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件(共8张ppt)+教案+实验记录单

文档属性

名称 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课件(共8张ppt)+教案+实验记录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11 11:30:35

文档简介

==================资料简介======================
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课件:8张PPT
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教材分析】
本课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是溶解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初步感知溶解,理解溶解特征中的“不能自行沉降和过滤不能分离出颗粒物”这两个特征。教材呈现了三个活动:活动一,比较并描述食盐与沙子在水中的不同状态;活动二,观察并描述面粉在水中的状态,初步判断面粉是否溶解于水,加深对溶解和不溶解的理解;活动三,分别过滤盐水、面粉与水的混合物,对比观察,排除疑问,理解“溶解”概念。这一课将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学习过滤实验的技能,也为后面研究水是怎样溶解物质的以及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等知识提供铺垫。
教材中介绍了过滤实验的规范操作要求,对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过大,可改用简易过滤装置进行过滤实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对于溶解是有一定认识的,如把少量的糖或盐放在水里,就会慢慢化掉,把沙放进水里就不会化掉,类似这样的现象学生们都见过,甚至亲手做过。他们对溶解的认识停留在“一种物质跑到了水中看不见了”,学生对于“肉眼看不见”、“ 不会自行沉降”、“ 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等溶解的特征缺乏认识,也不能科学描述,不会准确判断物质在液体中是否溶解。所以本课教学就要在学生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进行提升。通过观察、比较几种物质在水中的变化,形成关于“溶解”的描述性概念,并期望通过过滤实验加深学生对溶解和不溶解本质特征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一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一些物质不能溶解在水中。
2.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把溶解了的物质从水中分离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观察和描述食盐、沙、面粉等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和不溶解的现象。
2.使用简易过滤装置分离面粉与水的混合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在观察比较活动中,体验研究溶解与不能溶解现象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
【教学重点】
观察并描述食盐、沙和面粉在水中的状态。
【教学难点】
比较并描述面粉在水中的变化,判断面粉在水里是否溶解。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每组准备盐1份、沙1份、面粉1份,大烧杯3只,小烧杯3只,搅拌棒3根,棉布3块、毛巾1块、记录纸、水、橡皮筋等。
教师准备:课件、滤纸、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吸管、透明玻璃杯、筷子、棉布,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问题(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配置好的糖水和盐水、吸管]
1.创设情境,引出思考。
出示两杯水(糖水和盐水)并强调绝对安全卫生,学生用吸管分别品尝。【学生说感受:一杯水甜,一杯水咸。】
2.了解学生对溶解的前概念。
水怎么变甜和咸了呢?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学生猜猜理由。那为什么看不见“盐” 和 “糖”呢?【学生畅所欲言:化了,溶解了,盐和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盐和糖在水中溶解了。】
3.揭题。板书:溶解【出示PPT2】
二、自主探究(预设30分钟)
[材料准备:盐、沙、烧杯、搅拌棒]
谈话:出示食盐、沙和面粉,这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吗?
(一)探究一: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1.出示实验名称及器材,了解实验器材作用。【出示PPT 3】
你认识这些材料吗?他们在我们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呢?
2.实验设计
(1)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器材来开展我们的实验探究呢?
(2)学生自主设计、填写实验流程图。【出示PPT 4】
(3)学生组内交流、修正实验流程图。
================================================
压缩包内容:
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设计.doc
四上2-1《水能溶解一些物质》教学课件.ppt
记录单.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