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苏州园林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苏州园林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9-29 14:14:41

文档简介

集体备课教案
时 间
月 日
执教人
集体研讨
二次备课
辅备人
年级 备课组全体老师
课 题
苏州园林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内容,概括苏州园林的特征,体会苏州园林的美。
2.把握文本结构,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
3.学习课文对多种说明方法的运用,赏析本文语言。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思路,把握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采用适当的说明顺序与说明方法来突出这个特征的。
教学难点
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感受苏州园林的图画美,体味苏园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内涵。
教学方法
讨论 思维导图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有一景致,它引逗乾隆六下江南,它就是——苏州园林;有一园林,它让六下江南的乾隆,每次都留宿于此,并在颐和园仿建两座园内一模一样的假山,它就是——狮子林;有一小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将它仿建于馆内,它就是——网师园内的明轩。苏州园林究竟有多大的魅力,使得中外人氏都为之倾倒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苏州人氏叶圣陶所写的的文章《苏州园林》,一起去感受苏州园林的魅力。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赏析苏州园林图片,概括其特征
播放苏州园林图片,请同学们赏析图片,说说:苏州园林美吗?美在哪里?它具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特征?
【教学提示】
赏析园林,学生对苏州园林形成初步印象,有利于课文教学。此外,学生在描述苏州园林的特征时,也会有一定的说明顺序,教师宜予以关注,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目标导学二:初读课文,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分析总特征——解读说明对象及特征
叶圣陶在文章的开头中说: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这一百多处的园林自然各个不同。可厉害的叶老却在各个园林的不同之中找出了它们的共同点,那就是?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请一位同学来读这个句子,要求读出抑扬顿挫 、读出重音。
明确:“务必”、一定使,完美的图画是设计师要求自己必须要呈现出来的美感。“无论”、“哪个”、“总是” 无论上看下看、左看右看,苏州园林都让游人觉着美不胜收。肯定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得到叶老对设计者的盛赞。
这个句子的关键词是?
明确:完美的图画 或图画 或完美
目标导学三:细读课文,明确说明结构
1.快速浏览3-9段,苏州园林的美体现在哪里?
(请简单用“____美”三个字概括)
布局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配合美: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映衬美: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层次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图画美
图案美
颜色美
2.根据上面的分析,你能指出本文的说明顺序吗?
明确:本文是按照逻辑顺序来组织全文的。
第二课时
苏州园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来写出这种美的呢?
(可以从经常出现的词语、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思考)
目标导学三: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综合运用
提问: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例说明,并简要说说其作用。
明确:本文采用的说明方法有以下几种:
(1)作比较。“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作用:将苏州园林的建筑不对称性与其他建筑的对称性作比较,更加突出苏州园林的美术画特点。)
(2)举例子。“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作用:以几个园里的古藤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于画意。)
(3)列数字。“苏州园林据说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作用:作者实事求是,不以一“多”字作搪塞,事实上,“一百多处”是出于作者已知条件下对园林数字的准确概括,“十多处”是作者写此文章的依据。)
(4)摹状貌。“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作用:使说明更具有形象性。)
总结:课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使文章显得不单调,同时又使得文章的介绍清晰明了。
目标导学四:赏析本文语言
赏析下面的句子,小组讨论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后半句能否改为“谁就不该错过苏州园林”?)
明确:不能,原句强调了“苏州园林”。
(2)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去掉“一切”“决不”可以吗?)
明确:不可以,“一切”“决不”表示十分肯定的意思,强调苏州园林的总特点。
(3)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与“技术”有什么区别?)
明确:“艺术”是强调个人独创性的活动,其成果能给人以审美愉悦,并且无法被复制;“技术”意味着有固定的程序和手法,其成果是具有实际效用的东西,一般可以大量复制。
(4)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去掉“往往”好不好?)
明确:不好,去掉“往往”,使表达失去了分寸。原句强调“大多是这样,但又不全是”这一层意思。
(5)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栽、蔓延、补”这几个动词用得好,为什么?)
明确:这几个动词恰当形象地写出设计者和匠师们的精心布局,化静为动,化单调为多彩。这个例子体现了本文语言的精练。
作业设计
感悟园林文化
大猜想: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私家园林?
?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件15张PPT。有一景致,它引乾隆六下江南,它就是请同学们赏析图片,说说:苏州园林美吗?美在哪里?它具有哪些令你难忘的特征?有一园林,它让六下江南的乾隆,每次都留宿于此,并在颐和园仿建两座园内一模一样的假山,它就是狮子林有一小轩,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按照一比一的比例将它仿建于馆内,它就是明轩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快速浏览3-9段,苏州园林的美体现在哪里?
(请简单用“____美”三个字概括)
布局美: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
配合美: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
映衬美: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层次美: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图画美
图案美
颜色美苏州园林这么美,那作者是怎么来写出这种美的呢?
(可以从经常出现的词语、说明对象特征、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方面思考) 大猜想:苏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私家园林?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四年(1509),为明代弘治进士、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拓建而成。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将此园命名为拙政园。  始建于北宋,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称“沧浪亭” 取《孟子·离娄》和《楚辞》所载孺子歌“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之意,作《沧浪亭记》,自号“沧浪翁”。  苏州园林是一个可以安心的地方
 可以修身养性
 是一个让人可以“过日子”的地方
 其实就是中国人一生梦想中的家
 苏州园林体现的是所谓“诗意的栖居”        ——于坚《苏州,最后的园林》xiexieguanshang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