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4张PPT)
富贵不能淫
null
《孟子》
驳论文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人们经常说“大丈夫说到做到”、“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么是不是只要是男人就可以是“大丈夫”呢?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亚圣孟子对“大丈夫”的阐释。
新课导入
1、了解有关孟子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常用
的文言词汇,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反复诵读,了解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
法,理解文章的观点。
3、体会“富贵不能淫”的大丈夫气节,从而培
养个人的道德修养。
学习目标
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把孔子和他以“孔孟”并称,儒家学派的思想也因此被称为“孔孟”之道。
性本善
孟子的思想: 施仁政
民贵君轻
作者简介
《孟子》是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分,也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南宋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并称为“四书”
《孟子》是以记言为主的语录散文, 其文气势充沛,感情洋溢,逻辑严密;尤长于论辩,长于譬喻,用形象化的事物与语言,说明复杂的道理。其中许多长篇大论,气势磅礴,议论尖锐,机智而雄辩,对后世的散文写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于作品
战国时期,诸侯各国之间的吞并战争日益激烈,为了求得生存,乃至建立霸业,各国君主不约而同地崇尚武力而不体恤百姓。面对这种现实,孟子提出了他的治国理想。
写作背景
合纵
连横
孟子成语
缘木求鱼
孟子成语
揠苗助长
孟子成语
专心致志
你知道有关孟子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二。
关于孟子
孟母三迁
孟子故事
孟子故事
断机教子
你知道有关孟子的故事吗?请列举一二。
《孟子》与哪三部作品合称为“四书”?
“孟母三迁” “断机教子” 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其“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
关于孟子
《论语》 《大学》 《中庸》
公孙衍( ) 天下熄( ) 焉( ) 丈夫之冠( ) 往之女家( ) 淫( )
yǎn
xī
yān
guàn
rǔ
yín
检查预习
字音字形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朗 读
富贵不能淫 孟子
原则: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六字歌诀:留、对、换、加、删、调
(加字、换字、直译、意译)
方法:
文言文翻译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 岂 不 诚
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有大志、有作为、有气节的男子
真正,确实
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译文: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疏通文意
安静下来
难道
孟子曰:“是 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 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 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 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怎么,哪里
这
主谓之间无实意
译文: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成年举行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夫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妇女之道。
疏通文意
你
教导 、教诲
去,到
告诫
谨慎
通“汝”,你
准则,标准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居住
正确的
译文: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仁”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义”。得志的时候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得志的时候独自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迷惑,贫贱不能使他动摇,威武不能使他屈服。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疏通文意
遵循
使…改变
使…迷惑
使…屈服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不受富贵诱惑,不为贫贱动摇,不为武力屈服,这才叫大丈夫。
译 文
景春说:“公孙衍和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吗?发起怒来,诸侯们都会害怕;安静下来,天下就会平安无事。”
孟子说:“这个怎么能够叫大丈夫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举行加冠礼的时候,父亲给予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予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以顺从为原则的,是妾妇之道。至于大丈夫,则应该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走着天下最光明的大道。得志的时候,便与老百姓一同前进;不得志的时候,便独自坚持自己的原则。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
1、富贵不淫:
2、贫贱不移:
3、威武不屈:
文中成语
指在金钱、地位面前不迷惑,能保持
正直、贞洁的本色。
虽贫穷、低贱,但不改变道德操守或
坚定的志向等。也作贫贱不能移。
权势、武力不能使之屈服。后指人有
骨气,坚贞顽强。
景春对于“大丈夫”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
观点: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理由: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树靶子)
合作探究
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是像公孙衍、张仪那样的能够左右诸侯、挑起国与国之间战争的纵横家(位高权重、令人望而生畏的当权者)。
他们以自己的喜怒哀乐行事,挑起天下战争,这是崇尚强权,极端的个人主义;他们不以正义为标准,不以天下太平为己任,不以百姓幸福为理想。
孟子否定景春的理由是什么?
合作探究
孟子认为公孙衍、张仪之流靠摇唇鼓舌、曲意顺从诸侯的意思往上爬,没有仁义道德的原则,因此,不过是小人、女人,奉行的是“妾妇之道”,哪里谈得上是大丈夫呢?
(这是“破”,即直接反驳)
(类比论证:以“妾妇之道”类比“公孙衍、张仪之道”)
孟子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大丈夫?
真正的大丈夫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骨气操守,要坚守仁义和礼。
(这是“立”,即间接反驳)
合作探究
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
而“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仁”“礼”“义”的坚守,一如儒家所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那样。
合作探究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先用原句回答,再用自己的话作答。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贯彻儒家倡导的仁义礼 )这样做了之后,再报以“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的立身处事态度,这样才能成为真正的大丈夫。
合作探究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里,站立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上,行走在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上;能实现理想时,就同人民一起走这条正道,不能实现理想时,就独自行走在这条正道上。
合作探究
孟子是如何提出自己的观点的。
孟子先用“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反驳景春,接着运用“妾妇之道”、“大丈夫”之道进行论证,最后得出结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文章主旨
本文义正词严地驳斥了景春的谬论后,紧接着便对真正的大丈夫的标准作了明确的说明和界定。真正的大丈夫有两个标准:一是要有“行天下之大道”的远大志向和抱负;二是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操守。只有这样,才算得上大丈夫。
合作探究
1、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语言赏析
反问。加强语气。强调公孙衍、张仪是大丈夫,表明景春对于这一观点深信不疑,透露出他对公孙衍、张仪的歆羡甚至崇拜。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反问。加强语气。孟子针锋相对,强调公孙衍、张仪不是大丈夫,既是对景春所持观点的否定,也包含了孟子对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屑和鄙视。
3、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语言赏析
排比、比喻。气势磅礴、义正辞严地指出了大丈夫的精神实质(行为准则),增强语势。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排比。气势磅礴、有力地指出了大丈夫的内涵,增强语势。
艺术特色
1、驳论。先树靶子---景春的观点,然后批驳他的错误论点和论据,再说明什么是真正的大丈夫。
2、文章前半部分运用类比论证,生动形象。
3、运用排比,使文章气势恢宏,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合作探究
说一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现实意义。
这句话出自《孟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不乱其心;在危及国家民族利益的时刻,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合作探究
每个人的心目中都有自己大丈夫的标准,肯定珍藏着许多大丈夫的名字,谈谈你所了解的大丈夫形象?请举例说明。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关羽、文天祥、方志敏。
陶渊明、杜甫、朱自清。
颜真卿、闻一多、刘胡兰。
富贵不能淫——文天祥拒绝元朝高官厚禄的收买,英勇就义。
贫贱不能移——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
威武不能屈——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
合作探究
孟子从对大丈夫的错误看法批驳开始,阐述了做到“大丈夫”的标准,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从而提出,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即有“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的立身处世态度。
课文小结
关于“大丈夫”的名言警句。
(1)小人谋身,君子谋国,大丈夫谋天下。 ——鬼谷子
(2)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 ——范晔
(3)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李百药
(4)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 ——李白
(5)大丈夫行事,当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 ——房玄龄
(6)大丈夫处世,不能立功建业,几与草木同腐乎? ——罗贯中
(7)大丈夫相时而动。 ——曹雪芹
(8)大丈夫能屈能伸。 ——李宝嘉
(9)大丈夫说到做到。
(10)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拓展延伸
你能说出孟子的几句名言吗?
天时不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五十步笑百步
尽信书不如无书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
谓大丈夫。
拓展延伸
找出文章糟粕之处。
妻妾制度
三从四德
父母之命不可违
拓展延伸
不同年龄的称谓。
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提:2、3岁的儿童;
垂髫:幼年儿童(又总角);
豆蔻:女子13岁
及笄:女子15岁; 加冠:男子20岁(又弱冠);
而立:30岁; 不惑:40岁;
知命:50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60岁; 古稀:70岁;
耄耋:八、九十岁; 期颐:100岁。
拓展延伸
富贵不能淫
树靶子
公孙衍
张仪
批驳
树标准
行天下之大道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道德操守
大丈夫
板书
以顺为正 妾妇之道
合纵
连横
一怒诸侯惧
安居天下熄
远大志向
发起怒来,诸侯都感到害怕;安定下来,则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3)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
这怎么能够叫作大丈夫呢?
男子成年的时候,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的时候,母亲给以训导。
1、重点句子翻译
课堂检测
(4)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到了你丈夫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居住在天下最宽广的住宅里,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宽广的道路上。
(6)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武力不能使我屈服意志。
课堂检测
重点句子翻译
2、“是焉得为大丈夫”和“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是”和“此”各指代什么?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利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本质是对内心的仁、义、礼的坚守。
课堂检测
4、孟子对大丈夫的阐述精髓是什么?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高官厚禄不能乱我心
——家贫位卑不能改变我志向
——威力相逼不能使我卑躬屈膝
课堂检测
6、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文中哪句话与这句话的意思相近?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课堂检测
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公 孙 衍、张 仪 岂 不 诚 大 丈 夫 哉
/
/
7、孟子的观点是什么?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提出来的?
结尾总结全文,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提出观点:“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课堂检测
8、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请结合上面有关句子,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
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
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课堂检测
1、通假字
判断句:
①妾妇之道也(“也”表判断)
②此之谓大丈夫(“谓”表判断)
文言积累
2、文言句式
往之女家。
“女”同“汝”,你。
①岂不诚大丈夫哉
文言积累
诚
冠
3、古今异义
古义:真正、确实?????
今义:真心
②丈夫之冠也
③父命之
古义:行冠礼?????
今义:帽子(居第一位)
古义:训导、教诲?????
今义:上级指示下级
命
④以顺为正者
正
古义:准则、标准?????
今义:不偏,不斜
⑤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文言积累
是
子
3、古今异义
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⑥子未学礼乎?
⑦丈夫之冠也
古义:你?????
今义:儿子
古义:男子?????
今义:女子的配偶
丈夫
⑧富贵不能淫
淫
古义:惑乱、迷惑?????
今义:过多,过甚
①丈夫之冠也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名词用作动词,行加冠之礼。
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惑乱,使……改变,使……屈服。
4、词类活用
文言积累
丈夫之冠也( )
往送之门( )
妾妇之道也( )
与民由之( )
此之谓大丈夫( )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动词,到
结构助词,的
代词,指正道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文言积累
5、一词多义
之
往送之门,戒之曰( )
必敬必戒( )
戒
动词,告诫
形容词,谨慎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