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3.初步了解词的有关知识以及学习词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领悟情感,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词,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难点】
把握这首词深婉细腻的艺术风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致
今天,我们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
二、识记,引导知识的积累
1、释题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 “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便于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2、作家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3、创作背景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三、朗读,倾听文字的声音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常记溪亭日暮mù,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ǒu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tān鸥鹭ōu lù。
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视频朗读,读准平仄
4.合作朗读,读懂韵律
《如梦令》
李清照 (宋)
(男)常记溪亭日暮,
(女)沉醉不知归路。
(男)兴尽晚回舟,
(女)误入藕花深处。
(男)争渡,
(女)争渡,
(齐读)惊起一滩鸥鹭。
(押“U”韵)
四、悟读,绘出文字的画面
1、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发言后板书:
溪亭日暮、藕花深处、荷湖争渡、惊飞鸥鹭……)
2、请选择一个词语想象成一幅画面,动笔写下来吧。
3、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浅吟低唱)
五、赏读,品出文字的味道
1、理解词意: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2、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
(“醉”)
3、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溪亭日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藕花深处”的画面: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一滩鸥鹭的画面
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六、背读,再享诗意美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七、中考链接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如梦令),韵脚是( u)。
2.这首词中,表达时间的词是(日暮),表示地方的词是(溪亭)。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答:诗人“不知归路”,一是因为酒醉,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5.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6.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共25张PPT)
语文R版 八年级上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课外古诗词诵读
今天,我们接触的这位词人可不简单,被称为“词国女皇”。有人用“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来评价她的词学造诣,这个李易安就是李清照。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近李清照,走进李清照的词,走进李清照的少女生活,走进李清照的内心世界,一起研读《如梦令》。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这首词的题目是——(没有题目, “如梦令”是词牌名,词牌是填词的曲调。有的词有题目,有的词则没有题目,没有题目的,我们为了便于区分,往往以词的第一句作为题目,如这首《如梦令》,我们就记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句式有长有短,形式活泼,又叫长短句。
1、释题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
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
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2、作家介绍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这首《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较为可信的时间当是李清照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这段时间李清照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作者感到诗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3、创作背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1.自由吟读,读准字音
mù
ǒu
tān
ōu lù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2.教师范读,注意节奏
3.视频朗读,注意平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如梦令》
李清照
(男)常记溪亭日暮,
(女)沉醉不知归路。
(男)兴尽晚回舟,
(女)误入藕花深处。
(男)争渡,
(女)争渡,
(齐读)惊起一滩鸥鹭。
4.合作朗读,读懂韵律
(押“U”韵)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北宋文学家苏轼曾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在这首词里藏着好几幅令人流连的画面,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发言后板书:
溪亭日暮
藕花深处
荷湖争渡
惊飞鸥鹭……
2、请选择一个词语想象成一幅画面,动笔写下来吧。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古代的词不仅可以当做画来欣赏,还可以谱成曲来吟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播放蔡琴独唱,师生跟着浅吟低唱)
(点击链接)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理解词意:
经常记起在溪边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被美景陶醉而流连忘返。
游兴满足了,天黑往回划船,不小心划进了荷花池深处。
划呀,划呀,惊动满滩的水鸟,都飞起来了。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2.这首词中哪个字最能表达李清照的心情?
(“醉”)
3、李清照为什么醉了呢?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 。“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 ”,时间是“日暮 ”,作者饮宴以后 ,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 ,“不知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一连两个“争渡 ”,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 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李清照是酣醉于酒,沉醉于景,陶醉于情了。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作家,给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情趣盎然的画面,让一千年后的我们了解到了在宋代社会,一个少女所享受到的快乐的生活时光。让我们带着这份了解,再读这首词。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3、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仿佛看到了那些画面?
溪亭日暮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描绘“溪亭日暮图”;读出“溪亭日暮”的美。
藕花深处”的画面:李清照怎么会来到“藕花深处”的?抓住“误入”、“深处”,体会词人的心情。
想象“一滩鸥鹭”的画面: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读出“一滩鸥鹭”的壮观。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词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1.这首词的词牌名是( ),韵脚是( )。
2.这首词中,表达时间的词是( ),表示地方的词是( )。
3.想一想,作者为什么会“不知归路”呢?
答:诗人“不知归路”:
一是因为酒醉,
二是因为她尽兴而心醉。
如梦令
u
日暮
溪亭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4.展开联想与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画面。
暮色中船却误入荷塘深处,作者不由得惊呼:怎么把船划出去?叫声惊醒了鸥鹭,飞向天空,霎时,人声、水声、鸟声交织在宁静的湖面上。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5.赏析“惊起一滩鸥鹭”一句中“惊”字的妙处。
“惊”字既暗写出了船行之快,又生动地写出停栖在小洲上的鸥鹭被吓得惊慌失措的情态。
上21世纪教育网 下精品教学资源
6.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反映了词人早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