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与朱元思书课件(5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与朱元思书课件(5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5 17:0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9张PPT)
与朱元思书
吴 均
文体链接
富春江,全长110公里,一头连着素有“人间天堂”美誉的杭州西湖,一头连着人称“归来不看岳”的安徽黄山。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骚人墨客吟诗作文:
“天下佳山水,古今推富春。”
(元.吴桓赞)
“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唐.韦庄)
“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宋.苏轼)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清水一条琴。无声诗兴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
(清.刘嗣绾)
读准字音
风烟俱jù净 缥piǎo碧     
急湍tuān    夹jiā岸    
轩邈xuān miǎo
嘤yīng嘤yīng成韵     
泠líng泠líng作响  
千转zhuǎn不穷
鸢yuān飞戾lì天者  横柯kē
经纶lún世务者  窥kuī谷
学习第一段
重点词语:
①风烟:指烟雾。
②俱净:完全消散。
③共色:同样的颜色。
④从流飘荡: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⑤许: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⑥独绝:独一无二,绝,到极点。
翻译第一段
①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 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东时而西。从富阳到桐庐的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读第一段,思考:总领全文山水特征的是哪一句?
?
风烟俱净, 天山一色。

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写景:
叙事:
抒情:
隐山之“奇”
暗水之“异”
山水总体特点

2、说说“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的表达效果。
文章的首句交代了富春江的景色给人的整体感受。

3、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悠然自得,无忧无虑。
学习第二段
重点词语:
①缥碧:青白色。
②直视无碍: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③急湍:湍急的江流。湍,急流。
④甚:厉害。
⑤奔:动词活用为名词,飞奔的马。
翻译第二段
②水都是青绿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看到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像飞奔的马。
问题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水色:缥碧。
②水清:见底、无碍(夸张)
③水急:甚箭、若奔(比喻)
(动静结合)

2、突出水清的句子是哪些?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3、突出表现水急的句子是哪句?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读第2段,思考: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异水?用了什么方法?
1.清澈
2.湍急
侧面描写
夸 张、比 喻
水皆缥碧
千丈见底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夸 张
正面描写
静(详)
动(略)
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
水色——
水深——
水中——
小结
第二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采用动静结合的艺术手法,将富春江的水之“异”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学习第三段
重点词语: ①寒树:浓密碧绿,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②负:凭借。
③竞:争着。
④上:名词活用为动词,向上。
⑤轩邈: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向高处和远处伸展。
⑥千百:虚指,成千上百,形容很多。


⑦泠泠:形容水声的清越。
⑧好:美丽。
⑨相鸣:互相和鸣。
⑩转:“转”通“啭”,鸟鸣声。
⑾绝:停止,消失。
⑿戾:至。
⒀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⒁经纶:筹划,治理。
⒂窥:看。
⒃反:流连忘返;“反”同“返”。
【17】柯:树木的枝干。
【18】上:词活用为状语,在上面。
【19】犹:好像,如同。
【20】交映:互相掩映。
翻译第三段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互相之间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地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

那些极力攀高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读第3段,思考:作者从哪两个方面描写奇山?作者有什么感受?
1.视觉
2.听觉
泠泠作响的泉声
嘤嘤成韵的鸟声
千转不穷的蝉声
百叫无绝的猿声
夹岸高山 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 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 千百成峰
问题探究
1、作者用“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山,这样写好在哪里?
以动写静,使静止的景物富有动感,更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两岸山势的陡峭与壮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揭示文章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 忘反。

3、鸢飞戾天者”和 “经纶世务者”分别指什么人?
指追逐名利的人和热衷于官场的人。

4、作者抒写了“鸢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的景色以后“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他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是什么?
寓情于景,进行议论性的抒情。这种感受是一种设想,以有雄心壮志的游者也要产生隐居思想来衬托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透露出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小结
第三段写“奇山”。这是文中详写的部分。作者从视角、听角的角度,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优雅的色彩,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
全文思路
总 说:
分 说
“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奇山
异水
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异水
奇山
水清 静态 夸张
水急 动态 比喻、对偶
(高昂)
视觉
听觉
高山
寒树
泉声
鸟鸣
蝉叫
猿啼
动态 对偶
(轻缓)
静态 拟人 (重急)
(赞叹)
面对这奇伟瑰丽、美妙和谐的山光水色,作者的心情如何呢?有什么感想呢?结合课文中的原句,来填一填,说一说:“面对富春江的奇山秀水,作者感到 --------了。
1.本文重在写景,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先找出其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语句)
明确:“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山水的热爱、赞美、留恋,淡薄功名利禄、厌恶官场的思想感情。
3.归纳本文的主题思想。(回顾方法:通过描写…….,表达了……的情感)
明确: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奇山异水的佳境,抒发了由衷的赞美与感叹之情.?也含蓄表达了自己向往山水,避世隐居的高洁志趣.
(有感情齐读课文)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感慨:息心忘反
蔑视功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清幽淡雅,余音缭绕。


“吴均体”:
短小精悍,诗中有画。?
朗读并展开画面的想象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朗读并展开画面的想象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朗读并展开画面的想象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风烟俱净,
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
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 ,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
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
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因为它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
总之,情景兼美,辞章俱佳,给我们以美的享受、心灵的愉悦。
通假字:


词类活用:



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
文 言 积 累 卡 片
窥谷忘反
千转不穷
“反”通“返”,返回
“转”通“啭”,鸟叫声
风烟俱净 (消净、消散,形作动)
任意东西 (向东向西漂流,名作动)
皆生寒树 (使人觉得有寒意,形作动)
互相轩邈 (向高处和远处伸展,名作动)
天下独绝 (绝妙),百叫不绝 (停止)
负势竞上 (向上),横柯上蔽 (在上面) 
一百许里 (左右/允许)
蝉则千转不穷 (穷尽/贫穷)
经纶世务者 (治理/政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