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
相见欢
如梦令
null
实用课件制作:涡阳八中臧文清
相见欢
朱敦儒
作者简介
朱敦儒(1081-1159),字希真,洛阳人。靖康、建炎间,屡召不起。1133年(绍兴三年)以荐补右迪功郎,1135年(绍兴五年)赐进士出身守秘书省正字(校正文字的官吏)。历兵部郎中、临安府通判、秘书郎、都官员外郎、两浙东路提点刑狱,致仕,居嘉禾。晚落致仕,除鸿胪少卿,秦桧死,依旧致仕。1159年(绍兴二十九年)卒。有词三卷,名《樵歌》。
知人论世
写作背景
靖康之难,汴京沦陷,二帝被俘。朱敦儒仓猝南逃金陵,总算暂时获得了喘息机会。这首词就是他客居金陵,登上金陵城西门城楼所写的。
知人论世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 缨 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歌朗读
dūn
zān
sàn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译文:南京城上西楼,倚楼观看清秋时节的景色。万里的长江在夕阳下流去。公元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金人侵占中原,官僚们散了,什么时候收复国土?试请悲风吹泪过扬州。
疏通文意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诗词赏析
下阙
上阙
象征国势衰微
直抒胸臆
拟人
主旨:
表现了词人强烈的亡国之痛和深厚的爱国精神(忧国忧民)。
借代
写景
抒情
苍凉感伤
——
—————————
点睛之笔
理解默写:
1.“ ”一句中作者运用象征手法暗示南宋的国势日渐衰微,奠定了全词苍凉感伤的情感基调。
2.“ , , ”直抒胸臆,表达了亡国之痛、收复中原的心志以及对朝廷的愤慨。
3.“ ”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含蓄深沉地表达了词人忧国忧民的情感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
簪缨散
几时收
课堂检测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如梦令
李清照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山东)人。所作词,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以深刻的影响。
她擅长于白描,语言明白如话,富有生活气息。这首《如梦令》是她的早期作品。??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听朗读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疏通文意
游览溪亭,饮酒赏景,叫人流连忘返,兴致那么高,酒喝得那么欢畅,直到黄昏时候,竟至于“沉醉不知归路”。待到兴尽,方才回舟,在“沉醉”中小船走错了路,直到荷塘深处方始发觉。急着寻路回家,情不自禁地叫起来“争渡,争渡(怎么渡,怎么渡)”,声音惊动了栖息的沙鸥白鹭。
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 具体什么时间?分别从词中哪个词语可看出?
3 词人一日出游,心情如何?从哪个词可看出?
4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主旨)?
(夏季.黄昏)
哪个词说明是在回忆往事?哪个字说明这件事难忘?
(“藕花”“日暮”)
(常记)
(常)
(愉快.欢乐)
(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美好事物)
(沉醉)
诗词赏析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说法,一首诗就是一幅画,甚至有时候一个词语就是一幅画,读读这首词,你能从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面?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诗词赏析
你喜欢这首词吗?说说原因。
喜欢。
我感受到了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好胜的少女的天性。
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读到“惊起一滩鸥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活力。
诗词赏析
理解默写:
1.《如梦令》中景色迷人,乐不思“宿”的句子是: , 。
2.翠绿的荷花和旭日中,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
在《如梦令》中嗟叹: , 。
3.“ , , ”写出了词人先是焦急,紧接着是惊愕,最后是惊喜的心情。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诗词赏析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