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的传递》电子教案
教学内容
《热的传递》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二课,由于学生对冷热的概念已有所了解,所以本节课主要从对热的传递进行概述。大体编写结构是:知道热在固体中如何传递——如何正确使用酒精灯——热在液体和空气中如何传递——认识辐射这种传递方式——能将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预期学习结果
1、知道传导、对流、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直到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2、会做热传导、对流的实验,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难点:
正确使用酒精灯。
教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金属片、酒精灯、火柴、蜡、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水、茶叶、汤匙、有关的录像资料、图片资料,ppt课件等。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情况分析
导入
二、教学“热在固体中的传递”
三、指导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
四、教学“热在液体和空气中的传递”
五、教学“辐射”
六、拓展
七、本课小结,巩固提高
1、播放视频一,让学生活观看。
2、向学生提问:
①汤匙热吗?
②汤匙变热了,你们知道是谁把热传递给它呢?
3、既然热可以传递,那它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都是怎样传递的?传递的方式一样吗?大家想不想知道?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热的传递。板书:热的传递
4、教师演示实验一。
①放映课件的步骤一。老师按步骤要求演示第一步。并提醒学生活注意观察。
②放映课件的步骤二。老师按步骤要求演示第二步。
5、提问:刚才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6、教师提醒:要注意安全,别被烫伤!
7、总结:热在固体中,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会传热方式称为“传导”。
8、放映课件“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分步讲解清楚,并演示给学生看。
9、教师指导。
10、教师结合课件演示“实验二”。
11、教师播放“视频二”让学生加深理解。
12、总结: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13、课件出示p20页的内容,教学“辐射”。
14、结论:不靠空气、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15、拓展。
出示课件,让学生分析完成课本中的拓展题。
16、本课小结。
17、巩固提高。(课件出示练习题。)
1、观看视频。
2、学生回答。。
3、学生回答。
4、学生回答:想。
5、学生看老师演示实验。
6、学生讨论,回答。
7、指名学生上讲台做实验一。其余学生活观看、回答。
8、学生读。
9、学生边看边听。
10、学生动手操作。
11、学生认真看,并发言。
13、观看、总结。
14、学生讨论、交流。
15、学生齐读。
16、小组分析、讨论,共同完成拓展题。
17、学生完成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