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6.1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空间.人类生存繁衍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同大自然相互作用、共同发展和不断进化的历史.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也受到“人地思想”的制约.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崇拜和依赖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谋求人地协调1、崇拜和依赖自然阶段2、改造自然阶段3、征服自然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后出现的“八大公害”事件中的四件酿成伦敦烟雾事件主要的凶手有两个,冬季取暖燃煤和工业排放的烟雾是元凶,逆温层现象是帮凶。煤炭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碳C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碳氢化合物(CH)等物质。这些物质排放到大气中后,进入人的呼吸系统后会诱发支气管炎、肺炎、心脏病。当时持续几天的“逆温”现象,加上不断排放的烟雾,使伦敦上空大气中烟尘浓度比平时高 10倍,二氧化硫的浓度是以往的6倍,整个伦敦城犹如一个令人窒息的毒气室一样。
1930年12月的比利时马斯河谷烟雾事件,与伦敦烟雾事件一样,都是由于工业排放烟雾造成的大气污染公害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日本熊本县水俣湾外围的“不知火海”是被九州本土和天草诸岛围起来的内海,那里海产丰富,是渔民们赖以生存的主要渔场。水俣镇是水俣湾东部的一个小镇,有4万多人居住,周围的村庄还居住着1万多农民和渔民。“不知火海”丰富的渔产使小镇格外兴旺。 1925年,日本氮肥公司在这里建厂,后又开设了合成醋酸厂。与此同时,工厂把没有经过任何处理的废水排放到水俣湾中。 水俣湾由于常年的工业废水排放而被严重污染了,水俣湾里的鱼虾类也由此被污染了。这些被污染的鱼虾通过食物链又进入了动物和人类的体内。甲基汞通过鱼虾进入人体,被肠胃吸收,侵害脑部和身体其他部分。进入脑部的甲基汞会使脑萎缩,侵害神经细胞,破坏掌握身体平衡的小脑和知觉系统。 “水俣病”危害了当地人的健康和家庭幸福,使很多人身心受到摧残,经济上受到沉重的打击,甚至家破人亡。更可悲的是,由于甲基汞污染,水俣湾的鱼虾不能再捕捞食用,当地渔民的生活失去了依赖,很多家庭陷于贫困之中。
1956年,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奇怪的病。这种病症最初出现在猫身上,被称为“猫舞蹈症”。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死去,被称为“自杀猫”。随后不久,此地也发现了患这种病症的人。患者由于脑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被侵害,轻者口齿不清、步履瞒珊、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当时这种病由于病因不明而被叫做“怪病”。? 这种“怪病”就是日后轰动世界的“水俣病”,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
二、直面环境问题1、人类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环境
(1)人类生存必须要占据一定空间,从环境中吸取营养物质和能量
(2)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排泄物具有容纳和清除能力,即自净能力2、人类社会与环境相关模式图人工环境
如:农田、城市等
A、物质和能量
B、废弃物
C、人类作用于环境
D、环境反作用于人类
正反馈 负反馈(环境承载量)3、环境问题的产生---负反馈(1)当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代替品的再生速度时----资源短缺、生态破坏;20世纪以来,资源短缺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短缺的资源有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等;生态破坏的表现主要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2)当人类向环境排放废气物的数量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时,就会导致环境质量下降----环境污染;污染源---工业“三废”、农业废水、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等。污染类型: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 固体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3)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A、人口的高速增长;B、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C、片面最求经济增长;缺乏认识、经济条件限制、技术水平的限制(4) 环境问题趋向全球化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被破坏、土地荒漠化等,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局域性的环境问题,如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和危害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4 、环境问题表现形式具有地域差异城市地区由于交通、工业活动、人口居住过分密集,污染物集中,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地区由于利用资源方式不当或者强度过大,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5、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差异发达国家由于过分消耗资源对环境产生深刻影响。(发达国家人口占24%,能源消耗占75%,污染物排放占75%。)发展中国家环境承受着发展和人口的双重压力,还有发达国家污染工业的转移带来的污染。三、谋求人地协调阶段---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是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必须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1、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和原则(1)涵义 可持续发展是这样的发展,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3)三个基本原则公平性原则公平持续性原则处理好关系合理开发和利用保持适度规模——自然资源————人口——经济与环境共同性原则 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性问题往往会转化为全球性问题。 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2、可持续发展要从观念走向实践(1)建立可持续发展的世界观 可持续发展意味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世界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改变,是人类行为方式的变革 公众是否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这些变革的必要条件。 (2)公众在行动—社会公众积极参与(2)公众在行动——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环境的影响程度。(2)公众在行动—选购带环境标志的产品环境标志表明该产品在生产、使用和处理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要求。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低毒少害、节约资源等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