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热空气与冷空气江苏教育出版社 四年级 科学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第2节的内容《热空气与冷空气》,本课将通过“空气的性质”引入空气受热和受冷时会怎样的流动为话题,指导学生用实验、观察等方法,认识到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热空气会上升、冷空气会下沉,进而认识因地球各个地方冷热不同,造成空气冷热不均,导致了冷暖空气的循环流动而形成风。
一、教材分析1、知识目标:
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热空气和冷空气的流动方向,掌握理解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运用感官进行实验、操作、推理认识自然事物的能力。
3、情感目标:
从热空气的用途这个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从制作热气球这个环节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二、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知道热空气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三、教学重、难点:1、演示材料:
蜡烛、打火机、纸蛇、两个大小一样的纸杯、一根细木棍、细绳若干、实验报告单。
2、分组实验材料
大号透明塑料袋、双面胶、打火机、蜡烛。四、教学准备:教法:游戏法、观察法、引导法、演示法。
学法:提一提、猜一猜、做一做、说一说。五、教法和学法:教师
(组织 引导 合作)
激
导
探
放学生
(主体)
玩中学
学中玩
合作交流中学
学后交流合作1、游戏引入,揭示课题;
2、提出问题,做出猜测;
3、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4、课堂延伸,激发激情;
5、动手实践,做“热气球”;
6、课堂总结六、教学过程:对着左手掌心轻轻地哈一口气,再对着右手掌心离远一点使劲的吹一口气。
提问:两只手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板书课题《热空气与冷空气》)导入:做游戏注意事项:
1、手距离火焰要有一定的距离,防止灼伤手。
2、在火焰的各个方向感受热空气的存在,手距火焰的距离要相同。
3、实验完成,请熄灭蜡烛。实验一:感受热空气实验结论:
1、在火焰的各个方向均能感受到火焰的热度,但是在火焰上方,温度最高。实验操作:随机抽几名学生在燃烧的蜡烛周围感受热空气。实验操作:用手抓住线的一端,把纸蛇放在火焰上方10cm处(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看看发生了什么现象。
实验二:研究热空气的流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注意事项:
1、手要保持平稳,距火焰要保证一定的安全距离,不要烧到纸蛇。
2、试验完成,请熄灭蜡烛。热空气向上流动,带动纸蛇旋转。总结实验结论:引申:
让学生根据已有认知和生活经验,猜测冷空气会流向哪里?
为了降低学生的思维难度。我可以先提一个问题:同学们在家里打开冰箱后白气会向哪里流动?学生因为很熟悉这个现象,所以可以轻易得出白气是向下流动的。
最后得出结论:冷空气下沉。实验结论: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熄灭点燃的蜡烛,仔细观察烟的飘动方向。(根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三:烟的飘动方向
实验结论:烟向上飘动,进一步印证热空气向上流动。
按照实验步骤给学生做实验。并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分组实验,填写实验报告单)实验四:认识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注意事项:
1、纸杯距离火焰要有一定的安全距离,防止着火。
2、实验前保持简易天平左右平衡。
3、实验完成,请熄灭蜡烛。实验结论:有蜡烛一方的杯子上升,是因为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冷热空气的性质:
1、热空气上升,冷空气下沉。
2、同体积的热空气比冷空气轻。课堂总结:七、推想风的形成: 出示课件了解中国的孔明灯和法国的热气球,学生了解以后,我再以时间为切入点,进行提问:我们中国的孔明灯比法国的热气球要早七八百年,此时,你想说点什么吗?学生这时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完成了本课的情感目标。八、激发爱国热情:1783年九、制作“热气球”:制作步骤:
1、用双面胶将蜡烛粘在塑料袋的袋口。
2、在无风的环境下点燃蜡烛,加热塑料袋内的空气。
3、当塑料袋逐渐变鼓,就可以松手了,让热气球飘起来。注意事项:
1、加热时,要注意防止火焰烤熔塑料袋。防止失火。
2、如果想把它拉下来,事先可在蜡烛下方再系一根细线。
3、实验完成后,记得熄灭蜡烛。思考:
空调、暖气片放在房间那个位置,比较合适?
为什么??靠近屋顶靠近墙角实验报告单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