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课件: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3 生物(稳态与环境)课件:4.2 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08: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在营养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情况下,某种细菌每20min就通过二分裂繁殖一代。
任务1:填写以下表格
1
2
3
4
5
6
7
8
9
2
4
8
16
32
64
128
256
512
t代细菌数量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Nt =
2t
一、自主探究:尝试建立数学模型。
时间(min)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分裂代数
数量(个)
以时间为横坐标,细菌数量为纵坐标,画出细菌数量增长曲线。






512
256
128
64
32
16









资料1:
二、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
8
在20世纪30年代,人们将环颈雉引入美国的一个岛屿。在1937-1942年期间,这个种群数量的增长如下图所示。
8
7
7


三:种群数量增长“S”型
草履虫种群增长呈“S”型曲线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利用k值和k/2控制鼠类等有害动物数量?
讨论
如何利用k值拯救大熊猫、
金丝猴等珍稀动物?
3.水体中的某种鱼类资源,每年捕捞多少才合适呢?
联系
1、在利用海洋鱼类资源时一般要使其种群数量保持在K/2水平,原因是在这个水平上( )
A.种群数量相对稳定 B.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数量最大 D.环境容纳量最小
四、习题自测
2.在下图中,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状况下增长的是 ( )
3、下列四幅图中,哪些点对应K值? 哪些点 对应 k/2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