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B 2.C 3.A 4.A 5.D 6.C
7.(2018·铜仁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8分)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一条你的探究结果。(3分)
答: 示例一:轻松活泼的方式也可以传播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示例二:网络上的爱国主义教育空间正在得到关注和加强。示例三:可根据青少年接受知识的特点、规律和心理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示例四:年轻人可以用他们特有的方式爱国,成为线上线下、网内网外弘扬正能量的生力军。___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一条。 (2分)
答: 示例一:应让国人从小到大接受爱国主义和价值观教育。示例二:在生活中时时感受“沉浸式”教育,从而形成对国家的强烈自豪感。示例三:要让保护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成为人们的自觉力量。_
(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3分)
答: 示例一:立下志向,为祖国认真努力学习。示例二:看见国旗,立正敬礼。示例三:唱国歌时,态度端正用心,充满感情。___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昆明的雨》选段,完成8~11题。(11分)
8.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3分)
答: ①所画的倒挂而且开花的仙人掌、青头菌与牛肝菌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言之有理即可)___
9.“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 昆明的雨不连绵,气压不低,所以是明亮的;雨季中植物枝叶饱满,色泽浓绿,生命力旺盛,故说昆明的雨季是丰满的;这样明亮、丰满的雨季,令人喜爱动情。___
10.第②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 ①内容上: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②结构上:这是“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___
11.请体会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张目结舌”的妙处。(3分)
答: “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此指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表现出昆明的雨季对植物的滋养,表达出作者的惊叹之情。(意思对即可)___
(二)(2018·安顺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12.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用柳条营救花蝴蝶 → 帮助蝴蝶晒太阳、汲取花蜜 → 搭建“避难所”保护蝴蝶(意思对即可)___
13.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 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作用:表现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机智、善良、纯真。
1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答: 议论;作用:赞美了小男孩和小女孩的善良与纯真,揭露了美好的人性日益流失的社会现状,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15.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3分)
答: “大沙漠”指的是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人群和社会;“沙尘暴”指的是人们丧失美好人性,自私、冷漠的行为。(意思相近即可)?
事例:如:公交车上没有人给老人、孕妇让座;老人摔倒在地无人搀扶……?
16.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 示例:关爱弱小的生命,爱护生存环境,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多一点关爱,少一点淡漠,多一点善良,少一点算计。(意思相近即可)_
(三)(2018·宿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4分)
17.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3分)
答: 早晨的炊烟轻淡;午间的炊烟急速;傍晚的炊烟悠长。_
18.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4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早晨傍晚的炊烟比作晨钟暮鼓,形象地表现了人们按照炊烟作息的习惯。___
(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 “缠绕”本义是用带状物或条状物盘绕其他物体,文中指炊烟和思念交织在一起,炊烟是故乡,是母亲,看到炊烟就会想起母亲,想起故乡,从而激发对母亲、故乡的思念;思念母亲、故乡,自然会想到炊烟。炊烟和思念紧密缠绕在一起,在魂牵梦绕中泪眼看炊烟,眼睛怎能不是湿的呢。_
19.第⑩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答: 引用诗句表现了乡村炊烟的美景,抒发了喜爱之情,为文章增添了文学色彩。
20.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
答: 文中“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表现了炊烟与饭食的联系,“花” 是美好的, “灶台上开出的花”意味着母亲最美好的心愿就是一家人饱暖无忧。“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表现了炊烟与家乡的联系,浓浓的母爱和乡情,所以说母亲是这幅水墨画的作者,这幅水墨画的色调是暖的。(围绕 “母爱”“乡情”结合文本内容回答即可)__
三、写作(40分)
21.(2018·广州中考)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写作提示】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评价检测试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绿釉(yóu) 摇曳(zhuài) 颓唐(tuí)
B.洗涤(dí) 踌躇(chú) 虬枝(qiú)
C.嫉妒(jí) 举箸(zhù) 蹒跚(mǎn)
D.训诫(jiè) 箴言(xián) 紊乱(wě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锁屑 交卸 游逛 旁逸斜出
B.倦怠 狼籍 濒临 张目结舌
C.牛犊 遏制 深渊 恹恹欲睡
D.辟邪 鲜腴 吆喝 坦荡如抵
3.(2018·济南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老教授在讲授国学时旁征博引,赢得了在座嘉宾的阵阵掌声。
B.大明湖的“灯光秀”如诗如画,夜幕下各种明灯绘声绘色。
C.章丘铁锅的制造者用行动诠释匠人精神,其技术已经达到了无所不为的程度。
D.我校足球队在激烈的对抗中略胜一筹,终于遗憾地输给了强劲的对手。
4.(2018·哈尔滨中考)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认识到诵读经典很重要。将“重要”改为“必要”。
B.在世乒赛上,中国队囊括并包揽了所有项目的金牌。删掉“囊括并”或“并包揽”。
C.保护水资源刻不容缓,每个人都应作为江河卫士。将“作为”改为“成为”。
D.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解决问题并深入研究。将“解决问题”和“深入研究”调换位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我很想看看这北极老鼠到底是个什么样子?便在后面紧追不舍。
B.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C.天津卫的小吃太粗太土:熬小鱼刺多,容易卡嗓子,炸麻花梆硬,弄不好硌牙。
D.“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在这个属于奋斗者的新时代,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人人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
6.(2018·怀化中考)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
②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④这样,窗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②③①⑤⑥④ D.②①③④⑥⑤
7.(2018·铜仁中考)阅读下面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8分)
铜仁市某中学某班开展“我爱祖国”主题班会活动,同学们展示了自己搜集的材料。
材料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儿》,是一部爱国主义题材的动漫作品,放在视频分享网站B站后引发很多年轻人的追捧,其中的经典台词“每一个兔子都有大国梦”不胫而走,“幸福并感激着”“此生无悔入华夏”“厉害了,我的国”……弹幕上“泪目”刷屏。凭借弹幕这种看似“众声喧哗”的方式,青年人在网络上大声表达正能量。
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小粉红”(网络爱国青年)“小青马”(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群体蓬勃兴起,他们“肤白貌美三观正,爱国也要‘萌萌哒’”。
材料三:美国学校经常组织学生“效忠宣誓”,宣誓效忠美利坚合众国国旗及效忠所代表之共和国。在演奏国歌或面对国旗时,他们会做出用右手按心口的“效忠宣誓”的标准姿势。近50万辆校车上播放最多的歌曲是《上帝保佑美国》《美丽的美利坚》。对于成年人,多数节庆活动都在强化爱国主义教育,10个联邦法定假日中8个与此相关;各种盛大集会,体育赛事等开场前必唱美国国歌;好莱坞出品了大量的“主旋律”电影……
(1)请认真阅读材料一、材料二,写出一条你的探究结果。(3分)
答:??????????????????????????????????????????????????????????????
?????????????????????????????????????????????????????????????????
??????????????????????????????????????????????????????????????????
?????????????????????????????????????????????????????????????????
(2)在培养国人的爱国主义情感方面,材料三带给我们什么启示?请写出一条。 (2分)
答:????????????????????????????????????????????????????????????????????????????????????????????????????????????????????????????????????????????????????????????????????????????????????????????????(3)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想怎样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请用一种合适的方式具体表达出来。(3分)
答:????????????????????????????????????????????????????????????????????????????????????????????????????????????????????????????????????????????????????????????????????????????????????????????????
二、阅读品悟(40分)
(一)阅读《昆明的雨》选段,完成8~11题。(11分)
昆 明 的 雨
①宁坤要我给他画一张画,要有昆明的特点。我想了一些时候,画了一幅:右上角画了一片倒挂着的浓绿的仙人掌,末端开出一朵金黄色的花;左下画了几朵青头菌和牛肝菌。题了这样几行字:
昆明人家常于门头挂仙人掌一片以辟邪,仙人掌悬空倒挂,尚能存活开花。于此可见仙人掌生命之顽强,亦可见昆明雨季空气之湿润。雨季则有青头菌、牛肝菌,味极鲜腴。
②我想念昆明的雨。
③我以前不知道有所谓雨季。“雨季”,是到昆明以后才有了具体感受的。
④我不记得昆明的雨季有多长,从几月到几月,好像是相当长的。但是并不使人厌烦。因为是下下停停,停停下下,不是连绵不断,下起来没完,而且并不使人气闷。我觉得昆明雨季气压不低,人很舒服。
⑤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城春草木深,孟夏草木长。昆明的雨季,是浓绿的。草木的枝叶里的水分都到了饱和状态,显示出过分的、近于夸张的旺盛。
⑥我的那张画是写实的。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旧日昆明人家门头上用以辟邪的多是这样一些东西:一面小镜子,周围画着八卦,下面便是一片仙人掌,——在仙人掌上扎一个洞,用麻线穿了,挂在钉子上。昆明仙人掌多,且极肥大。有些人家在菜园的周围种了一圈仙人掌以代替篱笆。
——种了仙人掌,猪羊便不敢进园吃菜了。仙人掌有刺,猪和羊怕扎。
⑦昆明菌子极多。雨季逛菜市场,随时可以看到各种菌子。最多,也最便宜的是牛肝菌。牛肝菌下来的时候,家家饭馆卖炒牛肝菌,连西南联大食堂的桌子上都可以有一碗。牛肝菌色如牛肝,滑,嫩,鲜,香,很好吃。炒牛肝菌须多放蒜,否则容易使人晕倒。青头菌比牛肝菌略贵。这种菌子炒熟了也还是浅绿色的,格调比牛肝菌高。菌中之王是鸡,味道鲜浓,无可方比。鸡是名贵的山珍,但并不真的贵得惊人。一盘红烧鸡的价钱和一碗黄焖鸡不相上下,因为这东西在云南并不难得。有一个笑话:有人从昆明坐火车到呈贡,在车上看到地上有一棵鸡,他跳下去把鸡捡了,紧赶两步,还能爬上火车。这笑话用意在说明昆明到呈贡的火车之慢,但也说明鸡随处可见。有一种菌子,中吃不中看,叫作干巴菌。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颜色深褐带绿,有点像一堆半干的牛粪或一个被踩破了的马蜂窝。里头还有许多草茎、松毛,乱七八糟!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还有一种菌子,中看不中吃,叫鸡油菌。都是一般大小,有一块银元那样大,滴溜儿圆,颜色浅黄,恰似鸡油一样。这种菌子只能做菜时配色用,没甚味道。
8.文章标题是“昆明的雨”,为什么开篇要描述作者给宁坤的画呢?(3分)
答:????????????????????????????????????????????????????????????????????????????????????????????????????????????????????????????????????????????????????????????????????????????????????????????????9.“昆明的雨季是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动情的”,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分)
答:????????????????????????????????????????????????????????????????????????????????????????????????????????????????????????????????????????????????????????????????????????????????????????????????10.第②段中作者写到“我想念昆明的雨”,试分析这一句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2分)
答:???????????????????????????????????????????????????????????????????????????????????????????????????????????????????????????????11.请体会下面一句话中加点词“张目结舌”的妙处。(3分)
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答:????????????????????????????????????????????????????????????????????????????????????????????????????????????????????????????????????????????????????????????????????????????????????????????????(二)(2018·安顺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2~16题。(15分)
对一只蝴蝶的关怀
李汉荣
①初夏的一个上午,我去河边散步,看见河湾的岸边一个小男孩和小女孩神情紧张专注,好像在讨论一件重要的事情。我轻轻走近他们,才看见他们正在营救一只在水面上盘旋挣扎着的花蝴蝶。那蝴蝶也许翅膀受伤了,跌入水中又使翅膀过于沉重而无法飞行。小男孩将一枝柳条伸向水面,但柳条太短,小女孩又折了一枝柳条,解下自己的红头绳将两根柳条接起来,终于够着那只蝴蝶了,然而它仍然不配合,不知道赶快爬上这小小“生命线”。小女孩急忙摘下头上的蝴蝶形发卡,系在柳条的一端,让小男孩投向水面的蝴蝶附近,示意它:这是你的同伴来搭救你了,你不认识我们,你总该认识你的同伴吧。果然,那弱小的蝴蝶扇动几下翅膀,缓缓地挨近这一只“蝴蝶”,缓缓地爬上这只“蝴蝶”结实的翅膀,小男孩慢慢地将柳条移向岸边,蝴蝶终于上岸了,两个孩子快乐得又说又笑起来。
②我以为事情到此结束了,然而,两个孩子又商量起了这只蝴蝶今后的生活。他们小心地把蝴蝶放在阳光下的草地上正开放着的一丛野蔷薇花上,让它一边晒太阳,一边汲取花蜜。但是,他们仍觉得这种安排不到家,他们担心贪嘴的鸟啄食了这需要安静疗养的可怜蝴蝶,就采了几片树叶搭起一个简易的绿色“避难所”,将蝴蝶护在里面。他们相信,待它安静休息一些时候,伤口愈合,体力恢复,它就能重新飞舞在春天的原野上。
③今天上午我本来是不准备出门的,想待在家里读书或写作。不知道什么原因我还是出门了。多亏我走出了门,在书本之外,我读到了春天最纯洁、最生动的情节。在我小小的文字之外、在生硬的键盘之外,两个孩子和那只蝴蝶、那片水湾,组合成真正满含温情和诗意的意象。在我的思路之外,孩子们的思路才真正通向春天深处,通向万物深处,通向心灵深处。
④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了许多。首先我觉得我的善心比孩子们淡漠得多也少得多,或许我更关心的是自己的生存、利益、脸面、尊严,而对其他生命和生灵的生存处境及他(它)们所受到的伤害,并不是太关心,即使关心,也不是感同身受和倾力相助,即使关心了,也并非完全不求回报。总之,我觉得,仅就善良、纯洁这些人性中最美好的东西而言,我们不是与日俱增,而是与日俱减。人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加深,人性中的“水土流失”也会逐渐加剧,而流失的,恰恰是善良、纯洁这些人性的好水土,内心的河流渐渐变得混浊,泥沙俱下。细想来,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人性的好水土流失了,纯真情怀少了,实用理性多了,率真少了,算计多了,在这一多一少的增减过程里,人们的情感和心灵,就渐渐出现轻度或重度的“荒漠化”了。由这样荒漠化的人组成的人群和社会,岂不是大沙漠?那时不时呼啸着扑面而来、飞沙走石、遮天蔽日的,莫不是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
⑤那两个可爱的孩子,他们是这个早晨的天使。他们对一只蝴蝶的同情、对事物的爱,是真正出自善良的天性和纯洁的内心。除了爱,他们没有别的动机,爱在爱中满足了。不求回报的爱,才是大爱、真爱。不求回报的爱,也许才会获得事物本身乃至整个大自然更丰厚的回报。
(选自《读者》2016 年第3期,有删改)
12.文章中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体现在三件事上,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3分)
?????????????????? →????????????????? →?????????????????????
13.文章第①段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14.文章第④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5.文章第④段结尾处加点的两个词语“大沙漠”“沙尘暴”的含义各是什么?请列举一个日常生活中体现“人性和人心的沙尘暴”的事例。(3分)
答:???????????????????????????????????????????????????????????????????????????????????????????????????????????????????????????????
???????????????????????????????????????????????????????????????
16.读了这篇文章后,小男孩和小女孩对一只蝴蝶的关怀,以及这件事带给作者的深思等内容,给了你怎样的启示?(3分)
答:????????????????????????????????????????????????????????????????????????????????????????????????????????????????????????????????????????????????????????????????????????????????????????????????(三)(2018·宿迁中考)阅读下文,完成17~20题。(14分)
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
刘世河
①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
②“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度过的。
③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
④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
⑤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
⑥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
⑦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
⑧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
⑨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
⑩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剩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
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愁,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
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
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
17.请你概括一天中三个不同时段炊烟的特征。(3分)
答:??????????????????????????????????????????????????????????????
18. 阅读下列语句,按要求作答。(4分)
(1)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从修辞的角度加以赏析)
答:???????????????????????????????????????????????????????????????????????????????????????????????????????????????????????????????(2)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 (赏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19.第⑩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 (3分)
答:???????????????????????????????????????????????????????????????????????????????????????????????????????????????????????????????20.最后一段内涵丰富,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
答:????????????????????????????????????????????????????????????????????????????????????????????????????????????????????????????????????????????????????????????????????????????????????????????????????????????????????????????????????????????????????????????????????????????????????????????????????????????????????????????????????????????????????????????????????????????????????????????????????????????????????????????????????????????????????????????????????三、写作(40分)
21.(2018·广州中考)请以《原来这么简单》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写作提示】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