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2020学年人教统编语文八上第二单元素质检测题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成绩评定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面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和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甲胄(zhòu) 畸形(qí) 抑扬钝挫 (dùn) 深恶痛疾(wù)
B.差劲(chà) 拙劣(zhuō) 正经危坐(jīn) 数见不鲜(shù)
C.广袤(mào) 无垠(yén) 油光可鉴(jiàn) 诚惶诚恐(huáng)
D.荧光(yíng) 不逊(xùn) 杳无信息(yǎo) 小心翼翼(yì)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①如果人类也毫无节制地____ 下去,也许有一天不得不走旅鼠的道路。
②刚步入生意场的他,凭借灵活的头脑,____ ,轻松赚得人生的第一桶金。
③晴天又来_____他的皮肤,寒夜又使他结一层冰,化作不透明的水晶模样。
④网络热词在学生的作业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对这一现象,大家各执己见,争论激烈,一时间众说纷纭,____ 。
A.繁衍 左右逢源 消释 莫衷一是 B.繁殖 绝处逢生 消融 无所适从
C.繁衍 绝处逢生 消释 无所适从 D.繁殖 左右逢源 消融 莫衷一是
3.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你的人生是否有意义,要看你对人生意义的独特领悟和坚守。
B.随着国家平抑物价的政策和外地蔬菜的大量调运,最近蔬菜价格有所回落。
C.从微笑的树蛙到开心的绵羊,这些图片向我们展示了动物们的“笑功”和幽默感。
D.为了防止不再出现这样的问题,我们班同学制定出了具体的改进措施。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3分)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①____。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___②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③____。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藤野先生》主要记叙了鲁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主要赞扬了他的一腔爱国之情。
B.《回忆我的母亲》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在得知母亲去世的消息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抒发了自己对母亲的深深怀念和无比崇敬的思想感情。
C.《列夫·托尔斯泰》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文章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使全文形成一种巨大的张力,字里行间洋溢着仰慕、崇敬之情。
D.《美丽的颜色》一文中,多次引用居里夫人自己的话,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6.古诗文默写。(7分)
⑴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⑵风声一何盛, 。(刘桢《赠从弟(其二)》)
⑶ ,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⑷ ,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⑸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的喜悦之情的诗句是: , 。
⑹《三峡》中写出春冬之时水特点的句子: , 。
⑺泰山、赤壁、黄鹤楼、天涯、西湖,这些都是名胜古迹,请你任选一处写出两句与之相关的古诗词: , 。
2、阅读理解(48分)
(一)阅读《渡荆门送别》,按要求回答问题。(4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7.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8.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颔联中的"随""入"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选择其中一个字作简要分析。(2分)
(二)阅读《与朱元思书》和《晚游六桥待月记》,按要求回答问题。(12分)
【甲】与朱元思书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五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晚游六桥待月记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注释】①罗纨(wán):丝织品。②午、未、申三时: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③夕舂(chōng):夕阳的代称。
9.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⑴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奔:
⑵梅花为寒所勒 勒: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⑵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1.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甲】文第三段先从远处写视觉景物,再从近处写耳闻之声,从静到动,从详到略。
B.【甲】文第二段前两句写江水的清澈,着眼于静态;后一句写急流、猛浪,着眼于动态。一静一动。细致地描绘出“异水”的动人之态。
C.【乙】文描绘了西湖美丽而壮观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游西湖的感想,融情于景。
D.【乙】文题目“待月记”,本应极写月色月景,但本文却详写春色稍写月景,正面写春色,侧面写月景,其目的在于勾起人们“待月”的心理。
12.两文描写的对象不同,但是作者却流露出相同的思想感情。请从对待风景和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3分)
(三)阅读名著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一天午夜,我登上了一列破败不堪的火车,身上有点不舒服,可是心里却非常兴奋。我所以兴奋,是因为摆在我面前的这次旅行是要去探索一个跟紫禁城的中世纪壮丽豪华在时间上相隔千百年、空间相距千百里的地方:我是到“红色中国”去。我所以“有点不舒服”,是因为我身上注射了凡是能够弄到的一切预防针。用微生物的眼睛来看一下我的血液,就可以发现一支令人毛骨悚然的队伍;在我的臂部和腿部注射了天花、伤寒、霍乱、斑疹伤寒和鼠疫的病菌。这五种病在当时的西北都是流行病。此外,最近还流传着令人吃惊的消息,说淋巴腺鼠疫正在陕西省蔓延开来,陕西省是地球上少数几处流行这种风土病的地方之一。
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陕西两省的分界线。
13.上述文字节选自《_______________》,文中的“我”指的是___________,他是_____________人(国籍)。(3分)
14. “我”此行的目的是什么?“我”心里兴奋的原因是什么?“我”有点不舒服的原因是什么?(3分)
15.文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
(四)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4分)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①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②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③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④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俄国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⑤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20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⑥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的讲述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⑦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末净旦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⑧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⑨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⑩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4月27日,有删改)
16.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分)
17.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3分)
18.阅读文章第⑨自然段,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3分)
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
19.阅读文章第⑨自然段,体会划线句子的含义。(3分)
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20.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
(五)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9分)
①为什么你睡了11个小时仍然觉得疲劳?为什么你花了许多时间去度假,回来后依旧没有生活的热情?这是因为你的休息方式并不能让你得到放松。那么抛弃它,来一场休息的革命!
②休息方式有很多种,睡眠是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种有效的休息方式。它对睡眠不足者或体力劳动者非常适用。“疲劳”主要是由体内产生的大量酸性物质引起的。如果十分疲劳,应采取静的休息方式。通过睡眠,可以把失去的能量补充回来,把堆积的废物排除出去。如果不是很累,也可以在床上先躺一躺,闭目静息,让全身肌肉和神经完全放松后,再起来活动。但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一味地补睡眠并不是最好的休息方 式。
③你写了一天 的文案,主持了一天的会议,当一切都结束了,你叹到:太累了,今晚我要睡个好觉。其实这是一个陷阱。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你的大脑皮层极度兴奋,而身体却处于低兴奋状态,对待这种疲劳,睡眠能起到的作用不大。因为你需要的不是通过“静止”的方式来恢复体能,而是要找个事儿让精神放松下来。这样你就会理解为什么下班后游泳半小时你就会神采奕奕,而周末两天不出门你依旧无精打采。
④既然睡眠不是帮助脑力劳动者休息大脑的最好方式,那么什么休息方式才是行之有效的呢?大脑皮质的一百多亿神经细胞,功能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这一个区域活动,另一个区域就休息。所以,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比如,你星期五写了很长时间的企划案,最好第二天去给你的盆栽剪剪枝,以便使头脑清醒,而不是睡到日上三竿。
⑤当你无法选择由脑力劳动转入体力劳动时,不妨在脑力劳动内部进行转换。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卢梭 在研究学问时,用功的时间稍长一些就会感到疲倦,甚至不能连续半小时集中精力在一个问题上。但是,他连续研 究几个不同的问题,即使是不间断,他也能够轻松愉快地一个一个思考下去。他说:“这一个问题可以消除另一个问题所带来的疲劳,用不着休息大脑。我在治学中充分利用所发现的这一特点,对一些问题交替进行研究。这样,即使我整天用功也不觉得疲倦。”所以,如果你有好多问题要处理,最好交替进行,以免过度疲劳,耗尽精力。
⑥如果你的精神超级紧张,不妨尝试去做点儿有挑战的事。心理学家发现解除精神紧张的方法,是去处理需要精神紧张才能解决的问题。曾经有一位精神即将崩溃的总经理找到一位医师,想获得有效的治疗建议。结果他得到的处方是去动物园当驯狮师,一个月以后竟然完全康复。所以压力特别大的时候你可以为自己再找份工作,但不要和你的职业类似。比如去孤儿院做义工,或者去一个复杂的机械工厂做学徒,或者做一道超级复杂的数学题等。
⑦可见,变换思考和活动的内容,的确是针对脑力 劳动者的一种积极有效的休息方式。它调整了我们的生活状态,让我们重新找回生活的热情和工作的动力。
21.选文第③段中加点词“极度”能不能删去?(3分)
22.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3.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对睡眠不足者来说,睡眠是一种非常适用而又有效的休息方式。
B.大脑皮质的神经细胞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
C.卢梭在治学中通过将脑力劳动转换为体力劳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倦。
D.当精神超级紧张时,你可以尝试再做一份与自己职业不类似的有挑战性的工作。
3、写作表达(50分)
24.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阳光让美丽之花绽放,关爱让幸福之花绽放,拼搏让理想之花绽放,奋斗让青春之花绽放,奉献让……
请以《________悄然绽放》为题,写一篇作文。
⑵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题目⑴的,请补题后作文。②内容具体,中心明确,力求有新意。③写作思路清晰,书写工整、美观。④篇幅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2019-2020学年八上语文第二单元答案
一、积累运用
1.D 2.A 3.C 4.A 5.A 6.。⑴山山唯落晖;⑵松枝一何劲;⑶大漠孤烟直;⑷老骥伏枥;⑸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⑹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http:?/??/?www.so.com?/?s?q=%E5%9B%9E%E6%B8%85%E5%80%92%E5%BD%B1&ie=utf-8&src=internal_wenda_recommend_textn" \t "_blank?);
二、阅读理解。
7.C
8.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长江滚滚远去着一“入”字,仿佛江水流入碧空,流入荒漠辽阔的原野,流入大海之外。
9. 奔腾的骏马 约束,阻止
10. 山峦凭依着高峻的山势,争着向上,这些高山彼此都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11.A
12. 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13. 《红星照耀中国》 斯诺 美国
14. 探寻中国革命的原因和目的。
到红色中国去;打了预防针。
15. 那些地区已经被红军所控制。
16. ①通过友人向史铁生约稿;②地坛家里聊写作;③商讨电视剧拍摄事宜;④了解《我与地坛》的写作。
17. 因为《我与地坛》是引起作者回忆的原因,更是史铁生留世、能体现自己人生思考的佳作;也是作者感触较深,认为能给那些“擦蹭生活”的作者以启迪的“好作品”。或者说是体现史铁生创作价值的“核心”所在,所以作者要花笔墨重点写。
18. 示例:本句使用比喻修辞,把文字比作手串,形象地写出了史铁生作品历久弥新的文学价值、美学价值。
19.示例:这里明显反映了作者的创作观念,一方面赞扬史铁生创作了这样的好作品,这样的作品才能流传千古,给人启迪和智慧,就像他的人在永远活着一样;另一方面,也批评社会上有些人,急功近利,人还在,文章早就死了。
20. 最后一段有照应题目、完整文章结构、升华作者感情的作用。题目是忆故人,作者中间却插入了很多的议论,这样有收束议论,回到追忆故人的思绪上来,同时,结合全文行文,虽简短数字,可见作者对故人感情之深,过往的画面如在眼前。
21. “极度”指程度极高的意思,表程度;说明长时间的脑力劳动使人的大脑皮层兴奋程度极高。如果删去了就没有程度上的强调,所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22.举例子、作比较;具体而突出地说明了“不必停止活动,只需改换活动内容,就能使大脑的不同区域得到休息”。
23.C
三、写作表达:24作文。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8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