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4-11 10: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地理新课程教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三章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 王岚
【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材涉及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在学习了农业区位因素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区位因素分析方法,学习掌握世界主要粮食生产的地区分布,作物类型,生产特征等知识的一节课。
农业再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互相融合的物质生产过程,自然再生产过程受地形、气候、水文、植被等诸因素的地域性差异影响;经济再生产过程因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开发历史、社会经济发展、习俗差异等也存在着地区差异,因此形成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差异。
东亚发展中国家由于自然地理基础特点,农业劳动人口多,教育水平以及农业技术相对落后,发展了以水稻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生产类型;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优越的自然条件基础,以及高度发达的社会经济基础,发展高度机械化,集约化,商品率高的商品谷物农业。
农业、农村、农民是国民经济的根本,粮食问题是世界首要问题。因地制宜,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是解决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根本途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亚洲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以及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产生自然、社会、经济原因。
能力目标: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利用案例完成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分析应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理解世界和我国粮食问题的重要性;
初步形成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发展目标:初步形成主动利用多种形式地理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意识。
【难点重点】
教学重点:利用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学习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的特点;
对比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两种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理解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过程中,各个农业区位因素对其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学习农业区位因素分析的方法,分析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
结合文字资料与图示资料的阅读,初步掌握提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发现法教学,案例教学法,对比教学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自学指导法。
【教学设计】
课前安排学生收集了解水稻的生长习性,在课堂内由一名学生讲解,并与上一节小麦生长习性做出对比。
通过课堂复习:“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引申出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双重属性,因而受到自然和社会经济的多因素共同影响。其中,自然因素是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限制性因素,相对来说比较稳定;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形成起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社会经济发展发生明显变化。
通过教材图3.10的阅读和分析,结合课文的文字资料,指导学生从中分析并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说出1.季风水田农业出现的区域:亚洲东部地区;2.东亚形成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自然条件:高温多雨的季风气候和平原为主的地形;3.东亚形成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的社会经济背景: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小。
学生思考并回答课文安排的活动中的问题:
1. 这些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怎样影响本区农业生产?
2.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本区农业生产有什么特点?
3.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4.这些区位因素中,哪个因素的作用更加重要?
出示美国的地形、气候示意图,请学生对比美国和中国自然地理环境,说出:
1. 美国和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2. 根据已有知识,说出美国和中国的社会经济的相似性和不同之处;
3. 根据上述条件,推测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
4. 阅读案例3,学习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生产;
5. 总结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
6. 解释造成美国商品谷物农业与东亚季风农业之间明显区别的区位因素;
7.认识美国小麦带和玉米带的分布区域。
教学知识小结,提问:我国农业生产的主要地域类型是什么?
——1.季风水稻农业(长江中下游地区)
2.商品谷物农业(东北平原地区)。
讨论:今天学习内容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启示?开放讨论。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安排 学生活动安排
【课前复习】打出“农业区位因素” 随着学生的复习一一出现;【导入新课】学生介绍“水稻的生长习性”【讲授新课】一、季风水田农业1、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水稻农业分布示意图”2、指导学生阅读“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和“亚洲地形分布图”3、指导学生阅读“亚洲人口分布图”4、提示学生思考:主要作物是什么? 水稻种植对气候和土地的要求是什么?本区气候和地形还适宜其他作物,为什么不选择? 水稻种植对劳动力数量有什么要求?5、引导学生总结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6、引导学生总结季风水田农业的区位因素。7、提醒学生思考:“农业区位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还是社会因素? 通过对比商品谷物农业来总结。”过渡。 二、商品谷物农业指导学生阅读“美国的地形”和“气候示意图”;提醒学生注意比较两各地区的气候条件地形条件的相似与区别。提问:美国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什么? 为什么与东亚的主要作物不同?3、请学生复习对比中国和美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差异。4、请学生大胆推论,农业的一般规律。5、自学案例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6、引导学生逐步分析案例,归纳美国农业生产的一般特点7、讨论:造成中国和美国农业生产区位差异的原因8、讲解小麦带和玉米带的一般分布地区。【课堂小结】小结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指出发展目标。【反馈练习】提问:列举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并尝试分析主要区位因素。【课题拓展】讨论:今天学习内容对我国农业有什么启示? 【作业布置】 填充图 列举农业区位因素画图或示意讲解阅读示意图,指图说出分布区说出水稻分布区的气候类型和气候特点,以及地形特征;说出水稻分布区的人口特征思考并回答问题。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特点。列举本区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思考,不要求急于回答。指图说出美国粮食生产分布地区说出美国农业区与东亚地区的气候和地形的区别。说出美国主要粮食作物。解释原因。主要列举农业劳动人口、人均耕地的差异。推测并列举。自学阅读与教师共同分析,完成分析归纳讨论并归纳与老师共同总结列举我国主要的农业区位类型开放式讨论课内完成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是配合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录制配套发行的教学光碟而进行的。
在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对比教学和案例教学的方法,完成地理科学的区位分析方法的教学;并且通过大量的学生活动,争取在学生思想中,落实区位分析的思维方式,掌握进行区位分析的方法。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