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B 2.C 3.D 4.C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2分)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字)。
答: 以表演者人少著称,多取材于泰山民俗文化。___
6.综合性学习。(6分)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1分)
答: 【材料一】:汉字既能表意又具书写美,是不会被电子输入取代的。?
【材料二】:写好汉字的关键是社会要有文化诉求和文化修养。?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2分)
答: 示例:小岚,你好!汉字不仅蕴含丰富的表意文化,更具有独特的书写审美,这些都是传承千年的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学生,伫立在时代的洪流中心,我们更应肩负起传承汉字文化的责任,因此希望你能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_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1分)
答: 示例:写苍劲有力方块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___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作“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2分)
选字并解析: 示例:从,由两个“人”构成,二人相随,所以“从”是跟从的意思。吠,由“口” 和“犬”构成,狗之声从口出,因此“吠”指狗叫。休,由“人”和“木”构成,一人在树旁,因此具有休息之意。炙,上面是“肉”,下面是“火”,肉在火上烤,所以“炙”指烤肉。苗,上面是“草”,下面是“田”,田中长出植物,所以“苗”指初生的植物。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新闻,完成7~10题。(10分)
7.文中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分析中路军所遇之敌情是怎样的?(2分)
答: 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___
8.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答: “不料”一词充满嘲讽蔑视的语气,战犯的“不料”恰恰表明了我军的英勇善战,出其不意,表达出作者对敌人的强烈嘲讽。___
9.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
答: 略写中路军、西路军的渡江经过,详写东路军的渡江经过。因为中、西两路所遇抵抗,都很微弱,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再加上东路军的渡江区域战略意义重大,所以这样安排。___
10.文章在叙述敌人溃退的情况后,又插入精要的议论,请说明插入精要的议论有什么好处。(3分)
答: 既交代了我军取胜、敌军失败的政治上和军事上的原因,又突出了我军的英勇善战,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整个国民党反动派政权必然覆灭的命运,从而深化报道的主题。___
(二)(2018·乌鲁木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11.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我”恶作剧式的选题却得到地理老师的支持,虽然答辩时“我”举动出格,但她仍激励、引导“我”,使“我”迷途知返,通过努力最终考取理想院校。
12.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①关爱、包容,和蔼可亲;②细心、智慧,洞察一切;③认真、用心,善于引导。_
13.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分)
答: ①描写人物神态,且反复出现,刻画并突出了地理老师和蔼可亲的性格特点;②用语虽平实朴素,但细小传神,令人印象深刻。_
14.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答: 感谢地理老师用激发和鼓励的方式,让“我”找到自信、不再叛逆自负,并做出开始拼搏努力的决定。
15.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有勇气。在大庭广众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大家的评判,还有可能遭受别人异样的眼光。②有思想。“我”虽然有些偏激武断,叛逆孤傲,但对教育制度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不人云亦云。?
不赞同。因为这一举动体现出“我”:①做事有些莽撞。冲动随性,不计后果,忽略了老师为课题论文付出的心血,显出“我”的幼稚不成熟。②思想有些偏激。“我”对教育制度虽然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但比较偏激武断,有些以偏概全。?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6~19题。(15分)
16.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3分)
答: 贫贱但不卑贱;蓄势而动,厚积薄发(默默无闻、努力生长);是王者,雅致和悲情之花;越老越有用。
17.品析语言。(4分)
(1)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品析加点字)
答: “逼”是威胁、强迫的意思,用在这里写出了野菊花勇于面对绝境,突出了野菊花的倔强和孤傲,表达了“我”内心对野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
答: 此句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野菊花在沸水中绽放出的美丽姿态,以及带给“我”的愉悦、舒畅之感。
18.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 通过野菊花在冬日里的涅槃和等待,深化了文章主题,让人感受到了生命的顽强与生生不息,给人以无限的期待和希望。
19.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5分)
答: 通过描写老树、乌鸦、枝叶、秋风等特定秋景,写出了秋天荒凉寂寞的特点,与下文写野菊花带来的生动和暖意形成对比,为下文赞美野菊花做铺垫。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景物描写极具渲染力和感染力。
三、写作(40分)
20.请以“新发现”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本文的题目浅显易懂,我们每天与这个社会接触,总会有一些新的发现。或是身边生活的变化,或是身边人物的变化。这个题目贴近我们日常生活,但要写出深意,却有难度。所以本文应从发现的新变化中提炼出精神层面的主旨,提炼出积极健康的意义。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一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要塞(sài) 湛蓝(zhàn)
轻盈(yínɡ) 锐不可当(dǎnɡ)
B.履行(lǚ) 浩瀚(hàn)
仲裁(zhònɡ) 屏息敛声(liǎn)
C.悄然(qiāo) 翘首(qiáo)
刹那(chà) 摧枯拉朽(xiǔ)
D.镌刻(juàn) 督战(dū)
签订(qiān) 一丝不苟(ɡǒu)
2.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溃退 凌空 点燃 眼花瞭乱
B.颁发 苦似 轨迹 如梦初醒
C.新秀 咆哮 娴熟 震耳欲聋
D.遗嘱 由衷 萧洒 白手起家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
A.“五一”表彰大会上,来自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济济一堂,共庆劳动者的节日。
B.面对大数据时代的新挑战,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未雨绸缪,积极拥抱变革。
C.我国社会保险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机制更加完善,老百姓对此拍手称快。
D.我校新组建的篮球队,在全市中学生球赛上获得第三名,成绩差强人意。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
A.中国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关心南海的和平与稳定,为维护其和平与稳定,我国发扬了灯塔的作用。
B.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的有效机制,以便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
C.青春剧应该既重视对青春梦想、追求、奋斗历程的深度呈现,又要重视青少年情感的生动刻画。
D.海燕队第一仗就以3比0的比分淘汰了近两年一直没赢过的飞虎队。
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题。(2分)
中国皮影的表演方式繁多,一般都需要多人进行合作演出。但泰山皮影的表演方式很是独特,一台戏最多需要两个人,即一人伴奏、一人操纵影人表演,必要时一个人演出一台戏,这就是皮影界的古老绝活:“十不闲”。所谓“十不闲”指在皮影戏表演时,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脚上伴奏,手里操作,口中歌唱,把全身都调动起来,一个人身兼数职,独自完成一整台戏的演出,这就需要表演者有相当厚的表演功底。大汶口文化的流风余韵、东夷殷商文化的交融,齐鲁文化的传承,在泰山演绎流变,形成了泰山民俗的基因,形成了泰山民俗率真昌明的特点,天神、地祇、人鬼的祭祀,使泰山民俗具有了神秘莫测的特点。从自然造化到灵气之源,从地理大山到心灵神山,从灵石崇拜到石敢当信仰,从巡狩柴望到封禅大典,都体现了礼俗杂糅的泰山山石崇拜民俗。所有这些,都为泰山皮影的成长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泰山皮影的主要特点(不超过20字)。
答: ??????????????????????????????
6.综合性学习。(6分)
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材料一】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受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材料二】《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现在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来调侃和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等。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因此,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1)阅读上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提取主要信息。(1分)
答: ??????????????????????????????
??????????????????????????????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2分)
答: ??????????????????????????????
??????????????????????????????
??????????????????????????????
??????????????????????????????
(3)请你根据材料一的信息,为本次活动写一条宣传语。(1分)
答: ??????????????????????????????
(4)汉字中有一类字叫作“会意字”,清代学者王筠说:“会意者,合二字、三字之意以成一字之意。”请从给定的会意字当中选择一个,仿照示例对其字义进行解析。(2分)
会意字:从、吠、休、炙、苗。
示例:晶,由三个“日”字构成,“日”为发光体,三个“日”更具光亮,因此,“晶”是光亮的意思。
选字并解析: ???????????????????? ?????
??????????????????????????????
??????????????????????????????
??????????????????????????????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下面新闻,完成7~10题。(10分)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新华社长江前线二十二日二十二时电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我西路军开始渡江,地点在九江、安庆段。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这一路现已占领贵池、殷家汇、东流、至德、彭泽之线的广大南岸阵地,正向南扩展中。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我西路军当面之敌亦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7.文中说“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请分析中路军所遇之敌情是怎样的?(2分)
答: ??????????????????????????????
8.体会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2分)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答: ??????????????????????????????
??????????????????????????????
9.三路大军的渡江经过作者是如何安排详略的?为什么这样安排?(3分)
答: ??????????????????????????????
??????????????????????????????
??????????????????????????????
10.文章在叙述敌人溃退的情况后,又插入精要的议论,请说明插入精要的议论有什么好处。(3分)
答: ??????????????????????????????
??????????????????????????????
??????????????????????????????
(二)(2018·乌鲁木齐中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15分)
我念出了那张纸片
佚 名
上高中的时候,学校搞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要参与课题研究,每个人都要提交想法。我们的负责人是个地理老师,她让我们在纸条上写自己好奇的问题。
高一的我叛逆自负,觉得这些东西十分无聊,也觉得全世界就自己最厉害,相当痛恨应试教育,觉得学校这种地方,实在承载不了我的才华。所以,就像是恶作剧一样,我写的问题是,“为什么我积木搭得这么好,学校却不开积木课”。我胡乱地写完,把纸条交上去,然后微眯着眼睛,不再理会教室里的一切。
那是我和她的第一次见面,可我永远忘不了她读到我的纸条时眼睛里忽然泛出的光,然后,她说话了:“谁是李云飏?举个手好吗?”我睁眼,举手。
“我觉得你的想法很棒。”她微笑着,认真地说。
那天课上过了四个选题,我的建议是其中之一,名字定为“论学校开展积木课的可行性探究”。我就开始弄这个开玩笑一样的课题了。政治老师上课还点过我的名,说不行就算了,别搞了。我不服了。我找数据,研究乐高,写论文。地理老师不知道上哪里找的那么多资料,她每次单独找我都会给我好几个方向,后来我才知道,这都是她熬夜弄的。
现在回想起来不仅感动,甚至有些震撼——她一定看到了我的所有叛逆和傲气,甚至所有孤独?或许那天她拿起那张纸条,看到我微眯眼睛的那一刻,就看透了我的诸多本质——我高一时一天说话不超过五句,一个朋友也没有。
最后答辩前,我拿出一张纸片,上面是一些字,我看着她,说想把这些念出来。上面是我对教育制度的质疑。她沉默了很久,说:“你想清楚了,这些评委不一定会喜欢。”
那天答辩是我第一次上台,一开始脚就狂抖,还剩一分钟时,我还有三页结论没讲,可我却做了个自己都没想到的决定。我放下话筒,走上前三步,从衬衫口袋里掏出那张纸片。之后的五分钟,到现在为止,都是我二十二年的人生中我认为最辉煌的时刻,我无数次梦见那一幕。
我把那段话念了出来。
那张纸片我已经找不到了,我记得我写过,“为什么我们只能去相信而不能去思考”“你可以阻止我笑,但你不能阻止我想象”……很二,但气势恢宏。我清晰地记得,评委老师们很意外,但听得很专注,年级里前排几个打瞌睡的兄弟都把背挺直了。
班主任第二天早自习进教室时笑眯眯地对我讲:“李云飏,你出名了。好几个老师都在向我打听你,说很喜欢你。”可我越想越觉得愧疚,这份论文地理老师耗费的心血比我多,尤其是结论——那最后被我完全略过的、只字未提的地方。那里她研究了很久,并且三番五次地嘱咐过我,怎么尽量严谨,怎么得体表述,甚至答辩时怎么打动评委。本来起初就是个野路子的选题,完成这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
那天我低着头,跟她说了许多愧疚的话,她打断我:“你把想说的话当着全年级说出来的时候,开心吗?”我愣了愣,然后点点头。她微笑:“开心就好,你很棒!”
说完,她依然微笑着。看着她,我突然流泪了。
这是我高中唯一一次流泪。我是个成绩不好的顽劣学生,而这时有个老师站出来,告诉我,我很棒。告诉我大学是个能充分发挥一个人才华的地方,如果我确实喜欢这种感觉,一定要去经历大学。
我捡起了从没及格过的功课,从个差生开始起步,拼搏了三年,最后,终于进了一个自己向往的一本院校。
我很庆幸我当时的选择,选择不再顽劣而开始拼搏;更庆幸有那个老师教会了我做出这个选择。
(文章有删改)
11.文中“我”回忆了上高中时的什么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答: ??????????????????????????????
??????????????????????????????
??????????????????????????????
12.文中的“她”是个怎样的老师?请简要分析。(3分)
答: ??????????????????????????????
??????????????????????????????
13.写地理老师时,文中多次用到“微笑”一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赏析。(2分)
答: ??????????????????????????????
??????????????????????????????
14.请理解结尾一段中画线句子的含意。(3分)
答: ??????????????????????????????
??????????????????????????????
15.你赞同文中的“我”在全年级的课题答辩会上念出那张纸片上内容的举动吗?为什么?请说说你的理由。(4分)
答: ??????????????????????????????
??????????????????????????????
??????????????????????????????
??????????????????????????????
??????????????????????????????
??????????????????????????????
??????????????????????????????
??????????????????????????????
(三)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6~19题。(15分)
野菊花之恋
刘文方
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
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枝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把偌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起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疔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菊花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
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
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鲜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虚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噼啪”中化为灰烬。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选自《新民晚报》2018年5月11日,略有改动)
16.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3分)
答: ??????????????????????????????
??????????????????????????????
17.品析语言。(4分)
(1)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逼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逢生自我的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品析加点字)
答: ??????????????????????????????
??????????????????????????????
(2)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赏心悦目的/美丽。(赏析句子的修辞效果)
答: ??????????????????????????????
??????????????????????????????
18.请写出你对最后一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3分)
答: ??????????????????????????????
??????????????????????????????
19.请你对文章第一段进行简要分析和评价。(5分)
答: ??????????????????????????????
??????????????????????????????
??????????????????????????????
??????????????????????????????
三、写作(40分)
20.请以“新发现”为标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卷面整洁,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