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6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9-25 19:27: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爱动脑、爱动手,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学生经历了一年多的科学课程学习,对科学课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探究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我们尽量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使学生对科学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但是他们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和自主探究能力不强,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家长偏重于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也没有多少时间去研究自身身体的特点,也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因此给科学课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教学内容分析】通过上一课《食物在体内旅行》的学习,学生知道了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有: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因此,食物在体内旅行的第一站是口腔。本课的教学将学生引入到口腔的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其内部的结构又是一个小系统,能够共同完成食物的消化。作为口腔的一部分——牙齿,又可以分为三类,与舌和唾液是相互协作的关系,教材通过呈现这样一个系统化的人体结构,可以让学生逐步建立系统的认识,进一步理解食物只有经过在初步消化中被很好地磨碎、捣烂,才能容易被身体吸收,从而有利于学生树立健康生活的意识。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1、牙齿、舌头和唾液共同参与了食物在口腔里的消化过程,他们的功能各不相同。食物在口腔里会经历初步的消化过程。
2、牙齿有三种,门齿、犬齿和臼齿,不同的牙齿有不同的功能,保护好牙齿,利于我们的身体健康。
过程与方法: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能够认真细致地观察牙齿的形状特征。
2、愿意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加强探究、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牙齿、舌和唾液在消化食物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和三种牙齿及其不同的功能。
【教学难点】
进行食物在口腔内部变化和牙齿形状特征、分布的观察。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观察牙齿记录单、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记录单、荸荠、牙签、馒头(或饼干)、镜子、牙齿模型等。
教师准备:牙齿模型、牙刷、PPT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同学们,很高兴有机会与你们一起走进这节科学课,希望你们在科学课上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有所获,可是你们知道老师对你们在课堂上如何表现吗?(小口常开、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高举)
(一)教学导入
师:前面的一课我们学习了《食物在体内的旅行》,谁来说说食物在体内主要经过了哪几站?也就是说食物在口腔里是怎样旅行的?
学生自由回答。(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师: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在哪里?(口腔:口内的空腔,有牙齿、舌、唾液腺等,)
师: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食物旅行的第一站就在口腔,这节课我们就专门来研究、探讨《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希望食物在口腔里旅行时有个良好的开端。出示课件一:课题)
(二)观察牙齿
1、师:当我们看到别人开口说话或哈哈大笑时,或者对照镜子观察口腔时,能清楚地看到洁白的牙齿,一日三餐,都会用到牙齿,同学们对牙齿了解多少呢?
2、学生交流有关牙齿的知识。
师:同学们知识挺丰富的,对牙齿知识了解不少,这节课我们要仔细地观察、研究牙齿,进一步了解有关牙齿等方面的知识。
3、出示课件二(牙齿分布模型),结合课本77面牙齿分布排列图,我们通过吃荸荠(俗称“马蹄”“马薯”等,有“冬春佳果”之称。),要求你们观察同位同学或用镜子观察自己的牙齿及其牙齿在吃食物中所起的作用,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观察牙齿的记录表,出示课件三(观察牙齿的记录表:包含牙齿的形状,名称及其作用,所以强调不仅仅是吃)。
4、出示牙模,学生汇报,老师归纳如下:
(门齿,又叫门牙,成人一般上下各4颗,扁扁的,像铲刀,有切断食物的作用。板书:切断);
(犬齿,又叫虎牙,成人一般上下各两颗,像尖枪,有撕裂食物的作用,点击犬牙,强调肉食性动物。板书:撕碎);
(臼齿,又叫磨牙,成人一般上下各8颗,有磨碎食物的作用。臼牙:磨碎);
出示课件四(牙齿的分类及作用),纠正学生的错误前概念,通过视频,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牙齿的作用。
(三)对学生进行保护牙齿的教育
1、师:牙齿是我们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不同形状的牙齿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保护好牙齿对我们一生的健康都很有意义。人们常说,牙好,胃口就好,吃饭就香,身体就棒!(早在1989年,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每年的爱牙日都有主题和副主题。2014年9月20日是第26个“爱牙日”,主题主题:健康每一天,从爱牙开始。)
那么,是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牙齿都很整齐、美观、健康呢?请看下面的图片,出示课件五,(各种龋齿图片,有的出现牙菌斑、牙石、龋洞,有的出现坏死的牙髓,甚至牙槽脓肿等)。
下面请同学们对照镜子看看自己的牙齿,再相互看看对方的牙齿,看看有没有以上的情况?交流观察发现,建议有蛀牙的同学去医院听听医生的建议。
刚才同学们看到的图片或交流看到牙齿的现象叫龋齿,龋齿也就是蛀牙,那么龋齿是怎么形成的呢?请看龋齿的形成视频。(出示课件六:龋齿的形成)
6、师:牙齿对我们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牙齿,有效地防止蛀牙呢?学生自由回答。
7、老师提供牙齿模型,请学生演示刷牙方法,教师予以纠正。(出示课件七:正确刷牙)
(四)观察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师:牙齿在食物的消化过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口腔里还有什么对消化食物起了作用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
1、出示研究的任务:(出示课件八)
(1)观察食物在口腔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观察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了变化。
2、 观察饼干或馒头在口腔里的变化(出示课件九)
食物状态:原有状态;咀嚼5次后的变化(短时间咀嚼);咀嚼15次后有什么变化(长时间咀嚼)。
3、汇报交流,分析:是口腔里的什么使食物发生变化?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牙齿,舌头,唾液。
师: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整理板书。牙齿——咀嚼 舌头——搅拌 唾液——湿润
师:在食物的变化过程中,如果只有牙齿,没有舌头和唾液行吗?如果只有舌头,没有牙齿和唾液行吗?如果只有唾液,没有牙齿和舌头可以吗?那它们三者是一种怎样的关系?(相互协作)这就与我们这个班集体,这个社会一样,人与人之间既要分工明确,也要相互协作,和谐统一,才能完成任务。
(五)巩固总结
1、拓展“细嚼慢咽”和“狼吞虎咽”。(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只有嚼碎了才能初步地消化,容易吞咽,以便减轻胃肠道对食物消化的负担,提高人们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以保护胃肠道。)
2、师(出示课件十):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大家保护好牙齿,养成科学的饮食习惯,祝各位:牙齿美观,口腔健康,身体健壮,天天向上!(出示对老师的祝福语)
附:板书设计

门牙:切断
牙齿 犬牙:撕裂 咀嚼
相互协作
臼牙:磨碎
初步消化 舌 搅拌

唾液 湿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