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0-09 09: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
主备教师 复备教师 总 节 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课 题
一着惊海天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通讯内容及其意义,感受作者在作品中体现的情感。
2.认识新闻通讯,掌握新闻通讯这一体裁的基本知识。
重点难点
1.通讯的文体特点.? 2.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
教 学 过 程
二 次 备 课
(播放2分钟左右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视频短片)
航母建设承载着国人百年强国强军的梦想,而只有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起飞,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航母。在跨越“着舰”“起飞”这两道坎中,着舰是“刀尖上的舞蹈”、世界公认的高风险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全身心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惊心动魄的一刻。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背景透视? 舰载机是航母编队实施舰队防空、抵近威慑、纵深打击和战场控制任务的核心装备,如果把航母编队比作一名武士,舰载战斗机就是武士手中的那把利剑,因此中国首艘航母“辽宁舰”于2012年11月23日正式进行了着舰试飞。? 2、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3、预习检测? (1).字音检测? 桅杆(wé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咆哮(páo xiào) 凛冽(lǐn liè)
着舰(zhuó) 坠毁(zhuì) 舰艉(wěi)
湛蓝(zhàn) 澎湃(pài) 镌刻(juān)
殚精竭虑(dān jié) 咔嚓(kā chā) 着陆(zhuó)?
娴熟(xián)  
(2).掌握释义?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镌刻:雕刻。? 浩瀚:形容水势盛大,也形容广大或繁多。? 娴熟:熟练。?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4):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叙述此次着舰的意义和困难。? 第二部分(5-19):详细报道了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 第三部分(20-25):描写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后,人们激动、幸福的场景。? 5.默读课文,把握叙述顺序,概括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主要环节。? 时间顺序,着舰前检查准备?????指挥调整战机的着舰姿态??????成功着舰?????欢呼庆祝等环节? 生动地再现了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的过程。? 6.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有何意义?? 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和海军官兵强军的梦想,破解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性的难题,标志着我国海军真正进入航母时代。? 二、课文品读? 1、第一部分(1—4段)? 文章的主标题有何妙处?? “一着”是指我国利用阻拦索使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此举造成的影响之大,“海天”既是指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的大环境,也指整个世界。一个主谓宾短语做主标题,强烈的镜头画面感跃然纸上,“一着”“惊海天”对比鲜明,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①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何作用???? 属于自然环境描写。作者对海天环境进行了一个全景式的描写,使航母、海洋、风浪交织成一幅壮美的图画。为下文详写舰载机在困难重重之下成功着舰作铺垫。? 第③④段在文中有何作用?? ①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意义——它承载着国人强军的梦想,而舰载战斗机着舰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②渲染出紧张的氛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写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后,人们的喜悦作铺垫。? 2、第二部分(5—19段)? 作者把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赏析这个比喻的好处。? 将舰载机着舰比作“刀尖上的舞蹈”,形象生动地描写出了“着舰”的艰难、危险性之大,语言生动形象,也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使读者为之捏一把冷汗。? 飞行员与舰载指挥员的对话为什么如此简短?? 此处的对话简洁准确,让读者更加直观易懂,让舰载战斗机着舰这一个高端的试验事件更加平实,为读者揭开高科技的神秘面纱。简简单单的对话,简简单单的口令,是对当时紧张、严肃、庄重的气氛的最好诠释,在那样一个紧张的时刻,容不得人有半个多余的字。? 第18段重点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及描写方法?有何作用?? 运用对偶和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本段第一句运用对偶、夸张、比喻,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感受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惊心动魄的气势。? 运用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战斗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战斗机着舰的情形。? “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战斗机着舰时震撼场面。?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形状比作“V”字,有何寓意?? 作者把舰载机成功着舰后阻拦索拉伸的情景巧妙地想象成一个巨大的“V”字,既形象展示了阻拦索的实际形态,又暗示了着舰的胜利完成,给读者带来了非常强烈的视觉效果。? “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我国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着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更是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次成功着舰喜悦和自豪。? 3、第三部分(20—25段)? 文中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多次描写了现场人的情形,有何作用?? 运用侧面描写作用分析法。? ①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架次着舰的关注。? ②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 ③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 ④侧面描写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引用某大国上将的话有什么作用?? 彰显出了先进发达国家对我国的歧视,暗示当时我国航母舰载机着舰面对的困难之大,同时这也更加激发了我国科研人员顽强不屈、为国争光的斗志,烘托了此时的成功。? 最后一段重点采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 重点采用了抒情和记叙的表达方式,进一步表达出了人们激动、兴奋的心情,同时也点明了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事件的重大意义。? 三、品读语言? ①“渤海某海域,海风呼啸,海浪澎湃……舰岛的主桅杆上,艳红的八一军旗迎风招展。? 环境描写,把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置于渤海雄伟壮阔的背景中,既增加了紧张的气氛,又能展现中国海军的自信、自豪。? ②这不是一次普通的飞行。航母舰载战斗机着舰,承载着国人的强军梦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某大国海军已经坠毁了1000多架飞机,700多名飞行员丧生,其中绝大部分事故是发生在着舰的时候。? 这两段文字,揭示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巨大历史意义。? ③塔台内,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都在揪着人心。? 飞行塔台内,……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反复写人们的神态和心情,表现人们对我国航母舰载机首次着舰的关注。烘托当时紧张的氛围、胜利的喜悦等。增强新闻的现场感,增强感染力。侧面表现舰载机着舰风险极大、意义重大,从而突出了主题。? ④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 侧面描写,突出我国航母发展过程的艰难,歌颂中国人民和海军强军梦想、坚定信念和奉献精神,表现我国航母舰载机成功着舰的历史意义。
四.把握文章写作特色,体味爱国主义情感
1.读罢文章,我们能清晰明白地了解整个航母舰载战斗机成功着舰的全过程,这都得益于作者对整个着舰过程精彩的描写。请你从文本的“描写角度”入手分析,说说本文是如何将整个着舰过程写得明确生动的。
明确:(1)正面描写。作者正面描写了舰载机起飞的准备工作,舰载机下降过程中的姿态调整,成功着舰的详细过程。正是因为这个完整的正面描写,我们才能如此清晰,如亲临现场看见舰载机起飞并成功着舰的始末。(2)侧面描写。全文有许多描写属于侧面描写,如写环境,“海风呼啸,海浪澎湃”,环境描写不仅起着烘托紧张气氛的重要作用,同时侧面突出了舰载机着舰的艰难;又如背景介绍,“这是世界公认的最具风险的难题”,无疑将此次飞行的困难提升到了最大化,让读者们不仅能在正面描写中感知到全过程,更能感知到该过程中的困难与紧张;再如以人物神态、语言描写作映衬,“许多人落泪了”“太让人激动了”等,让人身临其境感受到了着舰成功的喜悦。
2.为了表现出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时惊心动魄的气势,表现出舰载机成功着舰后国人的喜悦,作者在语言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请你结合课文做具体分析。
明确:(1)运用修辞手法,描绘着舰场面。“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运用对偶、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舰载机着舰时的浩大声势,具有感染力。(2)运用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描绘出舰载机着舰的情形。如“震耳欲聋”“轰鸣”描绘出舰载机着舰时巨大的声音,“眨眼之间”“刹那间”“疾如闪电”等词描绘出舰载机着舰时的震撼场面。“牢牢地”“稳稳地”生动地写出了我国舰载机着舰技术的成熟和飞行员操作技能的娴熟。“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的特写镜头,既是对当时情景的生动再现,也表现了作者对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喜悦和自豪。
3.请你说说,为什么在舰载机着舰之后大家如此欢乐,并且“许多人落泪了”。并结合全文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明确:因为“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对于中国而言,这是强军路上迈出的重大一步,也是我们自主研究成果的重要证明,它彰显着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与不懈奋斗,它是国之骄傲,这是大家如此激动并感动的原因。阅读完全文,我认识到祖国正在走向强大,走向繁荣,我为祖国军事上的重大突破感到自豪。同时,我也能感受到祖国发展的不易,作为新一代新生力量,我们应该在看到国家富强的同时展望未来的发展,而今的努力,就是对未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最好贡献。
五.认识新闻通讯
阅读完文章,我们不禁要问,这篇文章能算作一篇消息吗?如果不是,它应该属于哪类文体呢?它与消息有何异同?请分小组对此问题进行探究。
明确:(1)不能算作一篇消息,但它具有消息的某些特征。如,我们能清晰地从文中捕捉到一篇消息所具备的某些要素——时间、地点、发生的事件等。(2)课文属于新闻通讯;它围绕舰载机成功着舰这个新闻材料组织语言,对此事件进行细致详尽的描述,揭示该事件的深刻含义,十分具有感染力。(3)它与消息最突出的不同之处是能综合运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呈现十分具有文学性。
本文采用现场特写的形式,抓住歼-15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最具历史意义的事件,生动再现了举世瞩目的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强烈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1.消息和通讯有什么区别?
2.本文采用了哪些写作手法?
板书设计
一着惊海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