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必修三3.1顺乎世界之潮流 课件(共4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9-17 19:1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7张PPT。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思想解放)的历程1840-1894 地主阶级1894-1915 资产阶级 1915-19191919以后激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马克思主义者睁眼看世界 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维新派 君主立宪制革命派 民主共和制科学与民主宣传马克思主义先进技术政治制度西方思想文化“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近代世界的潮流是什么?
政治上:由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过渡
经济上:由封建小农经济向机器大生产过渡
思想上:由封建文化向近代文化过渡
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孙中山:
“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课标要求: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
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顺乎世界之潮流”中国梦,复兴梦主题:救亡图存 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呻吟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兰开夏郡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对比中西方近代前夕的历史,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师技制夷梦—— 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 1、背景(原因):
(1)鸦片战争前,清朝国势日衰,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2)清朝长期闭关锁国,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妄自尊大,不能自拔;
(3)读书人大多埋首经书,远离社会现实;
(4)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崛起,鸦片战争后对中国的冲击加剧。在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下,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觉醒,林则徐、魏源在与西方人打交道的过程中改变了对西方的看法,逐渐踏上蜕变与新生的近代化历程。 1841年林则徐致友人的信:“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我炮不能及,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转展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林则徐在这封信中关注到什么问题?西方国家武器先进 在闭关时代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下,林则徐开始时跟所有封建官僚一样,有偏狭自大、不合时务的陈腐观念,对中国以外的世界茫然无知。为了制定战胜敌人的正确策略,他努力探求西方资本主义的新知识。林则徐探求西方新知识,主要通过“刺探西事”和“翻译西书”两个主要途径。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 ①重视收集西方信息,打探西方情报;
②设译馆,编译外国书籍和报刊如《四洲志》、《华事夷言》等;
③仿制西方战舰;
④最先冲破“贵华夏、贱夷狄”的思想藩篱,以新的眼光审视世界。 请思考:为什么说林则徐是
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开近代中国由爱国而研究、学习西方的先河。林则徐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魏源《海国图志》1、材料反映出作者的什么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2、根据材料,概括魏源“师夷”的内容,并结合教材思考其意义。《海国图志》内容: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武器及练兵之法)
意义:成为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口号;
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
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2、概况
一、地主阶级抵抗派“睁眼看世界”《海国图志》的遭遇 材料:当时国内……有能力读《海国图志》的人多达三百多万人,然而却很少有人认真地阅读和领会书中的深刻内涵。 ……朝廷官吏的骂声却扑面而来, 更有甚者主张将它付之一炬, ……成了一本大逆不道的书籍,遭到无端非议, ……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
——周英杰:《<海国图志>的孤寂与荣光》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进了北京,然后有少数人觉悟了,知道非学西洋不可。所以我们说,中华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宝贵光阴。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探究:如何看待林则徐、魏源的思想? (1)他们的思想,启迪着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面对现实,放眼寰球,去重新认识世界,探索救国之路。
(2)但是他们都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此,学习西方,抵抗西方侵略,最终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他们的思想具有保存和维护封建统治作用。
⑶结果:因清政府腐败、闭关政策和地主阶级的局限性而没明显实效,由于实践有限,没有产生实际的效果。   “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李鸿章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在洋务派眼里,我们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什么?嫁接封建制度西方先进技术“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封建制度和纲常为国家根本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材料1: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议战》
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时间:19世纪60~90年代
2、代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
3、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4、实践:开展以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创办新式学堂、兴办海军等
5、意义:为中国近代工业奠定基础,促进西学传播,但没能使中国富强。二、地主阶级洋务派“洋务运动”特点:地主阶级学习西方只学西方先进技术, 不变革封建专制制度探究:评一评“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由于以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为目的,没有从政治制度上学习西方,决定了它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它只不过是地主阶级的一场自救运动。
但是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把学习西方的思想主张具体实践化。它引进了西方近代科学和生产技术,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社会背景: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加深 材料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比较表经济基础:甲午战后,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三、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变法”1、背景:
⑴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兴起,早期维新思想出现,突破“器物”的限制。
⑵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政治权力 。
⑶甲午战败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深重。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反思洋务运动。早期维新思想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康有为 维新变法第一人 1898年刊行的《孔子改制考》,着重宣传孔子“托古改制”思想,在书中,康有为把孔子尊为“托古改制”的教主,把“六经”说成是孔子“托古改制”范本。这样康有为用以证明自己的变法主张,不但没有违背孔子的遗教,而且是孔子改革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孔子是旧中国的思想中心。抓住了孔子,思想之战就成功了。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
——康有为《孔子改制考》 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 1、主观上:想减小维新变法的阻力;
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
3、与康有为的个人经历、学问素养也有一定的关系。康有为为什么要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思想?是一种策略:减小了改革的阻力。
是一种无奈:反映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梁启超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则变,不变亦变……变则通,通则久。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变法通议》主张:变法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只有顺应时代潮流改变封建君主专制,才是中国的出路,才能救亡图存。谭嗣同 为变法流血第一人1898年,被捕前:“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1898年,狱中:“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898年,刑场上:“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严 复 中国启蒙思想第一人  《天演论》认为万物均按“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变化……生物是在“生存竞争”和“自然淘汰”的过程中进化演进的。严复把它翻译到中国来,用意何在?论证变法的必要性变法图存
1、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2、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如何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作用?爱国进步启蒙推动中国社会思想近代化爱国性:进步性:启蒙性:挽救民族危机改革、建立、发展、顺应传播、宣传、批判、冲击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3、影响是中国近代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签订《辛丑条约》四、资产阶级革命派“辛亥革命”1、背景: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表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民族危机空前加剧。
2、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实现
(1)方案的提出:1894年兴中会纲领
(2)正式确立:1905年同盟会纲领
(3)初步实现: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明确提出了政治主张兴中会的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905年8月20日,第一个全国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正式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这是孙中山书写的同盟会政纲条幅。宏伟目标:“建立民国”,即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3、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论战(1)时间: 1905至1907年间(2)内容:
①要不要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② 要不要建立共和政体
③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3)意义:
①大大促进了民主思想的传播,为民主革命 的爆发做好了舆论准备
②建立共和的主张受到进步人士的拥护,扩大了民主革命的影响,壮大了革命阵营
资产阶级维新派与革命派救国方案的异同
相同点:
将政治变革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目的:都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
途径:把发展资本主义与救亡图存相结合
内容: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历史影响:都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
不同点:维新派主张走改良道路,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走革命道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睁眼看世界” (地主阶级抵抗派)
洋务运动 (地主阶级洋务派)
维新变法 (资产阶级维新派)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顺乎世界之潮流器物层面制度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