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赠从弟》其二 教学设计+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3.《赠从弟》其二 教学设计+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18 10:52:54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语文R版 八年级上
《赠从弟》
课外古诗词诵读
激情导入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文学常识
2、写作背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1. 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zhēn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赠从弟》其二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2、视频范读,划分停顿。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教师吟读,读出情感
5、自由朗读,读出个性
6、全班齐读,读出诗味
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 诗文注释
从弟:
亭亭:
瑟瑟:
罹:
凝寒: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堂弟。
高貌。
风声。
遭受。
严寒。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简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到一句,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
明确: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中考链接
(1)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2)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中考链接
(3) 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4)诗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5)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中考链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6)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中考链接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赠从弟》其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赠从弟(其二)》。
  2.介绍诗词的写作背景,即作者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以便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意义。
  3.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感悟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5.培养一种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
  1.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作品所描述的意境。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建安时期文坛上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在那个战火频繁,动乱不断的年代中,形成了以“梗概而多气”而著称的“建安风骨”,而在建安七子中,其诗又以气盛见称的则是刘桢。因此,本文将通过赏析刘桢的《赠从弟(其二)》来粗略的感受建安诗歌悲凉慷慨的精神。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刘桢(?-217),字公干,存诗二十馀首。他同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禹、应扬并称“建安七子”。他在当时甚有诗名,曹丕即称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他性格豪迈,狂放不羁。钟嵘说他: “仗气爱奇,动多振绝。贞骨凌霜,高风跨俗。”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魏诗》卷三。《赠从弟》诗三首,都用比兴的修辞手法。这是第二首。作者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
弟,堂弟。全诗文字平实,风格古朴。
  三、读诗味,感知音韵美
1. 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2、视频范读,划分停顿。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4、教师吟读,读出情感
5、自由朗读,读出个性
6、全班齐读,读出诗味
四、理诗意,探寻意境美
  1. 诗文注释
  从弟:堂弟。 亭亭:高貌。
  瑟瑟:风声。 罹:遭受。
  凝寒:严寒。
  2.联系注释,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高山上挺拔耸立的松树,顶着山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
  风声是如此的猛烈,而松枝是如此的刚劲!
  任它满天冰霜惨惨凄凄,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
难道是松树没有遭遇凝重的寒意?不,是松柏天生有着耐寒的本性!
简评:“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开篇描写出松柏树的整体形象:高耸挺拔,立与山上,笑迎“瑟瑟”寒风,不像严寒低头,不在恶势力下弯腰,高俊雄伟,傲骨铮铮。
三、四两句“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意思是风声是多么的凶猛,松枝在风中又是多么的刚劲。是对风声与松树都予以展开描写,描写松柏与寒风在对立中所展现的情状,突出了松的可贵品格。
五、六两句“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意思是正当严冰寒霜带来一片悲惨凄凉景象之时,松树却总是那么挺拔美好。通过冰霜的残酷再一次反衬松树的不畏严寒与高洁傲骨。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两句的意思是难道松柏就不遭受寒冷吗?但是松柏原本就具有不畏严寒的本性。直接写松品格,点明主题。
五、赏写法,品析艺术美
这首诗采用了托物言志 (?http:?/??/?www.so.com?/?s?q=%E6%89%98%E7%89%A9%E8%A8%80%E5%BF%97&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的写法。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紧紧扣住松柏经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来描写,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成功地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象诗中“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以句式的重复来突出狂风与劲松的对抗,语调紧促有力,诗情震荡,正显示了此诗以气胜的特色。全诗章法浑成,承转自然。尤其是结尾二句,以虚词设问,牵出全篇主旨,可谓收束得法,神完气足。 整首诗只言松而不言人,如果不在题目“赠从弟”上下功夫,很难把握其主旨。由题目明白了诗是赠堂弟的,才可能理解该诗托物言志,借咏松树来勉励堂弟保持节操的主旨。
全诗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松树刚正坚贞、不屈不挠的鲜明形象和不向严寒低头,不向残暴弯腰的气节,诗作融入了对松树赞颂的深厚感情,其用意是以比兴手法象征诗人自己的性格与抱负,同时也是为了勉励他的从弟。
1、这首诗是作者劝慰自己的堂弟做的,但全诗中我们没有读到一句,那么,诗人是怎样表达自己的劝勉之情的呢?
师明确:对,本诗它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劝勉之诗。同时也是言志诗,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借青松的刚劲,表明自己的志向之坚贞。它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诗人虽要劝勉,但不明说,而是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历严寒而不凋,把自己对堂弟的劝勉寄托于其中。那就是希望堂弟也像松柏一样面对挫折和困难要坚强勇敢。
2、诗的题目是“赠从弟”,作者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并没有将他希望堂弟应如何如何,但其劝勉之言却又不言而喻:希望堂弟能向松柏那样坚贞自守,不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况自勉的含义。诗人告诉我们,必须像松柏那样永远保持坚贞自强的个性,才不愧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人。
六、强记忆,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中考链接
  (1) 《赠从弟》中,描写劲松与狂风对抗的诗句是哪句?
  (2)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两句继承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3) 诗中直接描写松柏“本性”的诗句是哪些句子?
  (4)诗歌表明主旨的句子是哪句?
答案提示:
  a.“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b.“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c.“松枝一何劲” ,“终岁常端正”。
  d.“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5)诗中“一何盛”“一何劲”分别写出了“风”和“松”的什么特点?
【答案】“一何盛”突出了风之大,“一何劲”突出了松柏的雄健挺拔(坚韧)。
(6)全诗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案】象征手法。全诗借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自喻高洁、坚贞的情怀,在自勉中也勉励堂弟做一个坚强不屈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