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分层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章 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分层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9-15 11:2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认识三角形(一)
达标题
1.图中的三角形共有( )
A.5个 B.6个 C.7个 D.8个
2.在△ABC中,若∠A=95°,∠B=40°,则∠C的度数为( )
A.35° B.40° C.45° D.50°
3.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和9cm,则下列长度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13cm B.6cm C.5cm D.4cm
5.已知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3,x,12,其中x为正整数,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
A.3个 B.4个 C.5个 D.12个
6.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
7.在△ABC中,∠A︰∠B︰∠C=3︰4︰5,则∠C= .
8.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第三边长是偶数,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    .
9.下列长度的线段能组成三角形吗?请说明理由.
(1)12cm,7cm,8cm (2)3cm,5cm,8cm


(3)4cm,7cm,14cm (4)(k+1)cm,(k+2)cm,(k+3)cm (k>0)



10.(1)在△ABC中,若∠A︰∠B︰∠C=1︰1︰2,那么△ABC按角的大小来分应是什么三角形?



(2)在△ABC中,若∠A=2∠B=3∠C,那么△ABC按角的大小来分应是什么三角形?



拓展题
(A层)11.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4cm,则第三边长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若x是奇数,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三角形有_______个;若x是偶数,则x的值是_______________,这样的三角形又有_______个.
(A层)12.若现有5条长度分别为1cm、2cm、3cm、4cm、5cm的木棒,从中任取三根,共可以组成_________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A层)13.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      度.


(B层)14.如图,在△ABC的边AB上截取AD=AC,连结CD,
(1)说明2AD>CD的理由. (2)说明BD<BC的理由.





(B层)15.记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分别为,请化简代数式: .



(B层)16.观察并探求下列各问题:
(1)如图①,在△ABC中,P为边BC上一点,则BP+PC____AB+AC(填“>”“<”或“=”).
(2)将(1)中的点P移到△ABC内,得图②,试观察比较△BP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3)将(2)中的点P变为两个点P1,P2,得图③,试观察比较四边形BP1P2C的周长与△ABC的周长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1.1 认识三角形(二)
达标题
1.如图,CD⊥AB,则图中直角三角形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如图,在△ABC中,∠B=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DAC=31°,则∠C的度数为( )
A.58° B.60° C.62° D.92°

(第1题) (第2题) (第4题) (第6题) (第7题)
3.在△ABC中,D为BC上的一点,且S△ABD=S△ACD,则AD为△ABC的( )
A.高 B.角平分线 C.中线 D.不能确定
4.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A=50°,则∠BOC等于( )
A.110° B.115° C.120° D.130°
5.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 )
A. B. C. D.
6.如图,在△ABC中,AB=5厘米,BC=3厘米,BM为中线,则△ABM与△BCM的周长之差是      厘米.
7.如图,在△ABC中,点D、E、F分别为BC、AD、CE的中点.若,则      .
8.如图, 在△ABC中, 请作图:
①画出△ABC的一条角平分线CD;
②画出△ABC中AC边上的中线BE;
③画出△ABC中BC边上的高AF.


9.如图,在△ABC中,AB=AC,P是BC边上任意一点,PF⊥AB于点F,PE⊥AC于点E,BD为△ABC的高线,BD=8,求PF+PE的值.


拓展题
(A层)10.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将这个三角形的周长分为15cm和6cm两部分,求三角形三边的长.






(A层)11.如图,在△ABC中,BO、CO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
(1)若∠ABC=60°,∠ACB=50°,求∠BOC的度数.
(2)若∠A=60°,求∠BOC的度数.
(3)若∠A=,求∠BOC的度数(用的代数式表示).





(B层)12.如图,在△ABC中,E为BC上一点,EC=2BE,D为AC的中点.设△ABC,△ADF,△BEF的面积分别为若,则=_______.




(B层)13.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AE是△ABC的角平分线.若,,用含的代数式表示∠EAD.



















1.2 定义与命题(一)
达标题
1.下列语句是定义的是( )
A.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吗? B.三角形的中线是一条线段
C.判断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题 D.同角的补角相等
2.下列语句中,不是命题的是( )
A.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 如果a+b=0,则a=0
C. 若a2=4,求a的值 D. 玫瑰花是红色的
3.“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一命题的条件是( )
A.垂直 B.两条直线 C.同一条直线 D.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
4.下列语句中是命题的是( )
A.这个问题 B.蛇是动物 C.一定相等? D.画一条线段
5.把命题“同角的余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正确的是( )
A.如果同角,那么相等 B.如果同角,那么余角相等
C.如果同角的余角,那么相等 D.如果两个角是同一个角的余角,那么这两个角相等
6.已知下列语句:①平角都相等.②画两个相等的角.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④等于同一个角的两个角相等吗?⑤邻补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⑥对顶角相等.其中是命题的有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7.把下列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分别填入下表:
(1)如果x=0,那么xy=0; (2)大于90°的角是钝角; (3)等角的补角相等.
命题序号 条件 结论
(1)
(2)
(3)
8.改写命题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1)两个锐角的和是直角. (2)平方等于本身的数是0和1.



(3)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 (4)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拓展题
(A层)9.观察下列给出的方程,找出它们的共同特征,试给出名称,并作出定义.
x3+x2-3x+4=0, x3+x-1=0, x3-2x2+3=x, y3+2y2-5y-1=0.





(A层)10.定义两种新变换: ①f(a,b)=(a,-b),如f(1,2)=(1,-2);
②g(a,b)=(b,a), 如g(1,2)=(2,1) .
据此得g(f(5,-6))= .
(A层)11.用语言叙述这个命题:
如图,AB∥CD,EF交AB于点G,交CD于点H,GM平分∠BGH,HM平分∠GHD,则GM⊥HM.







(B层)12.对于任意两个实数对(a,b)和(c,d),规定:当且仅当a=c且b=d时,
(a,b)=(c,d).定义运算“⊕”:(a,b)⊕(c,d)=(ac-bd,ad+bc).若(p,q)⊕(1,-1)=(1,3),求pq的值.





(B层)13.如图,定义:直线l1与l2交于点O,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M到直线l1,l2的距离分别为p,q,则称有序实数对(p,q)是点M的“距离坐标”.根据上述定义,求“距离坐标”是(2,1)的点的个数.


















1.2 定义与命题(二)
达标题
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锐角大于它的余角 B.锐角大于它的补角
C.钝角大于它的补角 D.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2.若a,b,c是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下列命题中,属于假命题的是( )
A.若a⊥b,b⊥c,则a⊥c B.若a∥b,b∥c,则a∥c
C.若a⊥c,b⊥c,则a∥b D.若a⊥c,b∥a,则b⊥c
3.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相等
C.两个角相等,这两个角一定是对顶角 D.相等的两个角是同位角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命题一定是正确的 B.不正确的判断就不是命题
C.真命题都是基本事实 D.定理都是真命题
5.命题“a、b是实数,若a>b,则a2>b2”显然是错误的,若结论保持不变,怎样改变条件,才能使之成立?以下四种改法:(1)若a>b>0,则a2>b2;(2)若a>b且a+b>0,则a2>b2;(3)若ab2;(4)若ab2;其中正确的改法个数是(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6.命题“如果ab=0,那么a=0”是____命题;命题“如果a=0,那么ab=0”是____命题.
7.命题“如果(a-1)(a-2)=0,那么a=2”是假命题,反例是________.
8.填空,使之成为一个真命题:若a<3,则=________.
9.判断下列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并说明理由.
(1)如果ab>0,那么a<0,b<0. (2)有两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3)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10.对于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给出下列5个结论:①a∥b;②b∥c;③a⊥b;④a∥c;⑤a⊥c.请以其中两个论断为条件,一个论断为结论,组成一个你认为正确的命题(至少写两个命题).


拓展题
(A层)11.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并说明理由.
(1)任何偶数都是4的倍数. (2)如果∠1+∠2=90°,那么∠1≠∠2.
(3)如果a≠0,b≠0,那么a2+ab+b2=(a+b)2. (4)锐角与钝角之和等于平角.





(A层)12.下列关于代数式x2-4x+8的三个命题:①该代数式的值必定大于8;②该代数式的值必定大于4;③该代数式的值必定大于2.其中是真命题的有____ ___.(填序号)请说明理由.



(A层)13.如图,∠ABC的两边分别平行于∠DEF的两边,且∠ABC=25°.
(1)∠1= ,∠2= ;
(2)请观察∠1、∠2分别与∠ABC有怎样的关系,请你归纳出一个真命题.








(B层)14.一个农妇要过河,随身携带一只小白兔、一篮萝卜和一只饥饿又爱追兔子的狗.她发现系在河边的小船一次只能载她本人和兔子、狗、萝卜其中之一过河,她不能让狗和兔子呆在一起(狗会吓坏可怜的小兔),也不能让小兔和萝卜留在一起(兔子会把萝卜全吃掉),怎么办?请你帮农妇想办法:她怎样来回渡河才能把三样东西安全带到对岸?




(B层)15.定义运算符号“*”的意义为:a*b=(其中a,b均不为0).下面有两个结论:①运算“*”满足交换律;②运算“*”满足结合律.其中( )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②正确
C. ①和②都正确 D. ①和②都不正确












1.3 证明(一)
达标题
1.如图所示,a∥b,∠1为( )
A.90° B.80° C.70° D.60°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2.如图,AB∥CD,AC⊥BC,图中与∠CAB互余的角有( )
A.1个 B.2个 C.3个 D.0个
3.如图,下列推理不正确的是( )
A.∵AB∥CD ∴∠ABC+∠C=180° B.∵∠1=∠2 ∴AD∥BC
C.∵AD∥BC ∴∠3=∠4 D.∵∠A+∠ADC=180° ∴AB∥CD
4.如图所示,直线a,b被直线c所截,a∥b,∠1=110°,∠2=________.
5.写出一个判断角相等的定理 .
6.已知∠A=(x-20)°,∠B=(100-3x)°,若∠A、∠B的两边分别平行且方向相同,则x=_____.
7.完成下面的证明过程:
已知:如图,AB∥CD,∠1+∠2=180°. 求证:CD∥EF.
证明:∵∠1+∠2=180°( )
∠1+∠3=180°( )
∴∠3=∠2( )
又∵AB∥CD( )
∴∠3=∠4( )
∴∠2=∠4
∴CD∥EF( )

8.如图所示,AB∥CD,CE平分∠ACD并交AB于E,∠A=118°,求∠AEC的度数.






9.如图,已知直线AB和直线CD被直线EF所截,交点分别为E、F,∠AEF=∠EFD.
若EM是∠AEF的平分线,FN是∠EFD的平分线.证明:EM∥FN.







拓展题
(A层)10.如图所示,CD⊥AB,垂足为D,点 (?http:?/??/?www.21cnjy.com?)F是BC上任意一点,FE⊥AB,垂足为E,且∠CDG=∠BFE,∠AGD=80°,求∠BCA的度数.






(A层)11.命题“若a是自然数,则代数式(5a+2)(5a+1)+3的值是5的倍数”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如果认为是假命题,请说明理由;如果认为是真命题,请给出证明.



(A层)12.如图,把一块三角板的60°角的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2∠2,则∠1=  .


(B层)13.有20位同学参加围棋、象棋比赛,甲 (?http:?/??/?www.21cnjy.com?)说:“只参加一项的人数大于14人.”乙说:“两项都参加的人数小于5.”对于甲、乙两人的说法,有下列四个命题,其中真命题的是( )
A.若甲对,则乙对 B.若乙对,则甲对
C.若乙错,则甲错 D.若甲错,则乙对

(B层)14.如图,在△ABC中,∠ACB=90°,CD⊥AB,BE平分∠ABC,分别交AC,CD于点E,F,则∠CEF=∠CFE.请用推理的方法说明它是真命题.






(B层)15.已知∠α=50°,且∠α的两边与∠β的两边互相垂直,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并求出∠β的度数.











1.3 证明(二)
达标题
1.如图,△ABC中,∠A=50°,点D,E分别在AC,AB上, 则∠1+∠2的大小为( )
A.130° B.230° C.180° D.310°
2.如图,在△ABC中,∠1是△ABC的一个外角,D是AC上一点,连接BD,下列判断角的大小关系错误的一个是( )
A.∠1>∠2 B.∠1>∠5 C.∠1>∠3 D.∠5>∠4

(第1题) (第2题) (第6题) (第7题)
3.锐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是,如果,,,那么这三个角中( )
A.没有锐角 B.有1个锐角 C.有2个锐角 D.有3个锐角
4.若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度数之比为2:3:4,则与之对应的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 )
A.4:3:2 B.3:2:4 C.5:3:1 D.3:1:5
5.满足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B+∠A=∠C B.∠A:∠B:∠C=2:3:5
C.∠A=2∠B=3∠C D.一个外角等于和它相邻的一个内角
6.如图所示,在△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若∠BOC=120°,则∠A为( )
A.30° B.60° C.80° D.100°
7.如图,已知D是BC上一点,∠B=∠1,则图中与∠2相等的角是 .
8.如图所示,BC⊥ED,垂足为O,∠A=27°,∠D=20°,求∠ACB与∠B的度数.






9.已知:如图,E是AB、CD外一点,∠D=∠B+∠E.求证:AB∥CD.









拓展题
(A层)10.如果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小于和它相邻的内角,则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都有可能
(A层)11.如图所示,在锐角△ABC中,CD和BE分别是AB和AC边上的高,且CD和BE交于点P,若∠A=50°,则∠BPC的度数是( )
A.150° B.130° C.120° D.100°
(A层)12.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中.求证:∠BDC=∠B+∠A+∠C.
(至少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证明)
方法1:



方法2:






(B层)13.如图,在△ABC中,BD,CD是两个外角的平分线,且相交于点D.
(1)若∠A=50°,求∠D的度数;


(2)用∠A表示∠D的度数.


(B层)14.如图,△ABC中,点D,E分别在AB, AC上,将△ADE沿直线DE折叠.
(1)如图①,当A’落在四边形BDEC内部时,探索∠A与∠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2)如图②,当点A’落在四边形BDEC外部时,探索∠A、∠1、∠2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1.4 全等三角形
达标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等三角形是指形状相同的两个三角形 B.全等三角形是指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C.全等三角形是指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 D.所有等边三角形都是全等三角形
2.如图,△ABD≌△CDB,且AB、CD是对应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ABD和△CDB的面积相等 B.△ABD和△CDB的周长相等
C.∠A+∠ABD=∠C+∠CBD D. AD=BC, ∠ABD=∠CDB
3.如图,△ABF≌△CDE,则( )
A.∠B=∠ECD B.∠FBA=∠ECD C.AF=CE D.AB=CE
(?http:?/??/?www.21cnjy.com?/??)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4.如图,△ABC≌△AEF,AB=AE,∠B=∠E,在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EAB=∠FAC B.BC=EF C. ∠AFE=∠ACB D. ∠BAC=∠EAB
5.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
A. 150° B. 180° C. 210° D. 225°
6.如图,△ABC≌△DEF,∠A和∠D是对应角,
那么可知BC=_____,∠ACB=______.
∴BC_____ =EF_____,
即BE=____.
7.如图,将△ABC绕其顶点A顺时针旋转30°后,得△ADE.
(1)△ABC与△ADE的关系如何?
(2)求∠BAD的度数.


8.如图,△ABC≌△DEF,AB和DE是对应边,∠A和∠D是对应角,找出图中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




拓展题
(A层)9.如图,△ABC≌△ADE,BC的延长线交DE于点G,
若∠B=24°,∠CAB=54°,∠DAC=16°,则∠DGB=   .






第9题 第10题 第11题
(A层)10.如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
A.15° B.20° C.25° D.30°
(A层)11.若把图形沿AB对折后,点D和点E重合,那么图中有哪几对全等三角形?请表示出来.


(A层)12.下面是4×4的正方形方格图形,如图1所示.在A点有一只蚂蚁沿格线(虚线)爬行到B点,爬行路径正好把大正方形分割成全等的两个图形.请在图2的a、b、c三个4×4正方形方格中分别画出三种不同的走法,把每个大正方形都分成两个全等图形.





图1 图2
(B层)13.如图所示,△ABD≌△ACE,点B与点C是对应点,AD=6cm,AC=4cm,∠ABD=50°,∠E=30°.
求(1)BE的长;(2)∠COD和∠A的度数.





(B层)14.如图,已知△ABC≌△DEB,点E在AB上,DE与AC相交于点F.
(1)当DE=8,BC=5时,线段AE的长为      ;
(2)已知∠D=35°,∠C=60°,
①求∠DBC的度数;
②求∠AFD的度数.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达标题
1.下列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A.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B.周长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C.周长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
D.有两边和第三边上的高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周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钉上木条的根数是( )
A.1根 B.2根 C.3根 D.4根
3.如图,尺规作∠AOB的角平分线方法如下:以O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OA、OB于点C、D,再分别以点C、D为圆心,大于0.5CD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作射线OP.由△OCP≌△ODP从而得两角相等,三角形全等的根据是( )
A.SAS B.SSS C.AAS D.ASA
4.如图,已知AB=CD,AD=BC,说出∠1=∠2的理由.
解:在_______和_______中

∴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5.如图,已知△ABF≌△DEC,且AC=DF,说明△ABC≌△DEF的理由.
解:∵△ABF≌△DEC
∴AB=________ BF=________
又∵BC=BF+_________,EF=CE+________.
即BC=_________.
在△ABC与△DEF中

∴△ABC≌△DEF( )
6.如图,若AB=DC,AC=DB,可以判定哪两个三角形全等?说明理由.






拓展题
(A层)7.在如图所示的4×4正方形网格中,∠1+∠2+∠3+∠4+∠5+∠6+∠7= .
(A层)8.如图,已知AB=AC,BD=CD.若∠BDC=130°,∠ABD=30°,则∠BAC= .

(第7题) (第8题)

(A层)9.如图所示:
(1)图1中,已知AB=DC,AC=DB,求证:∠A=∠D.
(2)图2中,已知AB=AD,BC=DC,探索:哪两个角必定相等?









(B层)10.如图,已知AC=AB,AE=AD,CE=BD,B,E,D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1)求证:∠1=∠2.
(2)求证:AE平分∠CED.
(3)若CE∥AD,求∠1的度数.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达标题
1.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两个等边三角形 B.有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30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2.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A.全等 B.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判断都不对
3.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边BC长为8cm,则△ADE的周长为( )
A.不能确定 B.8cm C.16cm D.4c
4.如图,AB∥CD,BC∥AD,AB=CD,BE=D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5对 B.6对 C.3对 D.4对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5.根据已知条件,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图中的△ABC≌△A’B’C’.
(1)AB=A’B’,AC=A’C’,_______________;(要求用SSS)
(2)AB=A’B’,AC=A’C’,_______________;(要求用SAS)
(3)AB=A’B’,BC=B’C’,_______________;(要求用SAS)
(4)AB=A’B’,∠A=∠A’,_______________.(要求用SAS)
6.如图,要使△ABC≌△ABD,若利用SSS应补 , ;若利用SAS应补上 , .
7.如图,在△ABC中,AB=AC=10cm,DE是AB的中垂线,△BDC的周长为16cm,则BC的长为 .
8.如图,已知AB=AD,AC=AE,只要找出
∠ =∠ 或∠ =∠ 就可证得
△ ≌△ ,则另外一组对应边为 ,
另外两组对应角为 , .


9.如图,AE=CF,∠A=∠C,AD=CB,试说明△ADF≌△CBE.



拓展题
(A层)10.如图,△ABC≌△A’B’C’’,AD、A’D’为△ABC与△A’B’C’′的中线,试说明AD=A’D’ .






(A层)11.如图,已知△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BC、AC边上,且AE=CD,AD与BE相交于点F.
(1)求证:△ABE≌△CAD;
(2)求∠BFD的度数.







(A层)12.仔细观察右图:
(1)图中的△ABC与△A’B’C’全等吗?


(2)由图中的信息,你可以得到的重要结论是:


(B层)13.如图,在△ABC中,AB=5,AC=3,则BC上的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

(B层)14.如图,在△ABC中,D是BC的中点,DE⊥DF,延长ED至P,使ED=DP,连接FP与CP,试判断BE+CF与EF的大小关系.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达标题
1.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ASA B.SSA C.SAS D.SSS
2.在△ABC和△DEF中,下列条件中,能根据它判定△ABC≌△DEF的是( )
A.AB=DE, BC=EF, ∠A=∠D B.∠A=∠D,∠C=∠F, AC=EF
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 D.∠A=∠D,∠B=∠E,∠C=∠F
3.小明给小红出了这样一道题:如图,由AB=AC,∠B=∠C,便可知道AD=AE.这是根据什么理由得到的?小红想了想,马上得出了正确的答案.你认为小红说的理由( )
A.SSS B.SAS C.ASA D.AAS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4.如图,AD平分∠BAC,AB=AC,连接BD、CD,并延长交AC、AB于F、E,则图形中全等三角形有( )
A.2对 B.3对 C.4对 D.5对
5.如图,E是BC边上一点,AB⊥BC于点B,DC⊥BC于点C,AB=BC,∠A=∠CBD,AE与BD交于点O,有下列结论:①AE=BD;②AE⊥BD;③BE=CD;④△AOB的面积等于四边形CDOE的面积.其中正确的结论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6.如图,点F、C在线段BE上,且∠1=∠2,AC=DF,若使△ABC≌△DEF,则需补充一个条件是 .
7.如下图,已知∠1=∠2,∠ABC=∠DCB.请说明AB=DC的理由.




8.如下图,已知△ABC≌△ADE,AB与ED交于点M,BC与ED,AD分别交于点F,N.请写出图中两对全等三角形(△ABC≌△ADE除外),并选择其中的一对加以证明.




拓展题
(A层)9.在△ABD和△ACE中,有下列判断:
①AB=AC;②∠B=∠C;③∠BAC=∠EAD;④AD=AE.
请用其中的三个判断作为条件,余下的一个判断作为结论(用序号?????的形式),写出一个由三个条件能推出结论成立的式子,并说明理由.




(A层)10.如图,在△ABC中,∠ACB=90°,AC=BC,AE是BC边上的中线,过C作AE的垂线CF,垂足为F,过B作BD⊥BC交CF的延长线于点D.
(1)试说明:AE=CD;
(2)AC=12cm,求BD的长.




(B层)11.两个大小不同的等腰直角三角板按如下图1所示放置,图2是由它抽象出的几何图形,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DC.
(1)请找出图2中的全等三角形,并给予证明(说明:结论中不得含有未标识的字母).
(2)猜想CD与BE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B层)12.在△ABC中,∠A=60°,两条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求证:OD=OE.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达标题
1.在△ABC中,∠A的平分线交BC于D,则( )
A.D是BC的中点 B.D在AB的中垂线上
C.D在AC的中垂线上 D.D到AB和AC的距离相等
2.如图,点D、E分别在AC、AB上,已知AB=AC,添加下列条件,不能说明△ABD≌△ACE的是( )
A.∠B=∠C B.AD=AE C.∠BDC=∠CEB D.BD=CE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3.如图,∠1=∠2,∠C=∠B,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DAB≌△DAC B. △DEA≌△DFA C. CD=DE D. ∠AED=∠AFD
4.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已知AB=CD,AD=BC,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A. 1对 B. 2对 C. 3对 D. 4对
5.如图,已知∠C=∠D,要识别△ABC≌△ABD,需要添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
6.如果点P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则点P到三角形_______的距离相等.
7.已知AB=AE,∠1=∠2,∠C=∠D.求证:△ABC≌△AED.




8.在正方形ABCD中,G是BC上任意一点,连结AG,DE⊥AG于点E,BF∥DE交AG于点F,探究线段DE,BF,EF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9.如图,点E在△ABC外部,点D在BC边上,DE交AC于点F,若∠1=∠2=∠3, AC=AE,求证:△ABC≌△ADE.











拓展题
(A层)10.如图,三条直线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 一处 B. 两处 C. 三处 D. 四处



(A层)11.如图,在△ABC中,∠C=90°,AC=BC,BD平分∠CBA,DE⊥AB于E,试说明:(1)BC=BE;(2)AD+DE=BE.








(B层)1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DC,BE,CE分别平分∠ABC,∠BCD,且点E在AD上.求证:BC=AB+CD.








(B层)13.如图,在△ABC中,∠B=∠C,AB=8cm,BC=6cm,D为AB的中点.若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向C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以a(cm/s)的速度由C向A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s)(0小于等于t小于等于3).
(1)用关于t的代数式表示PC的长度.
(2)若点P,Q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s后,△BPD与△CQP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
(3)若点P,Q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a为多少时,能够使△BPD与△CQP全等?











1.6 尺规作图
达标题
1.尺规作图的画图工具是( )
A.刻度尺、圆规 B.三角板和量角器
C.直尺和量角器 D.没有刻度的直尺和圆规
2.已知三边作三角形,用到的基本作图是( )
A.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 B.作已知直线的垂线
C.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D.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
3.根据下面给出的条件分别画三角形,那么画出的三角形不一定全等的是( )
A.已知两边及它们的夹角 B.已知两角和它们的夹边
C.已知三边 D.已知三角
4.作△ABC的高AD,中线AE,角平分线AF,三者中有可能画在△ABC外的是 .
5.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则说明的依据是 .
6.已知∠α,求作一个∠ABC,使得∠ABC=2∠α.





7.如图,已知△ABC,请在∠ABC的平分线上找一点P,使P到B,C两点的距离相等.







8.如图,已知线段及∠α,用直尺和圆规作△ABC,使得BC=,AC=,∠ACB=∠α.















拓展题
(A层)9.利用基本作图,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
A.已知两边及其夹角 B.已知两角及夹边
C.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
(A层)10.如图,△ABC是不等边三角形,DE=BC,以D、E为两个顶点作位置不同的三角形,使所做的三角形与△ABC全等,这样的三角形最多可以画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A层)11.如图,已知△ABC,AB 
(B层)12.两个城镇A,B与两条公路l1,l2的位置如图所示,电信部门需在C处修建一座信号发射塔,要求发射塔到两个城镇A,B的距离必须相等,到两条公路l1,l2的距离也必须相等,那么点C应选在何处?请在图中用尺规作图找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C(不写已知、求作、作法,只保留作图痕迹).







(B层)13.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1cm和2cm,一个内角为40°.
(1)请你借助图1画出一个满足题设条件的三角形;
(2)你是否还能画出既满足题设条件,又与(1)中所画的三角形不全等的三角形?若能,请你在图的右边用“尺规作图”作出所有这样的三角形;若不能,请说明理由.
(3)如果将题设条件改为“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和4cm,一个内角为40°”,那么满足这一条件,且彼此不全等的三角形共有 个.

(图1) (备用图) (备用图)






第一章三角形的初步知识参考答案
1.1 认识三角形(一)
1.D 2.C 3.D 4.B 5.C 6.A 7.75° 8.16cm,18cm
9.(1)能(2)不能(3)不能(4)能 10.(1)直角三角形(2)钝角三角形 11.1
1.1 认识三角形(二)
1.C 2.A 3.C 4.B 5.D 6.2 7.4 8.图略 9.等积变换可证PF+PE=8 10.分类,一种情况舍去,三角形三边的长10,10,1 11. (1)∠BOC=125°(2)∠BOC=120°(3)∠BOC=(90+)° 12.2 13. ∠EAD=(β-α) ° .

1.2 定义与命题(一)
1.C 2.C 3.D 4.B 5.D 6.①③⑤⑥ 7.略 8.略 9.一元三次方程,含有一个求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3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三次方程 10.(6,5) 11.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的平分线互相垂直 12.p+q=1,-p+q=3,p=-1,q=2,原式=1 13.4个.

1.2 定义与命题(二)
1.C 2.A 3.A 4.D 5.D 6.假 真 7.a=1 8.3-a 9.(1)假(2)假(3)假 10.答案不唯一,如:若a∥b,b∥c,则a∥c;若a∥b,a∥c则b∥c;
若b∥c,a∥c,则a∥b;若a⊥b,a⊥c,则b∥c;若a⊥b,b∥c,则a⊥c;若b∥c,a⊥c,则a⊥b. 11.(1)假命题.理由:2是偶数,但2不是4的倍数.(2)假命题.理由:∠1=45°,∠2=45°,∠1+∠2=90°,但∠1=∠2.(3)假命题.理由:当a=1,b=1时,a2+ab+b2=3,而(a+b)2=4,∴a2+ab+b2≠(a+b)2.(4)假命题.理由:当锐角为35°,钝角为120°时,它们的和为155°,不是平角. 12.③ 13.(1)∠1=25°,∠2=155°(2)如果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14.先把兔子带到对岸,放下兔子自己返回;再把萝卜(狗)带到对岸,放下萝卜(狗),再带上兔子返回;放下兔子,再带上狗(萝卜)到对岸,放下狗(萝卜),独自返回;最后再带上兔子到对岸. 15.选A即①正确②不正确.

1.3 证明(一)
1.C 2.C 3.C 4.70° 5.答案不唯一,如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6.30° 7.证明略 8.31° 9.证明略 10.80° 11.真命题 展开提取公因数5 12.80° 13.B 14.∵BE平分∠ABC,∴∠ABE=∠CBE.∵∠ACB=90°,CD⊥AB,∴∠CEF+∠CBE=90°,∠DFB+∠ABE=90°,∴∠CEF=∠DFB.∵∠CFE=∠DFB,∴∠CEF=∠CFE. 15.相等或互补∠β=50°或130°.

1.3 证明(二)
1.B 2.D 3.A 4.C 5.C 6.B 7.∠BAC 8.∠ACB=110°,∠B=43° 9.证明略 10.C 11.B 12.证明略 13.∠D=65°,∠D=90°- 14.(1)2∠A=∠1+∠2 (2)2∠A=∠1-∠2.

1.4 全等三角形
1.C 2.C 3.C 4.D 5.B 6.EF,∠DFE,EC,EC,CF 7.(1) △ABC≌△ADE(2)∠BAD=30° 8.对应边:AC与DF,BC与EF.对应角:∠B与∠E,∠ACB与∠DFE 9. 70° 10.D 11.3对 △ACD≌△ACE, △BCD≌△BCE, △ABD≌△ABE 12.图略 13.BE=2,(2)∠COD=20°,∠A=100° 14.(1)3(2)∠DBC=25°,∠AFD=130°.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一)
1.C 2.A 3.B 4.略 5.略 6.∵AB=DC,AC=DB,BC=CB(公共边)∴△ABC≌△DCB(SSS),还可证△ABO≌△DCO 7.315° 8.70° 9.(1)连结BC,可证△ABC≌△DCB(SSS)∴∠A=∠D.(2)∠B=∠D,证明:连结AC,可证△ABC≌△ADC(SSS)∴∠B=∠D. 10.(1)可证△ACE≌△ABD(SSS).∴∠CAE=∠BAD.∴∠CAE-∠BAE=∠BAD-∠BAE,即∠1=∠2.
(2)∵△ACE≌△ABD,∴∠AEC=∠ADB.∵AE=AD,∴∠AED=∠ADB.∴∠AEC=∠AED,即AE平分∠CED.(3)∵CE∥AD,∴∠AEC=∠2.由(2)知∠AEC=∠AED=∠ADB,∴∠2=∠AED=∠ADB.又∵∠2+∠AED+∠ADE=180°,∴∠2=∠AED=∠ADE=60°.∴∠1=60°.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二)
1.C 2.C 3.B 4.C 5.(1)BC=B’C’(2) ∠A=∠A’(3) ∠B=∠B’(4)AC=A’C’ 6.AC=AD,BC=BD; ∠1=∠2,AC=AD 7.6 8.∠BAC=∠DAE或∠DAC=∠BAE,BC与DE, ∠C与∠E, ∠ABC与∠ADE 9.(1) ∵AE=CF∴AE-EF=CF-EF即AF=CE可证△ADF≌△CBE 10.略 11.(1)略(2) ∠BFD=60° 12(1)不全等(2)两边及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13. 1<AD<4 14.先证△BDE≌△CDP得BE=CP,DE=DP,再由中垂线或证△FED≌△FPD得EF=FP,由CP+CF>FP得BE+CF>EF.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
1.B 2.C 3.C 4.C 5.D 6.答案不唯一,如∠A=∠D 7.证△ABC≌△DCB可得AB=DC 8.△AEM≌△ACN, △ABN≌△ADM, △BFM≌△DFN 9.①②③?④或①③④?②或②③④?①.证明略 10. (1) 证△ACE≌△CBD(ASA).可得AE=CD.(2)BD=BC=AC=6 cm. 11.(1)△ABE≌△CDF(2)CD⊥BE 12.在BC上取一点F,使BF=BE,连结OF,先证△BOE≌△BOF(SAS).再证△COF≌△COD(ASA).∴OD=OF=OE.

1.5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四)
1.D 2.D 3.C 4.D 5.∠ABC=∠ABD或∠CAB=∠DAB 6.三边 7.证明略 8.DE-BF=EF 9.证明略 10.D 11.证明略 12.在BC上截取BF=AB,连结EF.证△ABE≌△FBE(SAS).等角的补角相等证∠D=∠CFE.∴△DCE≌△FCE(AAS).∴CD=CF.∴BC=BF+CF=AB+CD 13.(1)PC=6-2t(2)全等(3)分两种情况讨论:若PC=BD,6-2t=4,t=1,CQ= at=2=BP,a=2(不合题意,舍去),若PC=BP,6-2t=2t,t=3/2,CQ=at=4=BD,a=8/3.

1.6 尺规作图
1.D 2.C 3.D 4.高AD 5.SSS 6.作图略 7.作∠ABC的平分线与BC的中垂线交点即为所求点P 8.作图略 9.C 10.D 11.D 12.分别作出AB的垂直平分线与两公路夹角的角平分线,它们的交点即为所求作的点C.由于两条公路所夹角的角平分线有两条,因此点C有2个,如解图所示 13.(1) 如图,AB=1cm,AC=2cm,△ABC就是所求的三角形.(2)能. 如图,AB=1cm,BD=2cm,△ABD就是所求的三角形.(3)4如图,△ABC中,AB=3cm,AC=4cm;△ABD中,AB=3cm,BD=4cm;△ACE中,AC=4cm,CE=3cm;△ACF中,AC=4cm,CF=3cm.

(第12题解) (第13题解)






































(第1题)

(第14题)

(第13题)

l1

l2

O



(备用图)

E

F

图1

图2

(第9题)

(第8题)

(第7题)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