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2 《装在套子里的人》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5(课件+学案+练习)2 《装在套子里的人》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4 23:05:06

文档简介

2 装在套子里的人
[语言建构]
一、读准字音
(一)单音字
祈祷(dǎo) 辖制(xiá)
讥诮(qiào) 孤僻(pì)
谗言(chán) 噩梦(è)
契诃夫(hē) 胆怯(qiè)
陶冶(yě) 怂恿(sǒng yǒng)
(二)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和    恶
降 闷
2.语境辨析法
(1)听到紫禁(jìn)城宵禁(jìn)的消息,弱不禁(jīn)风的她禁(jīn)不住焦急万分。
(2)银行(háng)发行(xíng)股票/报纸刊登行(háng)情/孩子们在树行(hàng)子里玩耍。
二、写对字形
 
 
三、积累词语
1.理解辨析
(1)孤僻·孤独
两者都有“孤单”的意思。孤僻:多用于形容(性格)怪僻,不合群。属于一种性格特征。孤独:独自一个;孤单。通常渴望与人交往。
(2)唉声叹气·垂头丧气
唉声叹气:因伤感、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神情沮丧。低着头,精神不振。形容情绪低落、失望懊丧的神情。
2.明确词义
(1)六神不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闷闷不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筋疲力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安然无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形容人心绪慌乱或心神不宁。六神,古人指主宰心、肺、肝、肾、脾、胆六脏之神,泛指心神。
(2)因有不如意的事而心里不快活。
(3)形容非常疲劳,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
(4)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或是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
(5)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后泛指平平安安、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语言运用]
1.判断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写法的正误,并改正。
他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kè)兢,深怕会出什么事,深怕小贼溜进来。他通宵做恶梦,到早晨我们一块儿到学校去的时候,他没精打彩,脸色苍白。他所去的那个挤满了人的学校,分明使得他满心害怕和憎恶(è);跟我并排走路,对他那么一个性情孤僻的人来说,显然也是苦事。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kè—jīng 恶—噩 彩—采 è—wù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楼梯又高又陡,不过他滚到楼下却安然无恙,________。
A.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站起来,摸了摸鼻子
B.站起来,摸了摸鼻子,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C.摸了摸鼻子,站起来,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
D.站起来,看了看他的眼镜碎了没有,摸了摸鼻子
B [解答此题要考虑人物动作的先后顺序,人跌倒了,首先是站起来,然后摸鼻子上的眼镜。]
3.指出下面句子中的语病,并改正。
他也真怪,不但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搭配不当。关联词语“不但”与后面的“也”不搭配,此处是假设关系,应该换为“即使”。
[资料链接]
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短篇小说和戏剧著称于世。小说创作领域,在俄国,他与列夫·托尔斯泰齐名,在世界上,他和法国短篇小说巨匠莫泊桑比肩;戏剧实践方面,“莎士比亚第一,契诃夫第二”举世认可。他是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因以短篇小说为主要创作体裁而登上世界文学高峰的人。
契诃夫一生致力于短篇小说创作,共创作四百七十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十几部剧本,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他的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套中人》《变色龙》《哀伤》《苦恼》《万卡》等,剧本主要有《伊凡诺夫》《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都是轰动世界的杰作。
自由民主的呼声
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在此之前,受欧洲进步文明潮流的影响,俄国也兴起变革之风,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面对汹涌的变革浪潮,沙皇政府采取一切暴力手段镇压、逮捕革命者,查封进步刊物,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警探遍布大街小巷,告密者横行,一切反动势力勾结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这篇小说就反映了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
[文本鉴赏]
本文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套中人”形象。别里科夫已经成为那些害怕新事物、保护旧事物、反对变革、阻碍社会发展者的代名词。借助此形象,作者有力地鞭挞了反动势力的可厌可憎,无情地嘲笑了他们的极端虚弱,向我们展示了十九世纪九十年代在大革命风暴来临之际俄国的黑暗现实。
[答案] ①思想上的套子 ②与柯瓦连科争吵
[文本深读]
一、阅读课文第1~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作者在第1自然段中具体描写了别里科夫日常生活中“有形”和“无形”的套子,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性格孤僻、行为古怪、与人隔绝、与世隔绝、保守怀旧、胆小多疑、惧怕新事物。
2.第4自然段中“教士们当着他的面不敢吃荤,也不敢打牌……他们不敢大声说话,不敢写信,不敢交朋友,不敢看书,不敢周济穷人,不敢教人念书写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连用八个“不敢”,采用排比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别里科夫对人们辖制的无所不及、无事不及,别里科夫的思想影响之大、威力之大;突出了全城人对别里科夫的恐惧。
3.第5自然段写道“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床上挂着帐子”,对别里科夫卧室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通过环境描写形象地揭示了别里科夫的阴暗心理和极端保守的性格特点。
二、阅读课文第6~37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4.第6自然段中“可是,这个装在套子里的人,差点结了婚”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差点”一词有何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承上启下。这句话引出了两个新人——华连卡姐弟,给沉闷的环境增添了活力,矛盾也由此展开。“差点”一词,表明作者的惊讶,也暗示了事情的结局。
5.华连卡姐弟俩在小说中是怎样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两个人物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华连卡姐弟俩是作为与别里科夫相对立的形象出现的,他们代表着民主自由思想的进步力量,是有思想的、敢说敢为的年轻人,是有正常的人类情感、敢于和保守顽固派作斗争的人。他们的出现给沉闷的现实带来了生气,带来了希望,预示了光明的未来。华连卡姐弟俩与别里科夫的矛盾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
6.“自行车事件”有什么意义?表现了别里科夫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自行车事件,让别里科夫感到他和趣味盎然的现实生活格格不入。这也是导致后面与柯瓦连科冲突以及婚事告吹,最终死去的导火索,可以说自行车事件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同时也表现了别里科夫具有害怕新事物、害怕出乱子、极力维护旧制度的性格特征。
7.第34自然段中“柯瓦连科在他后面一把抓住他的衣领,使劲一推,别里科夫就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去”一句中的加点词语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抓”一“推”,就让别里科夫滚下楼去,可见他的不堪一击。“乒乒乓乓”摹声绘形,写尽他滚落楼梯时的滑稽之态。这些动作描写,将故事推向了最高潮,同时也宣告了别里科夫婚事的失败。柯瓦连科和别里科夫的冲突,展示了新旧两种思想的矛盾斗争,预示了新思想的胜利。
三、总览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8.小说的题目是“装在套子里的人”,“套子”在小说中有哪些作用?
①“套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套子”对故事情节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套子”对小说主题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套子”对人物形象的作用:作者通过“套子”式的外貌、思想特征,细腻地塑造了一个典型的个性化人物形象——封闭、怀旧、胆小多疑、极力维护现行秩序。②“套子”对故事情节的作用:套子是文章的线索,是“套子”下的思想、语言和行为毁了他的美好爱情,是“套子”的约束限制了他的发展,禁锢了他的思想,造成了他的毁灭,对“套子”的外延逐层拓展,串联起个性人物的悲剧人生。③“套子”对小说主题的作用:套子具有象征意义,和保守反动的沙皇制度紧密相连。
9.传统观点认为,小说中的别里科夫是旧制度、旧秩序、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沙皇反动政府的忠实拥护者;但也有人认为,别里科夫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一)小说以夸张和讽刺的手法塑造了一个生活在沙皇专制统治下,把自己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契诃夫通过对别里科夫外表的描绘、思想状态的揭示和在具体事件中的表现,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俄国的社会生活,反映了像别里科夫一样的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士的灵魂。作者正是通过对这个文学形象的塑造,无情地鞭挞了那种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自觉维护专制统治的奴才的性格,揭示了沙皇专制制度在崩溃瓦解前的垂死挣扎。
(示例二)别里科夫是生活在众人中的一个扭曲者的形象。他被人奚落,甚至嘲弄,漫画事件足以说明这一点。他的不幸恰恰是那个社会的悲哀,那些人的笑当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种健康的笑,就连“促狭鬼”一类的年轻人都已失去了同情与关爱,更能说明沙皇专制统治的罪恶,所以我们不应将那群人与别里科夫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别里科夫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的结论。别里科夫连自己的尊严都保不住,哪里还是沙皇统治阶级的忠实卫道士?沙皇统治阶级不会以这么一个无用的别里科夫作为自己的代理人。别里科夫是不折不扣的牺牲品。作品体现了契诃夫同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的思想。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如何运用幽默讽刺的手法刻画人物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自始至终用含蓄幽默的讽刺手法来塑造别里科夫的形象,展示人物性格。别里科夫出场时,文章对其装束和生活习惯的描述,就使人感到他滑稽可笑而又令人憎恶。对别里科夫“婚姻事件”的整个过程的描写,充满了轻松的戏谑和幽默的讽刺。作者有时用一种含蓄的对比描写,来达到强烈的讽刺效果。例如,写别里科夫白天辖制这个,辖制那个,“压得”“全城的人战战兢兢地生活”,而到晚上,他却“躺在被子底下,战战兢兢”,惶惶不可终夜,深刻地揭露了别里科夫貌似吓人实则虚弱的本质。
2.写法指导
幽默讽刺“3技法”
讽刺是用漫画或嘲讽的语言,以讽刺和嘲讽的方式,或用比喻,或用夸张,描绘刻画对象,揭露腐朽落后的现象,批判愚昧反动的行为,以达到否定和贬斥的效果。幽默讽刺手法大致有以下几种:
(1)漫画勾勒法
漫画式的讽刺就是把人或事的假、丑、恶加以扩大或缩小,使之变相、变形,以突出这一侧面的特征,达到讽刺的目的。《儒林外史》写爱钱如命的严监生疾终正寝时,着力刻画了他竖着的两个手指头,这两个手指头揭示了他全部性格中最本质的特征:守财奴的爱钱如命。
(2)含蓄对比法
把被讽刺的对象,在对待同一人或事的前后不同的言行上进行描述,以显示被讽刺对象的愚蠢可笑。《变色龙》通过描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围绕狗的主人是谁的易变、善变,无情地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3)夸张描写法
用言过其实的描写,突出事物的本质,或加强作者的某种感情,烘托气氛,突出人物的可笑和可鄙之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别里科夫大热天穿雨鞋带雨伞,穿暖和的棉大衣,连同他的雨鞋一齐乒乒乓乓地滚下楼。夸张的描写,揭示出了人物的迂腐可笑。
3.迁移运用
《装在套子里的人》多处运用幽默讽刺手法刻画别里科夫的形象,请运用该手法(或选择其中一种方法)描写一个人物,使其性格鲜明,形象丰满,不少于20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作示例】 他太瘦了,瘦得像一根削了枝叶的竹竿,风大的时候,我们都担心风会把他吹走。他的眼睛深陷着。每当他微笑时,总会露出一些洁白的牙齿,最突出的是两个大门牙,好像竖着的两扇白色大门。
他很年轻,看起来有点严肃,但有时也很孩子气。每周星期三我们都要全班踢毽子,这时他就会和我们一起踢。但他的技术不太好,常常用力一脚踢出去,却只踢到一把空气,这时他便会很生气地笑,又露出两扇白色大门。按规则,踢毽子是不能用手去挡的,但每次他遇到用脚接不到的毽子时,总会一巴掌把它打给我们,然后坏坏地在一旁偷笑。我觉得他和我们的距离那么的近,他就像是我们的大哥哥,可敬又可爱。
[素材采撷]
1.素材积累
“套”出的人生悲剧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作者塑造了一个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的别里科夫。别里科夫是在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并从此走上人生的不归之路的。事实上,华连卡的笑没有一点敌意,就像一个小孩子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情不自禁地发出笑声一样。而在别里科夫看来,那些人所久久期盼的喜剧的高潮终于出现了,很快地,他从楼梯上滚下来的尴尬场面就将完全地暴露在众人的眼光里,淹没在无穷无尽的嘲笑中,这正是别里科夫想要逃避的一切,而他现在的确已无路可逃。
【应用角度】 “变革”“规矩”“套子”“抗争”“盲从”“思考”“理性”等。
2.素材应用
所谓“花看半开,酒饮微醉”,并非没有道理。不过,有时藏得太深也不好。屈原投江而死,林冲含恨吐血,这都是内心情感积压太多太久的结果。别里科夫把自己包裹在套子里,以掩藏那颗陈腐的心,结果悲惨地死去。这是藏得太深导致心灵扭曲的恶果。人的一生是漫长而艰辛的,是藏是露,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用智者的眼光审度世界,用仁者的心胸容纳世界,这或许便是藏露之道。
[群文阅读]
导读:守旧的别里科夫最终在变革的恐惧中死去了。是变革,还是守旧?是生存,还是死亡?这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面对的问题。急流险滩,不进则退,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过于循规蹈矩,常常故步自封,迟早会被淘汰。变革的痛苦是剧烈的,却也是痛并快乐着的;唯有勇敢地走出陈局,大刀阔斧地破旧立新,才能打开新的局面,获得涅槃重生!
芙蓉镇(节选)
⊙古 华
民政干事回到区政府,从头到脚都是笑眯眯的。
区委书记杨民高是本地人,很注意培养本地干部。在区委会、区政府二十几号青年干部里,他最看重的就是民政干事黎满庚。小黎根正苗正,一表人才,思想单纯作风正,部队上的鉴定写得好,服役五年立过四次三等功。当时,县委正在布置撤区并乡,杨民高要被提拔到县委去管财贸。他向县委推荐,提拔小黎到山区大乡——芙蓉乡当乡长兼党总支书记。县委组织部已经找黎满庚谈了话,只等着正式委任。这时,杨民高书记那在县商业局工作的宝贝外甥女,来区政府所在地调查供销工作。当然啰,三顿饭都要来书记舅舅宿舍里吃。杨书记不知出于无心还是有意,每顿饭都派民政干事到厨房里打了来一起吃。民政干事隐约听人讲过,区委书记的外甥女在县里搞恋爱像猴子掰苞谷,掰一个丢一个,生活不大严肃。饭桌上,不免就多打量了几眼:是啊,穿着是够洋派的。就连杨民高书记这种长年四季板着脸孔过日子的领导人,吃饭时也不免要打望一下外甥女的一对白胖的手巴子,嘴角也要透出几丝丝不易被人察觉的笑意。
当晚,区委书记找民政干事进行了一次严肃的谈话。这在杨民高来讲,已经是够屈尊赏光的了。杨民高书记以舅老兼月老的身份,还以顶头上司的权威身份,不由分说地把两个年轻人的政治前程、小家庭生活安排,详细地布置了一番。没想到民政干事嘴里结结巴巴,眼睛躲躲闪闪,半天才挤出一个阴屁来:“多谢首长关心,宽我几天日子,等我好好想想……”把区委书记气得哟,眼睛都乌了,真要当即拉下脸来,训斥一顿:狂妄自大,目无领导,你个芝麻大的民政干事,倒像个状元爷,等着做东床驸马?
民政干事利用工作之便,回了一转芙蓉镇。当时,不晓得根据哪一号文件的规定,凡共产党员,甚至党外积极分子谈恋爱,都必须预先向党组织如实汇报情况,并经组织同意后,方可继续发展感情,以保障党员阶级成分、社会关系的纯洁性和可靠性。几天后,民政干事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区委书记做了汇报。
“恭喜恭喜,看上芙蓉镇上的小西施了。”杨民高书记不动声色,半躺半仰在睡椅里,二郎腿架起和脑壳一样高,正好成个虾公形。他手里拿一根火柴棍,剔除酒后牙缝里的肉丝菜屑,以及诸如此类的剩余物质。
从部队到地方,从简单到复杂。民政干事像棵遭了霜打的落叶树,几天工夫瘦掉了一身肉。事情还不止是这样。区委书记在正式宣布县委的撤区并乡、各大乡领导人员名单时,民政干事没有挂上号。倒是通知他到一个乡政府去当炊事员。因为他从部队转地方时,本来就不可以做干部使用,只能做公务员。
黎满庚没有到那乡政府去报到。他回到芙蓉镇的渡头土屋,帮着年事已高的爷老倌摆渡。本来就登得不高,也就算不得跌重。艄公的后代还当艄公,天经地义。行船走水是本分。
(有删改)
陈奂生上城
⊙高晓声
这陈奂生确是个向前看的人,认准了自然就干,但刚才出了汗,吃了东西,脸上嘴上,都不惬意,想找块毛巾洗脸,却没有。心一横,便把提花枕巾捞起来干擦了一阵,然后衣服也不脱,就盖上被头困了,这一次再也不怕弄脏了什么,他出了五元钱呢。——即使房间弄成了猪圈,也不值!
可是他睡不着,他想起了吴书记。这个好人,大概只想到关心他,不曾想到他这个人经不起这样高级的关心。不过人家忙着赶火车,哪能想得周全!千怪万怪,只怪自己不曾先买帽子,才伤了风,才走不动,才碰着吴书记,才住招待所,才把油绳的利润用光,连本钱也蚀掉一块多……那么,帽子还买不买呢?他一狠心:买,不买还要倒霉的!
想到油绳,又觉得肚皮饿了。那一块僵饼,本来就填不饱,可惜昨夜生意太好,油绳全卖光了,能剩几袋倒好;现在懊悔已晚,再在这床上困下去,会越来越饿,身上没有粮票,中饭到哪里去吃?到时候饿得走不动,难道再在这儿住一夜吗?他慌了,两脚一踹,把被头踢开,拎了旅行包,开门就走。此地虽好,不是久恋之所,虽然还剩得有二三个钟点,又带不走,忍痛放弃算了。
他出得门来,再无别的念头,直奔百货公司,把剩下来的油绳本钱,买了一顶帽子,立即戴在头上,飘然而去。
陈奂生左思右想,总是不妥。忽然心里一亮,拍着大腿,高兴地叫道:“有了。”他想到此趟上城,有此一番动人的经历,这五块钱花得值透。他总算有点自豪的东西可以讲讲了。试问,全大队的干部、社员,有谁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有谁住过五元钱一夜的高级房间?他可要讲给大家听听,看谁还能说他没有什么讲的!看谁还能说他没见过世面了!看谁还能瞧不起他,唔!……他精神陡增,顿时好像高大了许多。老婆已不在他眼里了,他有办法对付,只要一提到吴书记,说这五块钱还是吴书记看得起他,才让他用掉的,老婆保证服帖。哈,人总有得意的时候,他仅仅花了五块钱就买到了精神的满足,真是拾到了非常的便宜货,他愉快地划着快步,像一阵清风荡到了家门。
果然,从此以后,陈奂生的身份显著提高了,不但村上的人要听他讲,连大队干部对他的态度也友好得多,而且,上街的时候,背后也常有人指点着他告诉别人说:“他坐过吴书记的汽车。”或者:“他住过五元钱一天的高级房间。”……公社农机厂的采购员有一次碰着他,也拍拍他的肩胛说:“我就没有那个运气,三天两头住招待所,也住不进那样的房间。”
从此,陈奂生一直很神气,做起事来,更比以前有劲得多了。
(有删改)
建议阅读书目:
《乔厂长上任记》 蒋子龙
《变化》 凌志军
《平凡的世界》 路遥
[诵国学经典]
1.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论语·述而》
[明理知义] 孔子说:“如果富贵合乎道就可以去追求,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做事。”
[成长启示]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2.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论语·卫灵公》
[明理知义] 孔子说:“主张不同,也就不必在一起相互谋事。”
[成长启示] 孔子在这里所说的道,指信仰、志向、原则、立场、观点等,它决定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着人们所选择的方向、道路和目标。如果在这些基本主张上意见不同,是很难在一起相互商议,相互谋划,相互合作的。有一点需要注意,道不同者,不相为谋,并非一定要相互排斥。“道不同不相为谋”与“君子和而不同”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中庸》说:“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道不同,虽然在方向、道路和目标等原则问题上不可能相谋,但可以各走各的道,互不相害,互不冲突,和谐共生。
课件74张PPT。第一单元2 装在套子里的人23
dǎoxiáqiàopìchánèhēqièyěsǒng yǒng4huohéhuówùěèxiángjiàngmènmēn5jìnjìnjīnjīnhángxínghánghàng6粹淬悴荤诨浑堪勘湛揉糅蹂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4041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
[基础运用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秋天随着一场寒凉的秋风隐遁无形,代之而来的便是期待许久的冬,渴望在这个漫长的冬日里,能有一场场________的大雪降临村庄,遮蔽大地的荒芜与突兀。但随着冬日渐深,飘雪的惊喜依旧未能________,而我对雪花的期待初衷不改,就像等待一位从天堂走出的大神,挥手之间为广袤的人间降临一场福祉,唯美而又持久。冬天本就是一个安谧静美的词语,镶嵌在季节的轮回里,而雪花便是这轮回里的精灵,缀饰着冬之静怡。落雪的时候,村庄就更像一位蒙了神秘面纱的女子,________地立于大地之上。黛赭色的山峦瞬间被雪花覆盖,辽阔的褴褛倏忽隐遁在旷野深处,唯有那些高举着手臂的杨树,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    )。
若是在暗夜,落雪的村庄更令人心花怒放。炉火正旺,茶香氤氲,围炉而坐的人,脸膛映照着浓艳的炉火,漫谈着,嬉笑着,少却了平日的劳碌与繁忙;热烈的时候,少不了捧出窖藏许久的米酒,你一杯,我一盏,________,将冬夜的寒冷抵御在辽远之外。而此刻,窗棂上的霜花悄然融化为颗颗露珠,簌簌地落下来,在墙角积聚着,缓慢中流散开来,像洇湿了的记忆,久久不肯散去。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B.我时常怀念村庄的冬天。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C.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记忆中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我时常怀念冬天的村庄。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记忆中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D [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客颠倒,应该把“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是很陌生的”改成“现在的村庄对于我来说是很陌生的”;二是搭配不当,应该把“冬天的村庄,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改成“村庄的冬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旗帜一般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
B.引领着冬天旗帜一般不断深入
C.引领着冬天不断深入,旗帜一般
D.旗帜一般引领着不断深入的冬天
A [本题要注意语意表达的前后勾连。紧承“将枝干遥遥指向广袤穹苍”这一句的应该是“旗帜一般”,排除B、C;再根据语意强调的重点是“不断深入”,排除D。]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纷纷扬扬  尽如人意
亭亭玉立 弹冠相庆
B.沸沸扬扬 如愿以偿
亭亭玉立 弹冠相庆
C.沸沸扬扬 尽如人意
风姿绰约 觥筹交错
D.纷纷扬扬 如愿以偿
风姿绰约 觥筹交错
D [纷纷扬扬:指(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沸沸扬扬:形容议论纷纷,好像沸腾的水一样。尽如人意:指完全符合心意(多用于否定式)。如愿以偿:指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亭亭玉立:形容美女身材修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这里和“立于大地之上”重复。风姿绰约: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
4.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凡是________法令、脱离常规、不合规矩的事,虽然看来跟他毫不相干,却惹得他闷闷不乐。
②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________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③既然政府还没有发出________,允许做这种事,那就做不得。
A.违抗 以至 通知   B.违背 以致 通知
C.违抗 以至 通告 D.违背 以致 通告
D [违背:违反,不遵守(多指法令、规章制度等)。违抗:违背和抗拒,词义更倾向于抵抗。根据语境,此处用“违背”。以致: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也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此处用“以致”恰当。通知:通知事项的文书或口信。是向特定受文对象告知或转达有关事项或文件,让对象知道或执行的公文。通告:普遍通知的文告。适用于公布社会各有关方面应当遵循或者周知的事项的公文文体。此处应用“通告”。]
5.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性格在本质上是一种人生的特色,是个体生命区别于其他生命的一种标志。__①__真正的人生是一种性格人生。世界上没有无性格的人,__②__没有性格相同的人,__③__性格相近的人。__④__像树上的叶子,看似相同,其实不同。__⑤__性格的构成是人的气质、习惯行为方式、语言态度方式、脾气秉性等特点的综合外在表现,__⑥__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由于

只有
/
因为
所以
B
由于

甚至

虽然

C
所以

只有



D
所以

甚至

/

C [此题可通过语境分析和比较选项解答,从第①处看,应选“所以”,如果选“由于”,这句话就没有下文了,是一个不完整的语句,这样就可排除A项和B项。再比较②③两处的备选词语,C项的“也”“只有”语句贯通,句意明确。故可确定答案。]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不过是人们认知世界的两种角度和方法。一般来讲,“唯心”有助于研究人的意识世界的精神问题,而“唯物”则有助于__①__;前者更多的是精微的感性体验,__②__。通常,一个人固然会有__③__,但是,这并不排除他在必要的情况下,同时采用这两种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问题。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段文字介绍的是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对人的不同影响。①句结合前文对唯心主义的介绍,可知这里要补写的是唯物主义对人的影响,即有助于“人们认知外部的物质世界”。②句依据前文“感性体验”,可知与之相反的是“后者更多的是缜密的理性分析”。③句依据前文可知,人固然会有的是“认知世界的角度和方法”。
[答案] ①人们认知外部的物质世界 ②后者更多的是缜密的理性分析 ③一个稳定的认知角度和认知方法
7.下面是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诗歌朗诵会计划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这是一个流程框架图,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合理表述。可以按照先活动宗旨,后活动分工的顺序逐一说明。
[答案] 高二(1)班“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的中国”诗歌朗诵会以“庄重节俭、爱国奋进”为宗旨,班干部负责活动发动、节目编审及采买奖品,团干部负责朗诵会主持、诗歌配乐及场地布置、邀请老师。
[阅读提升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不平的镜子
契诃夫
我和我的妻子走进客厅里。那儿弥漫着霉气和潮气。房间已经有整整一个世纪不见亮光,等到我们点上烛火,照亮四壁,就有几百万只大老鼠和小耗子往四下里逃窜。我们关上身后的房门,可是房间里仍然有风,吹拂着墙角上堆着的一叠叠纸张。亮光落在那些纸上,我们就看见了古老的信纸和中世纪的画片。墙壁由于年陈日久而变成绿色,上面挂着我家祖先的肖像。
我们的脚步声响遍整个房子。我咳嗽一声,就有回声来接应我,这类回声从前也接应过我家祖先发出的响声呢……
房外风声呼啸和哀叫。壁炉的烟囱里似乎有人在哭,哭声响着绝望的音调。大颗的雨点敲打着乌黑昏暗的窗子,敲打声惹得人满心愁闷。
“啊,祖宗呀,祖宗!”我意味深长地叹气,“假使我是作家,那么我瞧着这些肖像,就会写出篇幅很大的长篇小说来。要知道,这些老人当初每一个都年轻过,每一个男的或者女的都有过爱情故事……而且是什么样的爱情故事呀!比方说,看一看这个老太婆吧,她是我的曾祖母。这个毫不俊俏、其貌不扬的女人,却有过极其有趣的故事。你看见了吗?”我问妻子,“你看见挂在那边墙角上的镜子了吗?”
我对妻子指着一面大镜子,它配着乌黑的铜框,挂在墙角上我曾祖母的肖像旁边。
“这面镜子有点邪气:它生生把我的曾祖母毁了。她花很大的一笔钱买下它,一直到死都没有离开过它。她黑夜白日地照这面镜子,一刻也不停,甚至吃饭喝水也要照。每次上床睡觉,她都带着它,放在床上。她临终要求把镜子跟她一块儿放进棺材里。她的心愿没有实现,因为棺材里装不下那么大的镜子。”
“她是个风骚的女人吧?”我的妻子问。
“就算是吧。然而,难道她就没有别的镜子?为什么她单单非常喜欢这面镜子,却不喜欢别的镜子呢?莫非她就没有更好点儿的镜子?不,不,亲爱的,这当中包藏着一宗吓人的秘密呢。据人们传说,这面镜子里有个魔鬼作祟,偏巧曾祖母又喜爱魔鬼。当然,这些话都是胡扯,可是,毫无疑问,这面配着铜框的镜子具有神秘的力量。”
我拂掉镜面上的灰尘,照一照,扬声大笑。原来这面镜子不平整,把我的脸往四下里扯歪,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两个,而且溜到旁边去了。
“我曾祖母的爱好可真是奇怪!”我说。
我的妻子迟疑不决地走到镜子跟前,也照了一下,顿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她脸色煞白,四肢发抖,大叫一声。烛台从她手里掉下来,在地板上滚了一阵,蜡烛灭了。黑暗包围了我们,我立刻听见一件沉重的东西掉在地板上:原来妻子倒在地下,人事不知了。
风哀叫得越发凄厉,大老鼠开始奔跑,小耗子在纸堆里弄得纸张沙沙响。等到一扇百叶窗从窗口脱落,掉下去,我的头发就根根直竖起来,不住颤动。月亮在窗外出现了……
我抱起我的妻子,迅速离开了祖宗的住所。她一直到第二天傍晚才醒过来。
“镜子!把镜子拿给我!”她醒过来以后说,“镜子在哪儿?”
这以后她有整整一个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老是要求把那面镜子拿给她。她痛哭,扯着脑袋上的头发,在床上翻来覆去。医生说她可能会死于精力衰竭,她的情况极其危险,我这才勉强克制恐惧,来到祖宗的住所,从那儿取来曾祖母的镜子拿给她。她一看见它,就快乐得哈哈大笑,然后抓住它,吻它,目不转睛地瞅着它。
如今已经过去十多年,她却还是在照那面镜子,一会儿也不肯离开它。
“难道这就是我吗?”她小声地说,脸上除了泛起红晕以外,还现出幸福和痴迷的神情。“对,这就是我!大家都说谎,只有这面镜子例外!人们都说谎,我的丈夫也说谎!啊,要是我早点儿看见我自己,要是我早知道我实际上是什么模样,那我就不会嫁给这个人!他配不上我!我的脚旁边应匍匐着最漂亮和最高贵的骑士才对!……”
有一次我站在妻子身后,无意中看了一下镜子,这才揭开可怕的秘密。我看见镜子里有一个女人,相貌艳丽夺目,我生平从没见过这样的美人。这是大自然的奇迹,融合了美丽、优雅和端庄。然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我那难看、笨拙的妻子在镜子里却显得这么漂亮?这是什么缘故?
这是因为不平的镜子把我妻子难看的脸往四下里扯歪,脸容经过这样的变动,说来也凑巧,倒变得漂亮了。负乘负等于正嘛。
现在我俩,我和妻子,坐在镜子跟前,眼巴巴地瞧着它,一刻也不放松;我的鼻子跑到左边面颊上,下巴变成了两个,而且溜到旁边了,然而我妻子的脸却妩媚迷人,我心里猛然生出疯狂而着魔的热情。
“哈哈哈!”我狂笑着。
我的妻子却在小声地说话,声音低得几乎听不见:
“我多么美啊!”
(有删改)
8.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记叙了“我”和妻子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人物虽少,故事虽简单,但情节曲折,富有戏剧性。
B.小说多处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来描写环境和人物,如第一段对客厅环境的描写,文中对曾祖母与镜子形影不离、不停地照镜子的叙述,以及妻子一星期不喝水、不吃东西、不睡觉的交代等,都运用了夸张的写法。
C.曾祖母的镜子“有点邪气”,这“邪气”就是下文所说的“神秘的力量”,即镜面不平整,会改变人的形象,正是镜子这“神秘的力量”让曾祖母和“我”的妻子喜欢上了它。
D.“我”的曾祖母和妻子两个女人都痴迷那面神奇的镜子,因为那面镜子不说谎,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给予了她们自信和幸福。
D [“让她们看到了自己的真实模样”表述错误。]
9.小说的题目是“不平的镜子”,可是开篇却用较多的文字描写环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作答本题可先用一句话概括环境描写的内容,再分析其作用。该环境描写处在开篇部分,应考虑渲染的气氛以及与下文的关系。
[答案] ①表现客厅的古老陈旧和荒寂破败;②渲染令人绝望和窒息的环境气氛;③为自然引出下文有关镜子的故事做铺垫。
10.这篇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题干要求对小说的主题进行探究。契诃夫的小说大多为讽刺批判型。这篇小说写了一面不平的镜子,这面镜子能将美的变丑,将丑的变美,这正影射了混淆是非、颠倒黑白的社会现实。而无论是曾祖母还是妻子,都陷在这种扭曲的美中不能自省,这正影射了社会上那些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者。因而提醒人们不要被假象迷惑,要有清醒的认识。据此整理作答即可。
[答案] ①揭露和批判那种歪曲事实、混淆是非、颠倒黑白、迷惑人心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②讽刺和批判那种不能正视自我、缺乏自知之明、容易被假象迷惑的人性的弱点;③由于种种原因,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往往出现失真的现象,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④人不要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而要积极探求假象出现的原因。(答出其中任意三点即可;其他理解只要从文本出发,且言之成理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