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86张PPT)
茅以昇
茅以昇(1896——1989),我国近代桥梁工程学的奠基人,著名的桥梁学专家。
1921年获美国加里基工学院博士学位。1933年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钱塘江大桥。
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五十年代又参加设计了规模更大的武汉长江大桥。
1959年,在首都“十大建筑”的建设中,茅以升担任人民大会堂结构审查组组长。1989年被美国科学院授予外籍院士称号。他编写了《中国桥梁史》。
他为中国的桥梁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作者简介
弧形 拱桥
洨河 陡坡
和谐 饮涧
桥墩 郦道元
张鷟 匀称
惟妙惟肖
hú
gǒng
xiáo
dǒu
xié
jiàn
dūn
lì
zhuó
yún chèn
xiào
给下面的红色字注音。
解释下列词语。
⑴悠久:
⑵杰作:
⑶雄姿:
⑷巧妙绝伦:
⑸和谐:
年代久远。悠:长久。
出色的,超过一般水平的作品。
威武雄壮的姿态。
形容非常灵巧,独一无二,没有什么可以相比的。伦:同类、同等。
配合得适当、匀称而协调。
⑹推崇:
⑺就地取材:
⑻千姿万状:
⑼奇观:
十分重视,并给以很高的评价。崇:尊重。
在当地找所需要的材料。
指各种各样的形状和姿态。
雄伟美丽而罕见的景象或出奇少有的事情。
初读课文 自主学习
1、结合各段段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2、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3、文章为什么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
4、中国石拱桥为何能取得这么光辉的成就?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你觉得作者在最后一段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总分总
(一)(1~2段)
(二)( 3段 )
(4~5段)
(6~8段)
( 9段 )
(三)( 10段)
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
惊人的杰作赵州桥。
闻名世界的卢沟桥。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1、结合各段段意理清文章的结构。
2、中国石拱桥的共同特点是什么?是在文章的哪几个段落中介绍的?
中国石拱桥的总体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重点在2、3段。
3、文章为什么只重点介绍赵州桥和卢沟桥?
因为这两座桥是我国千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具备石拱桥的共同特点,而且又各有各的特色。
主要原因是有了勤劳智慧的人民,才能有合乎科学原理的设计,开采出各种石料,并且在施工中施展巧妙绝伦的技术。
我国石拱桥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表现了对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敬佩之情,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充分自信。
4、中国石拱桥为何能取得这么光辉的成就?发展前景又是怎样的?你觉得作者在最后一段蕴含了怎样的感情?
精读课文 合作探究
1、精读写赵州桥和卢沟桥片段,赵州桥和卢沟桥的各是怎样的? 它们怎样体现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它们的异同是什么,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2、全文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桥名
赵
州
桥
卢
沟
桥
位置
横跨
在洨
河上
位于
永定
河上
历史和修建年月
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到现在已有1300多年
修建于公元11
89年至1192年
间,至今已有
800多年的历史
结构特点
1、一个大拱;2、大拱
两肩各有两个小拱;
3、大拱由28道拱圈拼
成;4、全桥结构匀称。
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是一座联拱石桥。
拱圈
这样的拱圈有28
道,各自独立承重
弓型大拱
37.40米
50.82米
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
卢沟晓月
卢沟桥
卢沟晓月
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
赵州桥、卢沟桥怎样体现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有什么相同点,?
赵州桥
1.形式优美:
2.结构坚固:
1300年,仍保持原来的雄姿
3.历史悠久:
修建于公元605年
初月出云 长虹饮涧
卢沟桥
1.形式优美:
2.结构坚固:
两岸河堤被冲毁,卢沟桥从未出事
3.历史悠久:
修建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卢沟晓月,两旁石柱上不同姿态的狮子
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特征
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
共性
赵州桥、卢沟桥有什么不同?放在一起写有什么好处?
赵州桥:单拱、拱上加拱 、28道拱圈拼成
卢沟桥:联拱、 石狮百态
区别
两例并举,起相互对照和补充的作用。
2、说明文注重说明方法的运用 举例说明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打比方 如: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作用:
将石拱桥的桥洞比作虹,形象生动地
说明了石拱桥桥洞的形状,突出了它形式
优美的特点。
2、列数据 如: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
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作用:
通过列举数据,准确而具体地说明
了“赵州桥非常雄伟”的特点,给人以具体
而清晰的印象。
3、作比较 如:
作用:
通过比较,突出了卢沟桥结构坚固的特点,
能给读者留下具体清晰的印象。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
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4、举例子 如:
(我国的石拱桥)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
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
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多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
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么安装上去的,至今还
不完全知道。
作用:
通过举例,具体而清楚地说明了我国石拱桥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创造。
5、引用 如:
文章引用唐朝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施工精巧。
引用唐朝张鷟的话说明赵州桥形式优美。增强文章
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
所以为。”
如: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
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生动形象,便于读者理解感知卢沟桥的形式美。
6、摹状貌
课堂小结
文章采用总分结构先总述石拱桥的特点,再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引出赵州桥,又介绍了卢沟桥,采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中国石拱桥具有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主要特征。
中国石拱桥二(说明顺序)
说明文顺序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
古—今。(朝代、季节、时间……)
“过后”,“不久”……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空间顺序: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
(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近→远;前→后;左→右;南→北;低→高;上→下;内→外;东西南北中;四周→中央……
一般用于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特征。尤其介绍建筑物的结构。
如何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⑶逻辑顺序: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主要→次要
现象→本质
☆逻辑顺序 浅→深(简单→复杂;低级→高级 )
概括→具体
一般→个别
特点→用途
原因→结果(结果→原因)
方法指导
一、认清说明对象,分析说明顺序
一般对实体性的事物,包括建筑物、名胜等的结构或布局的介绍,多以空间为序;
一般事理性的说明文常会运用逻辑顺序;
像事物变化过程农作物的生长过程,工艺流程,事物的历史沿革等,一般都以时间顺序说明。
二、注意标志性的词语
以时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在文中一般会出现表示时间或先后的标志性词语。
以空间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东”西”“南”“北”“里”“外”“左”“右”等方位词。
以逻辑顺序说明的语段常会出现“首先”“其次”“再次”等表示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的词。
三、概括要点,理清说明顺序
就一个语段而言,先将段落分成几个层次,然后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最后把层意衔接起来就很容易弄清说明顺序了。
就全文而言,先逐段概括要点,再用“同类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划分为相对独立的几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连缀起来,就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全文的说明顺序。
针对不同的说明对象,我们应用不同的说明,但实际上这几种说明顺序也不是截然分开的,而常常是综合运用,只是以哪种说明顺序为主罢了。
合作探究 顺序梳理
1、说明文讲究严谨科学,请结合全文内容说出本文1到8和1到9的说明顺序。
2、请分析赵州桥、卢沟桥的说明顺序。
3、说明文重视段落内部结构的清晰、有序,本文段落内部的结构方式有哪些?请以1、5、9、10段为例进行分析。
4、请在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
的时间,说出说明顺序。
由总体概说到举例分说的逻辑顺序,有利于层层逼近,凸显中国石拱桥的独特之处,同时又将独特之处置身于世界石拱桥的整体视野。先概括后具体有利于读者认识的不断深化、细化。
(一)(1~2段)
(二)( 3段 )
(4~5段)
(6~8段)
( 9段 )
(三)( 10段)
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
惊人的杰作赵州桥。
闻名世界的卢沟桥。
1、结合全文内容理清1到8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
规律
(一)(1~2段)
(二)( 3段 )
(4~5段)
(6~8段)
( 9段 )
(三)( 10段)
总述石拱桥的特点。
说明中国石拱桥状况。
惊人的杰作赵州桥。
闻名世界的卢沟桥。
1、结合全文内容理清1到9说明顺序。
中国石拱桥取得成就的原因。
我国石拱桥当代的发展。
2、请分析赵州桥、卢沟桥的说明顺序。
先介绍一般情况,到着重介绍结构设计的主要特点,再介绍桥的审美特征,历史文化意义。
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既突出了重点,又能比较全面的反映对象的特点。
第1段 总分
第1句为总说,点明石拱桥像虹,接下来2、3句分别举神话与诗文的例子,分别具体说明石拱桥与虹的关系,总分结构,要言不烦,结构清晰。
第1段落内部结构顺序
第5段 总分总
第1句为总说,点明赵州桥的整体形态特点,接下来2、3句说明设计施工的特点,两句为并列关系,2、3与1句构成本段的总起。
4到12句为分说。每一方面的第一句都是领起要点,后面或补充或延伸。
最后两句13、14本段总括,两者之间又是总体概说到举例分说的逻辑顺序。
第5段落内部和四个特点结构顺序
四个特点:由大到小。由外到内。由主到次。
第9段 总分 由主到次
第1句问句为总起,引起读者兴趣。
1与2、6、7总分结构,又以“首先”“其次”“再其次”序列词为标志,构成由主到次的逻辑关系。
2句总说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与从属于它的3、4、5构成“总体概说到举例分说”的结构。
3介绍石料制作与介绍建筑技术的4、5句成并列结构。
4、5句,两者之间又是总体概说到举例分说。
第9段落内部结构顺序
第10段分总
第1句过渡句,与2相连构成承接结构(时间上的演进)
2与3介绍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石拱桥的建设状况,是“总体概说到举例分说”的结构。
4、5句,介绍石拱桥的后代混凝土拱桥也是总体概说到举例分说。
这两组句子之间是承接结构(技术上的发展)
第六句概说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2到5
整体与6构成一个分总结构。
第10段落内部结构顺序
由现象到本质
段落结构顺序合理安排的好处
清晰严谨的内部结构,我们读起来会感觉文章多而不乱、行文非常顺畅。句间结构清晰有序,反映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极强的逻辑思维。
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二八二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成于公元1189年到1192年间。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这是什么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
4、请在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的时间,说出说明顺序。
课堂小结
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征,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从古到今时间顺序
例:《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当堂演练 顺序巩固
从上到下从四周到中央空间顺序
例1:《故宫博物馆》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姿多态,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主要到次要的逻辑顺序
③龙卷风的风力极大.在龙卷风中心附近,水平风速每秒可达100米以上,极端情况下可达300米.十二级台风的风速相当于每秒30米,要和龙卷风相比,自然就大为逊色了.如此罕见的巨大的风,造成的破坏是非常惊人的.当它触及地面时,可以把人畜开玩笑似地卷到天空再扔下来,它可以“倒拔垂柳”,摧毁建筑物,甚至可以把坚固的高楼大厦拦腰斩断.1956年9月24日,上海曾出现过一次龙卷风,它竟然把一个三四层楼高的100吨的储油罐举到15米的高空,然后把它甩到100米远的地方.1925年,美国曾出现过一次强大的龙卷风,造成2000多人的死亡.为什么龙卷风的风力这么大?主要是龙卷风内的空气大量逸散,使龙卷风中心的空气十分稀薄,气压很低,与外围空气的气压差特别大.(A)台风中心的空气与它外围的空气平均每100公里气压差为20毫巴(压强单位),而龙卷风中心与它的外围空气只相差20米,气压差就达20毫巴.(B)难怪龙卷风的风力要比台风大好多倍.
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勤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了。
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鲸的用途很大.一条大鲸,可炼出二三万公斤油.这种油可制肥皂,颜料,人造牛油,蜡油,润滑油以及国防上用的硝化油等.鲸皮可制皮箱,皮鞋,皮包等;牙齿和须可用来制作装饰品和日常用具;鲸肚子上的皮可制电影胶片;用鲸的肝提炼的鱼肝油,含有大量维生素A,营养丰富;鲸骨磨成粉,是极好的肥料。
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萨特漩涡
???????挪威博多城附近沿海,平静的海面上,每日四次准时出现一股神秘的巨大的漩涡——萨特漩涡:先有海水奇涌的巨响,数里之外即可听见;接着,海水翻卷打转,千百个小漩涡渐次形成,越来越大,越转越快……最后形成一个直径10多米,深陷亦达10米以上的黝黑的大漩涡。当海水在回漩时,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呼啸声。
??????? 萨特漩涡的出现与潮汐(这里指海潮)及这里的特殊地形有关。挪威沿海因深受第四纪冰川作用,素以曲折深邃的峡江峡湾闻名于世。萨特漩涡即位于一个长约1-8千米深约90米的峡湾中。最狭窄处宽仅137米,主水道南北还有许多分支水道,大潮期间,海流时速超过i8千米;每次涨落潮时,流过峡湾的海水超过7500万立方米。巨量的海水流出流进峡湾中深邃秩窄的水道,急如瀑布,形成几道强有力的海流,互相冲撞搏击,就出现了萨特大漩涡。因为潮汐每日两涨两落,萨特漩涡也按时出现四次。造成漩涡的水势随月相(指人们所看到的月亮表面发亮部分的形状,主要的月相有四个,即朔,上弦、望、下弦)而变化,朔望(即农历初一,十五)时水流最强,上下弦时最弱。漩涡旋转得最急时,非常危险,大小船只都无法驶过。因此当地在水道两端都设有信号站,白天悬一个红球,夜间亮一盏红灯,表示水道不宜航行,若是两个红球或两盏红灯,则表示船支可完全通过。1905年,瑞典一艘运载铁矿的船只“英雄”号,不顾水道前头信号站的警告,试图强行驶过大漩涡,结果被甩向岸边撞得粉身碎骨。
答案: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
水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被称为六大营养素(脂肪、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糖和水)之首。人不可一日无水。一个人不吃饭,生命可维持一周以上,但如果滴水不进,两三天就难活命。普通的人,体内三分之二都是水,一个体重60公斤的人,体内含水量达40公斤。而喇剐出生的婴儿,整个身体的含水量占五分之四。而且人体的每个地方都离不开水,皮肤失水会引起干裂,内脏失水,会引起头昏乏力,体温升高,甚至危及生命。
??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人体内的消化系统(包括排泄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以及皮肤、头发甚至指甲等,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水分,而这些失掉的水分必须及时给予补偿,主要通过瓜果、蔬菜、饮料等进行补充,因为瓜果蔬菜的含水量一般在98%以上。另外,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无论是热天或冷天,人的体温都保持在37℃左右,这就是水的功劳。
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甚至可以润滑关节,使你能立坐曲伸,舒展自如。?
练习:作者分别从水是重要营养素对人生命的作用、水可以帮助人体进行新陈代谢、水还可以调节体温、水还可以保持肌肉的弹性、皮肤的柔软和光滑等四个方面加以说明,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可以颠倒吗?为何?
答案:不能颠倒,因为是按照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安排材料的。
树林能遮荫、降温,也能蒸发大量水分。树林通过改变太阳辐射和大气流通,直接影响空气的温度、风速、降雨量等自然因素。有林区比无林区夏天温度低3℃一7℃,冬季要高O。5℃一2℃:雨量可增加15%一20%;暴雨通过林带风速能降低20%一25%。一棵树仅一个夏天,平均要向空中蒸腾2000公升水,故在森林的上空和附近,湿度要比没有森林的地区高15%一20%。森林自己形成一个小循环。使蒸腾的水蒸汽补充大气温度,凝结成雨云而肇水。
???? 此外,不少树木还能吸收对人类有害的气体。如一株中等大小的松树每天可吸收20微克的硫;一亩柑桔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硫量达1.4吨。一公顷树林每年吸附灰尘达60多吨,绿化区的空间含尘量要比非绿化区少20%一38%。一条宽40米的林带,可以减轻噪音10分贝——15分贝。一公顷的阔叶林每天能吸收l吨左右的二氧化碳,放出700多千克氧气,所以,如果每人平均有10平方米的树林,就会感到空气清新。
练习:文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案:从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
中国石拱桥第三课时
小组合作 语言探究
为了准确地说明事物,说明文很讲究用语的分寸。用语简明、生动、准确,请结合下列句子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1、“大约”、“可能”表示估计;
因为这是文献上的记录,作者不可能亲自看见“旅人桥”的建成,只能根据记录,但文献上的记录是否属实,作者不得而知“有记载的”,表明作者的判断依据;
这也是语言准确性的一种表现。
1、《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
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
石拱桥了。
2、“在当时”从时间上限定,“可算是”从程度上限定;
这样符合实际情况说明赵州桥大拱的长度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石拱桥的拱长都超过了赵州桥的大拱长度。
如果去掉“在当时可算”显然不准确。
2、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3、数字表范围,实事求是,“约” 表示估计;
说明这座桥大致的宽度,避免了绝对化。“几乎”表示程度,说明我国的石拱桥并非完全与河面平行。
体现了说明准确性。
3、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桥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4、这些石刻的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
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
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语言生动形象,让读者对卢沟桥的形式美
有很清晰认识,印象深刻。
5、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
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语言简明,九个字主谓结构,用字极简省的说明了石拱桥的优良传统。
课堂小结
文章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结构坚固、形式优美的特征,以及解放后的新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文章语言准确而简洁,生动而周密,很好地说明了对象。
限制性词语
表时间:已经、早已、一直、渐渐、当时等
表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
稍微、更加等
表范围:一切、部分、全部、都、大多数、
少 数、总共等
表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表频率:经常、常常、屡次、总是、有时、
往往、通常等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这是说明文语言的最基本特征和要求。
下列哪些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朱元璋对景德镇的瓷器生产应该有过影响。
2、西藏地区日照时间长,日照强烈,太阳能资源极为丰富,是我国太阳能利用最为充分的地区之一。
3、至少有2500种潜在的新水果和蔬菜生长在世界各地的热带雨林中。
4、有生物学家认为,到2050年,人类的平均寿命可能增长到150岁。
5、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径三四厘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第一种题型:
词语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答题格式:
答: 是 的意思(表 ),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中的“在当时”有何作用?
《中国石拱桥》
答: “在当时”表时间,说明了赵州桥的桥拱在当时是世界上最长的,但现在不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一:红色词在句子中有何作用?
第二种题型: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题格式:
答: 如“ ”(找含限制性词语的句子),这句话中的 (词语)是 的意思(或表 ),说明了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苏州园林》选段
说明语言要求准确,试从第3段中找出一个语句,分析是怎样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答:如“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多数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这句话中“一般”、“绝大部分”两个词语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我国大多数的建筑是对称的,但也有特殊,说话留有余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句子中的词语能否删去?
答:不能。因为 是 的意思(或表 ),
说明了 ,
如果删去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第三种题型:
例:“干扰素对情绪也有种毒性,能诱发一些病人的苦闷心态,最后可能导致严重抑郁。”中“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可能是也许的意思,说明了干扰素有导致抑郁这种情况存在 ,如果删去就变成 一定会发生此种情况,与实际不符,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征服沙漠的最主要的武器是水。”中“最主要”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最主要”是关系最大、起决定作用的意思,说明水是征服沙漠的根本武器,但还有其它的方法或手段,如果删去就变成水是征服沙漠的唯一方法,与实际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
第四种题型:
能否将句中的词语替换成另一个词语?
答题格式:
答:不能。因为 是 的意思(或表 ),
说明了
如果换成 就变成 ,与实际不符,
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所以不能换。
“天上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中的“往往”能否替换成“总是”?为什么?
答: 不能。因为“往往”是大多数的意思,说明天上的薄云大多预示着天气晴朗,但也不排除特殊情况,如果换成“总是”就变成天上出现薄云一定表示天气晴朗,不符合实际,“往往”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换。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著名的桥梁?
泉州洛阳桥
颐和园十七孔桥
绍 兴 古 桥
意大利桥
英国伦敦大桥
美国金门大桥
美国麦基那克海峡大桥
澳门大桥
香港青马大桥
虎门大桥
南京长江二桥
上海南浦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