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87张PPT。第四单元 地表形态的塑造 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那不勒斯海岸台湾海峡喜马拉雅山其 他广州的海陆变迁
地表形态的变化作用动力产生的来源动力来自地球内部:内力作用 长江泥沙冲积,动力来自地球的外部:外力作用喜马拉雅山上海崇明岛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的岩层中发现了大量海相岩层和海生生物化石,证明在地质史某段时期,现在的喜马拉雅山地区是一片面积相当广阔的海域;而且在5700m的地层中发现了栎树化石,现在这种植物分布的高度是3000m。这些证据证明喜马拉雅山长期以来以极快的速度抬升,在5300万年前开始成陆,之后不断抬升形成“世界屋脊”。 上海崇明岛 崇明岛从形成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了,唐代(618年)涨露出水面,五代设镇,宋代设场,元代建州,明清以来设县,1958年12月划归上海市。由于长江大量泥沙淤积,崇明岛的土地东、西两端淤涨很快,以每年143米的速度向东海延伸。
近400年来,崇明岛经历了多次沧桑之变和迁移。仅1583年以前,崇明县城就搬迁了5次。直到现代,崇明岛也是不稳定的,长江口北支水道逐渐变窄变浅,也许将来崇明岛会与苏北平原连在一起。 4、1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地质作用的概念:
——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发生变化的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表形态:指地球表面的起伏状态,又称地形或地貌
(二)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于:
? 1、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主要表现为热能。
? 2、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及转化形式,如风能等。
(三)地质作用的分类:
1、来自地球内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
2、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称为“外力作用”
☆ 地质作用来自地球内部,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
岩浆活动
变质作用形成高山或低地,使地表高低不平
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能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同时进行,朝相反方向改变地表,以内力作用为主一、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有些内力作用进行慢有些则瞬间改变地表高山耸立的青藏高原地
势
陡
峭
的
华
山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垂直运动运动形态产生地貌关系 水平挤压隆起, 形成巨大的褶皱山系;水平断裂,形成裂谷或海洋。如喜马拉雅山、东非裂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如台湾海峡 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相伴发生,主要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表二:地壳运动的类型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水平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运动结果——地表岩层弯曲变形 巨大的褶皱山脉
地表岩层水平位移 断裂带
2、垂直运动:
运动形式——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即上升或下降
运动结果——岩层隆起或拗陷,引起地表的高低起伏或海陆变迁。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练习1:
一、请根据下面地理信息,分析判断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
1、 美洲大陆和欧洲、非洲之间的大西洋每年加宽65厘米。
2、?位于阿拉伯半岛和非洲大陆之间的红海每年以2—3厘米的速度在加宽。
3、?珠穆郎玛峰平均每年上升1.27厘米。
二、褶皱山系是地壳垂直运动形成的吗??
答案:不是。是水平运动的结果。
世界上许多高大的褶皱山系都是地壳水平运动的结果,
比如:喜马拉雅山、安第斯山、阿尔卑斯山等。 答案 1.地壳的水平运动
2.地壳的水平运动
3.地壳的垂直运动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思考:垂直运动会造成什么结果?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思考:
1、 黄河每年将16亿吨泥沙输往下游,大部分注入渤海,可千百年来,渤海的轮廓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为什么?
答案:渤海海底的地壳同时也在不断下降,并且下沉的速度与泥沙堆填的速度相当。
2、台湾海峡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是地壳下降后,海水入侵所形成的。 渤海是我国的内海,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每年黄河都有14亿吨的泥沙注入渤海,以这种速度,2千年后渤海将被泥沙填满,而实际上从渤海形成至今,它的形状和水深并无多大变化,据地质学家考察,发现渤海所在的地壳在不断下沉,而且地壳下沉的速度与泥沙注入的速度大体相当,所以,渤海的形状和水深都没有多大的变化。
(渤海的面积只有9万平方公里。渤海平均水深25米,渤海的总容量不过1730立方公里。 )
台湾的形成 1.外力主要指什么?2.外力作用的主要形式?3.举例外力地貌的现实事例 。 内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的“粗毛坯”,而外力作用就像一位雕塑师,不断地把“粗毛坯”塑造成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
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是五种主要的雕塑手法 。三、外力作用与地貌 1、风化作用:地表岩石在温度、水以及生物等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
2、侵蚀作用:
流水—河谷、瀑布、峡谷
风—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冰川—冰斗、U形谷、角峰
波浪—礁石、海蚀平台、海蚀柱
3、搬运作用:流水、风
4、沉积作用:
流水—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河漫滩
风——沙丘
波浪——沙滩
风化作用与地貌——使地表岩石形成风化壳风化示意图怪石生来恰似牛,不知经历几千秋。风吹遍体无毛动,雨打浑身有汗流。牧童吹笛难入耳,耕夫挥鞭不回头。只因鼻上无绳系,天地为牢夜不收。—— 《石牛诗》红色砂岩石长期风化,形成美丽奇特的丹霞地貌 。花岗岩风化作用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区 女
王
头
石
雅丹地貌雅丹,维吾尔语,原义为“具有陡壁的小丘”。它是干燥地区的一种风蚀地貌景观,风蚀结果使一些陡壁变得如城堡,如殿堂,如石碑,如禽兽,如佛塔等,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甚是壮观,凡是目睹过的人无不赞为瀚海仙景,叹为观止。因时有山风呼啸,飞沙走石,产生一种类似鬼哭狼嚎之声,故通常称之为“魔鬼城”。
瀑
布河流沟谷、峡谷急流跌宕的瀑布流水侵蚀长江三峡峡谷—流水侵蚀作用V形谷——流水侵蚀作用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流水侵蚀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用造成流水的化学
侵蚀作用可溶性的岩石爱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解和冲刷作用CaCo3+CO2+H2O
2HCO3--+Ca2+碧莲玉笋世界CO2的含量越多,水的溶解能力就越剧大石 柱石 笋石钟乳流水化学沉积地貌崎岖不平的云贵高原孤峰林立的岩溶地貌石漠化---西南地区---继沙漠化、水土流失之后的我国第三大生态问题我国石漠化面积为31.89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2%到4%的速度扩展。石漠化是我国西南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问题之一。
石漠化是指在热带、亚热带的湿润岩溶地區,因人类不合理活动导致石山地表植被遭受破坏,造成土壤严重侵蚀,基岩裸露,碎石堆积,呈現石质化的土地退化。
石漠化主要分布在广西、贵州、云南、四川、湖南、湖北、重庆、广东8省区,以贵州、广西、云南3省区最为严重。
造成石漠化的原因自然原因---流水侵蚀、地质和地貌等因素
直接(人为)原因----滥垦、滥樵采、滥牧和人口过多等,严重破坏了坡面植被石漠化导致我国南方岩溶地区的生态恶化,耕地减少,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石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一是土地退化,耕地撂荒或废弃。贵州省每年耕地因此减少30万亩;二是生态恶化,生产生活条件恶劣。黔、桂、滇石漠化地区约有400万人饮水困难,许多地方丧失了生存的基本条件;三是自然灾害频发,损失巨大;四是加剧贫困,黔、桂、滇石漠化地区有73个贫困县,贫困人口600多万人;五是大量泥沙淤积河床、库区,影响梯级电站、三峡库区及珠江三角洲乃至港澳地区的生态安全。 石漠化---西南地区石漠化的防治:防、结合,实行先易后难、重点治理的战略。不仅要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和退耕还草还林,更重要的是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者的关系,因地制宜,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海浪侵蚀作用—陡崖海蚀成因:岩石受外力挤压后形成两组的节理,之后节理受海水侵蚀切割出沟纹,形成明显的格子状。角峰——冰川侵蚀作用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峡湾——
冰川侵蚀作用3、搬运作用:流水、风
4、沉积作用:
流水—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河漫滩、沙滩
风——沙丘
波浪——沙滩
搬运作用---风力搬运作用---流水流水沉积地貌流水堆积地貌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河
流
冲
积
平
原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流水堆积地貌冲积扇冲
积
扇
平
原流水堆积地貌沙洲—流水沉积作用流
水
作
用河流冲刷地面,并且下切成沟谷;沟谷不断发育,加宽加深。瀑布、峡谷是河流侵蚀的强烈表现。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流水侵蚀严重的结果。溶洞地貌也是流水侵蚀形成的。侵蚀沉积流水在搬运途中,由于流速降低,所携带的物质便沉积起来。山区河流流流出山口,在山麓形成冲积扇。河流中下流地区泥沙淤积形成冲积平原和河口三角洲。(流水作用在湿润半湿润地区表现明显)风力沉积地貌风力堆积风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下面四幅图中,属于移动沙丘构造图的是( )B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经过了100多万年风
力
作
用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扬起砂石,吹蚀地表,形成风蚀沟谷、风蚀洼地、风蚀城堡(雅丹地貌)等侵蚀沉积风在搬运途中风力减速或气流受阻,所搬运的沙粒、尘土沉积下来,在沙漠地区常形成沙丘、沙垄等风积地貌。黄土高原就是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表现强烈表二:侵蚀、搬运、堆积作用冲刷坡面,例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使沟谷加宽加深,例如峡谷,瀑布
搬运侵蚀后的泥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山前形成冲击扇,河流中下游形成冲击平原和河口三角洲
风蚀沟谷 ,风蚀洼地
风蚀蘑菇,风蚀城堡
搬走地表沙尘,碎屑,形成戈壁,裸岩荒漠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外缘形成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总结: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这几种作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四、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壳的物质组成岩石分类石灰岩、页岩、砂岩石英岩变质作用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类地壳的结构硅铝层——(花岗岩类)硅镁层——(玄武岩类)
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地壳厚度的不均和硅铝层的不连续分布地壳的物质组成氧硅
铝铁
钙钠
钾镁结合成单质
或化合物集合体有用矿物在地壳中或地表
富集达到工农业利用要求富集地段常见
造岩
矿物三大
岩石三大
矿床存在于矿产是人类生产资料
和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岩浆岩?变质岩----内生矿床----多金属矿----多分布在岩浆流动频繁地区?沉积岩-------多分布在沉积盆地边缘,湖盆,
浅海等地区,在沉积岩中可找到化石。----外生矿床----石油、煤、钾盐、
石膏等----变质矿床石灰岩:既是岩石,又是矿产大理岩变质岩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示意图冷凝重熔化风蚀侵运搬积堆
熔重变质作用风化 侵蚀 搬运 堆积熔重用变质作图1中,各箭头的含义分别是:1.地球内部的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2.岩浆岩、变质岩这些已生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3.岩浆岩、沉积岩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4.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又被高温熔化,变成变质岩,后者又成为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地壳物质循环可以理解为三大类岩石与岩浆的相互转化,总结规律:(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冷却凝固而成;(2)已形成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都可能形成沉积岩;(3)已形成的岩石在变质作用下都可能形成变质岩。(1)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含义分别是:
?? ?? A _____ B _____ ?C ______ D ______
?(2)从___到形成各种___ ,又到新___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3)图中A、B、C、D过程中,能量来自地球外部的有: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