓度激素或激素类似物对同一器官的不同效应,0.1ppm的NAA对根、芽的作用效应没有体现NAA作用具有两重性,C错误;D. 分析表格数据可得出:根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001-0.01之间,而芽伸长的最适浓度在0.01-1之间,因此促进根伸长的最适NAA浓度小于芽,根对NAA的敏感性大于芽,D正确。
17.【答案】A
【解析】A.该实验不能够确定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范围,因此为了防止实验的盲目性,需要在正式实验之前进行预实验,A正确;B.芽能够产生生长素,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迎春花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要保持相同且适宜,它们属于无关变量,B错误;C.图中没有设置C点之后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C浓度为最适浓度,C错误;D.NAA处理插条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D错误。
18.【答案】C
【解析】A. H点表示促进生长作用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g,A正确;B. 做向光性实验时,背光侧比向光侧的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若向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为大于m小于2m,否则背光侧生长会比向光侧生长慢,B正确;C. 若做向光性实验,测得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向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小于m,C错误;D. 若植物水平放置,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在靠地一侧分布较多,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小于m,D正确。故选C。
19.【答案】B
【解析】A. a与d浓度下生根数目较多且相同,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特点,最适浓度应介于a~d之间,A正确;B. 题干中不能得出生根数与根长之间的关系,B错误;C. 生长素类似物在浓度过高时会抑制生根,与清水对照组比较,只有浓度c时表现为抑制,说明其浓度最高,C正确;D. 判断各种浓度对该植物插条生根的影响是促进还是抑制,应与清水对照组比较生根数,表格中无清水对照组,D正确。故选B。
20.【答案】C
【解析】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背光一侧分布的多,长得快,若胚芽鞘生长素浓度向光侧为a,则背光侧浓度比a大,且生长速度要比a处快,图中b不相符,A错误。重力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近地侧分布的多,远地侧分布的少,根对生长素不敏感,若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为c,则远地侧生长素浓度应小于c,不可能是d,B错误;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双子叶植物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因此若曲线Ⅰ表示生长素对双子叶杂草的作用,则曲线Ⅱ可以表示生长素对单子叶植物的作用,C正确;茎和根相比较,茎对生长素不敏感,D错误。
21.【答案】C
【解析】幼苗生长时期主要需要促进幼苗生长发育的植物激素,如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等,很少需要促进细胞衰老和脱落的激素,如乙烯、脱落酸等,所以本题选C。
22.【答案】B
【解析】乙烯可以促进果实成熟,而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A错误;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能促进果实发育,此外赤霉素还具有解除休眠促进萌发的作用,B正确;脱落酸具有抑制植物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促进植物进入休眠;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脱落,C错误;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错误;
23.【答案】B
【解析】A. 适时打顶去心,可以解除顶端优势,降低侧芽生长素含量,促进生长,A不符合题意;B. 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利用了根瘤菌的固氮作用,与植物激素无直接关系,B符合题意;C. 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利用乙烯促进果实成熟的原理,C不符合题意;D. 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小便浸之,凡十余次……则根生利用生长素促进生根的原理,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4. 【答案】B
【解析】A. 由图可知,该植物茎段的伸长生长受多种植物激素,如生长素、乙烯的调节,A错误;B. 据图分析可知,生长素浓度增大到一定值,即M值时,会促进植物茎中乙烯的合成,乙烯合成后,茎段的伸长生长变慢,最终不再伸长,说明乙烯抑制茎段的生长,B正确;C. 据图分析可知,当乙烯的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会抑制生长素的合成,C错误;D. 图中a、b两个时刻,该植物生长素的含量相同,但a点能促进茎段生长,b点茎段基本不生长,D错误。故选B。
25. 【答案】A
【解析】结合图示比较是否冲洗种子萌发率几乎无差别,因此脱落酸含量对种子萌发影响较小,A错误;结合图示,外种皮破损油松种子的萌发高,反之则萌发率低,说明油松种子的萌发主要与外种皮是否破损有关,B正确;结合图示判断,该实验的自变量是否冲洗和是否夹破种皮,C正确;水分和氧气是种子萌发的条件,外种皮可能通过影响水分和气体的通透性影响种子萌发,D正确。
26.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促进 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大于丙丁琼脂块 不能
测定图1装置中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3分) 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3分)
【解析】(1)据图分析可知,图2中甲乙琼脂块中的MBOA含量远大于丙丁琼脂块,说明光照对玉米胚芽鞘产生MBOA具有促进作用。图1中的云母片并没有完全阻断尖端物质发生横向运输的可能,所以不能证明MBOA在胚芽鞘尖端发生了横向运输。(2)若要同时证明玉米胚芽鞘的向光性是否与生长素的分布有关,就需要测定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并进行比较。若甲、乙、丙、丁四个琼脂块中的生长素含量无明显差异,就说明植物向光性不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引起的。
27.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1分

背地生长 向右弯曲生长(弯向光源生长) 弯向小孔一侧生长
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m<x<2m(2分)
y<m(2分)
z>c(或C点右侧浓度)(2分)
【解析】(1)探究蚕豆的生长与单侧光的关系,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接受单侧光照射,故应选择图一中③④两个实验装置进行实验;(2)由以上分析可知:装置①和④茎的生长情况分别是背地生长、向光生长;若将装置④放在匀速旋转器上,植株与暗箱一起转动,故茎尖生长情况是弯向小孔一侧生长;(3)由图二可知,C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生长的作用是既不促进,也不抑制;(4)背光面生长素浓度高于向光面,且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故向光面的生长素浓度为m时,背光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大于m,小于2m,以保证背光面的生长效应强于向光面;(5)由于受重力影响,茎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且生长效应强于远地侧,故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为2m时,远地侧面生长素浓度范围应小于m,以保证远地侧的生长效应弱于近地侧面;(6)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而抑制生长,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C点以后区间,即z>c(或C点右侧浓度)。
28.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C
小便(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或尿液提供了生长素)
预实验
缺乏空白对照组(或缺少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ppm的对照组)(3分)
在作用效果相同的两种浓度之间等浓度梯度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进行实验,统计各浓度的生根效果(可以具体表述为相同时间生根数量或相同时间生根长度),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4分)
【解析】(1)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即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选项中IAA是生长素而非生长素类似物,故选C。
(2)因为人尿中含有微量的生长素,将黄泥反复浸到尿液中再晒干,黄泥中就会吸附一定的生长素。用这样的黄泥封裹枝条,就能利用其中的生长素促进枝条生根。
(3)对要研究的植物有关情况所知不多,可以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这样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和创造条件。由题干中给出的数据可以看出,其中缺少了一组对照,即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0ppm的对照组。(4)由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可以判断出现了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效果基本相同,说明这两个浓度之间应有生长素的最适浓度,要进一步确定最适浓度,可以在这两个浓度之间按浓度梯度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溶液进行实验,统计各浓度的生根效果(可以具体表述为相同时间生根数量或相同时间生根长度),生根效果最佳的浓度即为最适浓度。
29. 【答案】除标注外每空2分
乙烯(1分) 促进果实的成熟
吲哚乙酸
脱落酸(1分)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伸长 细胞分裂
相互协调、共同调节
【解析】(1)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乙烯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2)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3)由表中可知,植物成熟叶含有较多的脱落酸,脱落酸可以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4)幼叶和伸长茎中都不含有细胞分裂素,而含有较多的生长素和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分裂,生长素和赤霉素主要促进细胞伸长,故对幼叶和伸长茎的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伸长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细胞分裂实现的。(5)植物的生长发育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