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从纸屏上小球跳动的实验推测人是怎样感觉到声音的。
2、了解人耳的构造及耳廓的作用。
3.知道如何保护耳朵。
3、知道什么叫噪声及其危害。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耳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2.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噪声和非噪声。
【教学准备】
塑料泡沫小球、纸屏、小鼓、鼓槌、 耳朵的模型、 课件
【教学过程】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请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依靠物体的振动
师:那声音又是依靠什么向外传播的呢?
生:依靠介质,包括固体、液体、气体向外传播的。
师:听一听下面声音,猜猜是什么声音?
生:公鸡叫
师:你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本节课就一起来学习一下: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板书:3.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
首先,请同学们观看实验。(一位同学敲小鼓,其余同学观看现象)(此实验能让学生清楚的看见物体振动后所发出的声波,带动纸屏、小球的振动,从而让学生明白声音在人耳朵内的传播过程和方法。)
生:当鼓声响起时,泡沫小球会随着纸屏的振动而跳动。
师:小结:其实,我们的耳朵听声音的原理和纸屏振动带动小球跳动的原理一样,下面就请同学们看课本P34,回答耳朵由哪些结构构成?
生: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听小骨、耳蜗 、 听神经
师:知道了耳朵结构的组成以后,带领学生观看耳朵的结构模式图,请同学们猜猜声音的传播路径。
生: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耳蜗 → 听神经
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歌(声音很小)
同学们能听清楚吗?你会怎么办呢?
生:把声音调大
师:带领学生捂住耳朵,不让耳廓收集声波
生:声音变小了
师:五指并拢,放到耳廓的后面,以增大耳廓。
生:声音变大了
师:动手制作喇叭形的“助听器”,让开口小的一端对准外耳道,进一步增大耳廓,感受声音的变化
生:声音变得更大了。
师:我们通过改变耳廓的大小来体验了声音的变化的活动,有谁能总结出耳廓的作用?(此活动通过对比、感受让学生发现问题后,去寻找问题的答案。)
生:耳廓有收集声音的作用。
师:下面我们再来听听下面的声音。(播放声音)感觉怎么样?
生:刺耳,不舒服
师:生活中你还听过哪些刺耳的声音?(利用生活来引导学生的学习,带动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生:汽车鸣笛声,焊接声······
师:生活中这么多的刺耳声,我们他、把他们叫做噪音。噪音就和废气、废水一样,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P35.,并分组讨论噪音的危害,并想办法来减少噪音污染。
生:噪音可引起人类生病,影响工作、学习、睡眠。
我们可以从控制噪音的来源,关闭门窗,植树造林来降低声音,在嘈杂的环境中,戴上护耳用具等来较少噪音。
师:生活中也有好多的听力有障碍的人,我们如何帮助他们呢?
生:提高讲话的声音,凑近他们的耳朵讲话,建议他们戴上助推器等。
师:那么,在生活中你是如何保护耳朵的呢?
生:1 不挖耳朵。2 听见较强声音时要捂住耳朵闭着嘴巴或直接张开嘴巴。3不要让水流进耳朵。4 远离噪声。
师:人类和大多数的动物,都是依靠耳朵听声音的,(展示鱼的图片)它有耳朵吗?
那你知道它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吗?
生:讨论、交流
师:“侧线”可以感知水流的变化及声音的传播。
师:课后请同学们对自己感兴趣的动物进行研究,探究他们是如何 “听”声音的?(让学生们课后去研究,自己尝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学习了本节课后,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知道了耳朵的结构:知道声音在耳朵内的传播过程;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学会了如何辨别噪音,并懂得了其危害和防治方法;学会了保护耳朵的方法等。;
板书设计
3、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声源 — 耳廓 — 外耳道 — 鼓膜 — 听小骨 — 耳蜗 — 听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