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4 22:57:23

文档简介

11 中国建筑的特征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墁地(màn)    接榫(sǔn)   屋脊(jǐ)
水榭(xiè) 房檩(lǐn) 穹宇(qióng)
斗拱(gǒng) 框架(kuàng)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轴    曲
厦 横
2.语境辨析法
(1)花园里那一朵朵殷(yān)红的鲜花正预示着他那殷(yīn)实的生活图景。
(2)在钻头不断的切削(xiāo)摩擦下,机器向下开挖的力量逐渐削(xuē)弱了。
二、写对字形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布置·布局
两者都有“安排”之意。布置: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对活动做出安排。布局:对事物的结构、格局进行全面安排;围棋、象棋竞赛中指一局棋开始阶段布置棋子。
(2)发掘·发现
两者都有“发觉”“看到”的意思,但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发掘”指挖掘埋藏在地下的东西。“发现”指经过研究、探索等,看到或找到前人没有看到或找到的事物或规律。
(3)题材·体裁
“题材”指构成文学和艺术作品的材料,即作品中具体描写的生活事件或生活现象。“体裁”指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
2.明确词义
(1)大同小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喜闻乐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部分相同,只有小部分不同。
(2)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又如天坛皇穹(gōng)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然大小不同,基本上是同一体裁的“文章”。又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ɡōnɡ—qiónɡ 辍—缀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
① ,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了近代。3 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 ② ,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A.①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这个独特的体系
②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
B.①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②不断地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把它提高
C.①已经基本上形成了这个独特的体系
②不断地在艺术上和技术上把它提高
D.①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
②不断地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
D [结合语境分析,第①个横线前,“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的应该是“这个独特的体系”,而非“已经基本上形成了”;第②个横线处,只有先“技术”再“艺术”才符合人的思维逻辑。]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成分残缺。应在“优美柔和”前面加上“以它”。
[资料链接]
我国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梁思成
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他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他培养了大批建筑人才,以严谨、勤奋的学风著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教课的同时,梁思成和妻子林徽因还参与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并被邀请参加北京城的建设规划。他的著述是我国建筑界的一份宝贵遗产。
主要作品:《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历史悠久。原始社会晚期,在北方,我们的祖先在利用黄土层为壁体的土穴上,用木架和草泥建造简单的穴居,以后逐步发展到地面上。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了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过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本文发表于1954年1月。随着北京新城建设的开展,古城的城墙和城门也随之面临被拆除的命运。为此,梁思成奔走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在北京城墙存废的辩论会上他说,拆城墙如同抽他的筋、剥他的皮一样。他向中央政府谏言,力主在北京城的西面建一座新城作为政府所在地,这样便可以完整地保留全部老北京城。然而,他的呼吁无济于事,他的建议没有被采纳,并蒙受不公正对待。
自然科学小论文
自然科学小论文是指对自然科学领域中的某些现象、原理、问题等,进行专门的考察、分析、研究所写成的科学小论文。这种科学小论文的写作难度要比一般议论文的写作难度大得多。它不但使用材料多,写作内容难,而且在概括、归纳、逻辑推理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它是一般议论文写作训练的延伸和发展,又是科学研究论文的起步和准备。
[文本鉴赏]
这篇科学论文阐述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总结了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并通过介绍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汇”,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独特魅力和重大价值,同时指出了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提出了每个建筑体系都有其自身的“文法”和“词汇”。

[答案] ①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 ②地位重要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结合本段内容,请说说中国建筑中称为“一‘所’房子”的建筑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并简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心性:围绕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②对称性:左右均齐对称;③朝阳性:主要房屋一般采取向南的方向;④主次性:主要部分一般有砖石墁地,次要部分往往种植树木花草。
二、阅读课文第14~19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2.作者是根据什么提出“词汇”和“文法”这一与建筑相似的比喻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是根据劳动人民在建筑活动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提炼出来的。这里的“词汇”和“文法”是指人们普遍承认并遵守的规则和惯例。
3.第15自然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主要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②以“文章”比喻建筑,用“大文章”比喻宏大壮观的建筑,用“小品”比喻小巧别致的建筑,让读者利用对文章大小的感觉经验,来体会建筑规模大小的不同,确切明了,富有形象性和生动性。
4.第19自然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请举例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了三种说明方法。①类比。例如“如同语言和文学一样,为了同样的需要,为了解决同样的问题,乃至为了表达同样的情感,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是可以各自用自己的‘词汇’和‘文法’来处理它们的”。②举例子。例如“简单的如台基、栏杆、台阶等等,所要解决的问题基本上是相同的,但许多民族创造了许多形式不同的台基、栏杆和台阶”。③作比较。例如“罗马的凯旋门与北京的琉璃牌楼,巴黎的一些纪念柱与我们的华表,都是同一性质,同样处理的市容点缀”。作者运用这些说明方法,阐述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使原本抽象的专业语言变得通俗易懂,同时也增添了科学类文章的文学性。
5.应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同样需要、解决同样问题乃至表达同样情感的条件下,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各自用不同的建筑手法,建筑出各种各类的建筑物。这就好像同样一句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说出来一样。例如:天坛皇穹宇与罗马的布拉曼提所设计的圆亭子,虽属不同民族,大小也不同,却基本是同一功用。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6.结合课文,分析中国的建筑艺术在世界上占有独特地位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认为每种建筑都有其特定的构建特色,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法式,遵照这种沿袭下来的法式,结合各国的历史文化特点,每个地区、每个国家都会有区别于他人的建筑式样。从中国建筑来看,其“文法”是独特的,采用了梁架结构法;其“词汇”也是独特的,主要采用木结构而非砖石结构,同时发展了我国的新建筑。中国建筑的“词汇”,如梁、柱、枋等又是独特的,它遵循中国建筑的框架、轮廓等“文法”,创造出留传几千年的中国建筑体系。
7.作为一篇科技论文,科学、严谨的说明是为文的基本要求,作者主要的任务是介绍科学知识、阐述自己的观点。可本文有很多句子带有很浓烈的抒情成分,应如何看待这些抒情语句?请谈谈自己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我们应认真体会梁思成的建筑美学思想。梁先生在他的文章中,反复表达的思想是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他呼吁,“中国建筑的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一国一族之建筑适反鉴其物质精神、继往开来之面貌”。
(示例二)梁思成先生就是告诉我们中国建筑是值得中国人骄傲的,他的用意就是用强烈的民族情怀感染人们,引领人们进入高尚的审美境界。一个没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的人,是不会成为建设国家的栋梁之材的。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语言简明效果佳
本文属于科学小论文,也可以说是科技说明文,而科技说明文要求语言简明、严密,不可堆砌辞藻,哗众取宠;不可晦涩难懂,故作高深。本文在语言上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如“中国的建筑体系是在世界各民族数千年文化史中一个独特的建筑体系”,用语简单明了,概括了中国建筑的地位和成就。又如“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由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上部翼状伸展的屋顶”,这句话中“一般”“主要”就用得很严密,因为有一些建筑物,为适应特殊的需要,或符合特定的审美要求,就可能不这样。
2.写法指导
语言简明“2要求”“3方法”
简明,就是简要、明白。“简”反映了量的要求,即说话要尽可能的少,不能啰唆重复,不要说多余的话;“明”含有效果方面的要求,就是意思要表述得清晰,使对方能够明白无误地接受。用一句话来概括,简明就是用尽可能少的语言,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达到尽可能高的准确度和可理解度。那么,如何使我们的语言“简明”呢?
(1)明确“简明”的基本要求
①语言表达要明白易懂——要做到词语的选择能让人明白易懂,必须注意避免用冷僻的词语,避免用已经“死去”的词语,避免滥用外来词语与方言词语。
②语言表达要准确、规范——使用词语要准确、规范,为的是不生误解,不生歧义。这就要求写作者要善于把语言中许多近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分辨清楚,按照词语约定俗成的用法来运用,总之要让别人都能准确地理解自己表达的意思。
(2)掌握“简明”的基本方法
①不说废话,做到避重复,会省略,去赘疣,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
②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③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3.迁移运用
请根据示例给《人性光辉》栏目写一则导语,要求语言简明、生动,句式不要求相同。
示例
栏目:历史天空
导语:在历史的长河里,伟人以其思想的光芒成为照耀世界的一支明亮的火炬。他们伴着一盏青灯,坚守着精神家园,不为物役,不做钱奴。追随伟人吧,追随意味着发现,追随意味着提升,我们的人生积淀将一天比一天厚重,读懂平凡世界中属于自己生活的那本大书,成为最好的自己。
栏目:人性光辉
导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雨果说:“天生的万物中,放出最大光明的是人心;不幸的是,制造最深黑暗的也是人心。”只有当所有的人都心存善良、心存敬畏、心存感激、心存爱意时,我们的世界才能真正充满爱。让我们心灵的天空,永远沐浴着人性的光辉,绽放出最美的色彩吧!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中国古典建筑的守护神
梁思成先生一直对中国古典建筑抱有浓厚的兴趣和深挚的感情。当他看到祖先留给我们的如此丰富的古建筑遗产如今却是满目苍凉时,满怀爱国热忱的他下定决心要研究中国人自己的建筑,要写出中国人自己的建筑史。正是出于对祖国建筑的热爱、对建筑艺术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才有了他在建筑理论上突出的建树。
关于古城保护,他有美妙的构想:城墙上可以绿化,供市民游乐;壮丽宽广的城门楼可以改造成图书馆;护城河可以引进永定河水,夏天放舟,冬天溜冰。
当北京古都已然消失之后,曾经竭力想保留其历史原貌特征的梁思成,就注定要成为人们不断提及、不断感叹的人物。
【应用角度】  “爱国”“责任”“使命”“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等。
2.素材应用
梁思成为了保护北京城墙奔走呼号,对国家古建筑的保护充满着忧患意识,这些都来自强烈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张伯苓不遗余力地创办学校,希望能以教育培养振兴中华的人才,其爱国热情让人感动。因为他懂得只有祖国富强,个人才有尊严。爱国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责任。爱国之心,应当人皆有之。历朝历代,许多仁人志士都具有强烈的忧国忧民思想,以国家为己任,前仆后继,临难不屈,保家卫国,关怀民生,这种可贵的精神,使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衰。历史的风雨尽管浩瀚汹涌,但不能冲淡人们对英雄的敬仰;岁月的河流尽管绵长蜿蜒,但无法流走人们对英雄的怀念。他们光辉的爱国形象,崇高的民族精神,气吞山河的言辞,可歌可泣的壮举……无不令我们敬佩不已。
[群文阅读]
导读:曾子曰:“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是曾子的重任,是他人生的价值所在。在历史的长河中,像曾子这样肩负重任的人物有许多,他们都有自己的责任,或为人类,或为国家民族,或为社会集体,或为文明发展,或为科学进步,或为艺术繁华。这份责任,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自此,他们就怀着这种神圣高洁的使命感,一步步向前迈进,去追寻那自己生命价值的所在。正是这样一份责任,这样一份使命,激励了无数人进步,开拓,勇往直前,去追寻自己生命的价值。
牢记作家的使命和责任
⊙刘庆邦
党的十九大报告,吹响了新时代、新征程前进的号角,让人们倍感振奋,深受鼓舞。作为一名文学工作者,我对报告中关于文化、文艺的论述格外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同时提倡“四个讴歌”“三个讲”,要求抵制“三种俗”。“四个讴歌”即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三个讲”即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必须抵制的“三种俗”即低俗、庸俗、媚俗。这些重要内容为我们写什么,怎么写,以及作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我们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落实到我们的创作实践中。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从根本上说,我们的文学创作所追求的目标,所要达到的目的,与党的使命是一致的,文艺工作是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组成部分。我们的创作,是为读者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精神生活的需求。毫无疑问,我们想通过勤奋劳动所创作的作品,作用于人心、人性,作用于社会,使人的心灵变得更高贵一些,人性变得更善良一些,使整个社会变得更富强、更美好一些。同时,我们的文学创作,对于提升读者的审美趣味,提高国民精神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牢记作家的使命和责任,保证所写的作品保持高尚的品位、高雅的格调,对读者负责,对社会负责,也对自己负责。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三者是统一的。只有不忘责任、勇于担当的作家,才能写出高品位、高格调的作品,而只有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才称得上是有责任感的作家。
不可否认的是,消费主义文化一度盛行,社会上出现了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东西。这些东西迎合了一些消费者的低级趣味,使人的原始欲望膨胀起来,审美趣味在下降,精神世界在萎缩。这些不良现象让有良知、有责任感的艺术家痛心疾首,深感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抵制低俗、庸俗、媚俗。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的名家大师,培养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作家作为精神产品的创造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首先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职业道德,用高尚的情操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要做到这些,应多写弘扬主旋律的作品。什么是主旋律?我们以前并不是很明晰。学习了十九大报告,我对主旋律作品有了明确认识,“四个讴歌”所标示的,无疑就是主旋律的作品。我以前已经写了不少讴歌人民的作品,以后当更加努力学习,勤奋劳动,多写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作品。
杨业功: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他从一名普通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和战略导弹部队的杰出军事指挥员,在41年的军旅生涯中,他把每一分炽热都献给了自己所热爱的军营,献给了祖国的和平与安宁。他参与筹建了我军第一个新型导弹旅,参加了多次重大军事演习和国庆50周年天安门大阅兵。特别是担任某基地司令员期间,他和党委“一班人”精心谋划,使部队在力量建设、战场建设、军事训练、人才培养和装备配套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部队战斗力得到快速提高。他对导弹部队事业执着追求,工作扎实深入,每年有100多天到部队检查指导。他以高昂的精神状态拼命工作,即使在病重期间仍然牵挂部队建设,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使命、责任,能够焕发激情,能够激励斗志,能够成就大业。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杨业功报效祖国、献身国防、建功立业的动力之源。杨业功始终以临战的姿态、实战的标准和倒计时的紧迫感,倾心打造让党和人民放心的过硬“铁拳”——新型战略导弹部队。
铸就长缨锐旅,锻造导弹雄师。他用尺子丈量自己的工作,用读秒计算自己的生命。未曾请缨提旅,已是鞠躬尽瘁。他是中国军人一面不倒的旗帜!
杨业功是我军新型指挥员的杰出代表。无论在什么岗位上,他始终忠于职守,勤奋工作,勇于开拓,严以自律。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党的根本宗旨,出色履行我军的神圣使命,为解决打得赢、不变质的历史性难题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谱写了一曲当代军人为国奉献的壮丽乐章。如果每一位军人,每一位党员,每一位领导干部,乃至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像杨业功那样牢记责任、不辱使命,或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或在平时工作中尽职尽责,一切以祖国的兴亡为立足点和出发点,一切以民族的利益为目标和追求,一切以社会的需要为基础和根本,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个人生命的价值也会在为这一事业奋斗时化为一道亮丽的彩虹……
杨业功是一个榜样,他用燃烧的一生,让我们记住了这样一种崇高的人生:使命高于生命,责任重于泰山。
建议阅读书目:
《保卫延安》 杜鹏程
《红旗谱》 梁斌
《为了忘却的记念》 鲁迅
[诵国学经典]
1.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中庸·第十三章》
[明理知义] 一个人做到忠恕,离道也就不远了。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别人。
[成长启示] 不要对人求全责备,而应该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地为他人着想,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要施加给他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不要说人家,就是自己,不也还有很多应该做到的却没有做到的事吗?所以,要开展批评,也要开展自我批评。
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明理知义] 君子的自我修养就像加工骨器,切了还要磋;就像加工玉器,琢了还得磨!
[成长启示] 这句话告诉我们的道理有两个:一是说明个人在做学问上要善于研究、探讨。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要共同研究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为己之学,不求自满,要懂得人外有人,做学问只有超越,没有终点,学无止境。二是说明个人道德品行的修养需要像雕琢玉器一样,精雕细琢,精益求精。
课件66张PPT。第四单元11 中国建筑的特征23mànsǔnjǐxièlǐnqiónggǒngkuàng4zhóuzhòuqūqǔshàxiàhénghèng5yānyīnxiāoxuē6妨防纺檐赡瞻崛掘倔缀辍掇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十一)
[基础运用层]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只有个人对祖国热爱、对历史敬重、对精神尊崇,才能用“最正确的姿势”,来聆听或同唱国歌——这来自历史的回响、居安思危的冲锋号。
②蔡元培先生办北大,真称得上珠联璧合,他聘请了李大钊、胡适之、周树人等大批人来北大做教授。
③某电视剧日前收官,该剧命运多舛,历时17年才得以完整呈现,在盖棺定论时获得了它应有的尊重。
④之前红红火火的“半份菜”作为光盘行动的“招牌菜”,却在三年之后“折戟沉沙”,原因耐人寻味。
⑤夜幕下的西湖,灯红酒绿,游人如织,正应了那句“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⑥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游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正言顺。
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③⑤⑥
B [①居安思危: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符合语境。②珠联璧合:珍珠串在一起,美玉合在一块儿,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形容蔡元培办学,不恰当。③盖棺定论: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做出结论。不合语境。④折戟沉沙:形容失败十分惨重。符合语境。⑤灯红酒绿: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的繁华景象。符合语境。⑥名正言顺:名义正当,道理也讲得通。句中误解为说法与实际情况相符。]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大众科学》称,中国军事博物馆最近展出的航母模型上,既有舰载机弹射器,又有隐形战机和隐形无人机,或许预示了中国未来国产航母的技术特征。
B.北京市推动优质教育、医疗等资源向雄安新区布局发展,营造良好人居环境,提升新区公共服务水平,稳妥开展北京人口和非首都功能疏解转移工作。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现在,中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多。
D.魏晋以前单名通行,南北朝时单双名平分秋色,现在单名见得少了,双名通行了,甚至三字名迭出,可能也是因为前人把能用的名字都用了。
D [A项,“预示……特征”动宾不配搭,可将“预示”改为“展示”。B项,语序不当,可将“营造良好人居环境”与“提升新区公共服务水平”位置调换。C项,“超过30%多”成分赘余,应删除“多”。]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物画的创作, , , 。 , , ,作品才能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的感情。
①画家既要了解许多并不能直接画出来的东西
②不仅仅是简单地描绘人物的外表
③又要通过适当的绘画语言透露消息
④更重要的是把人物的气质、精神特征表现在形象中
⑤这样创作出来的形象才能有“神似”的真切
⑥这就需要对人物有较深的理解
A.②⑥⑤④③① B.②④⑥①③⑤
C.④⑤②①⑥③ D.④⑥⑤①③②
B [先仔细分析所给的6个句子,“不仅仅……更……这就……”是一组,也就是②④⑥;③句中的“又”意味着这句跟在含有“既”的①后,⑤句中的“才能”意味着这句在所给语段最后一句的前面,因为所给语段最后一句中也有“才能”。所以,自然是①③⑤这组在后面,②④⑥在前面。]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王澍的建筑设计好在哪里?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对于中国传统与现代建筑的相融方式,王澍在当代中国建筑界里提出了完全基于个人思考的回答。他所运用的思考方式和所设计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令建筑界无法回避的个人风格与逻辑,如果你不进入他的逻辑,你无法理解他,无法理解的事物是无法有效批判的; 。因此,王澍的建筑设计是不能用一般意义上的好和坏来评价的。无论你喜欢他还是讨厌他,实际上,目前他所占据的位置,的确无人能敌。
A.因为他有完整的逻辑体系,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有效批判他
B.自成一体的逻辑是严密而完整的,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无法全面批判他
C.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你也许能理解他,但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你依然无法有效批判他
D.而如果你进入他的逻辑,那么,你无法批判他,因其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
C [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语境进行推断。A、B两项语序与原文上句不协调。原文上句先说“不进入他的逻辑”这个前提,再说“无法理解”这个结果,然后进一步说“无法理解的事情是无法有效批判的”这个更深层的结果。D项,“体系的完整和自成一体导致很难理解”不合语境,“无法批判”也不合语境。]
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国内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争论,基于科学依据的辩论不是主流,而 ① 。曾有中国记者问我,如何看待“黄金水稻”在中国试验的问题?我的回答是,首先,应该以科学为依据,先进行“黄金水稻”的动物试验; ② ,在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征得当事人同意后, ③ 。 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理性地、以科学依据为基础去审视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



[解析] “而”表示转折,前面是说“基于科学依据的辩论不是主流”,由此可以推出①处填的内容应与前面“基于科学依据”“不是主流”是相对的,即应填写“主观情感”“是主流”之类的内容。由“动物试验”及后面的“当事人”,可以推出②③表达的应是在动物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人体试验。理顺了文意,组织合适的语言填写即可。
[答案] ①带有主观情感色彩的争论比较普遍 ②动物试验成功后 ③再进行人体试验
6.请对下面材料中相关方面所谓“保护性拆除”的说法予以驳斥,要求恰当运用修辞手法,不超过40个字。
梁思成、林徽因故居被“维修性拆除”余音未了,网友又爆料重庆蒋介石行营被“保护性拆除”。针对公众的质疑,相关方面回应称,正在进行的拆除性施工,是文物保护项目的一部分,是对旧址的“保护性拆除”。



[解析] 回答此类题目,要先对所给材料进行快速阅读感知,然后根据题干要求,从驳斥理由方面进行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修辞恰当,还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要围绕“保护性拆除”进行组织答案。
[答案] (示例一)这是冠冕堂皇的托词和借口!实际上是借保护之名,行毁坏之实。(对偶)
(示例二)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既然拆除,何来保护?(反问)
7.下面是某宾馆住客控制流程图,请把这个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达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个字。


[解析] 根据箭头的指向,散客和团队可选择预订或未预订直接入住宾馆,入住宾馆后又分两种消费模式,最后结完账方可离开宾馆。作答时只需要理清逻辑顺序,语言表达准确、连贯即可。
[答案] (示例)散客或团队,可以预订后入住宾馆,也可未经预订而直接入住。入住宾馆后,可以在店外消费,也可以在住消费,结账完毕方可离开宾馆。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手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兵戈相斗,叫作“斗角”。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钩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来说,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针锋相对。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因此,当跨出祈年殿的大门,在笔直的甬道不停回望,但见成贞门又与祈年殿相融为一,边走边回看,仿佛祈年殿越变越高,如升入云天。
可见,无论是大到整体布局还是小到一砖一瓦,天坛几乎处处传递着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它在建筑中融入中国这一传统的宇宙观,让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不同的民族之间总是有很多的文化隔膜,建筑尤其需要适应本民族的文化特征。中国古代建筑非但没有一味排外,反而博采众长。一方面传统建筑尊重本民族历史,但另一方面又力求创新,对于外来的建筑样式,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而是巧妙地将其改造、融合,赋予新意。因此,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中外文化的兼容并蓄,反而让传统建筑更多了几分异域的光彩,如圆明园中的西洋楼、“观水法”。在宗教建筑中,这个特点体现得尤为明显。
在北海公园湖面上傲然挺立的白塔,就是中外文化的完美结合的典型代表。塔是一种佛教建筑,相传白塔是尼泊尔人阿哥尼的杰作。北海白塔,在这幅传统中国山水画中,非但无突兀之感,反而与蓝天、白云、碧水、青山相映成趣,在阳光照耀下,仿佛浑然天成,让人心生无限开阔之感。
从最初西汉传入佛教,到后来唐代传入伊斯兰教、明清传入基督教,这些宗教在中国本土落地生根,不断开枝散叶,与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逐渐形成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宗教建筑形式。“和而不同”在其间大放异彩。
(节选自《从传统建筑看中国文化的“和而不同”》)
8.下列关于建筑组合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建筑组合与写文章一样,也会灵活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声、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技巧,而且一般都不会单独使用某一技巧。
B.使檐角向心,将诸个檐角彼此相向如同兵戈相斗,这种传统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很好地体现了建筑组合的章法特点。
C.传统建筑中以巧补拙的“钩心斗角”结构,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客观上却使建筑结构和谐美观,显出组合之妙。
D.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相互制约,它们之所以显得和谐,与运用了组合的章法有关系。
C [C项,“本只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而设计”不准确,还为了“建筑结构的美观”。]
9.下列对天坛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天坛的设计注意体现古人的宇宙观,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B.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外观形式,天坛的全部设计都是为了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表现“天”的至高无上,以供祭祀天地之用。
C.内坛、外坛、圜丘坛的布局设计,增加了天坛西侧的空旷程度,从而有利于人们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D.天坛建筑几乎处处体现出了“天人合一”这一传统的思想,让一些孤立分散的建筑,通过巧妙的布局,仿佛也具有了灵魂。
B [“全部设计都是为了”不准确,原文为“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意味着设计思想不仅仅是这个,下文还说到“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以供祭祀天地之用”也不准确,应是“祭祀祖先神灵”。]
10.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同民族因为众多的文化隔膜,其传统建筑总是固执而鲜明地体现着各自的文化特征,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
B.一种外来的建筑样式,如果能与本民族本国家的建筑相融合,一定不是机械地照搬照抄,而是经过一定改造、融合,赋予了新意。
C.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带来的建筑样式,之所以能够和中国传统建筑相融合,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有很大的关系。
D.中国传统建筑不仅重视建筑组合,还注意空间布局,善于博采众长,从而既满足使用上的要求,又能取得和谐统一的艺术效果。
A [A项,“固执”“努力保护自身不受异域文化的影响”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