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数学八上1.5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
下列各组图形中,一定全等的是( )
A.两个等边三角形
B.有个角是45°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C.腰和顶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D.各有一个角是40°,腰长都为30cm的两个等腰三角形
2.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 )
A.全等??????????
B.不全等??
C.不一定全等????
D.以上判断都不对
3.如图,△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若边BC长为8cm,则△ADE的周长为( )
4.如图,AB∥CD,BC∥AD,AB=CD,BE=DF,则图中全等的三角形有( )
5.
6.
7.
如图,在△ABC中,AB=AC=10cm,DE是AB的中垂线,△BDC的周长为16cm,则BC的长为( )
A. 2cm
B. 4cm
C. 6cm
D. 8cm
如图,AE=CF,∠A=∠C,AD=CB,则说明△ADF≌△CBE的判定定理是(? )
A. SSS
B. SAS
C. ASA
D. AAS
10.如图,已知CE⊥AB,DF⊥AB,垂足分别为E、F,CE=DF,AB=EF.则AC与BD的关系是(? )
A. AC∥BD
B. AC=BD
C. AC>BD
D. AC∥BD且AC=BD
答案解析:
C
解析:A.两个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不一定相等,错误; B.这个45°角没有指定是顶角还是底角,错误; C.根据SAS课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D.40°的角没有指明是顶角还是底角,错误。
C
解析:当这个角为夹角时,根据SAS即可判定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当这个角不是夹角时,如图:AC=A′C′,BC=B′C′,∠B=∠B′, 而△ABC与△A′B′C′不全等, ∴这个角不是夹角时,这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有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可能全等,也可能不全等.
故选:C.
B
∵△ABC的两边AB和AC的垂直平分线分别交BC于D、E, ∴AD=BD,AE=CE, ∵边BC长为8cm, ∴△ADE的周长为:AD+DE+AE=BD+DE+CE=BC=8cm.
故选:B.
C
解析:△ABE≌△CDF;△ADE≌CBF;△ABD≌△CDB.
5.A
/
6.B
解析:A、∵∠1=∠2,AD为公共边,若BD=CD,则△ABD≌△ACD(SAS);
B、∵∠1=∠2,AD为公共边,若AB=AC,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
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
D、∵∠1=∠2,AD为公共边,若∠BAD=∠CAD,则△ABD≌△ACD(ASA);
故选:B.
B
/
C
解析:根据中垂线的性质,可得:
BD=AD,
∴△BDC的周长16=BD+DC+CB=AD+DC+CB=AC+CB得,
BC+10=16,
∴BC=6cm.
故选:C.?
B
解:由题意可知,本题主要利用全等三角形SAS的判定定理.
故选:B.?
10.D
解析:AC与BD的关系包括大小关系和位置关系两种.
∵CE⊥AB,DF⊥AB,
∴CE∥DF,
∴∠AEC=∠BFD=90°,
又∵AB=EF,
∴AE=BF,
又CE=DF,
∴△AEC≌△BFD(SAS),
∴AC=BD,∠CAE=∠DBF,
又∠CAE=∠DBF,
∴AC∥BD.
故选:D.
课件12张PPT。浙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5节第2课时[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TS15091810202Z81010502LL
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www.moocun.com三角形全等的判定(2)授课:乐乐老师 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理解线段的中垂线概念,掌握线段的中垂线性质.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做一做ABB'C1.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固定,那么这个三角形能唯一确定吗?2.怎样让△ABC 唯一确定呢? 不能固定∠BAC 的大小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A'B'C'ABC如图,在△ABC和△A'B'C'中,∠B=∠B',AB=A'B',BC=B'C' .△ABC≌△A'B'C' 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成“边角边”或“SAS”).我们有如下基本事实:在△ABC与△DEF中,SAS∴△ABC≌△DEF( ). 〃〃几何语言:AB=DE,∠ABC=∠DEF,BC=EF,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判断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两边和一个角对应相等,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ABCC'ד两边一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反思“SAS”中的角一定是两边的夹角.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例3已知: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且OA=OC,OB=OD.求证:△AOB≌△COD.AOC BD分析在△AOB和△COD中,已有哪些已知条件?
OA=OC ,OB=OD你还能找到什么条件?
对顶角∠AOB=∠COD
证明:在△AOB和△COD中,OA=OC ∠AOB=∠CODOB=OD∴ △AOB≌△COD(已知),(对顶角相等),(已知),(SAS)∵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垂直平分线概念: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简称中垂线.直线l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C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C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的点
∴ CA=CB(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已知:如图,直线 l⊥AB于点O,且OA=OB.C是直线l上的任意一点.
求证:CA=CB.在△CAO和△CBO中,OA=OB ∠COA=∠COB,OC=OC∴ △CAO≌△CBO(已知),(公共边),(SAS)∵∴ CA=CB(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证明 已知OA=OB,当点C与点O重合时,显然CA=CB.当点C与点O不重合时,∵直线 l⊥AB(已知)∴ ∠COA=∠COB=90°(垂直的定义)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已知:如图,AC是线段BD的垂直平分线.求证:△ABC 与△ADC 全等.练一练证明:∵ A是线段BD垂直平分线上的一点∴ AB=AD(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同理 BC=CD在△ABC和△ADC中,AB=AD, BC=CD,AC=AC∴ △ABC≌△ADC(公共边),(SSS)∵学习目标SAS中垂线知识小结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SAS;2.线段中垂线的概念及性质. 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