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2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09:51: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的变化》、《声音的传播》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与旧教材相比,本课能够以探究为核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机会,尝试运用科学的探究方法,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逐步形成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迎合了新课改的基本理念.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都有一定的了解,有着不同的生活经验,对声音有着最直观的感受,有些学生还通过不同的信息渠道获得了一些声音的知识,尤其是一些学声乐或乐器的学生,他们对声音的了解更加专业.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的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声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我们可以在“熟悉”两个字上做文章,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以便在引课时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知识的兴趣.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过程与方法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探究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讨论、交流等活动,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教学难点
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创设“猜一猜”游戏,提出问题
谈话:老师准备了3段声音,请猜一猜都是什么声音?
(播放多媒体课件)水流声、小提琴演奏声、蝉叫声。由此可见,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那么,你们知道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同时思考,猜猜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讨论预测
(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
(2)谈话: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原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等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
(二)探究活动
1、介绍实验材料
谈话:请同学们看看你的实验桌,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实验物品.鼓、钢尺、橡皮筋、实验记录单。
2、设计实验方案
小组为单位结合刚才的实验预测,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学生分组实验
(1)提出温馨提示(课件打出)
请学生讲一讲。
(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整理分析
小组汇报实验发现.
(1)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各组实验结果;
(2)重点说说实验物品在发声时和不发声时的状态
5、得出结论,总结方法
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声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声时处于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或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课件打出)
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那就是——振动:一个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不断重复地做往返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振动。
(三)探讨解释
(1)我们已经知道物体发声是发生了振动,那么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吗?
(2)观察微课,并思考发声物体都在振动吗?
(3)通过观察,得出结论:发声物体都在振动,也就是说---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声音的其他特征,我们下节课共同研究。
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