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5.1生态系统的结构 (共3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课件:5.1生态系统的结构 (共3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09-20 18:45: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物个体
种群
生物群落
生态系统
生物圈
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同种
所有
+无机环境
最大
温故知新
例1、在一个阴湿低洼的草丛中,有一堆长满苔藓的朽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蚯蚓、蜘蛛、老鼠、蛇、青蛙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
A.生态系统 B.生物群落
C.种群 D.生物圈
A
生态系统概念:
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菜市场中的鸡、鸭、鱼等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能不能算一个生态系统?
不能,虽然是菜市场中全部的生物及其无机环境,但是各种生物之间没有生物学上的联系。
思考
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相互影响
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

一片森林、一块草地、一个池塘、一块农田、一条河流、一根朽木、一块培养基甚至是一滴雨水等都可看做一个生态系统。
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构成世界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物圈


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类型
自然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草原生态系统
农田生态系统
人工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河流生态系统
湖泊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
荒漠生态系统
冻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水域生态系统
果园生态系统
池塘生态系统图解
Ⅰ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Ⅱ生产者
Ⅲ消费者
Ⅳ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生态系统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阳光、热能、水、空气、无机盐等。
自养生物,主要是绿色植物。
动物,包括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和寄生动物等。
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主要是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非生物的物质——
非生物的能量——
水 空气 无机盐
阳光 热能
无机环境
是生态系统的必备成分
生产者——



主要指:

特例:
同化类型:
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并储存能量的生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硝化细菌(化能合成作用)、蓝藻
自养型
生物群落
例 (多选)下列各级生物中,全部属于生产者的是
A.水稻、海带 B.蘑菇、葫芦藓
C.酵母菌、地衣 D.仙人掌、硝化细菌
AD
消费者
同化类型:
异养型
作用:
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有利于生产者的传粉或种子的传播
植食性动物、肉食性动物、杂食性动物、寄生动物
消费者
举例:
消费者只有动物吗?
、菟丝子、根瘤菌、病毒。
猪笼草



分解者:
同化类型:
主要指:
分解动植物遗体中有机物获取能量的生物。
异养型
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和腐生动物。
腐生性动物如蜣螂、蚯蚓、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秃鹫
例 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C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举例说明。
4、细菌都是分解者( )
1、所有的动物都是消费者( )
腐生性动物如蚯蚓、蜣螂、秃鹫等属于分解者。
3、生产者都是植物( )
硝化细菌、蓝藻属于生产者。
2、所有的植物都是生产者( )
寄生植物菟丝子属于消费者。
硝化细菌属于生产者。
看谁最快
生态系统结构模型
生产者
非生物成分
呼吸作用
光合作用等
消费者
捕食
分解者
分解作用
分解作用
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
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关系:
1、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将光能变为化学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所以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主要成分。
2、消费者通过自身代谢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回归自然,加快了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还对植物的传粉和种子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是物质循环的关键成分。
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是 和 。
生产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1)概念:
生态系统中各生物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
(2)类型
捕食食物链
寄生食物链
腐生食物链
(只包括了生产者与消费者)
1.食物链
生态系统的成分
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
三级 消费者
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
食物链中的一个个环节。 它是指处于食物链同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
营养级:

营养级
思考
1食物链由哪些成分组成?起点和终点是什么?
2食物链的方向是什么?图中箭头的含义是什么?方向能颠倒吗?
1.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能被捕食的消费者。分解者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2.生产者总是为第一营养级。


3、食物链中箭头的含义:箭头方向代表能量流动的方向,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方向不能颠倒。
注意:
这两句谚语是否构成食物链?请说明理由!
1、“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2、“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河泥(主要指浮游植物)”
植物→蝉→螳螂→黄雀
浮游植物→虾米→小鱼→大鱼


(2)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形成食物网。
思考
各种生物处营养级的级别,是否一成不变?
不是。同一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能处于不同营养级。
1、在这个食物网中,共有______条食物链。
9
2、在这个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短的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蝗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草→兔→狐等4条
3、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为____________
猫头鹰的营养级可以有_______________
草本植物
三、四、五、六
4、属于三级消费者的生物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蛇、吃虫的鸟、青蛙、猫头鹰
5、狐与猫头鹰的关系________;兔与狐的关系_______;
猫头鹰与蛇的关系_____________。
竞争
捕食
捕食、竞争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______,食物网越_____, 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________。
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
生态系统的 和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营养结构
越多
复杂
越强
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
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生态系统
的成分
营养结构
(食物链、食物网 )
生态系统的结构
食物关系
课堂总结
随堂练习
1.一个完整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A.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C.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D.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及无机环境
A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要是指绿色植物 
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C.属于第一营养级  
D.都是异养生物
D
3.下列属于分解者的是
A.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B.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
C.属于自养型的微生物
D.属于异养型的全部微生物
A
4.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主要因为它们
A.能释放氧气和吸收代谢废物
B.能净化环境
C.能分解有机物使之变为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中
D.能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来源
C
5.在草→兔→狐→狼这条食物链中,属于第一营养级和次级消费者的生物分别是
A.狼和兔???????
B.兔和狼??????
C.草和狐??????????
D.草和兔

6.下列食物链中,正确的一项是  
A.草←田鼠←兔←鹿  
B.蝗虫→麻雀→ 鹰→狼
C.虾→鱼→海豹→北极熊   
D.绿藻→虾→鱼→鳖
C
D
7.绿眼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在有光条件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在无光条件下却能在水中摄食有机成分。在生态系统中它
A.是生产者
B.是分解者
C.既是分解者又是消费者
D.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
D
8.下列有关左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中有两条捕食链
B.狐与鸟之间既有捕食关系也有竞争关系
C.细菌占有第2、3、4、5营养级
D.狐处于第四营养级
A
课后小作业
整理课本知识点
课本92页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