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水到哪里去了》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7 20:50: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水到哪里去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通过体验活动认识蒸发现象,通过探究实验研究蒸发现象,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之感受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水在一定条件下会变成水蒸气。
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像空气一样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水去哪儿了”的探究活动。
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水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了解水蒸气的一些特点,能设计实验证明“水到哪里去了”。(难点:区分“水蒸气”与“白汽”、明白水蒸气与水的区别。)
教学用具:
一杯水、干布。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导入
教师事先用干布蘸水在黑板上擦一下,“我们已经知道水是一种液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是有一定的体积。水还可能有其他的形态吗?”
学生:冰、雪花……
教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水的特点。
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无色、无味、透明。
这时候黑板上的水渍干了并立即提问:水去哪了?
学生回答:跑到空气中了。
教师:你能看得到吗?能摸到吗?
学生:看不到、摸不到。
教师总结:水跑到空气中去了,看不到摸不着,我们把它叫做水蒸气。谁还能再举例子说一说水跑到空气中的现象?(出示图片,分别说一说。)
观看图片,想一想水烧开了冒出的白烟是水蒸气吗?(分组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水烧开了冒出的白烟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因为水蒸气是看不到摸不着的。
三、水蒸发后跑到空气中的实验
1、 实验用具:两个大小相同的杯子加入等量的水,标出水的高度。 用塑料薄膜盖好其中一个的杯口,并用橡皮筋固定,另一个不盖。把它们放到通风向阳的位置。2-3天后观察两个杯子中水量的变化。
拿出3天前做好的实验让学生观察。
大小相同的杯子里的水,盖塑料薄膜的明显比没有盖起来的水要多。解释两个杯子出现的不同现象。(学生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封住杯口的水基本没有少,是因为蒸发后没有跑到空气中。没有封住的杯口的水明显少了,因为水蒸发后跑到空气中了。依据是常温下水会慢慢变成水蒸气跑到空气中。
想一想水蒸气的特点,学生互相讨论。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根据以往对水的了解和对实验的观察水蒸气也是无色无味透明的。
学生讨论: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水的重要性,讨论如何保护水资源。(指名回答)
板书设计

水蒸气
不同点
看得见、摸得着
看不见、摸不着
相同点
无色、无味、透明
课后习题:
将透明的塑料盒倒扣在地面上,放置一段时间,观察盒中的变化,并将变化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