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3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4 14:45: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主要引领学生对人体呼吸系统的认识。本课教材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体会平静状态下和经过剧烈运动后,感觉到自己呼吸的差异,初步体验到运动和呼吸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通过体验反复呼吸一袋空气,开始试着解释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第三部分,用实验检验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有何不同。在本课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准确地测量呼吸和心跳的数据,仔细观察蜡烛的火焰熄灭情况来了解呼出的气体和新鲜空气之间的差别,最终对人体的呼吸器官和功能有一定的了解,懂得运动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人体运动需要氧气,肺的气体交换作用将氧气吸收进血液,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2.人体运动量越大,消耗的氧气也就越多,就需要加快肺的呼吸,以吸进更多的氧气。
3.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加大身体的肺活量,这样有利于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结合体验活动、实验现象和相关信息资料,作出对呼吸次数加快原因的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意识到耐心、细致地完成测量活动的必要性。
2.培养尊重事实、以证据求结论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用体验和实验的方法,验证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观察活动证明呼吸前后气体发生了变化,并试着解释“为什么运动后呼吸加快了。”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课件,水槽1只,集气瓶2个,毛玻璃片2片,软管,火柴,夹子若干,简易肺活量测量纸袋一套
学生:保鲜袋每人一只、记录表1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问题一:教师演示2次呼吸动作(一次是深呼吸,一次是平静呼吸)
学生猜测——引出呼吸
2.问题二:说说你对呼吸的理解
设计意图:1.暗示学生呼吸是一件很重要的生命活动,我们不知不觉的在进行呼吸,为之后学生测一分钟平静呼吸做铺垫;2.了解学生对呼吸的前概念。
(二)认识呼吸器官
1.请你思考
空气是从哪里进入人体,猜测一下它会经过哪些地方,又是从哪里出去的?
2.教师引导:在呼吸的时候,其实有许多人体器官参与了这个过程,这些器官我们可以统称为呼吸器官。
3.观看 “人体的呼吸系统”,认识主要呼吸器官。
4.谁能用上这些呼吸器官来描述空气在人体流动的路线。
5.我们每天都在不停地呼吸,那么怎样才能算一次完整的呼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观看“人体呼吸系统图”,有效借助白板来辅助教学,落实认识人体的呼吸器官这一教学目标。其次统一学生对呼吸的基本认识,一呼一吸为一次呼吸,为接下来测呼吸次数做准备。
(三)运动前后和呼吸次数的测量
1.假设要我们测量一分钟呼吸的次数,你应该怎么测?做深呼吸动作,是这样吗。
2.那要怎么测,师生共同讨论。
3.出示实验要求:
从吸入到呼出算一次呼吸。
不要故意控制呼吸。
一边呼吸,一边心数呼吸次数。
4.运动起来会怎样,呼吸会发生变化吗?我们怎样知道。
5.学生活动,测平静状态和运动一分钟后的呼吸次数。
6.呈现学生记录单
请大家观察,运动前后的呼吸次数比较,有什么相同的变化?
(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平静状态与经过剧烈运动后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引出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呢,直接奔向本节课的主题。
(四)解释呼吸加快的原因
1.问题:为什么运动之后呼吸会加快呢?
教师引导:我们吸入的是什么?呼出的是什么?
证据一:
2.那我们现在就用我们的身体做为实验材料,来体验下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实验要求:装一袋空气,作为吸入气体。反复呼吸袋内的气体,注意不要漏气。反复呼吸后,如果实在受不了了,就停止实验。将袋子放到抽屉中,回忆你对吸进气体和呼出气体的感觉。
3.学生活动,汇报。
4.刚才我们用自己的身体做为实验材料,感受了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如果空气成分没有变化,我们应该可以一直这样呼吸下去。而现在,我们却不能在同一袋空气中进行长时间的呼吸了,说明经过呼吸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亲身体验,感受更深!为了让学生体验到经过呼吸后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安排了“反复呼吸同一袋空气”活动,要让学生参与活动是很简单的事,怎样把体验活动做足做细,这才是教学的关键。体验环节做细做到位,安排学生充分的讨论交流,分析为什么我们不能长时间呼吸同一袋空气,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袋子中的空气确实发生了变化。从猜测到体验再到思辩,真正实现了学生科学思维的提升。
证据二:
5.那么,到底有哪些成分变化了呢?
同学们来看一看老师的实验。看看能发现什么。
6.演示实验(收集一瓶新鲜的空气、一瓶呼出的气体,观察火柴在哪种气体中燃烧的时间长?)
7.你观察到了什么?你能解释下为什么燃烧时间不一样吗?引导:(燃烧时间长短和什么气体有关呢?)
8.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发现人的呼吸:吸入的氧气多,呼出的二氧化碳多。我们来看看科学家们的研究结果。
设计意图:在学生体验到空气变化的基础上,安排了用实验来检验空气的变化,加强知识建构。在收集空气时采用的“排水集气法”,我的处理是作为演示实验,只让学生对过程和原理作简单的了解,以便节省时间突出重点进行对比实验。
证据三:
9.人体吸进去的和呼出来的气体成分的比较表
第一行是吸入气体,第二行是呼出气体,对比下,你看出成分有什么变化吗?
10.现在你能说一说人体呼吸时为了什么吗?
人体呼吸,主要是为了吸入空气里的?(氧气)同时呼出?(二氧化碳)
11.运动之后,呼吸次数加快,就是为了获得更多了?(氧气)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家研究数据表,让学生来做一回小科学家,进一步寻找证据来认识运动后呼吸为什么会加快,使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得认知进行不断深入。
(五)肺活量的认识
1.学习到这里,我们对呼吸的探究是不是就解释了呢?再来看看,我们测量呼吸次数的记录单。不同同学,运动前后的呼吸增加的次数,为什么会这样呢?
每个同学的呼吸能力一样吗?
2.呼吸能力怎么比较呢?我们可以用肺活量来比较。
肺活量:是指一次尽力吸气后,再尽力呼出的气体总量。肺活量越大,呼吸能力越强。经常运动,会增大我们的肺活量,获得更多的氧气。大家想不想知道自己的肺活量。
3.出示测肺活量的纸袋,测量个别同学的肺活量
设计意图:到此环节学生已呈现出疲劳,把学生前面测得的呼吸次数的不同与测肺活量结合一起,一是减轻疲劳,强化本节课知识要点,同时也使整堂课的结构更为完整。
(六)总结
谈谈你在这节课里的收获。
设计意图:让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梳理所学,建构比较完善的知识概念。
板书:
运动起来会怎样(一)
运动 获得更多的氧气 呼吸加快
吸入更多氧气
气体交换
呼出更多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