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6课 《我们来做“热气球”》课件+教案+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科学三上第二单元第6课 《我们来做“热气球”》课件+教案+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8 11:13:51

文档简介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 教学设计
课题
我们来做“热气球”
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习
目标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能通过模拟实验认识和描述某些生活现象。
能运用画图、书写等形式记录实验现象。
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科学实验是可重复的。发展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了解燃放孔明灯的危险性。了解热空气上升原理在生活中的一些应用。
重点
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难点
用概括性的语言有逻辑地解释“热气球”升空及降落的现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猜谜导入 身体形状像灯泡,有了热气能升高,载人载物飞空中,聪明人儿也知道。——热气球(观看有关热气球视频资料)并出示热气球图片。旅游景点使用的热气球,热气球是一个比空气轻,上半部是一个大气球状,下半部是吊篮的飞行器。
学生交流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初步了解热气球。
讲授新课
聚焦: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呢?
有些旅游景点,会提供让游客乘坐热气球到高空欣赏美景的服务。根据你的了解和刚才观看的视频,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呢?
学生1:喷火就会上升。
学生2:空气被加热就会膨胀,所以会上升。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
学生3:火灭了就会下降。
探索: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
实验材料:大塑料袋、纸筒、蜡烛、火柴、剪刀等。(在蜡烛外侧的纸筒下端剪一个口, 能够让空气流进去,不影响蜡烛在纸筒内燃烧。)
实验步骤:
(1)在纸筒的底端剪一个”窗口",供空气流通。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2)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
提醒:塑料袋与蜡烛之间要预留一定的距离,以免引起火灾。
(4)重复几次实验,同时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用秒表测量一下,多久以后袋子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在加热一段时间后,袋子变热了,膨胀起来,飞到空中。而过了一段时间,空气变凉,塑料袋便落了下来。
观看我们来做“热气球”视频资料。
研讨: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加热前,袋子没有明显变化;加热后一段时间,袋子膨胀起来,逐渐变热了,它会上升到空中。
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呢?
加热这个袋子时,一部分空气被加热后膨胀而流出,使内部空气的密度比外部小,因此充满热空气的袋子才会上升。
拓展提供:介绍孔明灯(出示孔明灯图片)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
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观看孔明灯视频资料)
孔明灯的制作方法。
一、首先准备好材料
做孔明灯的材料包括:拷贝纸、裁纸刀、剪刀、尖嘴钳、棉线、工业酒精、胶、电线、棉花、竹条。
二、做孔明灯的步骤
1、裁竹子:利用小刀把竹条削成小于三毫米厚薄,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
2、扭铜丝: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
3、粘纸片: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直到粘完。
4、固定外形: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5、尝试放飞: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
注意: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家长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
学生汇报。
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活动,并记录。交流汇报。
小组同学讨论,并在学习单上画出纸筒和塑料袋的位置(画设计图)。
学生动手试做孔明灯,注意安全。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使学生知道塑料袋中原来的冷空气通过加热会变成热空气,热空气上升使塑料袋上升到空中。之后,塑料袋内的热空气逐渐变冷,冷空气不会上升,导致塑料袋因为自身重量慢慢飘落。
使学生观察到孔明灯下面悬挂着燃料,能不断给空气加热,在燃料熄灭前,保证孔明灯内始终有热空气。
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板书
课件21张PPT。6 我们来做“热气球” 教科版科学 三年级上新知导入热气球身体形状像灯泡,
有了热气能升高,
载人载物飞空中,
聪明人儿也知道。猜谜语新知导入形形色色的热气球新知导入旅游景点使用的热气球热气球是一个比空气轻,上半部是一个大气球状,下半部是吊篮的飞行器。新知讲解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呢?聚 焦 有些旅游景点,会提供让游客乘坐热气球到高空欣赏美景的服务。根据你的了解和刚才观看的视频,热气球是怎样升空和下降的呢?火灭了就会下降。喷火就会上升。空气被加热就会膨胀,所以会上升。热气球是通过加热升上去的。新知讲解探 索 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实验材料:大塑料袋、纸筒、蜡烛、火柴、剪刀等。在蜡烛外侧的纸筒下端剪一个口, 能够让空气流进去,不影响蜡烛在纸筒内燃烧。新知讲解探 索 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实验步骤:
(1)在纸筒的底端剪一个”窗口",供空气流通。将蜡烛点燃,然后用纸筒罩住蜡烛。
(2)轻轻用塑料袋罩住纸筒,加热袋中的空气。
(3)用手贴住袋子的外壁,当感到袋子变热了,松开双手,观察接下来发生的现象。提醒:塑料袋与蜡烛之间要预留一定的距离,以免引起火灾。新知讲解探 索 我们来做一个“热气球”。(4)重复几次实验,同时画下你观察到的现象。用秒表测量一下,多久以后袋子会掉下来。
实验结论:在加热一段时间后 ,袋子变热了,膨胀起来,飞到空中。而过了一段时间,空气变凉,塑料袋便落了下来。新知讲解研 讨 1加热前后,你观察到的现象有何不同? 加热前,袋子没有明显变化;加热后一段时间,袋子膨胀起来,逐渐变热了,它会上升到空中。我想飞起来!让我膨胀,让我飞!研 讨 2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你怎么解释呢? 加热这个袋子时,一部分空气被加热后膨胀而流出,使内部空气的密度比外部小,因此充满热空气的袋子才会上升。 孔明灯又叫天灯,俗称许愿灯,又称祈天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手工艺品,在古代多做军事用途。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节,中秋节等重大节日施放。拓展提高拓展提高孔明灯为什么会升上高空呢? 孔明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亮发明的。当年,诸葛亮被围困于平阳,无法派兵出城求救。诸葛亮算准风向,制成会飘浮的纸灯笼,系上求救的信息,然后果然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另一种说法则是这种灯笼的外形像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拓展提供孔明灯的制作方法一、首先准备好材料
做孔明灯的材料包括:拷贝纸、裁纸刀、剪刀、尖嘴钳、棉线、工业酒精、胶、电线、棉花、竹条。
二、做孔明灯的步骤
1、裁竹子:利用小刀把竹条削成小于三毫米厚薄,然后,把竹条弯成一个圈,用棉线或502胶固定。
2、扭铜丝:用尖嘴钳把废电线外面的绝缘层去掉就可以得到细铜丝。
3、粘纸片:用薄纸剪成如图所示规格的纸片,将第一张纸片的一边与第二张的一边粘在一起,再将第三张,第四张,直到粘完。拓展提供孔明灯的制作4、固定外形:把上面圆空口糊住,待干后,把气球吹胀,找一条薄而窄的竹条,弯成与下面洞口一样大小的竹圈,在竹圈内交叉两根互相垂直的细铁丝,并系牢在在竹圈上,再把竹圈粘牢在下面洞的纸边上,糊成的气球不能漏气
5、尝试放飞:把铜丝绑在竹圈两端,再把做好的灯罩粘在竹圈上。在铜丝上绑上棉花,浸上酒精,点燃后就可以放飞了。
注意:孔明灯必须要在无风的天气和空旷的场地上放飞,否则不但不能飞上天,而且可能会引起火灾。放飞时,需要2-3人的共同协力,强烈要求有家长陪同。另外,可以在孔明灯底部拴上线,这样既可以重复放飞,又能控制起飞高度和范围,避免引起火灾。课堂练习判断:
1.在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塑料袋变热后,松开双手,塑料袋会上升。( )
2. 空气加热后体积会变大。( )
3.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
4. 在“热气球”模拟实验中,塑料袋上升到空中后,会越来越高,不会下降。( )。
选择
1.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的是( )。
A.热气球 B.氢气球 C.风筝
2. 房间里的取暖器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 )。
A.下边 B.上边 C.任意位置√√A×√A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变冷后又下降。
我们来做“热气球”板书设计6 我们来做“热气球”空气受热后会膨胀变轻而上升
变冷后又下降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教科版三上第二单元第6课 《我们来做”热气球“》习题
判断题
空气是可以被加热的。( )
我们自制的热气球会一直保持升空状态。( )
燃放孔明灯可以祈福,所以我们要多多燃放。( )
旅游景区的热气球下方往往有一个加热装置。( )
夏天天气很热,气温很高,所以不用加热塑料袋里的空气,塑料袋也能升空。( )
在做“热气球”模拟实验时,塑料袋变热后,松开双手,塑料袋会上升。( )
空气加热后体积会变大。( )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
在“热气球”模拟实验中,塑料袋上升到空中后,会越来越高,不会下降。( )。
选择题
如图所示,厨房里的抽油烟机都装在上部,主要是因为( )。
油烟混合着被加热的空气会往上升
装在上部比较好看
可以节省厨房空间
我们自制的“热气球”可以升空,是因为( )。
A.热空气体积变大 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 C.热空气比冷空气热
如图所示,在做自制“热气球”的实验时,需要做一个纸罩住蜡烛,这么做的目的是( )。
A.让“热气球”保持结构完整
B.减缓空气加热的速度,使实验效果更明显
C.更集中地加热空气
利用热空气上升原理制成的是( )。
A.热气球 B.氢气球 C.风筝
房间里的取暖器一般都安装在窗户的( )。
A.下边 B.上边 C.任意位置
制作“热气球”时,点燃蜡烛的目的是( )。
加热袋中的空气
加热教室里的空气
让我们感觉热一些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自己制作的“热气球”过一会儿会掉下来。最可能的原因是( )。
袋子破了
袋子里的空气没有了
袋子里的空气不热
装有热空气的袋子会上升,合理的解释是( )。
袋子本身变轻了
教室里有风
袋子里的热空气比袋子外的冷空气轻
探究题
学完了本课后,小明认为课堂上做的这个“热气球”还升得不够高,于是,他找来了下面的材料,打算重新自制一个“热气球”。
塑料袋 细铁丝 蜡烛
请在下面方框中用图文结合的形式画出“热气球”的设计图,要求“热气球”升空的高度更高一些。
按照设计图纸制作完成后点燃蜡烛,一会儿后,用手摸塑料袋会感觉到_______,此时松开手后,“热气球”会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当蜡烛熄灭后,“热气球”会( )。
A.继续上升 B.上升一段时间后会下降 C.马上下降
课外拓展
中国古代著名的“孔明灯”就是热气球的最早雏形。孔明灯起源于三国时代,由诸葛亮(孔明)首创。当时为了在城内传递军情,利用热气球原理制成孔明灯,用于联络。这是现今世界上热气球的先躯,也足见中国古人高超的智慧。
1.世界上最早的热气球雏形的发明者是( )。
A.孟格菲兄弟 B.诸葛亮 C.莱特兄弟
2.最初,“孔明灯”的作用是( )。
A.照明 B.祈福 C.传递军事信号
3.孔明灯升空的原理和( )是一样的。
A.风筝 B.热气球 C.普通气球
五、简答
简述热气球为什么会上升和下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
×

×



×
二、
A
B
C
A
A
A
C
C
三、
用铁丝在袋口处做一个固定蜡烛的位置。(图略)
热 上升
B
四、
B
C
B
五、
热气球的巨大气袋中充满了空气,用火焰加热气袋中的空气,由于热空气上升,所以带动热气球升空;将热空气排出,冷空气进入,热气球便开始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