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6-09-22 19:43:00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1.4 地球的圈层结构课标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一、地球的内部圈层问题1:地球内部的分层有哪几层;
问题2:人类目前最深的探井深度仅仅十余千米,地球半径为6371千米,人们用何种方法对地球内部进行分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方法
利用地震波在地下不同深度传播速度的变化
地震波可分为横波、纵波 横波、纵波的特点?
横波的特点: 传播速度慢,只能通过固态物质,不能通过液态、气态物质
纵波的特点: 传播速度较快,可通过三态物质
分析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 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
范围、 特点
地幔
范围、划分
软流层
岩石圈的范围
地核
范围、物质状态
练习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地球的大气圈范围
大气的主要成分
氮、氧、二氧化碳、臭氧;水汽;尘埃各自的作用
大气圈的分层
分层的依据
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大气各自的特点、与人类的关系
讨论地球上的水圈地球水圈是由哪些水体的组成?
地球上的主要水体的分布
地球上的淡水构成与分布,人类利用的主要水源?地球上的生物圈生物圈的范围地球的圈层构造内部圈层
岩石圈
外部圈层
组成
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的四大圈层
第四节 地球的圈层结构主要内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
划分的依据 、分界
地壳的组成、特点; 地幔 软流层 岩石圈; 地核
二、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的组成、各大气成分的作用
划分依据、对流层、 平流层、高层大气的特点
各大气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水圈
地球水体的组成、主要水体的分布;主要淡水的种类、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水体
生物圈
范围练习1、关于平流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流层上冷下热,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B、气温基本上不受地面影响 C、在平流层中存在一个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D、平流层有利于高空飞行,与人类的关系最为密切
2、有时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突然中断,这可能是( ) A、对流层出现云、雨、雾、雪等天气 B、臭氧层的存在 C、电离层受到耀斑爆发的干扰 D、空气对流运动所致
3、为什么非洲位于赤道附近的最高峰终年积雪?
BC4、将下面几种成分的代号填入表中,与其作用进行正确的搭配: A、二氧化碳 B、水汽 C、臭氧 D、氮 E、氧 F、尘埃DFABEC递减(热量来自地面)递增(臭氧吸收紫外线)先递减后增温垂直运动(上冷下热)水平(上热下冷)高速运动天气复杂多变利于飞行反射无线电波大气垂直分层对比表人类活动对大气的影响思考:下列现象会不会导致大气成分的改变会发生哪些改变呢?
应采取哪些措施? ??? 由太阳飞出的带电粒子进入大气层,使氧分子裂变成氧原子,而部分氧原子与氧分子重新结合成臭氧分子。在距地面15千米~50千米高度的大气层中,集中了地球上大约90%的臭氧,这就是臭氧层。
大气中的臭氧含量仅1亿分之一。虽然它的含量极低,却具有极强的吸收紫外线的功能。
????氯氟烃类物质 (致冷剂、发泡剂和清洗剂)是臭氧层遭到破坏的主要原因。 这些物质在紫外线的作用下,释放出氯原子,氯原子马上和臭氧发生反应。一个氯原子可以破坏10万个臭氧分子。臭氧层空洞臭氧空洞
2003年09月23日 08:13 《新西兰先驱报》报道
南极洲上空臭氧空洞又变大 能装下大约四个澳洲
今年在南极上空刚刚出现的臭氧空洞比去年出现的空洞大。上月开始形成的南极臭氧空洞的面积到本月第二个星期就已达2700万平方公里, 科学家经过分析发现:南极上空大气在冬季非常寒冷,形成很多冰粒物质,在这些物质表面的反应使氟利昂极易释放出氯原子,致使在春季来临后南极上空出现大批活跃的氯原子。因此,南极上空臭氧含量大量减少,出现臭氧层空洞。
臭氧空洞课标解读说出地球的结构及特点
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岩石圈
自然环境的组成
绘制示意图、分层、界面、主要物质构成、主要特征等内容 地球内部圈层介绍地壳
范围:
地表-- 莫霍洛维奇面(莫霍面)
主要的特征
厚度不均匀: 大陆地壳较厚(均厚35千米),大洋地壳较薄(均厚7千米)
地幔
范围:莫霍面----古登堡面 (2900千米左右)
分层:莫霍面---地下1000千米 为上地幔
1000千米---2900千米(古登堡面)
软流层、岩石圈