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2017)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10: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
一、积累·运用(29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始龀(chèn)      一厝朔东(xī)
B.军士吏被甲(bèi)  按辔徐行(pèi)
C.浑欲不胜簪(zān)  折戟沉沙铁未销(jǐ)
D.我报路长嗟日暮(jiē)  提携玉龙为君死(jié)
2.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
A.与民由之(遵从)   父命之(教导、训诲)
B.惩山北之塞(苦于) 威武不能屈(使……屈服)
C.军霸上(驻军) 帝感其诚(感受)
D.上自劳军(慰问) 以顺为正者(准则,标准)
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必先苦其心志      行拂乱其所为
B.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而山不加增
C.舜发于畎亩之中 已而之细柳军
D.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达于汉阴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
A.改容式车      B.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
C.甚矣,汝之不惠   D.军士吏被甲
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一怒/而诸侯/惧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
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默写。(6分)
(1)感时花溅泪,         。 (杜甫《春望》)?
(2)天接云涛连晓雾,          。 (李清照《渔家傲》)?
(3)《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视觉角度写出战争的激烈场面的诗句是:           ,            。?
(4)唐代名臣魏徵认为:帝王心怀忧危,就能任贤受谏;心怀安乐,就会危及国家。这印证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        ,       。?
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8分)
材料一 传统节日是弘扬爱国精神的载体。传统节日中包含了大量关于热爱故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热爱国家的内容,闪耀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光芒。传统节日又是传承中华美德的契机。传统节日在潜移默化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种种美德,这些品质深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是古老的文化基因。
材料二 我国四大传统节日风俗图

(1)请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4分)
?
?
(2)仔细观察材料二的风俗图,选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图,说说该图反映的风俗及文化意义。(4分)
?
?
二、阅读·理解(31分)
(一)阅读甲、乙两首诗,回答问题。(8分)
[甲] 赤 壁
[唐] 杜 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赤 壁
[明] 杜 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②。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③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注] ①杜庠:号西湖醉老,以诗名于景泰间。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舳舻:船只首尾相接非常多的样子。③曹瞒:即曹操。
8.甲、乙两诗都对赤壁之战进行了解读,甲诗认为如果“         ”,赤壁之战的结局就会改写。乙诗认为赤壁之战曹魏失败的原因是“        ”。(用诗歌原句回答)(4分)?
9.两首诗都以赤壁之战为写作背景,但抒发的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
?
?
(二)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题目。(15分)
  [甲]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置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公从之,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决,事又寝④。
[注] ①治:修建。②颠踬(zhì):被东西绊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0.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河曲智叟亡以应?
(3)无地置土?
(4)公遂止?
11.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
12.理解填空。(3分)
  甲文中    和智叟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    和智叟对比,一个担忧,一个讥笑;    和智叟对比,一个热心,一个冷漠。?
13.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愚公和鲁公的性格特点。(4分)
?
?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8分)
  三年①,春,正月,帝②亲祀南郊。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刘毅曰:“朕可方③汉之何帝?”对曰:“桓、灵。”帝曰:“何至于此?”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朕有直臣,固为胜之。”
毅为司隶,纠绳豪贵,无所顾忌。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毅劾奏之。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与帝有旧恩,恃宠骄侈,数犯法。毅劾奏琇罪当死,帝遣齐王攸④私请琇于毅,毅许之。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略有删改)
  [注] ①三年:指太康三年。②帝:指晋武帝司马炎。③方:比。④攸:即司马攸。
1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1)礼毕,喟然问司隶校尉?
(2)恃宠骄侈,数犯法?
15.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限断两处)(2分)
皇 太 子 鼓 吹 入 东 掖 门
16.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帝遣齐王攸私请琇于毅,毅许之。
?
17.文中的刘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
附:作文(40分)
在“环境保护月”活动中,你所在的班级将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倡导节约、低碳、环保的理念。请以班级的名义写一份倡议书。不少于600字。
提示:
1.应介绍发出倡议的背景、目的,这样更容易让人理解和信服。
2.明确倡议书的主题,如“节约新风尚,环保小卫士”“低碳生活我行动”等,并提出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3.注意倡议书的使用场合、对象,做到表达得体。
?
?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测试题答案

1.[解析] C A项,“厝”应读“cuò”;B项,“被”应读“pī”;D项,“携”应读“xié”。
2.[解析] C “感”,被……感动。
3.[解析] A A项,“其”都是代词,“他的”。B项,前一个“而”是连词,表承接;后一个“而”是连词,表转折。C项,前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的”;后一个“之”是动词,“到,往”。D项,前一个“于”是介词,“给”;后一个“于”是介词,“到”。
4.[解析] B A项,“式”同“轼”,车前横木。这里用作动词,指扶轼。C项,“惠”同“慧”,聪明。D项,“被”同“披”,穿着。
5.[解析] C A项,应为“一怒/而诸侯惧”;B项,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项,应为“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6.(1)恨别鸟惊心
(2)星河欲转千帆舞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4)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7.(1)①传统节日是弘扬爱国精神的载体;②传统节日又是传承中华美德的契机。
(2)示例一:春节。风俗:穿新衣、放鞭炮。意义:辞旧迎新、吉祥、喜庆。示例二:清明节。风俗:祭祖、扫墓。意义:感恩、追思。示例三:端午节。风俗:赛龙舟。意义:怀念爱国诗人屈原。示例四:中秋节。风俗:吃月饼、赏月。意义:团圆。
8.东风不与周郎便 曹瞒眼里已无吴
9.甲诗中,杜牧在若无“周郎”借东风这一胜利原因的假想中,表达出对周瑜的不屑与嘲讽,还有一股英雄无用武之地的不平。乙诗中,杜庠重在写曹军战前的决心和战争中的狼狈,借历史沧桑表达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等伤感情绪。
10.(1)用箕畚装土石。
(2)无,没有。
(3)安放,放置。
(4)于是,就。
11.(1)冬夏换季,才往返一次。
(2)就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气力,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12.愚公 愚公妻子 (孀妻)遗男
13.愚公抱负远大(信念坚定),不畏艰难;鲁公缺乏主见(优柔寡断、犹豫不决、畏首畏尾、遇难而退)。
[参考译文]
  [乙] 鲁公修建园子,想挖一个池子,(他的)父亲说:“没有地方放土。”(鲁公)于是停了下来。有人说:“土可以堆成假山。”鲁公认为这个意见很好,打算(按照他的方法)去做。(他的)妻子说:“(你)就不怕小孩子被绊倒吗?”鲁公又停了下来。(又)有人说:“修条小路通到园子里,设个栅栏围上它,又有什么好担心的呢?”鲁公听从了他的话,又打算(按照这个人的办法)去做。家里又有人阻止他,说:“园子修好了,必定要添仆人(打理),(给仆人住的)下房不够,(这)非常值得考虑啊。”鲁公犹豫不决,(这件)事情就又停止了。
14.[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实词的解释。解答时要联系具体的语境,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和一词多义现象。
[答案] (1)结束,完成。(2)屡次,多次。
15.皇太子/鼓吹/入东掖门
16.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同意了。
17.[解析] 此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分析人物形象要联系人物的言行。文章写了刘毅的两件事,回答时要从这两件事中提炼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答案] 刘毅是一个敢于直谏、刚正不阿的人。
[参考译文]
太康三年,春天,正月里,晋武帝亲自到南郊祭祀。典礼结束后,(晋武帝)感叹地询问司隶校尉刘毅说:“我可以和汉代的哪一个帝王相比?”(刘毅)回答说:“(可与)桓帝、灵帝(相比)。”晋武帝说:“怎么至于到这种地步?”(刘毅)说:“桓帝、灵帝卖官职的钱都进了官府的仓库,陛下卖官职的钱都进了个人的家门,从这一点来说,大概还不如(桓帝、灵帝)。”晋武帝大笑道:“桓帝、灵帝的时代,听不到这样的话,现在我有敢于直言的臣子,已经胜过桓帝、灵帝了。”
刘毅任司隶,举发惩处豪门权贵,没有一点顾忌。皇太子吹打着乐器进入宫中的东掖门,刘毅就上奏皇帝揭发他。中护军、散骑常侍羊琇,过去有恩于晋武帝,倚仗着皇帝的恩宠,骄横奢侈,多次犯法。刘毅上奏皇帝,揭发羊琇的罪行,认为他所犯下的罪应当处以死刑,晋武帝派齐王司马攸私下去找刘毅为羊琇求情,刘毅同意了。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侧重于训练语言表达得体。既然是写倡议书,向大家发出倡议,那么言辞一定要恳切。要明确本次活动的主题,根据主题来确定活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所写内容一定要贴近大家的生活。此外,还要注意这份倡议书是针对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因此语言要准确、简明,注意尊重对方,敬辞用于称对方,谦辞用于称自己,语言得体、恰当,使读者容易接受。
【佳作展示】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你们好!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在新世纪里,我们渴望美丽的地球、绿色的家园、湛蓝的天空、清新的空气。但是,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污染、浪费,地球已变得千疮百孔、遍体鳞伤。之后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惩罚,才逐渐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沙尘暴肆虐、雾霾天增多、臭氧洞变大……难道这不是人们破坏环境的恶果吗?我们应该吸取教训,好好保护环境、清洁环境、美化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地球,为了人类的将来,也为了让我们永远拥有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我班真诚地向大家发出如下倡议:
1.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张纸。节约用水,用完水后及时拧紧水龙头,提倡用脸盆洗手、洗脸;节约用电,电器不使用时应关闭电源;节约用纸,多用手绢、抹布,尽量两面使用纸张。
2.为减少空气污染、节约能源,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自行车,或步行。
3.为保护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尽量购买使用再生材料制成的、可多次长期使用的商品;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一次性木筷和餐盒等。
4.减少使用塑料袋,它是白色污染的元凶。
5.加强环保的宣传教育,从小培养环保意识,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当中。
6.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积极参与绿化美化活动。
地球只有一个,她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发展和微小的利益,以肆虐的行为,无“度”地获取,使地球原本已经脆弱的躯体更加脆弱!记住,保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中学×年级×班
×年×月×日
[点评] 倡议书就是提倡人们干什么,号召人们做什么。作者从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出发,号召大家保护生态环境,分条陈述,符合倡议格式,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号召性语言深入人心,起到了倡议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