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龟虽寿》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2.《龟虽寿》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8 10:51:47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龟虽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培养学生对祖国古代文化的兴趣。
2.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诗人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诗人在诗中表达的乐观自信、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精神。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二、文学常识
1、作者介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3、介绍背景
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4、“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又号邺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三、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jì)伏枥(lì),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yíng)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yí )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zāi),歌以咏志。
2、视频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3、自由吟读,读准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自由吟读,读出情感
5、齐读诗歌,读出气势
四、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终了的时候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神龟,语出《庄子?秋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腾蛇,语出《韩非子?势难》:“腾蛇游雾”。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简评: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jì):良马,千里马 枥(lì):马槽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暮年:晚年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简评: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这正如三年后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但,只。
养怡,调养身心使之和乐。永,长、久。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简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是针对一般人的观点说的,曹操曾自称他“性不信天命”,这句话其实也是对“天命”的否定,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下文接着就说“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但养治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简评: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译文: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五、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1、《龟虽寿》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这首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2、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六、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中考链接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答案: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答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答案: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答案: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答案: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答案: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7、曹操所云:“养怡之福”指什么?
答案: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消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b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9、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答案:《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10、“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答案:“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8张PPT)
语文R版 八年级上
龟虽寿
曹 操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汉代人的思想禁锢了三四百年,弄得汉代文人不会写诗,只会写那些歌颂帝王功德的大赋和没完没了地注释儒家经书,真正有感情,有个性的文学得不到发展。直到东汉末年天下分崩,风云扰攘,政治思想文化发生重大变化,作为一世之雄而雅爱诗章的曹操,带头叛经离道,给文坛带来了自由活跃的空气。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身边聚集了“建安七子”等?一大批文人,他们都是天下才志之士,生活在久经战乱的时代,思想感情常常表现得慷慨激昂。这种充满激情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爽朗刚健的风格,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曹操是最突出的代表。千百年来,曹操的诗就是以这种“梗慨多气”风骨及其内在的积极进取精神,震荡着天下英雄的心灵。也正是这种可贵特质,使建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灼着夺目光彩。?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曹操的《龟虽寿》。
导入新课
文学常识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曾历任大将军、丞相,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魏武帝。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诗作有《步出夏门行》《蒿里行》《短歌行》等。文学方面,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在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
2、作品简介? 本首诗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复门行》中最后一章。《步出夏门行》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
文学常识
3、介绍背景
写下《龟虽寿》时,诗人已经53岁了,他的北征虽然历尽艰辛,却取得了巨大的胜利,为统一北方扫除了最后的障碍。他在为新的胜利所感奋和鼓舞,一面又清醒地认识到,大业未竟,任重道远,应当乘胜前进,不断进取。
文学常识
4、“建安七子” 建安年间(196~220)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建安七子又号邺中七子,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同时代曹丕的《典论·论文》首次将他们相提并论,七子与“三曹”往往被视作三国时期文学成就的代表。
文学常识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 )伏枥( ),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 )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 )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yíng

zāi
2、视频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3、自由吟读,读准节奏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4、自由吟读,读出情感
5、齐读诗歌,读出气势
神龟:传说中的一种长寿龟 竟时:终了的时候
腾蛇:传说中的一种能兴云驾雾的蛇。
(1)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意思是:神灵的龟虽然是长寿的动物,但也有死亡的时候,腾蛇虽能兴云驾雾,最终也会死亡后化为灰尘。
简评: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喻,借神龟腾蛇起兴,极言人的寿命有限。”这四句的言外之意是,像神龟和腾蛇这样的神物都不能不受自然规律的限制,更何况人呢!但诗人这样说,用意是积极的,即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说明作者明知人的寿命终有期限,而任何英雄也难免要死,但他丝毫不因此而颓丧。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骥(jì):良马,千里马
烈士:这里指有雄心壮志的人
意思是:千里马老了,伏在马槽里,但它仍旧有驰聘千里的雄心。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更应该“老当益壮”,不放弃自己的理想。
枥(lì):马槽
暮年:晚年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简评:这四句表达了诗人为统一全国而继续奋斗的雄心壮志,是全诗的核心。诗人写此诗时已53岁,故以“老骥”自况,又称“暮年”,但他还要继续奋斗,所以又说“志在千里”“壮心不已”。他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这正如三年后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所说:“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江湖未静,不可让位”。他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需要的,决心为此奋斗终生。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盈,满,引申为“长”。缩,亏,引申为“短”。但,只。 养怡,调养身心使之和乐。永,长、久。
(3)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治之福,可得永年。
意思是:人的寿命的长短,不完全决定于天。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就能保持长寿。对事在人为抱有信心和乐观精神。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简评:“盈缩之期,不但在天”,这句话其实是对“天命”的否定,说明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认为身心修养得法,就可以延年益寿。
但养治之福不是无所事事,坐而静养,而是要有永不停息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永远乐观奋发,自强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
这四句诗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4)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简评:这是配乐时加上去的。
这首诗指出生命是有限而宝贵的,所以人们应当不断地发扬积极进取的朝气建立功业。在结语中,作者还指出事在人为,命运可以改变。这种积极奋发、老当益壮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译文:神龟虽能长寿,但也有死亡的时候。
螣蛇尽管能乘雾飞行,终究也会死亡化为土灰。
年老的千里马躺在马棚里,它的雄心壮志仍然是能够驰骋千里。
有远大抱负的人士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雄心不会止息。
人的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所决定的。
只要自己调养好身心,也可以益寿延年。
啊,庆幸得很!就用诗歌来表达内心的志向吧!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1、《龟虽寿》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和气概?
这首是抒发人生的咏志诗。曹操以神龟,腾蛇,老骥作为比喻,表明宇宙万物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诗中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艺术形象于一炉,表现了诗人老当益壮、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充满了诗人对生活的真切体验,有着一种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力量;哲理与诗情又是通过形象化的手法表现出来的,述理、明志、抒情在具体的艺术形象中实现了完美的结合。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2、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明确: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精神。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1、表达作者人老智仍在的诗句是
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
2、《龟虽寿》中强调了人的主观作用,表现出自己积极进取的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 _ _ _ ,_ _ _ _ 。

3、《龟虽寿》中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_ _ _ __ _ _ _,_ __ _ _ _ 。
中考链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4、如何认识“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灵异的神龟虽然活几千年,但它总还会有完结的时日。飞腾的异蛇虽然会乘云驾雾,但它最终一死仍会化为灰烬。古来雄才大略之主如秦皇汉武,服食求仙,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清醒的认识,这在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
中考链接
5、“盈缩之期,不但在天”体现作者何种哲学思想?
体现辩证的思维,既尊重自然规律,人总是要死,但在有限的生命里,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
6、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这句诗用比喻修辞写出曹操虽然到了晚年,但有志干一番事业,一种对宏伟理想的追求的豪情壮志。
中考链接
8、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首抒发人生感慨的咏志诗。作者以神龟、腾蛇、老骥为喻,表明宇宙万物有生必有死,是自然的规律,人应该利用有限之年,建功立业,始终保持昂扬乐观的积极进取的精神。
b、“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是全诗的核心。要求自己利用这短暂的生命建功立业,不要虚度一生。
c、“志在千里”中的“志”就是要统一全国。作者认为统一全国是符合历史的需要,决心为此奋斗终生。“老骥伏枥”“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都是后人常用以励志之语。
d、“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四句呼应诗的开头,在承认寿命有限这一客观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发挥人的主观作用,反映了诗人的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b
中考链接
9、这是一首抒怀言志、富有人生哲理的诗,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它怎样的人生态度和精神思想?全诗抒发作者何种思想感情?
《龟虽寿》体观作者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表现了作者不甘衰老和寿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起作用的积极奋发的思想感情。
中考链接
10、“比”,是中国诗学传统,诗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一句,就表达了诗人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你能从你所学的古代诗词中另举一例加以说明吗?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了诗人不甘年老,报效祖国的情怀。
中考链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