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7 混合与分离-分离食盐与水|教科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1.7 混合与分离-分离食盐与水|教科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12 22:2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分离食盐和水》教学设计
一、教材和课题
教育科学出版社3年级《科学》上册第1单元第7课《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
二、教材处理及分析
《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食盐和水会一起蒸发吗。
第二部分是用加热的办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
教科书插图中首先出现了一杯底部有少量食盐的浓盐水,这或许是前几节课留下的浓盐水水分减少后形成的。教育科书要求给浓盐水的液面做记号是为了便于观察浓盐水中水分的变化。然后往杯中一点一点地加清水并不断搅拌使原来沉在杯底的食盐溶解。照这样不断地加入清水的话就可以不断地溶解更多的食盐。?这里溶解过程在前一节学生已经观察过。
然后进行逆向思考:
如果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让水分蒸发而减少,当杯子里的水面降到原来的刻度时,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样呢?再进一步思考,如果杯子里的水一天一天地继续蒸发减少直到水全部被蒸发掉,原先溶解在水里的食盐会怎样?食盐会随水一起蒸发呢,还是会留在杯子里?
第二部分用加热的办法减少浓盐水中的水分
教科书介绍了用酒精灯加热蒸发皿中浓盐水的方法。因为是学生第一次自己使用酒精灯,教科书对酒精灯的构造、火焰分层、点燃酒精灯的方法、熄灭酒精灯的方法作了详细说明,强调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还通过卡通人物提示了酒精在灯外燃烧时的应急处理方法。要求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是为了防止把蒸发皿中的食盐烧焦,影响后续的观察活动,同时也是为了避免食盐晶体飞溅出来造成烫伤。
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并与食盐颗粒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白色颗粒的形状与盐近似,且也溶解于水。说明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可能就是食盐,也说明了原来盐的水溶液中的食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
最后教科书简要介绍了海水晒盐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研究活动。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研究溶解现象的乐趣发展进一步探究溶解问题的兴趣。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四、教学重点: 增加溶液中的水分想办法溶解浓盐水中的盐。
五、教学难点: 知道减少溶液中的水分进行分离盐和水的方法。
六、教学准备
为小组准备:1杯浓盐水、1杯清水、1根搅拌棒、1个蒸发皿、1块石棉网、
1.个三脚架、1盏酒精灯、1盒火柴、1个放大镜。
七、教学活动过程:
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上一节课留下来的浓盐水。
如果把这杯盐水放在窗台上时隔二至三天,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1)学生猜想:从水在玻璃杯壁上留下的痕迹推测出水分减少了,看到了有一些白色颗粒沉淀出来。
(2) 提出问题“沉淀的白色颗粒是怎样来的,水分到那里去了?”
小组讨论分析两个问题:
沉淀的盐是原先被溶解的盐而不是后来加入的。
水分是被蒸发了的而不是人为倒掉了。
(3)进一步提问“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有关吗?”有些学生认为水分蒸发是阳光照射的结果,盐的沉降是由于盐粒本身的重量慢慢沉降出来。(学生可以联想起夏天人们在露天干活流了汗后,太阳将汗水晒干衣服上留下白色颗粒来说明)
(4)提出假设
1、白色颗粒的沉降与水分的减少有关。
2、你有什么办法可以在课堂上就能验证出刚才的猜想?
本节课就和大家一起来探讨如何将盐和水进行分离。板书:分离盐与水的方法。
观察导入
1.请学生观察后提问杯底沉淀究竟是什么物质?(学生可以用手蘸一点添一下)
2. 盐水杯底下为什么会有盐呢?大家有什么方法能使杯底的盐继续溶解吗?让学生谈谈看法——增加水量。
3.分小组实验操作:给浓盐水增加水分观察浓盐水的变化情况。
(学生动手实验操作往溶液中倒入一些清水增加浓盐水中的水分。)
推测需要加多少水才会把杯底的盐全部溶解?也就是往杯子里加水到什么位置杯底的盐才会全部溶解?
4.学生讨论如何给浓盐水增加水分?(我们在事先给浓盐水的液面用纸条做上记号.然后往杯中一点一点地加清水,并不断地搅拌,使原来沉在杯底的食盐溶解
5. 减少盐水中的水分,观察盐水的变化。
教师引导讨论推测
(1)如果杯中水分因蒸发减少,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怎么样?
(2)如果杯子里的水分全部蒸发掉,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又会怎么样?我们取一点盐水涂在手指上,手指上会出现盐吗?
教师提问:大家有什么好办法使盐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得快一点?(学生可以说出多种方法:太阳晒 风吹 火烤加热 等)
观察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1.教师讲解我们还可以用酒精灯加热的方法来加快水分的蒸发,看一看溶液中水分减少后食盐的变化。
2.出示实验装置,介绍各部分名称。蒸发皿、石棉网、酒精灯、三脚架。
3.教师演示实验操作让学生观察。
4.强调实验要点:酒精灯的构造、酒精灯的点火方法、酒精灯的灭火方法、在盐水还未完全蒸发之前熄灭酒精灯、加热后实验器皿会很烫要注意安全。
5.分组观察待蒸发皿稍微冷却,不烫手后,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蒸发皿中的
物质的形状、颜色、颗粒大小。
6.组织学生讨论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是食盐吗?这些颗粒有什么特点?能
溶水吗?如果在蒸发皿中留下的是食盐说明什么?
?学生通过比较发现白色的形状与盐近似且溶解于水,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可能就是食盐。盐的水溶液中的水分蒸发后盐并没有随水分一起蒸发掉而是形成了盐的晶体留在蒸发皿中。
联系生活拓展探究范围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盐能够溶解在水中,也能从水中分离出来。
人们就是利用盐的这个特点把海水引进盐田用太阳的热量使海水中的水分蒸发,最后析出了盐的结晶。
2、学生阅读海水晒盐、生产盐的画面。
3、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及疑问。
4、课后延伸。

八、板书设计:

7. 分离食盐与水

加水溶解 可逆 蒸发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