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1张PPT。内容标准:
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这段话记录的传说有什么意义? “昔者仓颉作书,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
—《淮南子·本经》“天雨粟,鬼夜哭”,说明文字的巨大威力。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经验得以流传,使得人类的智慧得以发挥。人类将摆脱以往的愚昧和黑暗,有关“仓颉作书”而导致异象的传说,说明了文字出现在文明史上震撼性的冲击,也反映了人民对发明文字的祖先的无限景仰和钦佩。 1、汉字的发展相传1899年,中国学者王懿荣在他吃的中药“龙骨”里发现了距今3千多年前的汉字—甲骨文。图为王懿荣。甲骨文刻在龟甲、兽骨上,已经是比较成熟的文字。运用抽象和简化的线条,属于象形文字。1、汉字的发展 ——铭文 “ 铭文”又称“金文”,就是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形式要求庄严、稳重、端肃、有序、精美,以符合“藏礼于器”的礼仪文化的特点。 1.含义: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为工具,根据汉字的文义内容,以某种字体的书写为形式的独特艺术。 汉字的统一——小篆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有图案美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 监狱里造出的汉字:隶书 隶书,是小篆简便写法,最早流行于秦代下层人物中间。字型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汉字字体的楷模:楷书东汉末年,一种新的汉字字体出现了: 汉朝末年,文字形体又由隶书演变成了现在使用的“楷书”。“楷”是楷模的意思,“楷书”就是可以作为楷模的字体。字型方正,规矩严整.图为楷书的创始人钟繇 欧阳询《化度寺碑》 欧阳询,唐初书法家。早年他专学二王(羲之、献之)书,并吸取六朝北派诸家的长处,勤学苦练,融会贯通,独创一派书风,其书以“险劲瘦硬” 著称,史称“欧体”。欧体开创了唐代楷书的先端,对后世影响大。 唐·颜真卿《多宝塔碑》局部“颜体”肥硕丰润、
刚健雄强,显出
雍容大度的气派《玄秘塔碑》(局部)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
骨力道健。较之颜体,柳字
则稍清瘦,故有“颜筋柳骨”
之称。 在楷书和草书产生之际,楷草之间还有一种字体也在流行,就是“行书”。行书的字体既不象楷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呆立着,又不象草书那样一个一个的在奔跑,而是象云、象水那样慢悠悠地不停地流动着,所以,叫“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实用性很高。最擅长写行书的是晋代书法家王羲之,称“书圣”。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丧乱帖》 快速书写的字体(一):行书 “宋四书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黄庭坚《黄州寒食诗卷跋》黄庭坚,为宋四家之一黄庭坚书法的最大特点是重“韵”,持重风度,写来疏朗有致,如郎月清风,书韵自高。 在隶书成为汉代通行的主要字体的同时,又出现了一种写得简便、潦草的字体,叫做“草书” 。草书是隶书快写而简便的结果。“草”是潦草、快捷的意思。主要是用来起草文稿和写信。由于写得比较快,所以在书写过程中有的省去了字形的一部分,有的把一些笔画连在一起。到唐朝以后的“狂草”,则更是难以辨认。“狂”就是漫无章法,随心所欲。这种几乎无法辨识的“狂草”实际上不再是一种实用的书写字体了,而只是一种艺术观赏形式罢了。 草书 张旭?《肚痛帖 》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奔放跃动,任情纵性释文: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周五
①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楷书 隶书 行书 草书②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简述各种字体的特点?小篆2、汉字的发展以及特点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 字形方正,
规矩严整。 工整清晰,
飞洒活泼。纵情任性,变化丰富,奔放跃动。秦始于秦,成熟并通行于汉魏时代。形成于东汉末年,完善于魏晋,隋唐步入盛世。盛行于晋代始于汉初,成熟于东晋李斯(秦)钟繇(魏);欧阳询(初唐);颜真卿(盛唐);柳公权(晚唐)王羲之,王献之;
北宋四大家张旭(草圣,唐);
怀素(唐)1、汉字的发展 1、印刷术以楷书为底本,技术力量的推动远远超过字体的自然演变;2、官方推行楷书。思考:为何楷书之后汉字没有过多的演变,出现了汉字即楷书、楷书即汉字的局面?1、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新石器时代的绘画质朴与浪漫,是我国绘画艺术的源头。1、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先秦两汉:盛行:帛画、漆画、壁画
画像石和画像砖1、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游春图隋唐:开始吸收外来风格,中国画成熟。1、绘画艺术的演变与发展两宋:宫廷画、风俗画兴起元明清时期: 文人画的成就突出牡丹礁石图2、中国画 “中国画”或称“国画”,是 20 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名词。是对自唐宋元明清以来, 用毛笔、墨汁或特定的矿物颜料在宣纸、绢等材料上的绘画,以及对这种传统绘画形式的称呼,是历史悠久的民族艺术形式。(2)材料:2、中国画(3)分类:(1)定义:(2)材料:按作画题材: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按表现技法:工笔与写意。2、山水画(1)地位:
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科,出现于山水诗兴起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画的精粹。 (2)艺术特点:
①内容上:以自然风景为主要的描绘内容。
②技法上:讲究布局构图,突破时空限制
③创作风格:追求的是画面传达出主观情致与神韵,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3、文人画(1)地位:
文人画是北宋以后中国画的主要艺术形式。 (2)艺术特点:
①追求抒情写意风格。
②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③注重诗意。
(3)代表:王维、苏轼
1、音乐的发展历程——在河南舞阳出土的“骨笛”,
距今约9000年。
——在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距今6000。
——在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编钟,
距今2400年。
1、音乐的发展历程(2)汉、唐时期的音乐;(1)先秦时期的音乐;秦汉:
东晋:
南北朝、隋唐时代:
明、清时期:设立乐府机构,有“相和歌”、“清商三调”。南国“清商乐”。民间音乐进入宫廷,变为歌舞俗乐,总称“燕乐”。
代表作《秦王破阵曲》 (1)戏曲音乐繁荣(2)器乐艺术发达,产生出一大批名曲。 《十面埋伏》 《霸王卸甲》宫廷舞民间舞夏商产生—周完善—
汉设乐府—隋唐鼎盛—宋元继承—明清衰落华丽工整;结构严谨。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和艺术性。石器时代出现—南北朝胡舞—宋元兴盛大多是与人们生产生活休戚相关场景和喜、怒、爱、憎的感情。瑰丽多彩
人们喜闻乐见
的艺术形式歌功颂德
歌舞升平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2)初步形成: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3)元代:杂剧的兴盛。
联系:元杂剧兴盛的原因?1、戏曲的发展历程问题:元杂剧兴盛的原因?①经济原因:城市经济繁荣;
②政治原因:元初统治者废除科举制,使知识分子在社会中备受歧视,投身于元曲的创作来抒发自己错综复杂的思想感情;
③社会原因:统治者的享乐需要和城市市民的文化需求。
1、戏曲的发展历程(1)历史渊源: 中国戏曲从原始的歌舞发展而来。(乐舞百戏、四方散乐、杂技歌舞) (2)初步形成: 自宋代开始,曲子词、鼓子词、诸宫调等说唱形式发达起来,杂剧与南戏脱颖而出。(3)元代:杂剧的兴盛。
(4)明朝:传奇剧的繁荣。
(5)清朝:京剧的出现和繁荣。
2、京剧(1)含义:
在徽戏和汉戏互相融合的基础上,兼收昆曲、秦腔及其他民间曲调的唱腔、剧目和表演方式,形成的一种新的戏剧形式。(2)特点:
角色:生、旦、净、丑生
一
般
男
子旦
一
般
妇
女 净
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 丑
诙谐或邪恶的男子 内容:以表演历史故事为主手段:以唱、念、做、打有机结合,形成独具特色的艺术体系。
方式:采用虚拟性动作,把生活中实有事物通过抽象的表演,取得虚实结合,形神兼备的效果。 思考:为什么戏曲产生之后能够取代乐舞,在民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中占据主流地位? 1)从戏曲自身的艺术特点来看:有完整的故事情节,表现灵活.形式多样。
2)表演方式:继承了音乐舞蹈以及传统百戏的诸多手段。
3)从社会环境来看:戏曲适应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要,反映了人民的生产生活的现实,经济的发展.也为戏曲的完善和普及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4)统治者以个人喜好为基点的提倡.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探究活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 ——批判继承;创新发展。 1)对中国传统文化要加以珍惜、保护。
2)传统文化必须与时俱进,推陈出新。
3)让世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